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加快经济发展 凝聚民心民力
——访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代表
本报记者 白天亮 顾兆农
谈起今年的参会感受,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源潮代表认为,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突出了发展的主题和执政为民的宗旨。他说:“发展经济、执政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惟有这样,才能实现富民强国,凝聚民心民力。”
  李源潮表示,加快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经济。他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细细谈了起来。1992年以来,江苏省经济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登上万亿元台阶。面对新形势,江苏的发展要有高定位。这就是要加快富民强省,力争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当前,江苏正面临国际资本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重大机遇,必须全力抢抓。要以沿江开发开放为突破口,加紧构建国际性制造业基地和沿沪宁线、沿江城市群。
  执政为民,李源潮认为就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他从3个方面谈了自己对执政为民的具体理解。他说,执政为民,就是要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通过经济实实在在的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经过多年的发展,江苏在2000年以县为单位已基本实现了小康。执政为民,就是要把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大事来抓,作为实事来办。去年,江苏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转移支付达到33亿元,基本做到“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应保尽保。执政为民,还要切实保证百姓的政治文化利益。要注意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要扩大基层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干部当好公仆,不敢懈怠。
  “发展经济,执政为民,是我们领导干部的为政之要。我们一定要实干为民,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李源潮这样表示。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抓住“第一要务”实现奋斗目标
  ——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
  本报记者 刘霄 雷义
  “广东要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代表强调说。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跟全国一样,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去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4亿元;外贸出口达1186.1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9.7%。1998年至2002年,广东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年均增长20.3%,对国家的贡献不断增加。
  张德江指出,进入新世纪,广东要继续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到201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张德江强调,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广东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突出抓好以下5方面:一是增强发展动力。做强外源型经济,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大内源型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三是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省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四是改善发展环境。抓好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搞好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五是强化发展支撑。更加重视和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政治保证。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聚焦

  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
——代表、委员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报记者 吴兢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保证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李鹏委员长的这番话掷地有声。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人大制度日益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度好——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镜头: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蓝新国代表是两届老代表。他提出调整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支持西部航空发展的投入等3个关于民航方面的议案。这3个议案均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予以采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航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告诉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地区、领域,代表不同的群体,反映民声、维护民权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当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对人民负责。”
  镜头:“人大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人大代表经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从广大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他们了解中国的国情,以反映民意、保护民生为己任。‘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内涵。”四川省南充市市长杜光辉代表这样说。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邓小平理论”、“依法治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写入宪法,为中国跨世纪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人大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自身的工作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基层民主……中国前进的每一步,都与人大工作密不可分。
  工作实——
权威作用日益彰显
  镜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中岳代表,人称“议案大户”,在本次人代会上又提出制定公务员法、社会保障法、税收基本法等立法议案。他高兴地说:“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工作的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作出了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大家一致的评价。”
  数据:5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1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22件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和“两高”的专题工作报告40个。
  镜头:民建中央常委王恒丰委员感叹:“本次人代会的议案涉及的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代表们的议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
  数据:截至3月10日18时议案截止时间,本次人代会共收到议案1050件,代表提交的议案数连续3年超过千件。
  气象新——
与时俱进不辱使命
  镜头:上海市政法委副书记陈旭代表说:“要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不但要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倾听人民的呼声,而且要有相应的履职能力。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有把握改革开放大局和了解中国民情的能力;二是要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代表才能有针对性地审议和提出议案,才能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这是人大代表的使命和责任。”
  数据:本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层次与往届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92.46%的代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800余人,博士200余人,两院院士达46名,充分体现出了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
  镜头:岁末年初,“开门立法”之声不绝于耳:四川、贵阳等地的人大常委会纷纷打开立法“源头”,就立什么法向广大民众征求立法建议。而此前,福建、云南、甘肃、南京等地也已就此做了有益的尝试。民众对立法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宗璋代表说:“人大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还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从理论上和制度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不负人民的重托,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时评

  莫让短腿拖后腿
  夏珺
  黑龙江团代表冯永明把城乡比喻为人的两条腿。他说,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我国经济就走不稳,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也可能被这条“短腿”拖了后腿。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在哪儿?主要在农村。
  有的代表说,城乡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去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1。如果考虑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四成是实物折抵的收入,还有两成用于预购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农民每年自行支配的货币收入可能不超过1000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委员认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有一部分没有纳入统计范围,比如各种各样的隐性福利、住房、教育、卫生,甚至用电都比农民便宜。这样一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1,而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
  城乡差别是造成农村“腿短”的重要因素。这是多年存在的一个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过去的增产、提价等老办法已经失灵,必须要有新思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一个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论农”的框框,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统筹城乡”,从农业内部讲,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而更重要的是下气力做好“农外功夫”,加快城镇化进程。我们常说,“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怎么减少?要靠加快城镇化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还有,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农业补贴,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利好”消息不断,国家制订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20多项政策措施,如鼓励农民有序流动,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全国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将农民的税费负担在改革前的基础上减少三成;今后新增国债将向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倾斜;今后每年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等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国家会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起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只要我们按照十六大确定的“统筹城乡”的思路扎扎实实做下去,农村这条短腿就一定能够“补”齐。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今日两会日程

