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2月8日,越南河内一旅游公司的导游在首都河内市中心向来自中国甘肃省的游客介绍当地的旅游景点。今年春节期间,每天有数千中国旅游者来到越南首都河内观光游览。眼下虽然春节黄金旅游周已经结束,但是中国游客仍未见减少。
  新华社记者 张加祥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提高恐怖威胁警告级别
  纽约启动防恐怖袭击应急计划
  新华社华盛顿2月7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美国政府7日决定提高有关恐怖袭击威胁的警告级别,将黄色戒备状态提高到警告系统的第二级,即橙色戒备状态,表示美国面临恐怖袭击的“高度危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这一决定是根据美国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遭到恐怖袭击的有关情报线索作出的。据报道,美国政府7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布什总统在会上根据高级安全官员的建议,同意提高全国戒备级别。
美国国务院6日向国内外的美国公民发出安全警告,要求他们提高警惕,防止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这是2002年11月20日以来美国首次对其公民发出“世界范围的”安全警告。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建立了一套5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用绿、蓝、黄、橙、红5色代表从低到高的5种危险程度。美国一直维持在黄色戒备状态,表明国家安全面临着相当程度的威胁。去年9月10日,即“9·11”事件一周年前夕,美国将黄色戒备状态提高到橙色戒备状态,但两个星期后又恢复到黄色戒备状态。
据新华社纽约2月7日电(记者王波)美国纽约州长帕特基和纽约市长布隆伯格7日宣布将启动纽约州、市两级应急计划,以确保纽约居民免受恐怖袭击的侵害。
有关部门称,这一措施是为配合美国政府提高恐怖袭击威胁的警告级别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布隆伯格在当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说,州、市两级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两位官员呼吁纽约市民在提高警惕的同时,还要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
应急计划包括向纽约市增派国民警卫部队,其中的一些部队将专门负责监测生物、化学和放射武器。纽约市5个城区同时还将增派1000名警察执行反恐任务,在市区交通枢纽、旅店大堂、桥梁、隧道以及金融区等要害部位加强戒备,设立检查哨。
美国政府7日宣布将恐怖袭击威胁的警告级别从黄色提高到第二级即橙色戒备状态,表示美国面临恐怖袭击危险增高。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69%的人认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纽约市极有可能招致另一次恐怖袭击。


第3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废矿不废
黄泽全
废弃矿山以及开采后遗留的矿井、坑洞、土石和含带有害物质的矿渣等,既占用土地,也污染环境,还破坏生态。如何让废弃矿山实现再生利用,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心并为之努力的目标。
南非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科研与实践,已经成功地探索出一套颇具特点的矿山恢复利用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简便可行、易于借鉴的经验。南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如黄金储藏量占世界第一位,钻石占第四位,煤占第五位等,采矿业自然十分发达,是当今世界五大矿业国之一。矿业开采使南非成为非洲工业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但随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几十年来,南非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技事业,尤其是在一些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废弃矿山再利用、煤炭液化、核能发电、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使南非成为非洲的科技强国,在世界科技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据南非科技部资料,现在南非政府和企业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约为1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8%左右,这在非洲国家中首屈一指。
南非废弃矿山再利用,其主要做法是:填土筑坝、植树种草、建立休闲公园;有选择地建立旅游景点,与临近的人文或自然景观连成旅游区域。如北开普省首府金伯利,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产地。1871年因在当地一个农场发现钻石矿藏,从而引发了近半个世纪的疯狂“淘金热”,后来留下的则是处处堆积如山的土石、矿渣和密密匝匝的废井、废坑,每遇刮风天气,到处尘土飞扬,空气污染。其中最大的一个废弃矿井名叫“大洞窟”,深达3600多米,就是当年那些淘金者一锹一镐挖掘出来的,土石方量超过2500多万吨,覆盖的面积达16公顷之多。今天,这个“大洞窟”周围的大量矿渣早已堆成缓坡,四周修筑起土坝,以防止被废矿渣污染的雨水外溢,缓坡先用石灰中和酸性矿渣后再覆盖一层厚土,种上花木,广植草坪,堆垒假山,将这一工业废料堆放场变成为一座四季常青、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公众休闲公园。
由于这个“大洞窟”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坑洞,南非政府已将这里建成举世闻名的露天钻石博物馆,展出内容有当年钻石开采的盛况、未经加工的钻石原貌以及地上采矿作业现场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大洞窟”附近有围城战争纪念馆、高尔夫球博物馆、卡拉哈里国家公园以及落差60多米的瀑布风景区等,是南非政府对外重点宣传的游览景区。
在金伯利,还有许多废弃在山谷中的矿井,当地政府根据井内的温度和湿度,因地制宜地投资改造,使之成为适合蘑菇生长的场地,培植的“钻石蘑菇”不仅畅销南非各地,而且还远销许多国家,所获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环境会议承诺
努力保护全球环境
新华社内罗毕2月7日电(记者王敬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和第四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会议7日在此间闭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环境部长们共同承诺,将采取进一步行动遏制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使人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为期5天的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改变目前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非洲的经济复兴、生物多样性、化学品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广泛的一致。部长们认为,去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所通过的文件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蓝图,现在的任务是采取具体措施将蓝图变为现实。
7日,会议批准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交的关于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并决定迅速采取行动扭转这一地区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冲突不断,这个地区垃圾成堆,水源污染严重,饮水供应日趋减少,同时土地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报告提出了100多条改善这个地区环境状况的建议,会议要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实施。
会议期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提交了关于阿富汗的环境评估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阿富汗20多年的战乱对其环境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并指出这种状况已成为阿富汗战后重建的重要障碍。会议呼吁各国为阿富汗的重建提供财政和技术上的支持。
这次会议还要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加强在各地区的工作,并决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要求向大会介绍了中国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经验。中国的经验受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一致称赞。


