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一周谈

  “无心之过”的反思
  秦人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域名数据库出现故障,致使包括新浪网在内的部分网址无法访问。4小时后,故障排除,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调查发现,故障竟由网络攻击造成,来自河南郑州某软件公司的大量非正常访问造成数据库系统拥塞。第二天,肇事者做出解释:该公司需要到CN域名数据库中获取一些资料,于是编写了一个软件来自动抓取,但是误把手工查询的地址当成了机器查询的地址,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事故。该公司老总诚恳地说:“这是一场误会。”言下之意,这属偶然发生的“无心之过”。
  这次“无心之过”并未造成大的经济损失,但它让我们想起了15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另一次“无心之过”:1988年11月2日晚上7时26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莫里斯像平常一样按下了电脑的回车键,与往常不同的只是这一次他在网络上释放了一个“蠕虫”程序。
  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检验网络安全的无害计划。但他根本没想过,这个小小的举动几乎颠覆了整个互联网。当莫里斯在餐厅里狼吞虎咽的时候,病毒正在大量繁殖,成千上万的机器越来越慢,最后陷于瘫痪。这就是著名的莫里斯蠕虫事件,也是人类第一次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切肤之痛。据调查,该事件波及的电脑超过了当时所有联网电脑的10%,损失接近1亿美元。
  两次偶然事故都发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这当中的疏忽和漏洞,比在物理世界中更具隐蔽性、不确定性和严重性。在现实世界里,你的行为会造成多大危害,是比较容易判断的。而且人们在经历了多次“无心之过”造成的灾难事件后,制定了许多明确的行为准则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在网络世界中,技术还在飞速发展,网络行为还没有详细规范,自律和他律机制还很不完善,网络立法还存在很多空白,这一切都增加了预防虚拟世界灾难的难度。
  应当说,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对于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视了,主要原因是黑客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病毒的不断爆发一次次给人们警示,这也促使相关防范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但是,仅仅关注黑客和病毒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一方面,要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规范网络行为的准则,逐步构建规避风险的动态机制。另一方面,要比在现实世界更加谨慎,听从老祖宗的遗训,“三思而后行”,在行为前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这两条做到了,网络世界就会太平很多。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信息时代

  准确迅速 万无一失
  新型计算机会议选举系统“两会”建功
  本报讯 今年“两会”期间,中科院成都计算所最新研制完成的第六型计算机会议选举系统,圆满完成了选举计票任务。
  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一次会议进行了20个项目的4次大会选举,全部使用新型计算机选举系统统计选票,总共处理选票3万余张。选票统计准确无误,达到了准确、迅速和万无一失的要求。“两会”共投入智能票箱35台,计算机计票采取实时处理方式进行,当最后一名代表将最后一张选票投入票箱后,计算机系统瞬间即将选票处理完毕,同时输出选举结果。整个选举计票过程十分流畅,信息识别准确无误,选票处理快速,选举非常圆满顺利。
  新型计算机选举系统是中科院成都计算所最新推出的科研成果,系统包括主机通讯系统和智能票箱两大部分,在关键技术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如用图像处理技术取代光标识别技术,对智能票箱进行实用性工艺设计,对占用选举时间较长的另选人处理和废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多个环节上考虑了备份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准确高速的要求,系统除具有正常选举功能外,还具有另选人数据处理和废票数据处理功能。全套系统可满足万人规模大会选举需要,是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会议选举系统。这套系统曾在党的十六大成功使用,受到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表扬。
(宋昌元)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信息时代

  我国产彩信芯片进入美国市场
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采用“星光四号”
  本报讯 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日前宣布,由该公司研制的手机彩信处理芯片“星光四号”已经登陆美国市场,在全球第一大CDMA移动通信运营商斯普林特(Sprint)的新一代多媒体彩信系统上大批量应用。这标志着又一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技术走向国际市场,引导主流应用。
  斯普林特从2002年底开始在美国推出新一代基于CDMA1X平台的彩信业务,内容包括图片、视频的拍摄及收发、多媒体短信等。配置有“星光四号”的斯普林特彩信手机在全美国上千个专业分销店销售,大大提高了斯普林特彩信业务的竞争力。该公司销售总监威廉盖尔森说,“在前不久的情人节促销期间,此款手机成为最受情侣们欢迎的礼物之一。”
