2003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3版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旗为什么这样红
  ——山东冠县探索整顿后进村工作纪实
  司印居 穆维波
  初春时节,地处黄河故道的山东冠县的田野上,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农民忙着修水利、架大棚、建果园、上项目……200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说起冠县农村的新气象,县委书记宋文明深有体会:“这得益于我们闯出了一条整顿后进村党支部的新路子。”
冠县没有大的工业项目,没有矿产资源,只有170多万亩黄土地。然而2001年年初,组织部门一份关于全县后进村情况的报告,让刚上任不久的宋文明双眉紧皱:全县756个行政村中有101个后进村,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到农村看看去!”宋文明和县长刘强、副书记许泽英等党政领导分头走农村、下田间、访农户……答案找到了:后进村缺乏坚强的支部班子和好带头人,“软则穷,穷则乱,乱致瘫,一村瘫影响一大片。”
很快,由县级领导带队、各有关部门参加的17个党建工作队,深入到17个乡镇的101个后进村庄,开始了后进村整顿工作。
不引进“新鲜血液”不行。全县最大的耿儿庄村,曾是华东农业口的一面旗。近几年却经济萎缩,农民甚至围攻、谩骂进村工作的县、镇干部。工作队根据党员、群众推荐意见,选拔民营企业厂长李维芳回村任支部书记。他上任后,修学校、调土地、办市场、建公园,并筹资1000多万元建起冠县绿丰农工商集团,成为冠县整顿后进村大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不引进新机制不行。虽有典型引路,但整治伊始,有些村干部仍不以为然。党建工作队和乡镇党委根据群众意愿,运用“两推一选一审批”的方法,先后调整干部180多人。他们惊叹:“没想到这次整顿雷声响,雨点也大。”
新机制受到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民们的热烈欢迎。不少外出打工经商的村民听到消息后,纷纷赶回村里参加投票;全县1000多名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干部纷纷走上讲台演讲、竞选,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述职、答辩、评议、推荐、选举、审批等程序,全县90个村庄中,有300多名作风好、威信高、有本领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不到一年时间,全县101个后进村党支部全部进行了竞选和整顿,犹如修复完好的列车,带领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奔跑。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方法对路事半功倍
开展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力求事半功倍。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教育,贴近党员思想实际,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觉悟;可进行个别教育,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弄清问题,化解矛盾;可加强党员自我教育,引导党员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发挥组织、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多方结合,增强教育效果。
山东 薛思荣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结合实际定好位
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让每个党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给先进性定位,为自己确立具体的先进性标准。每个党员都应结合理论认真思考“所处岗位党员先进性是什么”、“具体要求有哪些”、“结合实际我该怎么做”等问题,为先进性确立一个个具体的标准,从而既让党员真正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又有效地防止了教育活动理论与实际脱节,走过场。
江西 鲁红东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观点速递

一比二查三督促
首先就是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差别,要经常与先进单位做比较,可内部部门之间比,可同行业之间比,也可跨行业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不足。还要加强自查,应阶段性地对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就是按照有关制度或文件精神,对下属单位或同级别部门进行督促,完善党建长效机制。
山东 龙侠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忆传统 话新风

  雷锋精神与党的宗旨
40年前,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运输连一个年仅22岁的普通士兵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因公殉职,他的事迹和精神很快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40年后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生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雷锋的名字一直留在人们的心间。
雷锋精神,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呢?他平时不舍得乱花一分钱,但为了支援灾区人民和帮助战友,他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他带病参加义务劳动,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只要是人民所需要的,不管分内分外照样干,甚至不惜个人利益。他总是“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实现了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誓言。正是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雷锋精神的意义在于,在平凡与伟大、个人与国家、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间找到了结合点。正如江泽民同志接见“雷锋团”干部战士时指出的:“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共产党员都应该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弘扬雷锋精神,需要我们认识和处理好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创造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供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办公室执笔:张倔)(附图片)
雷锋在工作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言之有物 言之有据
——评《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
李君如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任务。可以说,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条件下,着眼于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着眼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发展,很多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理论上作出回答和解决。胡林辉博士比较早地选取私营企业党建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是在《组织工作创新研究》一书中用相当篇幅论述了这个问题,现在又推出了这方面的专著——《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书中作者表现出了较强的捕捉问题的敏锐性,以及对问题追根究底的求实精神。这本书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系统,结构精当。把纷繁复杂的许多问题整合、提炼成八个专题,使全书笔墨集中、脉络清楚。二是重点突出,新意迭见。对涉及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沿性问题和政策性难题,如私营企业党组织的定位问题、业主党员兼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问题、党组织功能的实现途径问题等等,都有所研究,有所创意。三是实实在在,言之有物。没有空话、套话,论述有血有肉。四是严谨求实,言之有据。充分而恰当地运用了从马克思到江泽民等领袖人物关于党建和私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大量地使用了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和其他研究者的调查资料;较好地总结了实践和历史的经验。
本书的出版,对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中贯彻好十六大精神,对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将很有意义。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公仆心声