第3版(国际)
专栏:经济透视

  “船大难掉头”
冯昭奎
曾声称要开始“第三次远航”的“日本丸”(日本被媒体形容为一条大船),其当今状态却让人心生疑问:这艘巨轮真的能如人所愿乘风破浪,开始新的远航吗?
目前,日本经济仍持续低迷,改革不见进展。这两个基本参数反映出“日本丸”的航速近乎于零。两年前小泉首相曾发出豪言壮语:“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增长。”现在看来,这两个“没有”竟成了日本经济增长与改革进程现状的真实写照。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丸”已换了10位“船长”(日本首相)。2001年高呼改革口号赢得选举、并获得过空前高支持率的现任“船长”小泉,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依然鲜有成效。从各界对小泉改革的辛辣批评当中,人们似乎看到的是一个“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比如,邮政民营化是小泉多年来的夙愿,但在形成改革方案时,连实施的方式都没讲清楚。其他如税制改革、不良债权处理等各项改革也大多被打了折扣甚至干脆搁浅。
“船长”周围的情况似乎更糟。主要执政党——自民党竟成了反对改革的“抵抗势力”的大本营。由于对改革持消极抵制态度,每年一次的自民党大会也成了“无‘论’、无‘策’、无‘力’”、徒有其表的“仪式”,成为“政党政治危机的象征”。国会的状态也不尽如人意。去年上半年国会中的“丑闻大战”导致参议院议长和两名议员辞职,一名议员被逮捕起诉。去年年末闭幕的临时国会会议则充满无原则的妥协,一些重要法案迟迟不出台,导致改革步伐停滞甚至后退。据报道,不少懒散的议员在开会期间经常请假,出席会议的也马马虎虎,心不在焉。
1996年,当时的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一个审议会的报告中就发出警告:“在改革之际,费时议论如何维持现存秩序,就如同船正下沉,而船上乘客还在议论坐在哪个座位上能更好地眺望景色。”一些政治家为既得权益而极力维护旧体制,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现行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之下,政治家所关心的与其说是国家大事,不如说是自身政治利益和争取选票之类的“个人大事”,这也是为什么体现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总遇到重重阻力而难以通过和落实的真正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各国的改革往往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但日本的改革目前似乎缺少这种外力的作用。本来,加强同亚洲邻国的经济合作有利于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为日本传统体制的创新提供动力。实际上,日本经济界要求利用亚洲经济增长的活力来振兴日本经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日本一部分势力却把这种来自外部的推动看作是“威胁”,大有拒绝利用这种外力的倾向。小泉在对亚洲外交方面的所作所为也往往同日本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背道而驰,至今未能设计出能将改革与开放、内政与外交结合起来的、充分反映实际国情和发展要求的改革战略和蓝图。
日本改革的停滞导致了经济的低迷和“日本丸”的搁浅。不过,日本在经济规模、科技竞争力方面目前仍居世界第二,在民间金融资产、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方面仍居世界第一,“日本丸”尽管面临“船大难掉头”的窘境,但毕竟是一艘不可小视的巨轮,如能拨正航向开足马力,实现新的远航未必只是一个梦。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组织外国记者参观导弹设施
美声称对伊战争不会超过半年
据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伊拉克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伊拉克7日组织在伊的数十名外国记者参观了两处导弹设施,以驳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关于伊拉克生产和藏匿违禁武器的指控。这两处导弹设施的负责人称鲍威尔对伊拉克转移导弹和零部件的指控“荒唐可笑”。
在伊拉克首次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对伊科学家进行问询之后,联合国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7日表示,伊拉克似乎正竭力在解除武装问题上表现得更为合作。他在动身前往巴格达之前说:“看起来他们(伊拉克)正在作出努力。”
美国总统布什7日说,在伊拉克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应“早日下定决心”,否则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他说,对联合国安理会来说,现在是“决定性时刻”。如果安理会允许伊拉克“撒谎和欺骗”,它就会受到削弱。布什还表示,他并不需要一项新的联合国决议来组成对伊战争联盟。
科威特《祖国报》8日援引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的话说,一旦战争爆发,伊拉克要打击的目标不是科威特,而是在科威特境内的美军部队。同时,阿齐兹否认伊拉克目前拥有远程导弹。
正在意大利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7日声称,美国同伊拉克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不会超过6个月。他说,国际社会在敦促伊拉克解除武装问题上所作的外交努力已告失败。
法国总统希拉克7日和到访的芬兰总理利波宁举行会谈时强调,未经联合国安理会审议决定,不能对伊拉克动武。
在伊拉克问题上,除军事手段外,还有很多解决办法。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7日说,现在没有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必要,联合国安理会也没有理由通过一项对伊使用武力或者为使用武力开辟道路的新决议。他说,目前用政治手段解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是完全现实的,使用武力是最后的措施。俄方主张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继续在伊拉克进行核查工作,并愿意讨论核查人员需要的进一步帮助。
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汉斯—海尔曼·朗古特7日表示,德国政府认为,从目前来看,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任何理由通过新决议,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工作应继续下去。
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7日猛烈抨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称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比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糟”。


