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茨维塔耶娃文集》出版
喻阳
全面展示俄罗斯女作家茨维塔耶娃创作成就的《茨维塔耶娃文集》五卷本,不久前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近日召开出版座谈会。
  玛琳娜·伊凡诺芙娜·茨维塔耶娃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把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诗歌。她的诗歌表达了一个女人充沛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爱,表达了一个诗人敏感的心灵,也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刻的洞察力。她的文字以细腻、凌厉、激情丰沛、痛彻简洁为特征,其艺术魅力在世界诗歌史上独树一帜。中文版《茨维塔耶娃文集》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回忆录和书信五卷,第一次为汉语读者集中展示了女诗人的生平经历、艺术才华、情感世界、私人生活。诗歌爱好者和喜爱茨维塔耶娃作品的读者,可借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茨维塔耶娃所处的时代、她的生活和作品。
  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曾诞生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伟大诗人和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读者,也影响了广大的中国读者。在俄罗斯文学养育下成长起来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继承了俄罗斯诗歌的传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个人体验,创作出了俄罗斯诗歌史上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国际全印展将在上海举行
  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及设备器材展(简称中国国际全印展),将于2003年5月13日至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印刷技术杂志社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联袂承办这次展览。此次中国国际全印展,将充分体现出强强联手和会展单位与媒体互补的优势,全力将全印展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专业展会。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地处浦东开发区,一期工程五个馆近六万平方米,展馆新颖,配套设施完善。
  全印展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等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印刷协会全力配合与协助,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将组团参展,阵容庞大。(陈文)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讴歌法制的影集
  《张建民法制新闻摄影集》近日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影集内容包括形形色色的案件、新闻报道、岁月如歌等栏目,由二百多幅黑白图片组成,是作者总结、归纳自己多年来所拍摄的法制新闻图片的精心之作。
(蒋文)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风声·雨声·心声
  姜异新
  许觉民的《风雨故旧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沉重的书,也是一本轻松的书。说它沉重,是因为阅读时始终无法排遣的悲怆与痛楚的历史记忆;说它轻松,缘于作者亲切诚挚的笔触,使得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带着体温,鲜活地走到读者心坎里,进行直接交流。
  俞平伯、邵荃麟、巴人、冯雪峰、郭小川……套用现在时髦的评语,这些人都是当年文坛的“大腕”,在文学史的某一时间段,他们的文化活动构成了最基本的史实,对某些年轻的文学研究者来说,甚至还只是一些默读记诵的僵硬史料。作为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开始从事文化传播事业的老出版家,许觉民与这些知名作家、编辑有着鲜为人知的单独交往,这本身就构成了本书内容的特别,更何况老人在对人物的素描和事件的叙写中灌注了浓浓的人情。众所周知,“文革”前后的文艺园地是萧瑟的,翻开那些年的大事表,除了一连串的某某被迫害致死的事件说明外,几乎没有令人欢欣鼓舞的文学创作。久而久之,这段历史对某些研究者来说,由讳莫如深到麻木不仁,到最后根本都不愿去关注了。可是,历史是不能忘却的,《风雨故旧录》使我们获得了新的感性认识,翻读许觉民坦诚平实的文字,你会强烈感受到,为了传递文化薪火,老一代知识分子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他们的日常生活窘困得不能再窘困,他们的身心经历苦痛得不能再苦痛,他们生命的离去又如同随风而逝的草芥,卑微得不能再卑微。这就是一代文化传承者曾经的悲苦命运!