  长于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开发的中星微曾研制出我国第一块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星光一号”芯片,集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星光二号”及人工智能视觉芯片“星光三号”也相继打入国际市场,为主流厂商所采用,成为“中国芯”的代表之一。专家预测,中国彩信芯片技术在美国市场的推广意味着它将在本土手机市场掀起一波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彩信手机的竞争潮。
  (杨文)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以往,空气源热泵只有在长江流域以南才能冬夏两用。如今,技术的进步使这种空调在渤海湾成功登陆——
神州南北同凉热
范乔君
  3月15日华北地区供暖期结束的时候,王臻高兴地从董事会领到了一份奖金。
  身为秦皇岛市五兴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王臻当然不在乎这5000元钱。最让他兴奋的,是他见证了中国空调业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在这场变革中,他吃下了第一只螃蟹,而这只螃蟹的味道用他的话来说,“真的很鲜美”。
  由于没有热网供热能力,五兴公司开发的百信图书大厦必须选择替代供暖方式。电热膜、电暖气、电辐射、油锅炉、燃气锅炉、直燃机……王臻跑遍了哈尔滨、沈阳、抚顺、北京等十几个城市,最后挑中了清华同方的新型空气源热泵。在冬季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5摄氏度的地区使用空气源热泵,这在国内供暖史上可是头一遭。4个月下来,新系统没让王臻失望。去年冬天,秦皇岛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7摄氏度,可百信图书大厦里温暖如春,最高温度竟达25摄氏度。再看成本,每平方米的供暖费只有3元多,大约是市政供暖的一半。
  看着空气源热泵跨长江,过黄河,登陆渤海湾,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的欣喜比王臻更甚。“这是我们这些暖通空调工程师一辈子的梦想,没想到这么快就在这群年轻人手上实现了。”
  什么是空气源热泵?江亿院士的讲述从科普开始。“就像水泵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一样,空气源热泵可以使空气中的热量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我们家庭中使用的空调,大多就是这种热泵。它每消耗一份电能,可以转移2—6份热能,从这种意义上讲,热泵技术比烧煤、烧油、烧电的效率高得多。”
  但是,空气源热泵的效率会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因此,以往只有在长江流域,普通空气源热泵才能实现冷暖两用。为了让空气源热泵跨越黄河,国内外空调专家采取了辅助热源、变频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但终因系统复杂、成本过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清华同方人工环境公司历时5年开发的低温空气源热泵,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涡旋压缩机的潜力,甚至在零下20摄氏度时也能正常可靠地运行。
  国家压缩机制冷技术中心主任樊高定亲自参加了现场的实际检测。拿着检测的数据,樊高定感慨万千。“8年前,美国制冷空调协会的主席与我国专家座谈。我说,现在你们的产品进入我们的市场,几年后我们的产品会进入你们的国家。他以为我说错了,让我重说一遍。事实胜于雄辩,8年来,我国空调业始终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产品的技术含量有了极大提高。到今天,我们的许多制冷空调产品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国正由制冷空调业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跟江亿、樊高定相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维城更关注的,是低温热泵的环境效益。
  为尽快改善北京的大气环境,王维城一直积极推动充分利用低峰期的电能采暖。到2000年底,北京电采暖的面积达到了1000万平方米,“这个面积还不算大,而且其中一半以上用的是电热膜和电锅炉,高品质的能源低品质利用,实在可惜。现在低温热泵技术取得了突破,为电采暖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王维城说。
  现在北京三环路内冬季都改烧天然气供暖,结果天然气在冬天负荷非常大,西气东输的管线规模修得很大,但夏天的用量却很少,造成了基础设施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空调的迅速增加导致用电负荷夏天高冬天低,2002年夏季的用电量比冬天高出20%,如何平衡这两种基础能源结构成了北京市政府工作会议上经常讨论的话题。空气源热泵的技术突破终于为削平这两个峰值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江亿院士算了一笔账:天然气1.8元/立方米,只要电价比0.54元/千瓦时低,空气源热泵就有优势。“更大的好处在于,电采暖可以降低煤改气无法根除的氮氧化物污染。大城市的空气将因此更清新。”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3月16日,四川省成都龙泉驿区的水果种植专家向罗江县鄢家镇农民陈世富(右一)传授果树嫁接技术。四川省罗江县鄢家镇农民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聘请农业科技人员为他们传授科学种田新技术。目前,已有100多个农科人员为罗江县农民当“家教”,受到农民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纵深报道

  科技春雨润壮乡
  ——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在广西
  本报记者 赵亚辉
  李品佳坐在讲台下,仔细记录着每一个字。作为玉林市农业局的副局长,他与现场400多名当地干部和技术人员一样,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到底是北京来的大专家,他们所作的报告,既有高度和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李品佳在农业战线实干了20多年,最怕空对空的报告。“他们不一样,他们对玉林的情况很了解。”
