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带动设备、零部件出口和劳务输出。根据不同国家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合作方式。
  ——摘自朱镕基同志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借力打力小吞大
  京东方收购韩国公司
  本报讯 记者冉永平报道: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京东方公司演绎了一出在海外“小吞大”的收购好戏。2月12日,京东方正式向外界宣布,该公司以3.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这一手笔被称为是国内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最大项目。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一家军工电子厂,公司的注册资金5亿多元人民币,总资产60多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京东方此次能够以小博大,关键运用了“太极招法”即借力打力。在总额3.8亿美元的收购中,京东方掏了1.9亿美元现金,其余一半来自韩国银行。
  企业收购最终是为了发展,因此收购什么更为重要。据业内人士介绍,TFT—LCD是新一代液晶显示器,技术已经成熟,是未来10—15年内的消费主流。它在档次上明显高过传统的TN—LCD、STN—LCD液晶显示器,可应用于计算机、视频终端、手机及仪器仪表等行业。而此次被收购的HYDIS年产TFT—LCD的能力在300万片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3.5%,在全球18家拥有TFT—LCD核心技术的企业中排名第九位。
  我国尽管已经成为传统液晶显示屏TN—LCD、STN—LCD的最大生产基地,但在生产方面却刚刚起步。因此,此次收购无疑有利于提升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而且,据资料显示,收购完成后,TFT—LCD整体业务将成为京东方新的利润增长点,预计其主营业务收入年增长将达50亿元以上。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职工热线

  强迫职工入股不合法
  编辑部:
  我所在的企业2000年底进入股份制改造,要求每名职工入股3000股(每股1.5元)、班长5000股。我家里困难,没有多余的钱,当时拒绝入股。厂方于是免掉了我班长的职务,要我按普通职工入股。我还是凑不齐钱,厂里以我不遵守厂规厂纪为由,通知我不要上班了,随后停发了工资并不再为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请问,厂里这么做对不对,我该怎么办?
  山西 刘名
  刘名同志:
  就你所提的问题,我们咨询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要求职工入股应尊重职工的意愿,不能强迫。职工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赋予了工会和职工在股份制改造时听取意见和列席会议的权利,并没有规定职工必须入股。《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或抵押金。企业强制要求职工缴纳股金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停止工作是企业对违纪职工的一种处理方式,但职工不缴纳股金不属于违反劳动纪律行为,劳动权利不容剥夺。因此,你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企业恢复你的工作权利,并补发工资报酬,补缴企业应缴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用。——编者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无锡新区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
  本报讯 无锡新区目前已形成一条以IC卡设计为核心,由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配套产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去年销售额达50亿元。
  2001年,无锡被批准为全国七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无锡新区抓住这一机遇,设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有限公司,为入驻新区的IC设计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还成立专家组为企业提供服务。(田耘)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链接