  使我感动的还有书中作者对孤岛时期和解放前上海书界的散记,以及解放后干校生活的回忆。“夜未央,更著风和雨”,为了宣传进步思想,保留新文化火种,作者和同道们曾在日寇铁蹄镇压和国民党蛮横盘查下辗转抗争。没有他们的执著和热情,我们今天的精神食粮将是多么的匮乏!这确确实实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而《锅友》、《隐友》、《澡友》则道出了人性中最可宝贵的真情。在“文革”那个扭曲的年代里,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副尊重的态度都是一个生命可以存活下去的理由,而做人的基本权利,家庭的天伦之乐和思想的自由呼吸皆成为天堂般的奢望。像许老这样经历了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作家、老学者,少时贫苦挨饿,战时颠沛流离,动乱年代的灵魂折磨,他们的心路历程就是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写照。然而,许觉民的文字朴素真诚,举重若轻,不沉溺于倾倒一己之冤屈,不讳言自己也曾说假话,捧出的是一颗尘埃不染的水晶心,正像老人的笔名——洁泯,洁身自好,泯漠寂然。
  在商业浪潮汹涌的时代,不要忘记倾听民族的心灵史。许多当事人已渐渐隐去,尤显出《风雨故旧录》这种类似口述史文本的珍贵。将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圈内外的读者都能形象地体味到历史的悲欢,这正是文化老人的独特贡献。作为青年,我期待着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推出
  《2002—2003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近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即2002年出版业状况分析、出版业管理状况分析、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03年出版业发展走向预测。
  第一部分主要是出版物市场情况(包括图书、期刊等,突出介绍了教材出版改革)、集团建设、发行改革,鉴于民营资本及外资2002年在出版业的突出表现,2002年度的图书发展总体继续保持近两年来的持续上升势头。据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初步统计,2002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比上年增长12%,总印数同比增长6.5%;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和6.5%。从2002年出版物品种结构看,出版物选题的类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结合更为紧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出版业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我国出版业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市场监管及版权保护等作了重点阐述。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重于观念问题、体制问题、政企分开及集团建设等出现的新问题、结构调整问题、出版单位内部改革及对中小出版社的关注支持力度问题、出版信息标准化建设等问题。认为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体制性障碍仍然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报告第四部分预测了2003年出版业发展走向。报告判断,在2003年出版业总的发展态势将好于2002年。十六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将为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创造出更有利的政策环境,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出版物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态势,出版物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会比2002年有更大的增长。在2003年,教辅、少儿、外语、经济、畅销文学作品及实用性图书仍将是最为热门的类别,名人书、图文本及财富类图书则将成为出版热点;2003年,外资积极介入期刊、音像、电子及网络出版,将给这四大出版门类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四大出版物市场的出版发行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出版体制改革将出现新的突破;集团建设进程加快,内涵式集团发展模式将有实质性进展;出版单位面临进一步分化,中小出版社生存压力加大;加入世贸组织对出版业的影响将更为充分地显露出来,国家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推进市场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的政策,外资及民营资本的投入将取得进展,进一步的开放会给出版物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市场格局,推动市场更加规范和完善,带动整个出版业向市场化程度迈进。(楚彦)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编辑荐书

《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择抄》
熊秉明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家熊秉明研究罗丹独有心得,这本用日记体写成的艺术笔记由熊秉明选自自己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求学时的日记,艺术见解精辟,也体现了海外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镜头中的黄河人