  玉林是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今年3月广西之行的第二站。5天时间里,这支由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的科普队伍兵分两路,11名来自生物、土壤、自动化、海产养殖等领域的专家马不停蹄,深入南宁、玉林、北海、河池、柳州、桂林等6个地市,行程近3000公里,结合广西生态环境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作了12场科技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知识和科学观念如同3月的春雨,滋润着广袤的八桂大地。
  听这样的专家讲课真解渴
  玉林东方食品公司是玉林农业的龙头企业,专门生产外销的罐头产品。然而这家带动了周围近6万农民共同富裕的公司最近却遇到了麻烦。一些西方国家增加农产品的检验种类,提高技术指标,原本十分畅销的罐头产品被农药残留超标挡在了门槛外。
  64岁的生态专家孙铁珩院士给东方公司开了一张方子,三味药的名字都是“标准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检验标准化。“要突破西方国家的绿色壁垒,根本的办法是把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变分散收购的组织方式为标准化的产业式生产。”东方公司董事长蔡武宁听完孙铁珩院士的分析,顿觉眼前一亮,“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养虾大王徐自辉拉着海洋生物专家黄良民研究员的手,就像见到了亲人。普通的海水养殖,一亩投入1000多元,产量也就100多公斤,徐自辉从湛江海洋大学请来
  科技专家,提高养殖的科技含量,每亩3000元左右的投入换来了750公斤的高产量。可抗生素超标,同样困扰着一心想出口创汇的养虾大王。
  黄良民仔细分析抗生素超标的多种原因,并一一提出解决办法,徐自辉听得不住点头。更让他高兴的是,黄良民说,今年他所在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将和广西水产畜牧局联合成立一个鱼虾病预防中心,到时候就会有科技人员到第一线为广大养殖户服务了。
  一路走来,专家们或介绍荔枝、龙眼的保鲜技术,或建议发展脱毒马铃薯和红花药材,或为水产养殖提供战略发展思路,听众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玉林市委书记高雄感慨地说:“听这样的专家讲课,比歌星演唱会更过瘾,更解渴。”
  最重要的是为西部人做实事
  听完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付德志和田世平研究员的报告,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是第一次来玉林。
  “下来一趟不容易,”宣讲团副团长、中科院农业办公室副主任王大生说,“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报告能展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最大限度地给地方干部和科技人员带来收获和启示。”
  为了作好报告,院士专家宣讲团的每个成员都是精心准备,不少人几易其稿。中科院生物局副局长朱祯研究员在作报告前就反复思量,他讲的题目是“生物技术与产业化”,要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把这些专业性较强的东西讲透,还要跟地方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不容易。直到凌晨1时30分,他才最终定稿。
  桂林市委副书记邓纯东听完报告说:“通过这场报告,我们不仅对生物技术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开展实际工作方面也深受启发。桂林要科教兴市,就要发展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特别是用生物科技改造传统制药业,实现产业升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何猛是桂林三金药业公司的项目调研员,听完报告后他也很兴奋,因为他从中得到了很多最新的项目信息,这些信息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专家们受欢迎,不只是在广西。过去两年中,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把“三下乡”与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在西部七省区巡回演讲50多场,行程2万多公里,听众达3万多人,所到之处,无不令当地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不少省区希望宣讲团年年到地方指导工作。中科院科普办公室副主任丁颖是这项活动的具体实施者之一,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实践,她的体会很深:“搞科技西部行,最重要的是为西部人做实事,最大限度地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我们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
  把科学思想带到西部地区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作为“三下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西部行,并不讲究外在的形式。
  以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三下乡”就是走向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传授农业技术的各种窍门。“院士握着农民的手,一村一停留,告诉你果树怎么剪枝,告诉你农药如何配制,那种场面确实很轰动,但这并不是‘三下乡’的全部。”