第3版(国际)
专栏:

  泰重开泰柬边界
新华社曼谷2月8日电(记者黄恒)泰国8日重新开放了关闭一周多的泰柬边境检查站,允许柬埔寨人过境采购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泰国外交人员也将于10日返回柬埔寨,因1月29日金边骚乱受到严重破坏的两国关系出现了复苏迹象。
泰国总理他信说,重新开放泰柬边界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对非法劳工、非法移民,泰国方面仍将严厉打击。泰国人过境前往柬埔寨的赌场也是不允许的。
泰国外交部长素拉革7日宣布,原泰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公使将作为泰国驻柬埔寨代办于10日返回金边。柬埔寨方面已对泰国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作出保证并免费让其进驻原日本驻柬埔寨使馆办公。
1月29日,金边发生了暴徒焚烧泰国驻柬使馆、抢劫泰资企业的骚乱。之后,泰国将两国外交关系的等级降为代办级,撤回了在柬的全部侨民和外交人员,并关闭了泰柬边界。
柬埔寨外交大臣贺南洪4日就这一事件向泰国总理他信递交了正式道歉信,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修复。


第3版(国际)
专栏:

2月8日,莫斯科市民手举反战标语,在特维尔街心花园参加集会,抗议美国可能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打击。大约300名莫斯科群众参加了此次反战集会。 新华社记者 张维革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核问题
朝重申反对多边会谈
美宣称拥有各种选择
  据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综合此间收到的消息,朝鲜核问题最新动态如下:
朝鲜中央通讯社7日发表评论,反对美国提出的举行包括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多边会谈讨论朝鲜核问题的建议,并要求美国直接与朝鲜举行会谈。评论说,朝鲜核问题完全是美国对朝敌视政策的产物,美国有责任消除威胁朝鲜主权和生存权的根源。评论重申朝鲜政府关于解决核问题的立场,认为朝美以平等的姿态直接举行会谈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美国总统布什7日说,美国将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共同努力,以便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但是他警告说,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方案。他说:“我们将继续进行外交努力,以便向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表明,如果他想为他的人民获得援助和帮助,那么他就必须满足国际社会的要求,放弃核武器计划。”
朝中社7日援引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一项声明说,美国加强在朝鲜半岛兵力部署的任何行动都是“极度危险的行动”,“如果美国加强侵略力量的行动不被阻止,那么整个朝鲜半岛将化为灰烬,所有朝鲜人将不能逃过可怕的核灾难”。
韩国当选总统卢武铉的特使郑大哲7日在日本访问时说,卢武铉不同意朝鲜进行核开发,主张通过对话及加强韩、日、美三国合作和平解决该问题。
据外电7日报道,欧盟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务高级代表索拉纳将于本周末开始对日本和韩国进行访问,旨在与两国官员讨论朝鲜核问题。
印尼总统特使纳纳·苏特雷斯纳8日抵达平壤,开始为期4天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外交斡旋。


第3版(国际)
专栏:

