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综合)
专栏:

  未曾想,“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市,居然有了绿色的感慨甚至危机。要大发展,必须大改革——
经营林业”在青岛
  本报记者 彭俊
  山海城市的绿色尴尬
  山有空灵的崂山,海有浩瀚的黄海。在很多人眼里,青岛花木环抱,绿色相拥,俨然一座园林城市。然而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在谈及岛城绿化现状与发展要求时,那份掩饰不住的感慨甚至危机感,却是记者始料未及的。
  他们的危机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2000年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的结果。该结果显示,青岛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0.51%。在全国15个副省级的城市中,2000年青岛市排行第十位,与居第一位的杭州市差41.47个百分点,与居第八位的大连市差16.87个百分点。
  2001年,青岛市植树造林的力度算大的,新增森林覆盖率0.82个百分点,结束了多年来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的状况。但即使按这样的增长速度,就算其他城市不再增加,要赶上大连需要20年,而赶上杭州则需要50年。
  危机感还来自青岛市承办绿色奥运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去年7月13日,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青岛也有幸成为北京承办奥运的惟一伙伴城市,大部分水上项目将在青岛举行。按照“绿色奥运”的要求,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将从目前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0%以上。青岛也不甘落后,他们提出了到200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市区达到40%以上的战略目标。
  经营林业的全新理念
  站在巨幅的青岛市林业建设规划图面前,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很有些气宇轩昂的意思:“青岛市在承办绿色奥运和建设生态城市中正在实施六大工程——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四荒’开发大环境绿色工程、城乡村庄绿化工程和种苗花卉工程。”
  这六大工程由一系列的子工程组成,规模甚为壮观,其中主要包括:在崂山、浮山和紧邻辅城的大小珠山造林8.2万亩,在城区北部和西部建设长100公里、平均宽度600米、面积近12万亩的大型城市生态屏障林带,全市高等级公路两侧建设总面积超过20万亩的林带,建设10万亩沿海防护林带,发展用材林、经济林60万亩,建设高标准林网500万亩,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一半以上的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不难想象,这些大手笔的工程一旦完成,青岛市的生态建设将发生可喜的巨变。但是,大工程需要大投入,那么钱从何来?
  潜力在民间!副市长于冲说:“2001年政府号召大家义务植树,才种了6000亩,可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造林就搞了近10万亩,你说这民间的潜力大不大?!”青岛市给老百姓(包括企业)的条件是林权制度的改革。而改革的理论根据,在于近几年在青岛逐渐叫响的“经营林业”的理念。
  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这样诠释着“经营林业”的理念: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森林资源一直被看作国家的一块重要资源、资产。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林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同样应该像其他产业一样活化产权,引入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否则就难以真正调动起广大生产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
  风光无限的绿色春天
  说起林业改革,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深有感触:市场经济的法则告诉我们,要“绿”起来,就必须“活”起来。青岛林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林业发展机制上实现创新与跨越,这一步跨好了,前面就是林业发展的又一个风光无限的春天。
  2001年8月,青岛市政府《关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青岛日报公开发表,“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经营,谁投入,谁受益”、“放活使用权,保护收益权”、“大力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等字眼赫然纸上。
  此举如一石击水,拨浪千层。今天,在青岛的各区市采访,领导和广大的老百姓说起林业,离不开“改革”、“经营”、“放权”等字眼。外资和民间投身、投资林业的潜力更如火山岩浆,喷薄而出。
  仅仅一个数字,就能反映出青岛林业在大改革后实现大跨越的势头:2001年年终盘点,青岛人发现,短短一年时间,全市的森林覆盖增加了13万亩。这个面积相当于青岛市三个市南区的区域面积,也意味着青岛市的森林覆盖率一年间提高了0.82个百分点,确实实现了令人振奋的一跃。2002年已造林26.18万亩,森林覆盖率可达23.03%,增加了1.7个百分点,这在2001年的基础上又是一个新的跨越。
  中富集团是位于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农字号高科技民营企业。2001年,中富人带着20多个适合沿海的速生丰产林品种进军青岛,他们的目标是要在青岛规划建设6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公司董事长高剑平说得很干脆:“青岛市如果没有承办绿色奥运、建设生态城市、大规模植树造林,如果没有林权制度改革,如果没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我们可能就来不了。”
  林权一活,万涓汇聚。大量的内资、外资源源注入青岛林业。鲁建集团、中富集团、中鲁通公司等国内企业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青岛建立了种苗、花卉、速生丰产用材林等基地,已到位外资1254万美元、内资1.75亿元人民币。
  民间力量的崛起,成为青岛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助力。2000年青岛市各级政府投资林业和社会、企业、个人等投资林业的比例是6∶4,2001年这一比例变为4∶6。2002年预计林业总投入达到7亿元,其中各级政府投资2.5亿元,占35.7%,社会、企业、个人等投资4.5亿元,占64.3%。
  青岛市林业局提供的数字表明:到目前,全市已承包租赁林地184万亩、农田林网61万亩,拍卖林地5万亩、农田林网53万亩,股份制开发林地7万亩,外商投资开发林地2.5万亩。


