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活动展开
本报讯 日前,北京市卫生局妇幼处、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共同开展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教育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儿科专家宣传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知识,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八十所托幼机构建立了“强生家长安全教育健康学校”,针对北京儿童意外伤害的现状对家长进行基本预防知识、家居安全和急救方法的教育,帮助家长提高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能力。据了解,我国由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六点一。几乎每天都有一名儿童因可预防的意外伤害而死亡或残疾。百分之五十二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因此,对于家长进行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教育至关重要。
(赵蕾)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河南重点治理教育乱收费
本报郑州三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河南省教育厅把今年定为“教育管理年”,着重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将建立学校乱收费责任追究制度,对顶风违纪的乱收费案件从严查处,对有实质性内容和实名举报的乱收费案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一周回放
  3月17日—3月23日
  3月17日长江支流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获得重大突破,一种距今5000年左右的“营盘山文化”被发现。
  3月18日中国援助埃及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中国将帮助埃及建立起连接26个省会城市的33个信息点的网络。
  3月19日昆明动物园喜添滇金丝猴宝宝,至此该园滇金丝猴已达9只,在全国动物园中数量最多。
  3月20日中国第十九次南极考察队凯旋,考察队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3月21日金庸图书馆在澳门开馆,用以专门收藏各种版本全套金庸武侠小说。
  3月22日中国首架私人商务机静力试验机制造完成。(以上照片均据新华社)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适逢周末,数千观众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气象科普知识。 本报记者 刘毅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困难群体同享义务教育阳光
  贫困家庭、务工农民子女、残疾儿童受益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董洪亮从教育部了解到,针对近年来比较突出的贫困地区、困难群体义务教育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让贫困家庭、进城务工农民子弟和残疾儿童少年等困难群体同享义务教育的阳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义务教育。一期和正在实施的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2000年开始,中央组织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2001年,中央财政将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由原来的每年3000万元增加到每年1亿元,重点资助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2001年秋季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款,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工作,每年约有200多万名中小学生受益。2002年中央财政又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疆、云南等13个边境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边境县(边境团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九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初步建设了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2002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4亿元专项资金,继续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
  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特殊教育补助费达2.6亿元,地方投入在20亿元以上。目前,以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再次提醒
遏制结核病刻不容缓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杨雪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一度得到控制的结核病,目前在我国有重新肆虐的趋势,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与蔓延刻不容缓。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将“短程督导化疗治愈了我,也将治愈你”定为主题,我国的宣传主题则是“防治结核、造福人民”。
  我国属于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居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全国至少有5.5亿人口感染结核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达450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病人15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约为12万,传染病死亡中有2/3是由结核病引起的,由于治疗不当或经济困难引起的耐药病人高达27.8%。而且不同地区疫情差别很大,西部疫情是东部的1.7倍,农村疫情高于城市近一倍,我国80%的结核病人在农村,而且一半以上是在15—59岁的青壮年时期,这至少导致丧失3.5亿劳动力。
  尽管结核病危害严重,但依旧可以做到防有措施治有办法。国际公认的控制结核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便是“短程督导化疗”(DOTS),即在医务人员直接注视下服用每一剂抗结核药,6至9个月内规律服药便可控制传染源减少复发。从2001年起我国政府每年拨款4000万元作为结核病防治的专项经费,世界银行、国际卫生组织、英国、加拿大、日本、比利时等国家也先后与中国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短程督导化疗”,并对所有传染性肺结核和部分重症涂阴病人实行免费诊断和治疗,目前治愈的达100万。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积极行动控制结核病”的全球计划,我国政府也制定了2001—2010年的结核病控制中长期规划,力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使结核病的发病率有大幅的下降,使70%的结核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发现,80%的发现者得到治愈,从而真正控制结核病的传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秦山三期核电站二号机组首次装料完成
本报杭州三月二十三日电 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今天又传喜讯:该电站二号机组于十四时四十八分提前完成首次装载核燃料的工作,这标志着秦山三核二号机组安装和装料前的调试工作基本完成,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这是该机组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
