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闪光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

  胶灯,点亮南岛曙色
倪俊宇
  午夜一两点钟,正是人们酣睡的时候,徐兰香就匆匆出门了……山野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唯闻到夜露浸润草木的气味,听到杂乱无章的虫鸣声。远处,游动着一盏、两盏、三盏灯光——徐兰香与她的伙伴们上工了。这就是海南岛的割胶工每天工作的开始。
  橡胶树排胶乳需要阴凉潮湿的气候。太阳一出,炎热干燥,它排胶就不顺畅而至停止。胶工每在胶树上割一刀,都希望尽可能多收胶乳,因此得把几个钟头的排胶时间安排在太阳出来之前。
  十二年前,徐兰香二十三岁时,从湖北来到海南国有新中农场当上割胶工。海南的山野特多山蚂蟥,人在割胶时,山蚂蟥会钻入雨靴,或沾在头发里。徐兰香割完胶,回到家里才发现腿上或腰际间有斑斑血痕,她的双脚因多次被山蚂蟥咬过而导致伤口溃烂。
  在“老农垦”们的开导和帮助下,徐兰香不怕苦,不怕累,立志要当好一名割胶工。同样的胶树,不同的割胶技术割出来的胶乳也不同。为了多产胶乳,徐兰香决心苦练技术。她抓住各种机会,向技术好的老胶工学习,请他们谈割胶技术要领,把自己在割胶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向他们请教。她还砍来许多树桩,绑在胶园里和家门口,一有空就在树桩上练习运刀。经过半年多的苦练,她的割面平滑整洁,割线顺畅柔和,深浅度适当,当年就被农场评为优秀胶工,被胶工们称为“神刀手”。
  胶工要创高产,除了有好的割胶技术,还要养好树。徐兰香为了给胶树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多年来,除了割胶、收胶,她都抓紧时间搞胶园管理,砍芭、除草、挖杂树头,保持胶园通风透气。她不要农场的报酬,利用工休时间义务挖土、运土、垒石块,修起了千余米长的保水、保土、保肥和护根的环山行。为了给胶树多施肥,她跑遍了附近山野,找肥源、割绿肥,并自己掏钱到附近农村购买优质牛肥。几年下来,她管理的胶园一千三百多株树,全部从原来的低产树变成高产树。她接管前,单株年均产干胶才一点九公斤,现在达到四点七公斤。这两个数字之间,耗去了徐兰香多少精力,洒下她多少汗水,摸摸她叠满厚茧的双手,你不能不对这位年轻女胶工充满敬佩之情。
  徐兰香憨厚的脸上,双眼闪着执著的光,略显单薄的身躯蕴藏着一股争先的劲。她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1994年,新中农场进行农业部交给的“五天一刀”橡胶割制改革科技项目试验,徐兰香和几位割胶工承担了这一重任。当时有人劝她:“你的树位已达到高产,再搞试验,难度大,有风险。”徐兰香毅然地说:“割制改革是大事,成功了,有利于国家的橡胶事业,假如失败了,顶多我个人收入和名声受损,算不了什么。”
  徐兰香以认真的态度、充沛的精力投入试验。为了使试验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试验七年来,除在春节休息三五天外,三百多个节假日她都在胶园里度过。徐兰香和其他几位胶工,凭着严谨的态度和实干的精神,使“五天一刀”割制试验获得成功。徐兰香管割的每个树位,由原来年割六十五刀减少到五十五刀,但年产干胶却比原来增加一千多公斤。这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星火计划”试验很快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并在海南垦区广泛推广。
  一枝独秀不是春。徐兰香不单一个人干好,她还热心带动周围的姐妹。她是巾帼班班长,平时,总是主动耐心地帮助其他胶工提高割胶技术。经过她们的努力,现在,全班十五人中割胶技术有五人达到一级,十人达到二级。在徐兰香的带动下,姐妹们团结一致,互助互爱,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因此,这个班连年被农场评为先进,1998年还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
  割胶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默默为国家奉献,徐兰香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近七年来,她凭着一把胶刀,共生产干胶四十四吨多,创产值三十七万多元。她的奖状塞满抽屉,她被评为全国优秀胶工、省劳动模范、省十佳党员标兵等,还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今天,徐兰香和她的姐妹们与海南农垦近五十万职工仍在并肩奋斗,用胶刀在热土胶林里划出青春的轨迹,用胶灯点亮了宝岛第一缕曙光……(作者单位:海南农垦报)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春天的遐想