  如何理解“走出去”?
  “走出去”战略提出于2000年,直接含义是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矿。从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角度看,其内涵包括:
  一、发展对外投资。首先是以实物投入为主,开展散件组装和加工贸易;通过发展对外投资,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
  二、扩大外贸出口。以投资带动我们的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产品和贸易出口的模式。
  三、转移生产能力。通过对外投资,向国外转移一部分我国明显过剩的生产能力,缓解国内市场上“窝里斗”造成的资源浪费,腾出必要的资源和空间,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到境外利用外资。我国企业通过在东道国的合资合作,在当地利用间接、直接和政策性融资。
  五、利用境外资源。通过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分配,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晓飞)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走出去”要快要稳
  ——访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吴喜林
  本报记者 龚雯
  记者:这几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的身影随处可见。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十六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水平。作为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的权威人士,您觉得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走得怎么样?
  吴喜林:20多年来,我国跨国经营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另一个特点是经营领域日益拓宽,布局趋于合理。投资地域逐渐从港澳、北美转移到亚太、非洲、拉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投资方向由初期的进出口贸易、航运和餐饮等拓展至生产加工、贸易、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投资形式也从起初建点开办流通型“窗口”公司,发展到投资办厂、加工装配、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工业园区和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及营销网络等。
  此外,“走出去”的大型项目在增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比如,中油委内瑞拉、苏丹油气开发和炼油、伊朗德黑兰地铁、科威特集油站建设、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工程、阿尔及利亚喜来登酒店等一大批金额大、技术含量高的投资与承包工程项目,在所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国家政府纷纷要求中国企业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等,如中俄森林开发、越南多农铝矿、巴基斯坦煤矿等。
  记者:那么都有哪些企业真正“走出去”了呢?吴喜林:目前“走出去”的经营主体结构逐步优化,实力也在增强。境外投资主体从贸易公司为主转向大中型生产企业为主,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取得不俗业绩,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为切入点,主动开拓国际市场,也成为我国境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像华源、海尔等大企业集团已开始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并初步形成全球生产销售网,初具跨国公司雏形。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发展到近2000家,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2001年我国有39家企业上榜,进入国际工程咨询设计商200强的企业有11家。
  记者:我听说不少企业在“走出去”中普遍感到走得比较难,您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吴喜林:“走出去”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三:一是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世界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困难造成资金紧张,压缩公共建设投资,取消或推迟项目发展计划,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企业在深入开发亚、非等有潜力的传统市场,开辟拉美及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仍有较大难度。加上现在保护主义倾向明显抬头,各种贸易投资壁垒增多,影响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顺利进行。
  二是促进和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在推进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关于“走出去”的支持政策并未完全落实到位,金融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是管理体制尚不完备,立法滞后;重审批、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审批手续繁杂、时间长,导致不少投资机遇丧失,影响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
  当然,国内企业本身也有待转型和积累经验。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总体上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够强,综合竞争力较低。在资金上,受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双重约束,难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对外投资。另外,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记者:前不久外经贸部决定在上海等五省市进行简化境外企业和机构审批手续改革试点,引来一片叫好声。在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方面,新成立的商务部及相关部门将有什么新举措?
  吴喜林:我个人认为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为企业松绑,降低“走出去”的门槛;健全“走出去”的促进、保障、监管和服务体系,包括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加大对外投资,研究建立境外资源开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境外带料加工装配政策,推动企业带资承包等;同时,还要抓管理促规范,让企业不仅走得快,而且走得稳。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体制创新后居先
  奇瑞伊朗开办汽车厂
  本报讯 记者王政报道:2002年我国轿车进口7.03万辆,出口仅1000辆。与跨国公司争相抢占中国市场相比,我国轿车企业走出国门似乎是一个梦。然而,新春伊始,从安徽芜湖传出喜讯,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伊朗SKT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建厂协议,一期设计产能为3万辆,预计今年内即可建成投产。奇瑞方面主要提供技术转让,包括零部件输出、工厂设计、销售网络支持。双方先以CKD方式生产车辆,由中方提供零部件产品在伊组装销售。
  汽车人的“走出去”之梦,为何由奇瑞率先实现?奇瑞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尹同耀说:“主要靠好体制。”尹总所说的体制优势,其实就是企业发展的自主权。
  当国内几大汽车集团相继与跨国公司全面合资时,奇瑞却坚持不全面合资,而是创造性地利用当今世界汽车设计、零部件制造等资源,为我所用,自主研发。如今,奇瑞公司在原有A11系列车型的基础上,不仅自主开发了S11、B11两大系列新车型,而且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的开发设计上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2001年10月,奇瑞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市仅7个月,就第一次出口海外。
  “企业发展的自主权、初步的自主研发实力,为奇瑞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但是,真正走出国门到海外建厂,要在产品质量、服务上具备竞争力。走出去就是最好的方法。”尹同耀解释说,产品走出去,信息也会很快反馈回来,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做了许多改进,看到了差距也增强了信心。
  将中国制造的轿车卖到全球,价格与国际接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伊朗建厂,一年3万辆CKD组装,就等于增加了3万辆的销售,无疑也降低了单车成本。
  尹同耀说:“在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做到质量与国际同步,价格与国际接轨,中国轿车就一定有希望走出国门。”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采访札记

