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形象展示)
专栏:

  建设世界一流高产高效矿区
  ——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公司改革创新求发展
  走进国家新型能源基地神府东胜矿区,你不仅为这里的优美环境而赞赏,更为煤矿的现代化而惊叹。年产千万吨的矿井,由一个调度员就可以监控全矿各大生产系统,鼠标一点,闪闪乌金从井口源源不断地流出。矿区现代化程度如此之高,靠的是改革创新和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自1999年以来,神东煤炭公司商品煤生产实现了每年递增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2002年生产原煤5165万吨,其中完成商品煤产销4501万吨,全公司原煤生产效率71.49吨/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全矿区9个煤矿有7个建成国家特级高产高效矿井,2个建成行业级“双高”矿井。2002年6月份,在中国矿业联合会评选全国矿业“十佳”企业中,煤炭行业唯独神东煤炭公司获此殊荣。2002年9月又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企业。
超越自我 铸造辉煌
神府东胜煤田位于陕北蒙南高原,煤田总面积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236亿吨,远景储量10000亿吨,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属低硫、低磷、低灰的不粘结煤,是优质动力煤和汽化用煤。
  由于该煤田储量大,煤质优,易开采,国家对煤田的开发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把煤田建设纳入“八五”、“九五”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总体规划。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矿电路港航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特大型能源企业。
  神府东胜煤炭公司是神华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矿区骨干矿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神东矿区一期工程从1985年开始筹建,规划投资146亿元,形成设计年生产能力2214万吨。神东矿区大规模开发时期,正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时期,矿区开发建设投资全部靠贷款解决,公司在面临繁重负债和市场严重疲软的情况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五高建矿方针,决心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化能源基地。特别是1998年以来,公司为适应煤炭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市场开拓和矿井技改挖潜,使建井节约投资20亿元,生产能力提高了3倍。到2002年底,完成总投资126亿元,全矿区形成年生产能力6000万吨,并在2001年至2002年的生产建设中创造了世界煤炭发展史上9项新纪录:
——矿区连续四年递增1000万吨,发展速度世界领先;
——大柳塔井、榆家梁矿一井一面生产商品煤突破1000万吨,井工矿井生产能力世界领先;
——大柳塔矿、榆家梁矿综采工作面年产分别达到873.3万吨和864.7万吨,单产水平世界领先;
——榆家梁煤矿不到10个月建成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的矿井,孙家沟井8个半月建成800万吨/年矿井,建井速度世界领先;
——榆家梁矿吨煤投资42元,投资少居世界领先;
——矿区5个大型骨干煤矿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水平世界领先;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综采工作面搬家时间仅3.1天,搬家速度世界领先;
——连续采煤机单机年产达219万吨,单产水平世界领先;
——百万吨死亡率0.026,安全生产水平世界领先。
管理创新 高产高效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神东公司面临着国内外煤炭市场疲软和高额还本付息任务的巨大压力,公司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全面提升生产能力。
  ——全力实践“一井一面300人年产1000万吨”的快速发展模式。1998年以来,神东煤炭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总体要求,瞄准世界煤炭工业的前沿,实现煤炭生产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一是打破常规,创新矿井设计。煤矿井田边界突破了省区界限,为煤矿实行集约化长壁开采提供了保障。二是发挥煤层赋存优势,优化生产布局。结合煤层赋存条件,矿井开拓全部采用平硐。改盘区开采为条带式开采。三是实现生产设备配置的先进性和集约化。在采掘装备上,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全部引进先进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和设备优势,实现了高产高效。大柳塔矿大柳塔井一井一面配备一套综采、两套连采,2000年300人生产商品煤863万吨,2001年934.59万吨,2002年达到1094万吨。榆家梁矿2001年240人生产商品煤634万吨,2002年达到1001万吨。四是对长壁工作面的设计进一步优化,回采走向长度由原来的2000米,扩大为6000米。五是引进新的采煤法,实现了投入少、见效快。上湾煤矿利用上下旺格维利采煤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以出口煤生产矿井的生产工艺设计为代表,普遍使用连续采煤机,采用旺格维利采煤工艺,2002年完成商品煤生产310万吨。六是建立了精干的劳动组织方式。坚持贯彻精干高效的组织原则。大柳塔矿与活鸡兔矿合并后,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全矿只有478人。大海则矿生产规模120万吨,定员90人,不设机关科室,实行矿队一级管理。
  ——坚持技改,挖潜扩能。神东煤炭公司1998年以前建成5个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仅1280万吨。为了减少投资,提高效益,公司根据矿区井田储量丰富、煤层厚的自然条件,立足已投产矿井,通过技改挖潜,提高生产能力。公司先后对大柳塔煤矿、补连塔煤矿、孙家沟井、上湾煤矿等矿井进行技改扩能,使矿井生产能力成倍提高。