谭仲池
北京三月的风
还飘着微寒
从祖国四方带来温暖情意
让夜间街市楼阁的灯光
一齐放射灿烂的彩焰
代表委员相聚在古老的京城
满城鲜花绽放春天的美丽
紧握的手,沸腾着血脉的热力
激动的话语像清泉
潺潺地溢出心底
五年的风雨征程
五年的拼搏进取
五年的辉煌成就
五年的日新月异
五年铸就历史的新起点
五年踏上了全面小康之旅
莫说“神舟”飞船正待远航
莫说实现全面小康有了明确预期
莫说征途还有艰难险阻
莫说还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难题
十六大的旗帜指引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光耀神州万里
“两会”精神又鼓起浩荡雄风
前进的航船正破浪搏击
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
十三亿双手高举起时代的彩笔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共同描画万紫千红的新世纪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内画之乡
  傅新友
  “内画艺术之乡”——河北衡水市,是京九铁路大动脉上镶缀的一颗明珠。星罗棋布于繁华市区及僻静乡镇的画坊厂店,古朴典雅,匾额生辉。一壶斋、古月轩、乾坤阁、咫远堂不胜枚举。置陈其间的内画鼻烟壶、水晶球、多棱瓶,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内壁绘画的山岚海韵、梅骨竹影、花鸟蜂蝶,隽丽秀雅,生趣天然;裙钗仕女翁妪顽童、人物群像,呼之欲出。充分展示衡水内画题材广博、诗情画意、雅俗共赏的特色与风格。
  素有“掌心艺术世界”、“袖珍锦绣乾坤”之称的内画鼻烟壶,大小可掌心把握,微者如手指头肚。其口径仅能搁一粒黄豆,或插一根发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以千计的内画行家们,宵衣旰食地手执弯笔细毫,在寸幅之间的壶腹内壁反向运笔、正面显图地勾描点画。他们应物相型立形体,随类敷彩造神韵,当画到微妙极致处,视力有所不达,遂凭出神入化的艺术感觉妙笔触绘而成。笔底所绘人物,头脸不过豆粟大小,但五官清晰、神态生动,倘用放大镜观看,连双眼皮、浓睫毛也一目了然。壶腹另面的说明文字或诗词歌赋,也是反向书写,字体无论楷、隶、行、草、篆,皆规范工整、遒劲流利,无丝毫描摹之感,可谓书画并茂的内画精品。这些玲珑剔透、如脂如玉的内画品件,是选用水晶、玛瑙或特制玻璃为料胎,经过切割、雕刻、镂空,涮膛、旋磨而成。因造型奇巧,料质坚硬,此道工艺真有铁杵磨绣针之感。传说清朝末年宫廷时兴鼻烟壶之际,壶腹镂旋出的水晶粉末,要用戥秤称,按分量付银两开支工钱,足见此工艺之艰难和价值。
  画师们如春蚕吐丝般敬业,但艺术上并不作茧自缚,力求超越和突破。他们坚持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实践融古会今,传承出新。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轻工总会命名为工艺美术大师的张汝财,如数家珍般介绍,衡水内画不仅有《屈子问天》、《康熙狩猎》、《金陵十二钗》等传统保留题材,而且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系列英模人物肖像及特区景观、西部风情等时代亮点题材。其绘技融会京、冀、鲁、粤等中国四大内画流派之艺术精华,借鉴西方油画技法,结合国画工笔写意,艺品新颖。张汝财所绘《雄鸡鸣寰图》(曾于1994年获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大展”金奖),其画面主体是引颈鸣唱的雄鸡,红冠、花羽、皂尾。整幅图不用墨线勾画,以色彩润染浓淡,投影过渡深浅,柔笔皴绘而成。在鸡冠上方环绕一派明朗的曙光,但未施丹青,凭借水晶壶胎的天然本色,呈现天宇蔚然、东方欲晓。此画妙用空间,虚实辉映,可谓巧夺天工之笔。他博采其它艺术之优长,吸取素描的灵动、摄影的真切、雕塑的立体感和凝重感,绘画的中国三代领导人系列内画肖像,艺术品位不同凡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华正茂形象,邓小平南方谈话,运筹帷幄,描述《春天的故事》的风貌,江泽民在抗洪前线慰问灾民,同络须老农亲切交谈的场景,都绘画得生动真切,形神韵足,尽展领袖风范。此系列内画肖像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河北省第八届文艺振兴奖。
