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建设生态城市 承办绿色奥运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杜世成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狠抓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奥运”的要求相比,青岛市的林业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森林覆盖率还不高,个别地方生态破坏严重,人民群众还不满意。因此,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林业建设的认识,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切实把发展林业、改善生态这一百年大计落到实处。
  新形势下的青岛林业,要突出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以迎办绿色奥运为契机,集中力量实施沿海基干林带、平原绿化、通道绿化、退耕还林、村镇绿化、种苗花卉、速生丰产用材林、森林资源保护等“八大工程”,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广大农村是林业建设的主战场。发展林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和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地搞好林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速生用材林、经济林、林产加工、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把林业办成大产业。植树造林人人有责。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
  发展林业必须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以推进。要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开发。要坚持依法治林,进一步完善林业法规,健全执法管护队伍,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林业资源的持续稳定增长。要应用现代科技解决林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抓好林木花卉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坚持科学规划,多种树、种好树,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质量,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要稳定基层林业科技队伍,鼓励干部、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参股,创办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的伟业。青岛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将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林业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常抓不懈。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植树造林,建立绿化联系点,搞好督促检查,务求工作实效。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对林业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督查,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加大对植树造林的资金支持力度,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按照经营城市的原则,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的政策措施,集中一定财力,用于林业建设。引导全社会强化保护环境、建设绿色文明的意识,做到人人动手,共建美好家园。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青岛市植树造林工作的新局面,为青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跨越式的发展。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新造林总量连年翻番 实现财政农民双增收
青岛林业携来满目新绿
  本报讯 满载着殷实的绿色,播撒希望的新绿,伴着新世纪第三个植树节的来临,青岛林业走进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又一个春天。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林业建设的新世纪,青岛市紧紧抓住建设生态城市、承办“绿色奥运”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全市新造林面积连年实现了总量翻番,青岛城乡大地一天天变得更葱茏秀美。
  面对青岛市森林资源薄弱的现状和“办奥”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奋战三到五年,大规模植树造林,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青岛大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植树造林热潮。2002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林24.75万亩,是年计划的225%,同比增加135%,连续第二年实现了总量翻番;新育苗6.29万亩,是年计划的210%,同比增加136%;新发展花卉6000亩,是年计划的120%,同比增加40%;四旁植树603万株,是年计划的143%,同比增加43%。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23.16%,新增森林覆盖率1.8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确定的年度指标超了1.33个百分点。
  青岛在全省率先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两权分离,谁造谁有,以民为主,民办公助的改革方向。林权一“活”天地宽,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全市已完成改制面积285万亩。林权改革引发了一个跨行业、跨所有制绿化开发的热潮,大批的非公有制林业“冒”出来。林业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投资项目,建大规模苗圃、花卉、速生林基地的多了,建生态观光园、名特优新经济林的多了,承包山林、以林生财的多了。全市新引进林业内外资企业177家,实际利用外资1783万美元、内资3.34亿元,造林10.2万亩,多元化的林业投入格局已经形成。通过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文明意识,出台地方法规,建设领导绿化点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我种一棵纪念树”等活动,青岛的全民义务植树已步入快速有序发展的法制化轨道。据初步统计,全市2002年已有211万人履行了植树义务,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高达74.5%,比2001年提高了20.9个百分点,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加快实现青岛林业跨越式发展
青岛市林业局
近几年来,青岛市把林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不懈地大规模植树造林,特别是去年,全市共完成造林24.75万亩,连续两年实现造林总量翻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3.16%。
  今后一个时期,青岛市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构筑两个体系,抓好八大工程,实施五大建设”。实现一个目标,就是要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到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构筑两大体系,就是要构筑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业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建大生态,办大产业。抓好八大工程,就是要全力抓好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程等八大林业重点工程,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施五大建设”,即抓好林果基地建设等五大林业产业建设,大幅度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工作的重点是:一、在发展上求成效,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不懈地大规模植树造林,特别是在今后三到五年里,每年造林几十万亩,从根本上改变青岛市林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今年要抓好“八大工程”:
一是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程,二是通道绿化工程,三是“四荒”开发大环境绿化工程,四是平原绿化工程,五是镇村绿化工程,六是种苗花卉工程,七是速生用材林基地工程,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抓好以上工程的同时,重点抓好奥运环城林带和同三高速公路、滨海大道林带等事关全市的林业建设大项目。