二号机组反应堆排管容器共有三百八十个燃料通道,每个燃料通道安装十二根燃料棒束、两个屏蔽塞和密封塞。首次装料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进行,这既节省装料时间,又可减小燃料棒束对通道的机械磨损。此次装料前,国家核安全局已对现场调试及装料准备情况进行了严格检查和监督,并正式批准秦山三核二号机组进行首次装料。(鄢斌 尤永春)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我国将进入“数字家居”时代
本报讯 记者赵亚辉报道:随着数字技术日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驱动下,家电、建筑、社区等家居环境不断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将逐渐进入“数字家居”时代。这是于三月十八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生活白皮书》上透露的重要信息。此次活动由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
去年,中国网民数量达五千九百一十万人、上网计算机数达二千零八十三万台,百分之六十二点六的网民在家中上网,上网人群普及率达百分之四点六。预计今年中国网民数量将增长到八千六百三十万人。数字家居概念的提出,正是建立在建筑、自动化、网络、通信等最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家庭内部的电、水、气等设备将连成一体,并与外部互联网相连,从而达到自主控制、管理,并实现如家庭防盗、报警、通过互联网遥控家电等强大的功能。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归来兮,草原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3月22日10时许,由我国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合唱团演唱的《草原恋》,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二楼大厅响起。婉转悠扬的歌声拉开了“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的帷幕,也把数百名参观者的思绪牵引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促使他们关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历史与现状。
  去年8月,自然之友策划的“野马回乡”流动环境教学车开到了地处内蒙古腹地的东乌珠穆沁旗。触目惊心的草原荒漠化、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使自然之友的成员们深感忧虑。回到北京后,自然之友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北京民族文化宫等开始筹划“曾经草原——内蒙古生态与游牧文化展”。在日本“地球环境助成金”的资助下,此次展览终于如期举办。
  展览汇集了详实丰富的文字、图表资料和数百幅精选出来的照片,堪称是内蒙古草原生态文化的变迁史,引发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深切共鸣。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洽对记者说:“内蒙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华北、东北、西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展览主办者的这一义举,尤其令人称道!”
  专程赶来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看到展览中有关东乌旗草原的污染状况后,马上打电话叫来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同志,与从东乌旗赴京的干部群众一起研讨如何尽快解决问题。
  为了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草原,主办者还在22日至28日的展览期间安排了一系列学术讲座,由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主讲,内容涉及内蒙古草原变迁的文化思考、草原法律制度、内蒙古草原沙漠化的反思等诸多方面。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卫生部公布一季度抽检结果
食品卫生百姓放心
  本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卫生部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度食品卫生监督抽检和专项检测情况,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食品卫生状况良好。
  2003年第一季度,卫生部组织对河北、湖南、四川、上海、广西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销售食品进行了卫生抽检,并对部分市售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剂、重金属等部分污染物指标进行了专项检测。在抽检的9类239种食品产品中,合格232种,合格率达97.1%。瓶装纯净水共抽检16个品种,检验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依据国家《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进行判断,全部合格。抽检食品全部合格的还有味精、酱腌菜、消毒牛奶等。含乳饮料、冷冻饮品、补钙或增加骨密度类保健食品虽然未能达到全部合格,合格率也相当高,分别达到93.8%、80%和97.9%。
  另外,添加剂、重金属等13种常见污染物专项检测合格率较高。检测583件样品,合格561件,合格率96.2%。其中,虾蟹中重金属的检测,10件样品全部合格。对40件果冻、糕点、面包、酱腌菜的样品进行防腐剂检测,全部合格;对市售59种酱油进行氯丙醇检测结果也全部合格。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我大学生将参加国际空间法竞赛
本报北京三月二十二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天下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辩论,清华大学参赛队战胜中国政法大学队,将代表中国参加五月六日在悉尼举办的亚太区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这是我国大学生首次参加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
据中国空间法学会秘书长戚永亮介绍,国际空间法学会为了在高等院校普及空间法知识,提高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现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今年,中国空间法学会首次组织国内有关大学参加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由国际著名空间法专家、外交部法律顾问贺其治,外交部条法司司长薛捍勤,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高祥三人出任模拟法庭法官。两个参赛队的四名选手全部用英语进行陈述和答辩,最后,经过评委会认真评审,清华大学参赛队胜出。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日前,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再斥282万元巨资对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这是该公司第三次重奖科技人员。3年来,鲁抗对科技人员的奖励金额累计高达800万元。
  黄菲 雪峰摄影报道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气象专家认为
全球变暖将影响用水安全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陈思武、全晓书)气象专家警告说,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加剧中国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中外专家学者就“我们未来的气候”这一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们说,地球进一步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的分布格局,洪涝、干旱等灾害将更加普遍和严重。
  统计显示,中国降水以20世纪50年代最多,以后逐渐减少,这一趋势在华北地区尤其突出。
  气象专家预计,2010年至2030年中国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立方米,2050年将缺水100亿立方米。由于缺乏供水工程等水利设施,西部地区水资源系统在气候变化面前更加脆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