  1984年,老一代内画大师王习三绘画的美国历代总统内画肖像,被《纽约时报》等国外报刊评介为“中国艺术的结晶”、“美国历史的缩影”。三十年来,内画之乡的艺术新秀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新一代内画大师张汝财,书画兼优的付国顺、王春光,精绘肖像的贾建明、王宏民、李秀春等中青年艺师,多次应邀赴东南亚和欧、美国家作内画表演,衡水内画已成为民间艺术走向世界的品牌。江泽民、李鹏、李先念、王任重等领导同志曾到内画之乡视察,并书写“华夏绝艺”、“国之瑰宝”等题词。诚然,这些珍迹墨宝已润物无声地化为内画之乡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说“放大效果”
  司徒伟智
  大森林远在西南、东北边陲,生活在上海写字楼、大卖场中的人,也可以救助得了?可以的,只要你有这颗心。
  是亲临林区,掘土下种?还是解囊出资,认养林地,抑或是研究新方,灭虫护林?如果思路仅止于此,那它们发生在城市居民中的概率相当小,实在是制约因素多,很遗憾的。
  “救林志愿者”却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据说全国一年生产盒装衬衫八亿件,包装盒用纸为二十四万吨,需要消耗一百六十八万棵树。上海华联商厦为此推行衬衫无盒化,口号是“少用一个包装,多留一片森林”。
  我赞赏这个口号。衬衫包装日见其豪华,有什么必要呢?据报道:“国外商场中衬衫一般都没有包装,一些进口品牌在上海市场露面也不见豪华包装。”其实我们从前买衬衫,何尝见过包装?免去豪华包装,既减掉成本,又降下价格,更是一种间接的救林行为,多好!间接的,绝非不重要。大家形成共识,简化包装,就会造成环保消费新潮流。消费决定生产,没有市场的生产行为是只好收束的。
  维克多·威斯考普为人类生活概括出一种“放大效果”——当然可能是大悲,也可能是大喜。以刚过去的春节论,哪一座城市不是火树银花照天烧?就最节制地来估计,人均点放五枚鞭炮吧,一放大,乘以三百万人看看,遂成一千五百万枚!按照专家折算,五百枚鞭炮耗纸相当于一棵三米高的树,那么仅仅过一个节,即点燃、毁灭三万棵树,还不叫“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真盼有一天,共识整体迁移,人人不买不点,等于“炮下留林”,赛过植树造林,该欢天喜地了。
  尤可叹者,我们的乘数远非三百万而已。人口天字第一号,国情实逼处此,“放大效果”巍巍哉。再小的糟蹋,一乘上十三亿就不得了。从大森林走出来的古道尔女士,满世界奔走呼吁青少年爱护树木和动物,在上海听到她的演讲我感到格外沉重。人家的环保相当完美,还大声疾呼提升个体意识,我们呢?比如我国的快餐店里习以为常、屡禁不止的一次性木筷,你在西欧北欧一路走都找不到影子,尽管那里处处林木葱茏。没去过韩国,只听说他们是用钢筷,从没“一次性”这回事。以前在日本倒是见过,可他们压根儿不开发本国产品,只用中国货。
  环保事业,是一项特容易被众人忽视而又最仰赖众人投入的事业。不是说每个人要投入多少金钱,未必的。有一本书,就叫《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一百件小事》。别将空调开足,少用一回洗洁精,上下班多几次安步当车,把用过的课本留给下届同学,诸如此类还不都是省钱之举?有时候,配合了收旧利废,你还会得到报酬哩。奇怪的是行之者照例甚寡,废弃物回收率依然低:纸的回收率欧共体是26%,我国是15%;铝罐的世界平均回收率是50%,我国是1%……原来环保事业亟待每个人投入的是一种高度自制的意识、一种不怕烦累的精神、一种“比较简单的生活状态”,没有革面洗心我们无以至之。
  首当其冲的,是革除攀比心态。“就我改变,别人呢?”当媒体报道一批崇明岛的踏青者成为“观鸟者”时,我又听到这种声音。事实却是,自美国加州一个爱鸟协会首创“以望远镜代替猎枪”活动后,从落基山的丛林到佛罗里达海岸愈益多地出现热情的观鸟者。根据一项调查,美国狩猎者的减少每年以百万计,转而加入远距离观赏野生动物者行列。须知善行从不孤立。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环境,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的环境。你的业绩必定会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于是产生同向叠加,产生放大效果。
  另一极,还要革除“有这许多人呢,咋少我一个”的侥幸心态。就像民间故事说的四个朋友会餐,讲定各携一瓶酒来,但各打各的算盘,都带一瓶白开水充当酒,结果大家干瞪眼。“白开水结局”,其实也是一种放大效果,不过是一种负面放大。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山痴
曾绯龙
肖远龙是井冈山下江西省永新县三湾乡的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二十年来情系大山,造林四千余亩,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山痴”!