第10版(综合)
专栏:经济时评

  近年我国维权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消费者的“弱势”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维权要向农村延伸
杜海涛
去年秋天,某地30多户农民按照某厂家的宣传广告,集资27万元购买了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使用的第一天就出现多处断裂等严重质量问题。他们找到经销公司,却称“只卖不修”;与生产企业联系多次,也总是敷衍了事;要到消协投诉,就得去几十公里外的县城。他们来回奔波,费尽周折,至今问题未得到解决。农村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发布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国消协系统受理农村消费者投诉达33000多件,主要集中在农机、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领域。不少农民朋友说,遇到劣质商品如何投诉、消费纠纷如何解决,已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应该说,近年来随着法律体系逐步健全,维权渠道日益畅通,维权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农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市场监管水平等方面差距很大,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集市、交易会、展销会等场所公然向农村销售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受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缺乏限制,农村消费者在购买这些商品时难以辨别质量优劣,极易上当受骗。其次,农村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不健全,商品检验机构数量少,鉴定费用昂贵,消费者投诉无门,消费纠纷很难得到解决。第三,不少农村消费者法制观念淡薄,再加上解决消费纠纷诉讼时间长、成本高等原因,一些人权益受损只得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却未诉诸法律。
  我国有9亿人口在农村,没有农村消费者维权事业的进步,就谈不上维权事业的整体进步。因此,将更多维权的目光投向农村,将维权的触角伸至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将维权的力量重点向农村消费者倾斜,努力为他们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应成为当前维权事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通过送法下乡、送知识下乡、送服务下乡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提高农村消费者素质,增强其依法维权意识。另一方面,逐步健全农村基层维权网络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强化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社会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管理,健全农村市场管理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为千家万户的农民兄弟撑直“维权的腰杆”。


第10版(综合)
专栏:

  我国吸收外资继续快增
前两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五成多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据外经贸部统计,今年1—2月份,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9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2.19%;合同外资金额14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3亿美元,同比增长53.61%。
  据悉,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9588个,合同外资金额8422.8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555.09亿美元。
  又讯 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联合颁发《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并将于4月施行。
  《规定》指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设立登记。外国投资者在并购后所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第10版(综合)
专栏:

  南昌市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 记者刘韬报道:继去年江西省南昌市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利用外资最多的省会城市之后,今年南昌市的招商引资又迎来了开门红。1至2月,南昌市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4.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倍和5.22倍。
  据悉,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格林科尔、奔驰中客、中国普天、TCL和娃哈哈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投资项目落户南昌。
  在今天召开的“江西籍在京人士招商引资恳谈会”上,南昌市委书记吴新雄表示,招商引资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信誉,而帮助投资者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投资环境,帮助投资者成功就是最好的投资信誉。


第10版(综合)
专栏:

  今年国家免检产品开始申报
32类产品列入免检产品的申请目录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 记者原国锋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2003年度共有32类产品列入实施国家免检产品的申请目录,从现在开始,相关企业可自愿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免检申请。
  这32类产品是:乳粉、食用植物油、灭菌奶、方便面、抽油烟机、羊绒衫、涂料、陶瓷墙地砖、铝合金建筑型材、木地板、电饭煲、电风扇、DVD视盘机、旅游鞋、服装、自行车、化妆品、液体洗涤剂、照明设备、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纸张、水泵、农地膜、建筑玻璃、水泥、塑料管材、无缝钢管、热轧盘条、电线电缆、电动机、阀门。
  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工作自2000年开展以来,严格坚持扶优扶强、宁缺毋滥、保持权威性和含金量、简化手续、不向企业收费5项原则,目前全国已有789家企业申报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


第10版(综合)
专栏:今日新语

  值得纪念的日子
  陈祖甲
  每逢“3·18”,便使人想起有关科学的话题。25年前的这一天,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从此,科学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25年来,科学技术对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科学技术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以高比例增长,大部分家庭迈进了小康的门槛,贫困线以下的人数日见缩小。如今数字化的高新科技已经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出门开上汽车;手机成为常用的通讯工具;电话光缆则更多地用于传输网络信息;不少人举起数码摄像器材,留下深情美好的记忆。
  就科学与技术本身而言,二者既有割不断的联系,也不可完全等同。科学好比大树的根基,由此长出躯干,然后抽枝发芽,产生通向社会与人类的技术,开花结果为人类造福。科学必定通过技术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造福于社会和人类。技术必定有科学作依据和后盾,才能显出其神奇的力量。若是割断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就必定会出问题。
  诚然,科学不是至高无上的,它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不可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既然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因此,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大多是相对真理,不能将所谓的“负面效应”简单地归罪于科学技术。所谓“负面效应”,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天然存在的,并非人为。比如烧煤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核裂变产生放射线等等。事实上,恰恰是正直的科学家运用科技手段才发现这些“负面效应”,并依靠科学技术予以改变。另一种是人为的,这里掺杂了许多不同的社会因素。但也有区分,有的是对技术应用的认识不够,像造纸排废水,带来环境的污染。这绝不是科学带来的“负面效应”。还有一些人利用科学技术或假借科学技术之名,破坏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宁,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以满足个人或小集团的膨胀私欲,当然更不能记在科学技术的账上。至于恐怖主义行为与邪教,更是与科学技术风马牛不相及的了。若是不问青红皂白,借口种种“负面效应”而否定科学技术,则如同在给孩子洗澡之后把脏水同孩子一起倒掉。
  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10版(综合)
专栏:

