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两会剪影

历史的盛会
难忘的瞬间
  上图:举世瞩目的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即将闭幕,四川团的代表们心情十分激动,他们要亲手留住珍贵的历史一瞬。
右图:陕西团随团的文字记者试图用小小手机拍下盛大的场面。
   余坪摄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让老百姓自己“造饭碗”
——人大代表谈改善创业环境
  本报记者 白天亮 高渊
  谈到促进就业的话题,“创业”一词不时被提起。许多代表表示,解决就业难题,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但任何政府都不可能为几亿人提供现成的饭碗,相比“安排就业”,“激发创业”更重要,也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机制、创业环境,让老百姓自己“造饭碗”。
  要让百姓想创业
  “给我钱、给我‘低保’,不如给我营造一个能创业的环境。”说起改善创业环境,江苏团代表、射阳县人大常委会的姜德明颇有感慨。姜德明曾接触过不少下岗失业人员,他告诉记者,没有谁会想靠救济过活,任何一种社保形式、任何一种救济安置,都不如在有希望的就业机制、创业氛围里让老百姓觉得踏实。不过,他也表示,创业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海团代表、上海市邮政局局长王观锠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说,即使是很小的生意,也要面临选择项目、筹集资金、争取支持等问题。小生意张罗起来,还得想着怎么办下去。小企业通常很脆弱,内部的管理、市场的开拓,一个决策没做对,就可能翻了船。让老百姓自己造饭碗,政府就要千方百计营造一个适于创业的环境。
  江西团代表、萍乡市市长邝小平结合当地情况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萍乡这几年出台了许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重新创业在税收、行政性收费、场地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这些措施取得良好效果,5000多名下岗职工从中受益,当上了小老板。
  要让百姓能创业
  老百姓想创业,还要让老百姓“能创业”。不少代表谈到,长期实行政府包下来就业和单位对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管起来,造成一些劳动者对政府和单位过度依赖。这种体制惯性使得劳动者创业的能力缺乏。许多小企业在政府扶持下开业了却活不长,其不幸就在于此。代表们认为,这就需要加强对劳动者自谋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法律咨询服务,以增强他们创业的意识、提高创业的能力。
  内蒙古团代表、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符太增说,很多市场经济国家非常重视这种创业能力的培养。他认为,财政过去几年把大量资金用于保证下岗职工的生活上,这当然很有必要,但也要重视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是一种更积极的解决下岗职工生活的做法。
  上海团代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告诉记者,上海市政府自2000年提出建立“责任政府”以来,一直把解决就业作为政府的一大责任,到去年年底,已通过“4050”工程、就业援助等方式,实现净增岗位35万。与此同时,政府也在思考,给岗位不如让老百姓自己创造岗位,这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下一步,政府要做的就是积极搭建服务、管理、指导的平台,帮助老百姓创业,谁有点子、谁有资金,都可以拿到这个平台上来。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两会高频词

两会高频词
使命
这几天,代表、委员们都在说:“群众的信任就是力量,期望就是使命。一定要认真履行使命,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实施小康战略。”代表、委员们表示,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松劲,全面小康一定能实现。
  (本报记者 高渊采集)
  责任
今年“两会”,新老代表、委员们都说“深感责任重大”,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代表、委员的身份是荣誉,更是责任。代表、委员们专心致志参加会议,履行着各项职责,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责任”这个词贯穿“两会”会议始终,也将贯穿每一位代表、委员履行职责的始终,同样也会贯穿我们担负着时代重任的每一个个人、单位活动的始终。
  (本报记者 马国英采集)
结构调整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左右,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建言献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竞争力。 (本报记者 程国慧采集)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四川阆中市巾帼特种养殖场的孙洪波代表说:“帮助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这样生活才会更加有滋有味。” 本报记者 吴兢摄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热点话题