  肖远龙是大山的儿子。家乡是著名的“三湾改编”所在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旖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他的父亲肖有斌是个红军营长,当年跟着毛委员在这高山密林里打白匪闹革命,后来又参加了万里长征,最后牺牲在贵州的大山里。父亲离开时肖远龙只有几岁。他知道父亲是从大山里离去的,他希望父亲从大山中走回来……肖远龙爱山更爱林,除了父亲魂归大山的原因,他认为,树林是大山的衣裳,只有茂盛的树林才能把大山装点得更美!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通了公路,平静的山林喧腾了起来,看到原始森林里的一根根参天大树被运往山外,肖远龙心里甜滋滋的。可是不久滥采乱伐的现象又使肖远龙忧心忡忡起来。1976年一场山洪,冲毁了他新建的房屋。当肖远龙赶回来,看到被山洪冲毁的房屋,他就下定了绿化大山的决心。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山里,身为生产队长的肖远龙将有树的山分给了别人,把荒山留给了自己,大家都笑他“傻”。可就是从那时起,肖远龙痴迷上了大山,痴迷上了造林,他扛着锄头、挎着砍刀一个人走进了大山,在山间盖起一幢简陋的茅屋。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都植树不止。为了保证投入,全家人省吃俭用,将能抠的钱都抠了出来,还向银行贷了一万五千元。肖远龙不仅抛家不顾,还把妻子儿女带上山,成为植树造林的“主力军”。
  伴随着一棵棵树苗长大,一片片树木成林,肖远龙痴迷大山、造林不止的“傻”行为,渐渐被人们理解,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自1984年起,他年年被省、市、县评为先进模范。在他的感召下上山的妻子谢朝兰也成了全省“双学双比”活动中的“先进女能手”,大儿子肖济礼也被称为青年文明标兵。人们说,肖远龙造林造成了“一家先进,满门劳模”。对此,肖远龙淡然一笑,领回来的奖状证书往家中一扔,又走向了大山……前年省里通知他去参加“劳模”大会他也没去,有些人说肖远龙又冒“傻”了,放着风光露脸的机会不去,不知道他图个啥?
  肖远龙的大儿子告诉我说:“我也不知道父亲图个啥?他造林二十多年,现在已满六十六岁,满身伤病,三次动手术。我劝他该歇歇啦,他不干,说自己作为党员必须带头造林,他还是整天摆弄那几把砍刀。”
  二十年的栉风沐雨,辛勤劳作,荒山早已是一片葱茏,树木也已长大成材,而肖远龙却老了。大家都说肖远龙山上有个“绿色银行”,可以享享清福、潇洒潇洒啦。可是肖远龙还是放着自家的房屋和儿子的新屋不住,依然住在山间简陋的茅屋里,还把老伴也带上山。许多人又大惑不解了,这肖远龙是不是真傻啦?痴啦?
