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电子政务在中国

  中关村数字园区渐入佳境
  宋乐永
  北京科泰世纪公司的李小姐当天要向中关村海淀园数字管理服务中心递交报表。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先按统计局、火炬办等不同部门的要求填写好相似的表格,再打车送到不同的指定地点;而是坐在电脑前轻松地将一张统计报表提交过去,她本月的统计报表工作就完成了。“看,如果不是网上办公,这些事一天都跑不完。”
  “一网式”办公
  除了统计报表,还有报税、年审、基金申请、企业入园申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如今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网上办公系统可完成园区管理企业80%以上的业务流程。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信息处刘小平处长说,目前99%以上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在网上办理这些政府服务业务。
  中关村“数字园区”的建设始于2000年。2001年春在海淀园率先推出的网上办公系统,开政府网上交互式办公之先河。2002年5月完成的“数字园区”二期建设,不仅把管委会直属的17个部门全部搬到了同一个网站上,地税、国税、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部分业务也逐渐加入了“一网式”办公的行列。
  自开通以来,网上办公系统共受理各种网上审批和初始登记业务近万项,每月网上报送统计、财政报表6000余家。原来一个具备各种条件的内资高技术企业的审批时间,由10到15个工作日,缩短到最长5个工作日,一般只需要3个工作日,有的甚至只需要1小时。
  “一表式”统计
  已经启动的第三期工程的目标是“一表式”办公,即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只有一套报表,通过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效率。
  经多方协调,目前已实现的是统计报表的“一表制”。北京市统计局把园区内各企业原来向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单位提交的8套统计报表集成在一起,由各园区的管委会统一执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企业除了向管委会报表外,无须再向包括统计局在内的其他部门交统计报表;而园区管委会在采集完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整合,该报给谁的就报给谁,大大减少了企业重复报表的劳动。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在国内也属首创。
  “一站式”服务
  一网办公,一表统计,不断改善的服务大大方便了企业,但目前在网上实现的业务流程还只有80%,很多服务不得不暂时沿袭面对面的方式。为了方便企业办理各项业务,北京市建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服务中心,让市、区两级政府的38个职能部门在一起集中办公,把不同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实现“一站式”服务。
  在服务中心大厅内记者看到,卫生、环保、国税、地税、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办事机构一字排开,行色匆匆的来人在不同窗口办理着各自的业务。刘小平处长说,目前这种“一站式”办公只是权宜之计,主要是为了减少企业跑腿的时间,并没有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这一方面是因为有些事务无法在网上办理,像基建程序的审批就需要有关部门到现场去调查;另一方面,对政府部门间业务流程的再调整也难以一蹴而就,要真正实现“企业不出门,搞定天下事”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管怎样,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刘小平这样说道。
  点评:中关村从来不缺技术。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网上办公系统所应用的技术,中关村上千家企业都有能力提供,但如果政府不愿意做,即使有1万家企业提供也没有用。毕竟,电子政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重心不是电子而是政务。由过去的权威机构到今天的幕后英雄,中关村管委会所克服的最大困难,不是技术上的瓶颈,而是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和心理的调整。这也正是电子政务建设要闯的最大难关。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中国儿基会扶助弱视儿童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 记者丁伟报道: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主办、以“扶助弱视儿童,托起光彩希望”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今天在京启动。
  据介绍,儿童弱视是一种因环境、饮食、学习生活方式不当以及遗传等因素形成的多发性疾病,发病率为3%—5%,我国约有1200万儿童患有弱视疾病。治疗儿童弱视的最佳年龄是在12岁以前,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绝大部分弱视儿童都能恢复健康。
  为扶助弱视儿童,中国儿基会于去年6月设立了儿童弱视专项基金。第二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活动,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弱视儿童,扩大基金规模,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救助弱视儿童。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西北地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学家提出十大战略对策
  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 记者廖文根、彭俊报道: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最干旱、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西北地区,如何在保护和重建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坚决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坚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
  今天上午,参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究的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课题组宣布了他们提出的十大战略对策。他们说,按照正确的发展道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完全有条件在1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10项战略对策是: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不是单纯地开发和修建水利工程,而是通过全面综合规划,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量、质并重,城、乡兼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植被要以封育为主,退耕休牧还草。当前西北地区退耕还林的陡坡地,绝大多数是低产田,土质差,也无水利条件,在这种土地上种树,成本高,收效差。应打破部门界限,让一些条件不好的退耕地恢复天然植被,在条件较好的土地上,建设基本农田、饲料基地或经济林果基地。必要时可考虑适当外迁人口,实行生态移民,使人口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防沙治沙的重点是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既要避免“沙进人退”,也不要盲目地“向沙漠进军”。利用一些外来水源,可以在沙漠周边建设一些人工绿洲,但从总体上说,不应当也不可能消灭沙漠或“征服”沙漠。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过度的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应将低投入、低产出、高资源消耗的传统农业转换到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的现代农业的轨道上来,从破坏生态环境的源头上解决问题。
  因地制宜地保证粮食供需平衡。不强求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粮食自给和西北地区粮食自给。为确保安全,可考虑将黄河规划中的宁夏大柳树灌区作为未来的粮食战略储备区。