  服务器领域驶来国产“航母”
曙光4000L数据处理能力达百万亿字节
本报北京3月16日讯 记者杨健、刘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悉: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再次被刷新。3月14日,我国最大的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了由中科院组织的验收。专家指出,这一超级服务器不但具备百万亿字节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在支持数据密集应用的技术上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堪称超级服务器中的“航空母舰”。
  “曙光4000L”是当前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处理主机,存储与处理能力十分强大。目前的系统由644个中央处理器组成,644GB内存,百万亿字节存储,峰值速度每秒3万亿次。按设计能力,该系统可扩展至1300个中央处理器,峰值速度达每秒6.75万亿次。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孙凝晖说,从测试结果来看,“曙光4000L”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表现十分出色。形象地说,一台“曙光4000L”有能力实时存储4000万网民每人每天进行200次短信操作的全部内容,满足中国电信因特网骨干网数据业务的数据接入和数据处理的要求,称之为中国超级服务器的“航空母舰”,可谓名副其实。
  “曙光4000L”由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与曙光公司共同研制完成,它同时适用于高性能“科学计算”和“信息服务”两大领域,在电子政务、网上银行、证券、石油等市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10版(综合)
专栏:

  高就业率的背后
——记北京海淀走读大学
  萧江
  在一所以专科教育为主的民办高校——北京海淀走读大学,虽然1999年至2002年学校毕业生从1000人上升至2500人,但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至99%。
  创办于1984年的海淀走读大学在近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借5万元、租小学校舍、聘请退休教师起步,逐渐发展壮大,18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现成为拥有2万余名在校生和100多个专业、国家承认学历的北京市重点高等职业院校。
  瞄准社会需求
  海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彻了就业优先的指导方针,即:以能不能保障就业、是否有利于就业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就业是必须优先保障的目标。在专业设置与管理上,有就业需要是开办专业的前提,学校变“有什么教师办什么专业”为“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办什么专业”,学校的办学方向跟着就业市场走,紧密围绕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并根据就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格局。
  为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学校通过就业需求调查、拟订计划、专业(行业)专家委员会评审等一系列环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专业设置论证制度。虽然民办制度使海大有了更多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但学校对开办专业要求之严、下功夫之大也是同类学校少见的。学校研究室的一项专门工作就是研究北京地区就业需求,收集各学校专业信息,规划学校专业发展。
  为了把握就业趋势,海大注意提高专业设置的预见性,走在“需求”的前面。学校从首都经济走向来把握北京市就业趋势,从1996年起先后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字通讯、生物新医学、信息安全、微电子等紧跟科技产业发展前沿的专业。现在学校1/3专业是高新科技专业,许多专业由于开办早,不仅好就业,而且抢先占领了市场;学校密切关注发达国家与国内发达地区职业发展变化,从而预见北京未来就业趋势。
  全程职业指导
  海大建立了适合校情的就业工作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学校构建了重心在下的三级塔形管理体系,三级即校、院、班三个层次,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重心在下。在班一级普遍设立了专职班主任,2002年毕业班设班主任多达42人,虽然毕业生多,但因管理教师多,形成的覆盖效用大,构建了强有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班主任对学生就业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积极指导,开展推荐服务,办理就业手续,并成为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快速联系的渠道,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与利用率。
  学校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教学的必要内容,是更广意义上的就业指导。海大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着手职业指导,新生入学后第一堂课就是“专业(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观、职业道德、职业标准、求职技巧、职业准备的教育与培养贯穿了学生3年学习的全过程。学校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通过职业调研、岗上实训、英才报告、职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10版(综合)
专栏:

  一周回放
  3月10日—3月16日
  3月10日漫天飞雪飘京城,把正在召开“两会”的初春北京装扮得银装素裹。
  3月12日菲律宾和我国签署《中菲汉语教学合作备忘录》,中国将协助菲律宾分批分期培训大学汉语教师。
  3月14日“北京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大赛”在中国儿童中心体育馆举行。电脑机器人大赛是一项科技与教育融为一体的竞赛。图为北大附小的小学生认真组装机器人。
  3月15日圆明园被毁前后的珍贵历史照片被发现,共有170余幅,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很可能是上世纪50年代有关研究专家遗失的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