  二、在产业化上做文章,实现林业更高水平发展。重点抓好五大建设:一是林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速生用材林、经济林。二是种苗花卉基地建设,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种苗和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做到规模大、品种优、数量足。三是龙头企业建设,培育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订单林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四是森林生态旅游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年内再建成一批青岛市级以上的森林公园。五是林业园区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市和区市林业种苗示范园等林业园区。
  三、在创新上求突破,加快推进林业社会化进程。要坚持“经营林业”,赋予林业以资本属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一是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搞好确权发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单位和个人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从事林业开发建设;鼓励干部、科技人员创办林业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二是扩大林业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国外资本参与林业开发建设。抓好鼓励林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为林业发展创造宽松优越的外部环境。三是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争取尽快出台公益林补偿办法,对公益林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对商品林,实行“以民为主,民办公助”。严格资金管理,林业专项资金和林权制度改革等收入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四是严格考核。5月份和11月份继续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数量质量和林业资源保护检查验收千里行活动”。
  四、在管护上下功夫,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加快建立严格的“绿线”制度,“绿线”内的土地只准用于植树造林,除国家重点建设等特殊用地外,一律不得征占用。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热情服务。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按规划加快建设并重点抓好以林火微波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护林防火预测预报体系、以森林资源管护队伍为主体的林火扑救体系、以护林防火指挥部为中心的森林防火指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扑火能力,确保不出大的问题。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检疫和除治三大网络建设。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青岛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八大工程
  本报讯 2003年2月2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从九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主要内容如下:——目标任务。力争到“十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
  ——八大工程建设。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工程。使青岛海岸沿线形成一道宽度在100米以上的绿色屏障;平原绿化工程。以成片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体,以农田林网为框架;通道绿化工程。以建设“景观大道”、“生态大道”为目标,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县乡道、旅游沿线和大小河流植树造林绿化为重点;退耕还林工程。25度坡以上的地方要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果;城区、村镇绿化工程。以区市、乡镇驻地和村庄为重点搞好绿化,建设城市森林;种苗花卉工程,使种苗花卉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力争“十五”末发展到60万亩;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不断丰富和创新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鼓励机关、军队、社团、学校、企业、外商造林和各种形式的群众造林。
  ——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加快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步伐。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国内外的企业、个人等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参与林业开发,进行试验示范,从事林业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每年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增幅不能低于本地当年财政的增幅。
  ——强化信贷扶持。金融部门要对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企业实行中长期信贷扶持政策。允许个体或农户以联户联保等形式申请小额信贷,并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和金融服务。积极鼓励林业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林业信贷担保机构,建立银行、企业、经营者风险共御机制。
  ——坚持和完善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从2003年起,将森林资源的发展和保护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的年度考核和各级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各区市的年度考核中,凡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不能评为优秀单位;连续两年不合格的,其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向市政府写出检查。同时,要将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考核的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城阳:大力实施“三绿”工程
  本报讯 城阳区始终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最具活力的城市基础设施来抓,努力克服地域相对狭小、造林用地矛盾突出、造林成本大的困难,大力实施“三绿”工程,加快建设园林生态城市,2002年造林绿化总面积达1.37万亩,是往年的2倍多,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达到了22.5%。林业园区、基地有了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造林绿化的投资明显增大,总投资超过了1.5亿元,全区新栽林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工程合格率达到了100%。
  从今年起以及未来的三到五年中,城阳区将以扩大森林资源、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和青岛市北部城市中心为目标,加大“三绿”建设力度,建设大的绿化簇团,以沿海、沿河、沿路和环城林带为主线,串点连线,形成大的绿化体系。今后5年,平均每年绿化1.5万亩以上、绿化覆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城区和街道驻地的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迟德洋)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黄岛:加快造林变“绿岛”
  本报讯 近几年,黄岛区以发展现代林业、都市林业、观光林业为方向,大力实施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新区形象为目标的林业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取得显著成效。2002年,全区共完成造林1万亩,创历史最高。共有8万人参加了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73%。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集体和个人自发捐款200多万元植绿助绿。区财政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达527.7万元。由于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全年共完成退耕还林6300亩。今天的黄岛呈现出一派盎然绿色。
  为真正实现“城区美起来、农村绿起来、农民富起来、林业活起来”的目标。2003年,黄岛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把农村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政策延伸到林业中,甚至更长一些,给绿色经营者们吃上“定心丸”。积极鼓励社会、民间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投资造林,预计全年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资金将超过5000万元。(高晓强)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即墨:建设绿色通道