  ——评摄影集《黄河百姓》
  宋汉晓
  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纪实摄影集《黄河百姓》获得了全国第五届书展优秀奖。影集收录朱宪民创作的以“黄河人”为主题的纪实摄影作品四百八十幅。
  朱宪民出生于黄河岸边,先后出版的以“黄河人”为主题的纪实摄影专集有六本之多。《黄河百姓》展示的是黄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整个流域七十五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刻画的是黄河两岸,敦厚淳朴的中国人的生活风貌。
  在改革开放思潮的催生下,朱宪民的“黄河人”纪实摄影创作思想得到了萌芽和激情的迸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大量的“黄河人”摄影作品不断问世,并刊登在海内外专业摄影刊物上。1988年,法国摄影家卡地埃·布勒松为其作品题词: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
  摄影艺术就是要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并真实地、艺术化地记录那些符合自己审美感受,符合自己对社会精神面貌、对时代特征、对人生认识的表现对象,并使之化为一个有机的形式。作为一名摄影家,就要站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记录伟大的历史变革,去传播先进的文化,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黄河人是民族精神最有代表性的创造主体,正是许许多多的普普通通的黄河人那样的高尚精神品格和行为影响和推动着我们的民族前进。朱宪民这样诠释自己的摄影理念:“摄影只有真实地记录生活和情感,才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家只有直面人生才能肩负起社会和历史的使命。”
  三十多年来,朱宪民奔波于黄河两岸,他把人文精神的内涵植入“黄河人”摄影作品中,真实记录了黄河两岸黎民百姓的人文性、人本性和文化性。在“黄河人”的创作中,朱宪民注重画面的原始性和原创性,他争取用最佳的视角来表现照片构图的新颖和独特;他力求将平淡、普通的人物和场景通过瞬间的艺术定格来换取对读者视觉最强烈的碰撞;他不拘泥于摄影技巧和暗房加工,争取用丰富的画面内容来演绎照片的潜台词;他试图用最广袤的写意空间来极致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正是摄影家这种不懈努力,不断进取,不辞辛苦的精神,才造就了“黄河百姓”这部气势磅礴的黄河史诗。无论是苍莽荒凉的高原,雄浑古朴的中原,还是多姿多彩的下游,在朱宪民的镜头中都凝聚成为人类社会历史的缩影、黄河古老文化的写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左上图为“黄河渡口老艄公”,选自《黄河百姓》。)(附图片)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可贵的诗情
——周克玉《京淮梦痕》品析
弓木王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周克玉诗选《京淮梦痕》。周克玉将军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用诗歌的形式记日记。虽然他谦称自己写的是“日记诗”,读来却很有韵味。
  “肠宽万斛酒,身困心自由,剔骨祛怯懦,九死不回头。”这首诗是周克玉受“四人帮”迫害时写的,题为《“放风”吟》。人蒙冤到了被“放风”的境地,还有“吟唱”之“闲心”,这已有几分“仙骨”了。那“九死不回头”一句,能使你联想到《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屈原虽已去,精神尚存。
  我读《京淮梦痕》,之所以读得心潮起伏,之所以读得肃然起敬,之所以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正在于诗的感染力。这位从苏北投身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从五十年来积累的几百首“日记诗”中筛选出来的这一百多首诗,都是他的“心语”;读着它们,你不仅可以由“语”见“心”,而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心”,一直在与民众一起跳动。
  我常常掩卷长思,“以民为本”,这本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基点,是共产党人并不陌生的理念,然而,能一生一世地、一以贯之地、真实地而不是虚假地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所以,我为从将军诗选中读出了“民本”情结而激动;这也是我之所以把这篇“品析”聚焦于此的唯一原因。
  从这本诗选中,我看到了“民本”思想贯穿于周克玉将军生命的旅程,成为他情感世界中一个重重的“结”。请看他1946年写的《民声》,是怎样深情地反映贫苦民众对阶级剥削能忍则忍的宽容与忍无可忍的愤怒:“一分二分,有子有孙,三分四分,少子少孙,五分六分,断子绝孙。”吟嚼这样的字句,我不禁联想到《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硕鼠》等古老的诗章。在那里,已吟唱出了人民劳动之艰辛,吟唱出了对不劳而获者掠夺劳动果实之憎恨,是劳动人民反抗剥削的诗的诉说。上下跨越两三千年的时空,这种“诉说”延伸到了《京淮梦痕》中,变成诅咒般的“呐喊”。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是财富之源。保护劳动果实,是劳动人民的本能;当劳动果实被侵占,人民有权愤怒。文学只有为民“代言”,才有生命之“根”。
  彭德怀元帅有一著名诗句:“我为人民鼓与呼”。无论何朝何代,为人民“鼓与呼”的声音,都是时代的最强音!我从读这本诗选中感到,周克玉将军扛枪打仗和挥笔作诗,都是同一个“情结”:为民。这不正是《共产党宣言》的本质吗?这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闹革命、搞建设的“唯一宗旨”吗?