  扩大内需的重点
——代表、委员谈扩大消费需求
  本报记者 高渊 富子梅 刘毅
  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况下,这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扩大消费需求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关键词”,“两会”代表、委员也把关注扩大内需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消费领域。
  消费需求当先行
  现场速递“强调消费需求先行,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第一次提出来,这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萧灼基说,“如果投资形成生产能力,没有市场,没有需求,这样的投资是无效投资,那是一种资源浪费。必须通过市场来拉动投资,来刺激投资,这样的投资才是有效投资。必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学家闵建蜀说,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支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有一定基础,需要保持内需的稳定增长。
  记者点评一般说来,从需求的角度看,支撑经济增长有三大因素:最终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今后,在继续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应该更注意最终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形成与投资双拉动的效应。因为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增加收入是关键
  现场速递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林玉权代表说,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消费拉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总体上出现了放缓趋势,其中尤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降幅明显,这制约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增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认为,目前投资、消费、出口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拉动比例为5∶3.8∶1.2,要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重点在农村牧区,关键在不断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同时,要扩大他们的消费,还需要不断改善消费环境,生产更多的安全放心商品。
  记者点评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多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广大居民尤其是农民能否增收,将是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成效如何的关键因素之一。
  营造环境也重要
  现场速递上海团的人大代表蔡达峰认为,国家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改进消费服务,培育消费热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同时要清理在买车、买房、通信等方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售后服务,营造扩大消费的良好氛围。
  政协委员厉以宁表示,当前的内需不足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因此,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消费需求,如何使消费与投资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比如:尽快建立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记者点评 进一步培育内需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首先注重培育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同时也要营造有利于促进消费的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使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论坛

  今日论题水资源保护
点面结合 源流兼治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采访记者:李同欣
  从长江的500个水质断面检测点看,水质被污染的问题不容乐观:一是水污染已威胁到用水安全。沿江一些城市在江边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二是水体富营养增加,部分支流出现“水华”现象。三是白色漂浮物、旅游垃圾增多,影响了航运和坝库发电、泄洪等功能。
  长江水域污染治理的总原则应是“点面结合、源流兼治”。首先是节流为先,浪费一立方水就会增加一半的污水,就要投入10元钱的治理费。二是实施以源头控制为主,污染防治等全面兼顾的综合战略。调整沿江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和传统发展的模式。三是多种手段并用。推进江河水域治理的法制建设,加强三峡库区、长江口等重点水域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四是解决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
  背景:长江流域水体大,有1万亿立方米蓄水量,承担着南水北调工程和三大经济区域的供水。
多管齐下 解决断流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采访记者:程国慧
  黄河断流使得流经地区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化,生态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要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问题,尽可能地让这条“母亲河”真正惠及两岸人民,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使枯水期的水资源供应发挥最大效应。
  建议采取五种手段:一是行政手段,制定有关责任制,落实分水政策;二是工程手段,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合理调剂水量;三是科技手段,强化水量调度中心功能,实现远程控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四是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供求量;五是法律手段,在法律层面上,用法制手段实现供求的平衡。
  背景:黄河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径流量的2%,供全国12%的人口使用。从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时间里,黄河断流21年,1997年断流天数达到了226天,下游有些地区一年中甚至90%的天数都断流。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两会漫笔