  谋求发展之路
河北承德市市长景春华
景春华,1956年出生,曾任共青团唐山市委书记、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现任承德市委副书记、承德市市长。
十六大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已开始出现,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承德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全力推进承德建设。
承德有旅游、资源、区位三大优势;但由于历史欠账多、自身发展能力差等原因,解决群众温饱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目前,全市8个县中有6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承德的特色农业、优势工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日渐显现,一批工业生产性项目开工建设,具备了实现快速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把特色产业做优,把主导产业做强,力争在某一领域、某一产业率先突破,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此,我们提出了“全党抓主导,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合力抓环境”的总体要求,力争使GDP尽早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小康目标。
在发展的着力点和工作布局上,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工业兴市、旅游旺市、农业强市。工业要打造产业竞争优势,重点支持骨干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旅游业要发挥旅游资源大市和“京承秦”旅游圈的优势,围绕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庆典活动,着眼于承德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和景区开发,逐渐完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突出特色,拓展市场,提升素质;农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山多、林多、草地多和气候多样性优势,打破行政区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下大力气建设产业带,力争今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上述目标,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要调整城市区域功能,在抓好老城区控制性开发建设的同时,适度扩大城市规模。重点建设机场新区、旅游园区,有效提高城市化水平;按照承南启北、横贯东西的思路,把承德建设成区域性交通枢纽;按照解决能源基地、打通铁路通道、规划承德出海通道的思路,努力推动承德民航支线机场等一批大项目的尽快实施。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有感而发

  从中央党校的教学新布局想到的……
董宏君
“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这是中央党校的教学新布局,这个布局体现了中央党校在领导干部人才培训上确立的“高、精、尖”目标——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
近些年,中央党校紧紧抓住“三基本、五当代”,在干部培训领域博得了满堂彩,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学员需要什么,这始终是困扰各个干部培训机构甚至各类教育机构的大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各类培训机构应提供什么和“市场分工”。学员的需求,从一定意义上,就像居家过日子对生活用品的需求,很多、也很杂。既有对通用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党建等新理论、新知识等)的需求,也有对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等许多方面的需求。
在教学布局上,究竟要满足学员的哪些需求,是一个定位问题,也是一个导向问题。中央党校的教学改革,着眼于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短短几年间,延续了若干年的“老五门”变成了“三基本、五当代”,既研究“基本”问题,又具有鲜明的“当代”特征,坚持“基本”与“当代”的结合,完全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个改革的过程是一个痛苦遴选的过程,一个逐步剥离的过程。剥离那些与新形势新目标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剥离那些属于大学和学历教育、一般技能的内容,不搞“超级市场”,立足“精品专卖”。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干部培训规范化、特色化的过程。
去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这个核心,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从今年起,“要大规模地培训干部”。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基地不少,集中力量抓培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探索新办法,才能真正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员明星”创新忙
湖北省3509纺织总厂党委在青年党员中开展“党员创新工程”竞赛活动,围绕生产进行比技术、比质量、比安全、比节约等竞赛,不断提升产品档次,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每名党员真正成为“岗位明星”。
图为“党员明星”们在一起研究筒纱质量。
朱哨华 虞炬摄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本期聚焦