  肖远龙为什么不下山?因为他植树一万亩的心愿还没完。为什么还在天天摆弄这几把砍刀,那是画家的笔,裁缝的剪,还有荒山需要他去装点,还有大山需要他去扮靓。山痴——肖远龙,多么令人起敬的山痴!他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融入日复一日的造林中,融入故乡引人入胜的生态环境图画里……  (作者单位:江西永新县委宣传部)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多味斋

  “鸡蛋世界”
  周伟
  走出乡下农家二十多年了,却怎么也走不出那个小小的“鸡蛋世界”。
  那时,农家的娃崽极易养活,也懂事得早。我现在看到城里的孩子像小皇帝一样供着,时时向大人伸手要钱,就觉得农村的娃崽可爱得多。农村的娃崽过生日,往铁鼎罐里灌一勺水,煮一个鸡蛋便行了。沸沸的水一开,捞出来,往冷水里一浸。鸡蛋滴着水,蛋壳却蛮温热,剥开蛋壳的鸡蛋圆润白玉一般,散发着诱人的蛋香。先吃蛋白,一小块一小块地吃,再吃圆圆的蛋黄,黄黄的,吃得急,塞得满,沾得满嘴都是,让人看了有一股特别温馨的感觉。吃后好长一段时间,竟还咂吧嘴,直觉清香味纯、丝丝甜甜。娃崽长大后有走进城镇里的,尽管也学着过生日吃蛋糕,点蜡烛,唱生日歌,开生日舞会,但总也找不出儿时过生日那种特别惬意的感觉。有的娃崽得到父母长辈的奖赏,最高也莫过于几个鸡蛋。把鸡蛋先藏掖在衣裤兜里,待小伙伴齐集在一堆了,便把鸡蛋攥在手里,举过头顶,那份自豪,那份高兴劲儿,溢于言表。谁都知道,能得到鸡蛋,准是有竖大拇指的事儿:或是扯猪草、捡柴火、拾稻穗有不俗的表现,或是带弟妹、煮饭、做菜很在行,或是考试考出了好成绩。若讲考试,农家有个规矩,考试那天,每家大人都要把伙食搞好一点,盼望娃崽考出个好成绩。若吃鸡蛋,或油炸,或荷包蛋,或煮蛋,但绝不能只吃一个,怕娃崽考出一个“0”分来。因此再困难,也得吃两个。
  乡下人家来了贵客,也是靠鸡蛋献热情。变着法儿做,先是油炸鸡蛋,往热得透红的锅里滴少许清清亮亮的香油,待冒烟时,把鸡蛋往锅沿上轻轻一磕,滋溜一下蛋就滑进了锅里,立时像孙悟空变戏法似的,大,大!再使锅铲一压,又翻腾成蛋饼,黄亮黄亮,渗着油。赶上时候,割几把青青嫩嫩的韭菜,最好是扯上一些野葱,切细了,和鸡蛋一搅和,做成蛋饼,那个味呀,真是没得说!还得来上一海碗汤,汤里浮着荷包蛋,好看又好吃!
  农家人身子壮骨头硬,少有人去医院躺个十天半月的。倘若生一些小灾,也用不着那么“贵气”,不像城里人急匆匆就往医院赶,自己把自己吓怕了。农家人就不,大大咧咧,没啥事一样。就是得了重感冒,发寒发烧,也不打紧,一个泥土烧成的罐子,里面盛满鸡蛋,抓几抓自己搓成的春茶,兑上水,加点盐,往烧得呼呼笑旺的柴火里一伸,随它呼噜呼噜地叫唤。个把小时拿出来,水已墨墨黑。就这样煨两罐茶叶蛋,身体又是邦邦硬。
  一晃离开乡下二十多年了,但有关鸡蛋的往事儿却历历在目。现在虽然可以天天敞开肚皮吃鸡蛋,但总觉得儿时在农家吃的鸡蛋最令人难忘。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母亲河
  吉狄马加(彝族)
  曾记得少年时光
我们是多么地快乐
漂流在你的怀中
亲吻着水的花朵
是你那美妙的歌声
陪伴着我的成长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乳汁养育了我
当离开你的时候
我们是多么地惆怅
不知几回在梦中
才感到了你的忧伤
为何你的乳汁已经减少
是谁改变了你的模样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命运牵动着我
我就要回到你的身旁
永远不会再离你而去
让我用双手轻轻地抹掉
你那往日的泪痕
让我用全部的爱情和生命
报答你曾给予过我的一切
啊,母亲河,母亲河
是你的希望召唤着我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江畔渔人(中国画) 寇宗鄂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共创伟业》纪念册出版
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央文献出版社监制出版的《共创伟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历届全国委员会专题邮票珍藏纪念册》近日面世。纪念册中一百幅珍贵历史照片、一百枚珍藏纪念邮票、八十件重大历史事件、五十段经典文献,真实全面记录、反映了全国政协的光辉历程。 (关文)
  “好百年杯”散文赛
《中国作家》杂志、中国散文学会和深圳“好百年”家居有限公司决定自二○○三年二月起共同主办“好百年杯”散文大赛。大赛特别鼓励在题材、风格、语言上有创新的作品。征文截稿时间为二○○三年九月。优秀作品将陆续在《中国作家》发表。(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