  “成就感”与“责任感”
  徐怀谦
  聆听政协文艺、教育、新闻出版界的几次小组讨论,亲身感受到民主、团结、和谐的气氛。其中不少老委员谈他们做提案、做调研取得的一些成就,对不少新委员触动很大。文艺界委员刘秀荣说,这几年,政协委员提出了许多有分量、有水平的提案,被各级政府采纳。如要求将肯德基迁出故宫、修复故宫博物院、扩建美术馆、给老艺术家增加生活补助等,都得到圆满解决。政协委员冯骥才说,他提出一个抢救民间文艺的提案,被国家列为社科基金项目和文化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滕进贤委员说,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如三峡工程、西部开发、南水北调等,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弥松颐委员说,他是一名老北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下雪都用盐化雪,对路面和桥墩造成腐蚀,他多次提出京城化雪慎用盐的建议,得到采纳,从去年开始,改用“融雪剂”了。
  成就感激发了委员们的责任感,责任感促使委员们更好地履行职责,取得更大的成就。有的委员说,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畅通了,参政议政的天地更广阔了。这一切对新委员是很大的鼓舞和激励。很多新委员表示,一定要继承好传统,增创新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陕西团吴登昌代表——
牛羊连着大市场
  本报记者 郑少忠
  谈起牛和羊,新任宝鸡市委书记吴登昌代表格外高兴:“可别小看了牛和羊,它可是政府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我们宝鸡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3可就指望着它呢!”
  吴登昌说,宝鸡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发展畜牧产业当作兴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市政府拨专款修建了29个专家大院,聘请了西北农林大学的29位专家,实地指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通过科技示范项目与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了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的结合,专家成了农民致富的“香饽饽”,3年来累计建成畜牧等4大基地,辐射带动了100多个乡镇、1400多个村、50多万农户,大力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创造社会效益3亿多元,50多万农户人均年增收超过100元,麟游县一个农民一只种羊就卖了8万多元!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河南团曹朝阳代表——
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李长虹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要有新突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朝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曹朝阳认为,过去5年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改革和脱困措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3年脱困目标。在目前条件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脱困应赋予新的目标和新的内容,即目标由“脱困”明确改为“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必须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企业的改造和重组,优化资本股本配置,推动企业经营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市场为目标开展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品牌”建设,实现企业的全面升级,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发展问题。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粤港经济要整合
  本报记者 侯伟生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商业系副主任刘佩琼认为,经济全球化要求香港与广东省经济加强整合,尤其要在金融协作上取得突破。
  刘佩琼说,一方面让更多的香港金融机构进入广东省内。香港是广东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最佳协作伙伴。另一方面,要鼓励广东企业走出香港,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发挥集资融资的作用。例如,放宽深圳上市的公司来香港经营,它们可以利用香港的会计、律师及银行专业机构改善其管理水平。同时,也要鼓励广东民营企业到香港上市集资,让它们可在香港获得长短期集资和融资安排,从而达到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市场的目的。
  刘佩琼建议,香港特区政府要在与广东省政府及有关方面取得共识以及在取得中央政府的同意和支持的基础上,在实际操作方面加强配套服务。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青海团黄立功代表——
构筑青藏高原能源基地
本报记者 刘霄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青海油田的快速发展,青海油田反过来又支持了甘青藏地区的开发。”“中油”青海油田总经理黄立功代表说。
  他说,青海油田地处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天然气的勘探有了新的突破,可以说3000亿到手,6000亿在握,1万亿有望,柴达木“中国第四大气区”的地位更加巩固了。
  在青海,油田是最大的财政支柱企业。全省公务员每100元的工资里,就有油田上交的14.75元。因为贡献大,青海人对油田都格外高看一眼。
  黄立功说,青海油田有4个特点:老、小、苦、好。老,指它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历史比较悠久;小,指它油气产量只有300万吨,仅占中油股份公司的2.6%;苦,指它工作环境艰苦,当属全国之最;好,指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有一支用“柴达木精神”武装起来的能打硬仗的队伍。黄立功说,我们计划到“十五”末期,年产油气从3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两会感言

  注重质量
刘毅
以往“两会”,一些新闻媒体热衷于报道“谁最先提议案”或“谁提议案最多”这样的新闻。今年有了新变化:
首先是代表、委员们更加求真务实,不求“先”,不求“多”,而求质量高。这已经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调查研究,带着问题和对策有备而来,捧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建议和提案。虽然只是薄薄数页,但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改革发展,凝聚着几多汗水和心血。
  新闻报道也更加务实,不猎奇,不炒作,而是报道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焦点”问题。一条条生动鲜活、内容丰富的好新闻,突出了会议的主题,反映了代表、委员们的心声,受到广泛好评。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大会结束前一天,媒体记者战犹酣。图为三月十七日,人民网记者在人民大会堂抢发新闻。 余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