  科总统表示接受和平协议
本报阿比让2月7日电 记者赵章云报道:经过15天与国内各阶层协商,科特迪瓦总统巴博今晚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为打下“工作的基础”,他接受上月24日在巴黎签署的和平协议的“精神”,他呼吁人民也照他那样做。
巴博在谈到武装力量整编和政府改组这两大问题时说,巴黎协议是个“妥协文本”。他再次强调将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遵循协议。在讲话中,巴博证实将由迪亚拉出任新政府总理,并表示新政府成员尚未最后确定。巴博将巴黎协议比作一剂药,呼吁“先试试这剂药”,不行,再试其它药。
在有关要将国防和内政等部门交由反政府武装领导的消息传出之后,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一些群众连日来纷纷游行进行抗议,而在巴博发表此次讲话之前,反政府武装要求巴博一周之内接受协议,否则将武力进攻阿比让。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摩两国愿修复双边关系
新华社拉巴特2月7日电(记者康新文)阿尔及利亚国务部长兼外交部长阿卜杜勒—阿齐兹·贝勒卡迪姆7日在此间指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都表示愿意修复双边关系,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贝勒卡迪姆7日拜会了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他在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同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就双边关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阿摩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持有相同立场”。
贝勒卡迪姆宣布,阿摩两国的工作小组将从下周开始工作,将就解决两国分歧提出解决建议。建议将呈报两国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讨论,以便彻底“消除两国之间在某些双边问题上的误解”。
贝勒卡迪姆是6日抵达摩洛哥进行工作访问的。他同摩洛哥外交与合作大臣本·伊萨举行了工作会谈,并先后拜会了摩洛哥首相和参众两院议长。他向摩洛哥国王转交了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关于修复友好关系、重建兄弟情谊”的亲笔信。
摩阿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在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也曾相互支持。但长期以来,两国却因西撒问题而一直不和,在1994年关闭了两国边界。最近两年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摩阿两国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地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多次表示了修复双边关系的愿望。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龙与巴高官秘密会谈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8日电(记者聂晓阳、刘洪)据当地媒体8日披露,以色列看守内阁总理沙龙本周曾与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主席库赖举行过秘密会谈。双方就停火、巴以冲突的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商讨。
会谈是在沙龙位于内盖夫沙漠中的私人农场举行的。这是沙龙在过去一年来首次恢复与巴方的高层会晤。但是,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官员拒绝证实上述消息。本周早些时候,沙龙曾在他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大选后举行的首次会议上表示,他“正在与巴方温和派人士进行接触并将很快举行会谈”。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沙龙在与库赖的会谈中提出了一个“渐进停火计划”。双方同意尽快恢复停火谈判并就这一计划继续进行磋商。根据沙龙的渐进停火计划,以巴将恢复安全合作,以色列将逐步把部分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安全事务交由巴方负责处理。与此同时,以色列还将对巴方负责安全事务的区域放松封锁,允许物资自由出入此区域,容许该区域的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境内工作。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沙龙选择在这一时机与巴方高官恢复会谈,是为了向一再表示不加入沙龙即将组建的新一届联合政府的工党施加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之际争取阿拉伯世界的好感。
另据报道,今年1月28日以色列大选前,沙龙也曾与阿拉法特的副手阿巴斯举行过秘密会谈。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什下令制定网络战略
新华社华盛顿2月7日电(记者胡晓明、谭新木)据《华盛顿邮报》7日报道,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制定一个网络战略,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敌人的电脑系统发动袭击。
报道说,布什去年7月就签署了一道密令,首次要求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网络袭击的战略,就美国在何时和如何对外国的电脑系统进行袭击等作了阐述。这一网络战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制定的核武器战略类似。
美军方设想,在不用出动飞机和部队的情况下,美国士兵可以坐在电脑终端前,悄无声息地侵入外国电脑系统,将敌人的雷达关闭,造成其电子指挥系统和电话服务失灵。据布什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五角大楼可能考虑发动网络袭击,使伊拉克的电脑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上周辞职的总统网络安全特别顾问克拉克说,美国拥有网络战的能力,也有这样的组织机构,但缺乏一个详细的网络战略计划。
报道说,美国国防部正在加快发展网络武器。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国家安全局等机构为此已进行了几个月的讨论,但一些涉及网络战的具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总统的命令只是网络战的第一步。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巴相互驱逐外交官
本报新德里2月8日电 记者钱峰报道: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此间表示,鉴于巴基斯坦驻印度临时代办吉拉尼从事了与其“外交身份不相符”的活动,印度政府限定吉拉尼及另外4名外交官于48小时内离境。这位发言人称,印度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但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不意味着两国外交关系级别的降低,印度将会向巴基斯坦新派的临时代办发放签证。
日前,印度警方曾逮捕了一名来自印控克什米尔“泛党自由大会”组织的妇女,印方指控吉拉尼向后者提供了大约30万卢比的资金,以资助该组织的分离主义运动,但这一指控遭到该组织的否认。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2月8日电(记者张宁)巴基斯坦外交部8日在此间发表声明,宣布印度驻巴最高使节、高级专员代办苏德希尔·维亚斯及另外4名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令其在48小时内离开巴基斯坦。
声明说,这5名印度外交官因从事了“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被要求在48小时内离境,他们的家属则被限令在7天内离开巴基斯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