  广西科技厅成果科普处的调研员季苏华从事科普工作多年,她的看法颇有代表性:科技西部行活动最核心的意义,是把科学思想带到西部地区,让广大干部群众改变思维观念和工作思路,自觉重视科技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在丁颖看来,科技西部行院士专家宣讲团一年只能走三次,每次一个省区,十几名专家,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更主要的还是发挥宣传、引导和表率作用。“科技队伍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形的,从长远来看,院士和农民的手拉手并不是最有效率的办法。”正因如此,这次宣讲团的广西之行,更多的时候是面对地方政府领导和科技人员,向他们传播科学思想,提供战略指导,然后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科技人员走向基层、服务社会,真正发挥科学普及的倍增效应。
  不求热闹,务求实效,是科技西部行活动开展以来始终遵循的宗旨,也是它越来越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飞行员的摇篮
  ——葫芦岛市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纪事
  孟海鹰
  人们常说,飞行员是用纯金铸成的。这虽是比喻,却也说明了一个飞行员的价值和培养过程的艰辛。位于辽宁省兴城高中的辽宁葫芦岛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近5年内为国家输送了88名飞行人才,被称为“飞行员的摇篮”。
  翻看基地的工作记录,成绩是踏实的:基地在全国第一个将选飞行员的工作从初中毕业生做起,在高中3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1998年5月,解放军总政治部、空军司令部、教育部、公安部在此召开“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建设会议”,肯定了该基地的招飞工作新模式,并决定推广基地的经验,在全国创办50个招飞基地;2001年的全国招飞工作中,该基地录取数名列全国第一,有的基地学员已成长为优秀飞行员。
  应运而生的摇篮
  葫芦岛市招生办书记刘沛林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基地的总设计师。谈到他一手创办的招飞基地,这位年届花甲的慈和长者仿佛在说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我们国家招收飞行学员工作从1987年实行重大改革,由过去征兵‘招飞’向通过高考选拔人才转变,在高三学生中体检选苗。葫芦岛市从1990年开始为国家招选飞行员,但是临时撒网,工作起来兴师动众,录取比例却很低,每年最多只能录取四五名。事实告诉我们,招飞工作如果仅靠苗子的自然成长,不能适应现代化国防建设对招飞工作的质量要求。应该转变观念,探索一条新的特色办学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在一次招飞工作会议上,刘沛林听空军领导讲,有的飞行学员文化成绩挺好,身体素质也不错,可就是应变能力差,上不了天。这坚定了他的想法,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除了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应该从早期培养。虽然在全国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但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经过论证,他写了《选飞单独招生之我见》、《在重点高中办航空特色班的思考》等文章,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后,市招生办将成立飞行预备班正式纳入工作日程。从选择试点到逐步在全市展开选飞工作,一套培养特殊人才的新机制很快形成。一个成功的“选飞”摇篮在探索中应运而生。
  分数不是唯一门槛
  “我中考分数是300多分,不够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我很珍惜现在的机会,学习很有进步。”学生王军说。在基地,除了一些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的学员外,像王军这样的学生也有不少。许多学生进来时分不高,但是经过在校3年的学习,达到本科或专科的录取分数线,考入了飞行学院,有的已成为合格的飞行员。
  虽然基地选拔学员方式中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选拔的门槛依然很高,仅体检一项,100个人中只有5个左右能合格。体检合格的学生,还要进行初步的心理品质测试,政治思想摸底调查,在全面衡量和考核后才能成为基地选拔出的学苗。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选拔出的学员在重点高中和其他同学上一样的文化课,但他们又多了一些别的学生没有的针对培养飞行员而设置的课程。比如心理品质课,基地聘请飞行学院的教授结合基地的具体情况为其编写教材,对学员进行系统训练。
  一手端着乒乓球拍,小心别让球从拍上滚落,脚下又要踢着足球往前跑,这是室外心理品质课在锻炼学生的协调力和灵敏度。老师布置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如果飞机失事,你流落荒岛,有15种东西让你选择,你却只能选取3种,怎么办?这是学生在上室内心理品质课。
  在飞行学院,由基地考入的学员在训练时成绩明显突出。飞行学院老师的评价是,从空飞基地出来的学员在反应、身体的协调灵敏性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比未经过训练的学员要好。
  专家组在对基地《关于早期培养特殊人才——空军飞行员方法的研究》课题的鉴定中评价:早期培训基地把定向培养与选拔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成才与选拔的效率,对于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第8版(科教周刊)
专栏:

  3月1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在学院西门子自动化联合实验室做气动包装线模型毕业课程设计。7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先后与日本、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公司建立7个联合实验室,引进2000多万元的先进设备,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新华社记者 李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