  大柳塔煤矿原设计生产规模360万吨/年,装备两套综采设备、两套连续采煤机和三套综掘设备。1999年公司通过对大柳塔煤矿生产系统的改造,矿井一综两连生产能力达800万吨水平。补连塔煤矿原设计装备三套综采、四套综掘机组,生产规模300万吨/年,公司通过对该矿生产系统的改造,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以上。孙家沟井原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通过8个半月的改造,年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上湾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通过技改和旺格维利采煤工艺的实施,全矿配备两套连采设备,年产量超过300万吨能力。公司通过技改和挖潜,2001年综采工作面平均单产达到48.8万吨/月·个,是国内同行业的6.7倍。2002年综采工作面单产再上新台阶,月均生产62.4万吨,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
  ——借助社会资源,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依托现代化企业建设理念,改变传统经营观念,利用国家的政策,建立产学研结合体制,提高企业双效。矿区大型矿井全部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井下供电、通风、水泵、皮带运输等生产辅助系统实现了无人值守的全自动运行。以大柳塔矿为例,矿调度室值班人员一人监控全矿1400多个点的运行状态。与中国煤科总院太原分院等技术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技术创新基地,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整机引进设备国产化5种20台2900万元;国产化大修完成3种9台980万元;配件国产化550多种12万件4200多万元。对降低成本起到重要作用。如连续运煤系统通过与太原煤科院共同研究开发,仅用10个月就研制成功,并通过3个月试运行,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50%。
  产学研体制的建立,有效避免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办企缺陷,采取报酬支付方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实现了企业高度集约化管理和精干高效,为建设世界一流高产高效矿井打下了体制与管理模式方面的扎实基础。如由西安华光科技公司设计、施工的全矿井自动化系统以吨煤0.069元支付费用的方式,由该公司承担日常维护和升级改造,保证了矿井生产系统完好高效运行。
  ——采用先进的辅助运输系统。神东矿区是我国第一家成功地将无轨胶轮车作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的矿区。矿井辅运系统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克服了传统辅助运输环节多、用人多的缺点,解决了辅助运输能力对矿井大幅度增产的制约问题,改变了矿井整体形象。2002年大柳塔井完成1094万吨原煤生产任务,仅需9人就能满足全矿井辅助运输和人员运送的要求。辅助运输费用在吨煤成本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仅为2—2.5元,是其他辅助运输方式费用的1/5。1997年,公司创造了“辅巷多渠道、配以金属网钢丝绳联合支护和无轨支架搬运车”新工艺,实现了安全、快速搬家。综采面搬家倒面由过去的30天缩短到7天左右。该工艺的创造,改善了撤架作业环境,创造了撤架安全条件,提高了撤架速度,缩短了工作面回撤时间。创造了综采面搬家最快世界新水平。
利用信息 产业升级
神东煤炭公司坚持把矿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作为解放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公司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信息工程建设,创建了高质量、高效率信息网络平台。
  对主要生产骨干矿井进行了煤矿综合自动化改造,采用了美国罗克威尔公司PLC可编程序或单层网络结构,使矿井的采、掘、机、运、通、安全等系统全面实现了遥测、遥控、遥讯自动化控制。改造工程覆盖了煤矿各大生产系统,在世界煤炭工业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矿井综合信息管理和调度监控网络化,胶带运输监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自动化。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美国ROCKWEIL公司三层网络结构等先进技术。成套技术居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开创了中国煤炭行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的先河。
  把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01年后半年,公司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创建了神东煤炭公司资产管理(EAM)系统。整个项目由软件系统、硬件网络、数据采集三个部分组成。软件采用了美国Datastream公司MP5i产品。公司通过资产管理系统的实施,把40多亿元的全部设备资产和相关数据270多万条全部纳入该物流系统,减少了设备的停机率,降低了库存量,延长了设备的运转寿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通过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投入,使公司在机制、体制上发生革命性改变,管理体制由多层变成两层,使机电工作依靠EAM技术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实现高效便捷运行。2002年,公司通过初步使用这一系统,减少资金占用3000多万元,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减少设备停机率50%,降低配件积压率40%,延长设备寿命10%,提高资产使用度30%。