  领导干部的摇篮
——中共中央党校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在北京西郊,南临美丽、恬静的颐和园,有一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
和一般大学不同,这里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党政后备干部和理论骨干;除学校的老师外,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中央各部委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等,也经常来这里讲课;而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之前,中央主要领导在这里发表的重要讲话,都成为这三次党代表大会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这就是中外闻名、全国干部仰慕的中共中央党校。
新形势催生教学改革
步入中央党校校园礼堂前广场,迎面可见一面巨大的石壁,上面醒目地刻着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为中央党校确立的校训,记载了她光荣的历史。今天,这四个大字对中央党校来说,还有更新、更深的内涵。
“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说,“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不但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的政治方向,同时应该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多方面的知识,有善于分析、研究、应对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中央党校的教学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目前,我们的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干部教育、理论学习和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作为培养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主渠道的中央党校,这是一个必须认真落实的重大课题。
2000年6月5日,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要“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党校教学新布局”。这一教学新布局的提出,既是中央党校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实践的总结,也使其教学改革的步子大大加快。十六大之后,中央党校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教学新布局,使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员头脑”,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学新布局。
新布局带来崭新成果
进修一班学员、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洪毅是第二次到中央党校来学习了。对比前后两次来党校的感受,他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洪毅的新感受正来自于中央党校实施的教学新布局。其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四句话”。“一个中心”,就是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四句话”,就是以提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要求。围绕夯实理论基础,增强世界眼光,开设“三基本”和“五当代”课程,即“马列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等。
与单纯的知识课不同,中央党校的课程,重在分析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世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怎样做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等。
与此相应,在教学方法上,“研究式教学”是中央党校的最大特色。由于学员绝大多数实践经验丰富,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能力,他们所关注的实际问题,绝大多数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用传统“填鸭”方式,显然不符合党校的特点。因此,中央党校强调讲课要有科研含量,有一定深度和新意,能给学员以启发。在教学中还普遍采用“小组讨论”、“支部双向交流”、“全班交流”以及全部课程学完后“‘战略思维’阶段的大研讨”等方式,推进研究式教学。
每期学员到校时,中央党校都要求每个学员以文字形式,带来一个本地区、本部门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自己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入学后,党校将有关问题汇总,一些有共性的重大问题,便列为科研课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与此同时,近年来,培训部还在中青班等班次开展了“课题组研究”活动;进修部则开展了“学员论坛”,培养了学员研究问题的兴趣,锻炼了战略思维。
严管理提高党性修养
对学员加强管理,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到中央党校轮训培训的多是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要让他们从领导岗位很快转入集体生活,的确有一定困难。然而这正是加强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的第一步。因此,学员一入校,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三个转变”:由工作到学习、由领导到学员、由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使他们能“放下架子、调整位子、做出样子”。
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让学员自我管理,是中央党校摸索出的一套成功经验。在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上,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谈谈上个月自己离校的情况,便于学员互相监督。这对不少学员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触动很大。一位学员感叹:在地方半年甚至一年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现在一个月就有一次。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民主生活会,真正增加了党员意识。
党校的党性锻炼课程,不止于此。在诸如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课等种种党性教育形式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党性分析”了,这是培训部中青班10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做法。它专门对学员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经验教训,“针针见血”地进行自我剖析和相互分析。一开始,有些人不习惯这种让人“额头见汗”的方式,但每次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共同体会就是:确有收获。
除了学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外,中央党校特别强调“一靠教育,二靠制度”。2000年中央党校颁布的《学员管理工作暂行条例》,对学员的学习管理、学籍管理、党性党风教育、生活管理等,都制定了严格且可操作性很强的规定,使学员看得见、记得清、做得明。
新思路再添发展动力
今年2月12日至18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同志作动员;结业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这次研讨班对加强中央委员会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研讨班的热烈气氛,折射出中央党校在十六大后,边探索边实践,努力在理论武装和干部培训中作出新贡献的新气象。
早在去年12月18日,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专门同中央党校校委一班人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十六大后,曾庆红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
  中央党校的不少教职员工,对新校长羊年除夕专门到校看望慰问专家教授和普通教师还记忆犹新。尤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春季开学典礼上,曾庆红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十六字办学新要求,并提出中央党校的教学和培训,要“上好实事求是课、上好与时俱进课、上好艰苦奋斗课、上好执政为民课”。
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对中央党校的指示,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增添了动力。校委认真学习和贯彻,工作思路更加明晰:“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坚持按党校教育规律和特点办事,为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