  周克玉作为一名军人,一位将军,之所以“民本”情结不可解,并非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他深深地懂得处于社会底层但又是社会实践主体的劳动人民,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这个大哲之理。用这种哲学思维看历史,那些已“铸鼎封禅”或追求“铸鼎封禅”的英雄豪杰们,即便是像“秦皇汉武”那般出类拔萃,也只不过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少数。周克玉将军把这些抽象的哲理通俗化为形象思维,借助诗韵,向世人吟唱出了“情系人民”与“天下泰”的因果规律。规律是只可遵循而不可改变的。如果不去“情系人民”,以“民”为本,而是情系“秦皇汉武”,以“秦皇汉武”为本,那就不是“天下泰”而是“天下乱”,这已被中国历史证明了不知多少遍了。
  “品析”到此,我眼里的周克玉,已不再仅仅是个将军,也不再仅仅是个会写诗、善书法的儒将,而是个穿着军装、戴着将星的哲人。———在他的《京淮梦痕》中,那素朴的“农家子”意识,已经升华为哲学智慧,并统一到了唯物史观里。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编辑荐书

  《品味传奇:名人美食与前世今生》
周芬娜著
三联书店出版周芬娜出入名城大邑、奇山异水之间,探索历史传奇,欣赏山光水色,品尝美食佳肴,名人、山水、传奇、美食在她的妙笔下冶于一炉,写出了旅游的多维空间。对导游的陈词滥调厌烦的人们可从中找寻新的天地。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史稿》出版
  王吉鹏、何蕊编著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史稿》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论述1976年至2000年的作品,资料汇集和学术研究兼具。
(颜文)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璀璨的文明
  ——《加拿大文明》、《美国文明》、《斯拉夫文明》、《西欧文明》出版
  王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十二卷本《世界文明大系》自1999年《儒家文明》、《非洲黑人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犹太文明》等七卷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近两年又推出《加拿大文明》、《美国文明》、《斯拉夫文明》和《西欧文明》等四卷,另有《印度文明》正在编写中。
  在当今世界,“文明”问题正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关注和研究。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化的格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基本趋势,但文明中的文化要素在世界局部地区由宗教、种族、语言等问题引起的冲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又有着深刻的经济与政治根源。因而了解和研究世界各种文明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它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它们当前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对我们熟悉世界形势发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吸取外国文明的精华、搞好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大有好处。
  西欧文明是西方文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主干部分。它还包括由西欧文明进入近代以后衍生出来的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文明。如果不了解与研究西欧文明,就无从理解和把握全部西方文明的历史和现实。美国文明、加拿大文明、斯拉夫文明也都是世界上有影响而又有特色的文明,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历史的发展都有着自己的贡献,至今在世界上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文为《西欧文明》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姚介厚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介绍刚刚出版的《西欧文明》。)(附图片)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值得探究的西欧文明
  姚介厚
  西欧文明是西方文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主干部分,历经四千余年,是世界古老而又得到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西欧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历史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至今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起源于西欧,以西欧为重心而演进。西欧文明曾创造了巨大历史成就,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西欧文明也曾给西欧内外部世界带来奴役、压迫、战争、殖民侵略,留下值得深刻反思的历史教训。
  西欧文明是以西欧为主要地域生长起来的一种文明形态,一种广义的文化共同体,在整个欧洲中,除了斯拉夫文明涵括的欧洲东部之外,都是西欧文明的涵盖范围;而在历史上,小亚也曾是西欧文明的摇篮,西欧文明曾扩及北非、近东两河流域。所以,西欧文明历史跨度大,覆盖地域广,众多地区与国家曾参与创造这种文明,内容相当丰富。《西欧文明》兼有普及性与学术研究性的特点,力求深入浅出地展示西欧文明演进的历史画面,同时探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当今世界日益密切的全球性交往,展现出文化与发展的多样性,了解与研究西欧文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化认识西方社会历史与文化传统,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合理的中西交往;有助于我们有分析地吸取与借鉴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有助于我们正确观察、认识在当今世界文明多样化的国际政治格局中西欧文明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认识到西方文明融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才得以持续进展。
  西欧文明历来是多民族、多国家的,这些民族与国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文化自具特色,也不平衡,但它们都秉承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经历相似的阶段性文明的结构形态,在特定历史时期都具有相似的主流文化价值。
  《西欧文明》将西欧各阶段性文明作为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与文化精神的有机整体来剖析它们的总体特征,而又更着重于对各种精神文化的论述,展示它们的基本文化精神。
  《西欧文明》以历史主义观点,既论评西欧文明以其独特的社会发展成就与精神文化成果,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也注重分析各阶段性文明所包涵的复杂的社会与文化矛盾、总结历史教训,这对观察与研究当今世界文明可起“史鉴垂训”的作用。
  书中以八章的较多篇幅,重笔浓彩论述了更有现实借鉴意义的、辉煌而动荡的西欧现代文明:西欧的历次工业革命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而且深刻地改变了西欧的社会结构,使西欧告别了延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率先跨入了风云激荡的现代工业文明。书中详致分析了西欧的三次产业革命,并且从中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书中强调,社会主义从其诞生之日起至今一直深刻地影响着西欧现代文明的社会模式和发展方向,也推动了西欧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进程。
  这部新著还探究西欧文明的一些历史、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求深化对西欧文明和世界文明理论的认识。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书的幽默·胎教
山里人


第7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世上温州人》图文并茂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袁亚平的长篇报告文学《世上温州人》。这部图文并茂的新作文字流畅,让读者从《眺望温州街头》、《走入中国鞋都》、《穿行中国服装城》等章节中,领略温州人的风采。(江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