  学会汇集国际智力
  本报记者 费伟伟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99年10月冲击国际资本市场未果,仅隔一年多,2001年初再度冲击便大获全胜,股票在纽约和香港两地上市。
  中国海油为何在国际资本市场铩羽而归后挺枪杀回又获成功?中国海油卫留成总经理总结经验时提到一条:学会用“外脑”——汇集国际智力。
  首次进军海外资本市场时,中国海油没有聘请专门的公关公司进行策划,而海外对中国、对中国石油业、对中国公司的了解和信心是十分不够的。这一次,中国海油不是等有事了才找公关公司,而是聘请了一家经验丰富的国际公关公司进行专业策划,并作为一种常设的咨询机构加以重视和利用。
  二度冲击时,中国海油还借力国际著名咨询机构,请来美林、第一波士顿两家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作主承销商,加强承销团的销售能力。再度路演之前,主承销商派出分析员,拿上研究报告,提前一个月进行预路演,走访了国际上近300位基金经理。中国海油还采纳了承销商的建议,上市之前先寻求国际同业的支持,通过私募引入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和记黄埔等策略投资者……历经磨难,中国海油最终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出航。卫留成评价“外脑”在这件事中发挥的作用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国企要想真正闯荡国际资本市场,必须学习很多东西,比如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格局怎么看?对中国的政策稳定怎么看?对中国的石油工业又怎么看?等等。这些公关公司、投资银行等国际咨询中介机构,在了解国际市场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由此而帮我们找到对策。
  我国的改革开放毕竟才20多年,要“走出去”,与国际接轨,不少相关方面的人才准备还很不够,因此必须像中国海油这样学会用“外脑”——汇集国际智力,为我所用。客观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也为我们站在全球高度,在更高的平台上配置人才资源提供了可能和方便。
  当然,借脑于国际只是一种策略,而不是让“外脑”为自己决策。向“洋高参”咨询,开出的药方只能是谨供参考,实不实行?实行到什么程度?做哪些调整?还得自己拍板。不能用“外脑”代替自己的大脑。任何时候,“以我为主”这个方针都是不可动摇的。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各抒己见

  “站得稳”更关键
  萧然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欲“走出去”,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一展身手,这确实可喜可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走出去”只是第一步,“站得住、站得稳”更为关键。
  记得1946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毛主席为刘邓分析了三条出路: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住了并站稳了。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住了,但不稳,只能打游击。三是站不住脚,最后被迫又退了回来。最后,刘邓大军争取到了第一种最好的结果,从而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综观我们今天走出去的企业,不管是奇瑞也好,京东方也好,还是早已先行一步的海尔也好,恐怕还都处在“走出去阶段”。是不是已经站住了脚,还要在实践中检验。
  以京东方为例,3.8亿美元收购成功,这是第一步。业内人士认为,要建设一条第五代液晶线通常需要12亿美元资金。京东方在此次收购之后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50%,若要继续融资12亿美元,京东方所承受的财务压力显然不小。
  因此,企业如何在自己的全局战略中制定自己现实的“走出去”战略至关重要。而在制定战略时,也必须注意避免两大误区。一是不能为出去而出去,为面子而出去作秀。如果企业尚不具备走出去的实力,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做噱头,最终吃亏的必然是企业自己。二是切忌一时头脑发热,不是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地进行扩张,而是脱离实际搞大跃进,企图短时间里扩张成跨国公司。不要说我们目前的企业没有几家真正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实力,就是具备了实力,如果盲目扩张也会把企业带入危险地带。比如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大举进入美国,掀起收购狂潮。时间仅仅过去十几年,现在真正消化掉当年狂吞下的国外企业的又有几个?
  因此,要想争取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第一种出路,只有像当初的刘邓大军一样,既要有远大理想,更要做扎实、艰苦的具体工作,而且还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否则,不管头开得多么轰轰烈烈,后果也很可能不得不退回来。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走出去海阔天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2年斥资12亿美元在印尼、澳大利亚成功实施了3宗油气田项目的并购,同时在国外承接了一批海洋油气作业项目,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
  郑斌摄


第16版(企业经纬)
专栏:

  我国企业走出去初见成效
  ●累计设立各类境外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近138亿美元,中方投资额93亿多美元。
  ●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1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27亿多美元。
●签订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29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8亿美元,外派劳务273.4万人次,去年末在外人数近49万人,带动出口60多亿美元。
  ●境外投资业务分布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