  把综合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公司积极开展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根据综合信息网络的功能特征,分为硬件网络平台、MIS系统、生产调度监测系统以及与外部网络联结四个部分。整个网络覆盖了全矿区各单位,并通过专线与集团公司联成了广域网,实现了数据共享,使公司的计划、财务、生产、调度、安监、设备、物资、运销、基建、人劳、档案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了网络化、自动化办公。公司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靠信息工作人员的努力,扩大“神华煤”在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占有份额,实现了靠增产求增效的目的;靠用户对商品煤质的信息反馈,通过结构调整,提高了煤炭质量;靠技术工作人员的努力,掌握了矿区煤层赋存信息,实现了科学生产和合理配煤。同时积极开发社会信息资源,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两个国外设备维修公司,建立了机电工程技术创新神东技术中心,创造了科研机构现场服务与企业发展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先后研制成功了连续运煤系统、低污染胶轮车以及大量进口设备配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矿区生产的更快发展。
  信息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公司经济技术指标呈逐年快速上升态势,实现了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的初步发展目标。煤炭生产由1998年的668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5165万吨。吨煤综合成本由1998年的90.16元/吨,下降到2002年的67.8元/吨。原煤生产人员效率由1998年的10.88吨/工提高到2002年的71.49吨/工。利润由1998年的3180.13万元上升到2002年的实现利润3.5亿元。还本付息由1998年的1.95亿元提高到2002年12亿元。
面向市场 扩大出口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推进,神东煤炭公司越来越感到仅仅应对市场疲软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施市场取向战略,努力增大市场份额。神华煤具有得天独厚的煤质优势,但煤炭产品氧化钙高,灰熔点低,为开拓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为利用国家出台的煤炭出口优惠政策,多为国家获得外汇收入,落实关井压产的方针,整顿周边小煤窑,使小井开采的资源实现正规开发利用,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公司从1999年开始和地方合作经营了石炭二叠纪煤的几个矿井,这样既克服了过去投入时不计成本,投产后背上很大财务包袱的弊端,又塑造了神华煤品牌,同时实现了资源整合,提高了投资效益。走出一条少投入、多产出、快产出、逐渐积累、自我滚动的发展新路。从1999年7月筹建第一个出口煤基地开始,公司已陆续建成了大海则、榆家梁、康家滩、哈拉沟4个出口煤配煤基地。在出口煤基地建设中,充分利用原矿井设施,节约了大量资金。投资4.2亿元,用10个月时间建成了年产1000万吨的榆家梁煤矿,投资回收期为1.68年。山西保德县土地贫瘠无支柱产业,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根据煤炭市场的需求和神华煤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租赁经营了保德县的康家滩和孙家沟井。通过对孙家沟井改造,日产由过去的1000多吨提高到2万吨以上。出口煤基地的建设,优化了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煤炭市场,煤炭远销韩国、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出口量达到1800多万吨,占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五1/5。
四线分离 集约管理
神东公司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实施主辅分离。按照精干主体,加强辅助,搞活多经,发展生活后勤的原则,探索和实践了生产、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多种经营四线分离,专业化、集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新体制。
  第一条线是生产线。由各生产矿井组成。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化先进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形成了神东矿区高产高效的生产系统。
  第二条线是生产辅助线。主要负责为生产一线提供物资供应、设备维护检修、生产供电、洗选加工、储装外运等服务。生产辅助线和生产一线是劳务关系,实行内部模拟市场管理。
  第三条线是多种经营线。通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采取多种经济形式改造,形成立足矿区,面向社会,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与主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四条线是生产服务线。主要针对具有社会性服务特点的机构———生活、文体、教育培训、医疗、给排水、环保绿化、社保及离退休等单位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内部模拟市场,为矿区提供有偿服务,形成产业化,社会化经营模式。
  到2002年底,公司总人数10738人,其中生产线2441人,生产辅助线2838人,多种经营线2437人,公共事业线3022人,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公司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多种经营完成产值4.45亿元,实现利润、税金、维简2144万元;生活后勤自2000年改制以来,费用在吨煤成本中逐年下降,从2000年0.92元降到目前的0.84元。根据国家企业不办社会和少办社会的政策,在分离生活后勤服务系统的基础上,2001年初为进一步减负,将原自办的2所中学和6所小学全部移交地方管理,共剥离人员265人。
文明建设 硕果累累