今日两会日程
  人大
  上午:小组会议审议各项报告。
下午:各代表团酝酿协商候选人名单草案,推选监票人。
  政协
  下午: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保护古都风貌 展示北京风采
——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
本报记者 阎晓明 张忠
“按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首都城市建设目标,遵循既要体现现代气息,又要科学、妥善地保护古都风貌的原则,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科学确立北京城市建设目标、不断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古都风貌的保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表说。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古都风貌,首要的任务是要科学地规划保护的范围、内容、方式,实现保护有本、开发有据。”刘淇介绍,近年来,北京先后编制了《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旧城路网调整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等重要规划,形成了文物保护、文化保护区保护、整体风貌保护3个层次的保护规划体系。在此基础上,北京加大对古都保护的资金投入,带动相关资金投入达33亿元,使圆明园、明城墙遗址、菖蒲河等近百次文物抢险修缮和腾退整治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文物建筑年久失修的被动局面已从根本上得以扭转。
  刘淇指出,古都风貌保护工作要实行依法管理、整体保护。他介绍说,北京市政府已经颁发了有关规定,并正在制定相关法规,使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从古都风貌的整体性、真实性出发,北京在指定的保护区内加强有价值的四合院的保护和维修,维持胡同肌理,控制拓展道路,外迁影响古都风貌的工商业设施,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逐步拆除高层建筑。同时,新的建设严格按照保护区风貌要求进行。近年来,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北京还大规模治理了城市水系;结合环境治理和危旧房改造,修建了皇城遗址公园等一批城市景观。
  从今年开始到2007年,北京市政府将连续5年每年斥资1.2亿元用于文物保护,有计划地逐步恢复北京古都重要景观。“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精神,北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整体保护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思路,努力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展示北京融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都市风格和魅力。”刘淇坚定地表示。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加快三大转变 资源化为资本
  ——访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代表
  本报记者 吴兢
  “加快‘三大转变’,让‘死’的资源化为‘活’的资本。”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代表这样概括四川的发展之策。
  第一,要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在经营城市、经营土地上做文章。张学忠说,经营城市就是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加快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张学忠介绍说,目前四川经营土地正着力抓好宏观调控、规范机制、创新体制、完善市场、强化管理等几个环节。宏观调控,即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建立土地储备中心,有效控制土地供应总量;规范机制,即规范完善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凡经营性用地一律采取公开化、市场化运作;创新体制,即理顺土地管理关系;完善市场,即整顿规范市场,提高经营水平;强化管理,即加强规划管理。
  第二,要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四川省去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666亿元,但民间投资增长乏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快,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40%。对此,张学忠说,四川要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降低和逐步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约束和限制,鼓励他们进入能源、交通、用水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
  第三,要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的体制;建立科技人员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机制;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积极办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代表团之声

  改善增长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
  ——访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有芳代表
  本报记者 马国英 蒋升阳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贯穿我们工作的主线,按照新的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与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有芳代表这样强调。
  徐有芳说,发展是一切问题的关键,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关键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1998—2002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徐有芳说,调整结构必须以改善经济质量为重点。黑龙江省在结构调整中实施质量战略,明确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思路,并全面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名牌”战略。产品质量的改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进而牵动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结构调整还要立足本省的比较优势、产业状况的实际,因地制宜确定调整的方向和步骤,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过程中逐步实现结构升级。结构调整中还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技术结构,通过构建经济高地、优化区域结构等措施提高经济的内在素质。
  徐有芳说,调整结构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一是向产业开发要效益。在工业领域加快构建机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兴产业的格局,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壮大、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二是向资源配置要效益,打破行业、地域、所有制等界限,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集团化,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的同步调整,形成产业链条,获得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益和规模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结构调整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与产业转移动态结合起来,向开放调整要效益。


第5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剪影

  辽宁团的周福仁代表(右一)、赵首先代表(中)和吉林团的于力代表,在大会之后研讨怎样发挥各自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力。
本报记者 王忠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