  本报讯 即墨市抓住迎办“绿色奥运”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林木覆盖率为目标,合理配置林业资源,全面启动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2年全市大环境绿化投资1.2亿元,完成8项重点工程,植树600万株,植树数量是过去5年的总和,林木覆盖率增加3.1个百分点,达到18.84%。全市新造林5.24万亩,林业育苗2.2万亩,改建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四旁植树215万株。
  绿色通道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生态型、立体化、组团式发展模式,投资2000万元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6条计132公里,造林1.1万亩,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环境。
  荒山绿化实现重大突破。实行市级领导包山头绿化、市直部门参与、组建专门农村工作队帮助镇村进行荒山绿化的办法,全市共完成荒山绿化1.6万亩,东部山丘区形象得到明显改观。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登记林地面积23.3万亩,占应登记林地面积的90%,完成改制面积19.9万亩。(王勇)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胶南:营造绿色家园
  本报讯 胶南市围绕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绿色家园,坚持把林业建设作为迎办青岛“绿色奥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点工程,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三个增收”的重要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高标准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和城市绿化,林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市新造林6.87万亩,新育苗1.49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四旁植树120万株,更新造林2000亩,是历年来植树造林规模最大、成效最好的一年。
  胶南把“绿色通道”建设作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各100米,国道、省道两侧各50米,县道两侧各30米,乡村道两侧各20米的标准,建设高标准绿色通道1000多公里,新造林6.7万亩,成为青岛乃至全省第一个全面实施绿色通道建设的县市。在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我们创新政策措施,采取土地置换、推行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通道建设用地问题,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林业建设提供了经验。(丁新春)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莱西:打造青岛“后花园”
  本报讯 莱西市把林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主导产业、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措施来抓,在通道林带、成片造林、秋冬造林、造林模式、招商引资、林权改革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共完成造林4.19万亩,新育苗54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9万亩,四旁植树65万株,封山育林2.5万亩,道路绿化217公里。
  适应全国大规模植树造林形势及兴办绿色奥运要求,结合莱西实际,对林业生产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全党动员办林业,全民动手搞绿化,奋战3年建设绿色新莱西和青岛市后花园的目标。通过实施大沽河及小沽河沿河成片造林、三纵五横8条主干公路宽幅通道林带、10万亩农田林网、以大青山森林公园和产芝水库公园建设为重点的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城区和小城镇绿化、村庄绿化等6项重点工程建设,带动促进全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全市新建千亩以上用材林、防护林5处,2000亩以上经济林9处,承包荒山3000亩以上的大户2个。(于云水)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崂山:发展生态旅游型林业
  本报讯 崂山区把管理、保护和利用好崂山森林资源当作全区的重点工作来抓,林业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全区林地面积已达30.68万亩,崂山以特有的青山绿水为青岛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2年,立足于服务现代化国际城市新城区的大环境,从发展生态旅游型林业的目标出发,林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全区共完成造林7900亩、育苗940亩、四旁植树6.5万株、中幼林抚育2万亩,开设防火通道41.1公里,封山育林7.5万亩。
  根据市政府有关要求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关停了123处采石点。同时,结合全区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种植、养殖业生产。出台了崂山区大环境绿化实施意见,特别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极大的调动了全区广大人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7000余亩荒地、荒坡披上了绿装。结合旅游业发展,建立和发展了石老人观光园、西登瀛林业生态园等一批生态示范园。(曲志兰)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平度: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
  本报讯 平度市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高标准推进绿色通道和生态城市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快造林绿化工作的决定》、《平度市“十五”林业发展计划》,加强对林业生产的政策性指导;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将林业生产纳入全市各镇(处)和市直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林业工作领导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和其他造林绿化实行以奖代补;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动员全市上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2002年,全市完成成片造林2.27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4.5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中幼林抚育6.5万亩,林业育苗1.2万亩,为平度林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3年全年计划新造林10万亩,其中绿色通道造林3.35万亩,成片造林6.65万亩。新建、改建、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林业育苗1.1万亩,绿化村庄600个,为早日达到“平原树成网、山区树成林、河流道路树成带、城镇村庄树成荫”的造林标准。(朱胜国)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胶州:构建四大绿色体系
  本报讯 近年来,胶州市加快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发挥林业园区示范辐射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严标准实施、制度化管理,努力构筑山丘区综合开发、速生丰产林基地、道路林带建设及种苗花卉四大林业板块,形成了山丘区经济林、平原速生林和花卉苗木三大特色。截止到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扩大到29.36万亩,初步搭建起“山丘、平原、沿海和城镇”四大绿化体系。
  胶州土地贫瘠,水源贫乏,靠传统农业实现增收没有出路。为此,胶州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调整思路,因地制宜提出了“三区一带”总体规划,按照规模、特色、效益的原则,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和园区建设,把林业生产和花卉苗木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进行了重点培植,林业建设和花卉苗木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初步建成了杜村千亩韩国兰花等九大林果生产基地。2002年全市新造林3.8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新增了近3个百分点。(李丛峰)


第11版(林业专页)
专栏:

  胶州洋河两岸绿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