神东煤炭公司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德治企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了矿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公司以“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作为企业发展的行为导向和实践指南,在这一企业精神指导下,万名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社区文明建设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全矿区掀起了“争创文明单位、争当文明先进”的热潮。目前有4个单位建成省(自治区)级文明单位;3个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标兵文明单位,2个单位建成省级文明示范单位,8个单位建成市级文明单位,5个单位建成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享有“世界第一矿”美誉的大柳塔煤矿以其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被命名为全国文明煤矿。公司一大批员工获得了劳动模范、青年企业家、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领导干部等全国级、省(自治区)部级荣誉称号,其中有2名干部被评为全国劳模,成为公司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代表,展现了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的神东人风采。
  庞柒 周学晓/文 王建中/图(附图片)
  装备现代化
管理信息化
小区园林化


第16版(形象展示)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 建设一流矿区
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 神府东胜煤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景才
神华神府东胜矿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实行矿电路港航一体化开发,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四个跨世纪重要工程之一。神东煤炭公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神华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公司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五高建设方针,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依靠现代科技,带动传统产业提升,走出一条精干高效、快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矿区开发建设中,神东煤炭公司坚持企业群体意识的先进性,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矿区建设实现了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目标。公司在振兴民族煤炭工业的高度,了解和掌握世界煤炭行业的现代信息,吸收和应用人类文明成果,加快了矿区改革与发展步伐;坚持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建成了一批以科技为先导的高产高效矿井。公司借助国内外技术资源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样技术力量,加快了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矿井综合自动化的改造,资产管理EAM系统的创建,网络化、自动化办公体系的建立,使矿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现代化管理;坚持深化企业改革,探索和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促进了矿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改革与探索,建立了“四条线”管理模式,实践了“精干主体,加强辅助,搞活多经,发展后勤”的工作思路,使矿区生产、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多种经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管理;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品结构和战略布局调整,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根据煤炭市场的变化,采取“即进即退”建设出口配煤基地的战略,实现了投资少、见效快、滚动发展的目标。出口煤由1998年的数十万吨,提高到2002年的1800万吨;坚持培育以发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神东人树立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基地坚定信念。公司通过多年培育、总结、提炼,确立了“自力自强、务实高效、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16字企业精神,成为激励万名员工拼搏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六大为神华集团和神东煤炭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神华集团和神东煤炭公司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神华一期工程于2001年提前3年完成,矿电路港航一体化格局全面形成。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近日,神华集团和神东公司制定了更加宏伟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集团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为三个阶段,到2005年销售煤炭9000万—1亿吨,到2010年维持销售1亿吨,增加煤液化用煤3000万吨,贡献率200亿元;到2020年进入中国特大型企业行列,煤炭生产总量达到2亿吨,贡献率500亿元以上。其中神东煤炭公司到2005年煤炭生产达到1亿吨左右,将现有生产矿井全部改扩建为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最终使煤田形成一个以煤炭为基础,以电、油为延伸产品,以路港为运输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化特大型能源基地。
  神东煤炭公司决心以十大六精神为动力,以振兴民族经济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