  发展工矿业,推进城镇化,提高水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发展工矿业中,要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城镇化的发展中,要防止脱离当地情况,盲目攀比城市化率的倾向。
  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决防治污染。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环境,应坚决及时地进行治理,以免将来付出更高的代价。
  实施少生快富的人口政策,消除贫困。制定“少生快富”的有关政策,在少数民族中推行计划生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贫困地区尽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鼓励和支持西北地区以各种方式,输出劳力,引进人才。
  抓紧前期工作,建设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警惕黄河水资源的危机,抓紧准备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建议在2010年前完成生态环境评估工程的前期工作和开工准备,2015年争取第一期工程通水,2030年前后完成二、三期工程。
  建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特别是农、林、水和城建、环保、扶贫等部门,要统一规划,通力合作,使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新闻链接1
生态建设不只是绿化造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指出,人们往往简单化地以为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绿化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专家们在调查中看到,在干旱地区的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也都在费尽心力地植树造林,年年植树不见树,浪费了国家的资金和群众的劳动;有的地方,勉强将树栽活,但多年后仍是一片小老头树;有的地方,为了植树造林,超采地下水,影响周围植被,“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都应予以改正和防止。对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应明确规定干旱区以灌为主,半干旱区以草为主的植被建设方向,充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实践证明,退耕休牧后运用顺应自然规律的封育措施,结合围栏、飞播及局部人工种草等办法,可以大面积恢复灌草植被。在这些地方,应制定退耕休牧还草的政策,而不是退耕还林的政策。
  新闻链接2
气候变暖不会使西北变江南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也趋于变暖,但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波动性。降水量变化有更大的区域性差异,其变化趋势不如温度明显。对降水量的预测,各方面意见有很大不同。在宣传报道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时,要注意到增加降水的数量有限,原来的自然面貌并未根本改变,防止盲目乐观。最近媒体报道,新疆由于森林覆盖率从1.03%增加到1.92%,气候变为湿润,这是严重的误导。而有的地方又在积极筹划垦荒,值得引起注意。
  新闻链接3
南水北调西线年需水150亿吨
  专家认为,对于内陆干旱区,一定要保证生态环境的耗水不低于水资源总量的50%;对于半干旱草原区,水资源的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防止因地下水超采而影响草原的天然植被。黄河流域区水资源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缓解干旱年份的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建设要合理安排,主要应依靠天然降水恢复植被,而不应进一步依靠灌溉扩大或提高植被建设。为了缓解黄河水资源的危机,从长远看,还需要通过西线南水北调,适当补充水量。西线南水北调可能的调水量约为150亿—170亿立方米/年。
  新闻链接4
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危机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如内陆干旱区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沙漠边缘地区超采地下水,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如草原牧区严重超载过牧、农牧交错区滥垦、滥牧、滥樵、滥采,农区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等引起的荒漠化土地,据粗略估计,其总面积在60万平方公里左右。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沙尘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助长或促进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扩大是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强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立足于全面保护沙尘暴源地的生态环境,大力防治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局部性的应急措施。
  新闻链接5
西北六省区水资源利用率低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2000年全区人均用水量949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1.2倍,其中内陆河流域高达204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的4倍多,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比全国平均高40%,万元GDP用水比全国平均高1.85倍。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平均为20%,西北地区为53.3%。由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超采地下水,个别地区的用水量甚至超过了水资源总量。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今日新语

  泰山的镣铐
  白剑峰
  日前,一位美国朋友慕名来到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泰山。川流不息的索道缆车,店铺林立的岱顶闹市,使他根本不觉东岳之雄伟壮观。他遗憾地说:“泰山没有风景,只有商业。”
  此语令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保护泰山的往事。20世纪70年代,有关部门曾三次向国务院打报告,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结果,周总理三次都不同意。他指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要登山,不能修公路。后来,他又强调:泰山是游览胜地,不能修公路,登泰山就要登,不能不登。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周总理有如此的远见卓识,不能不令人由衷敬佩。
  然而,今天的泰山,岂止是修建了一条公路。前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世界遗产地绝不是旅游开发区。因为旅游产业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而世界遗产则以社会效益为导向。联合国之所以设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目的就是为了抢救那些尚未被破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风景区,使之世代传承,永续利用。然而,我国不少地方却对世界遗产存在错误认识。一旦申报成功,立即在景区内大搞旅游设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根本不顾景区的自然承载力。殊不知,建一条索道,须砍掉多少古树名木;修一座宾馆,须毁掉多少奇石秀峰。无度开发,往往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在这方面,武陵源就曾有过教训:由于到处是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如观光电梯、登山索道、宾馆饭店等,自然景观遭受了严重破坏。为此,联合国官员不得不亮“黄牌”,要求限期拆除人工建筑。
  但是,“黄牌”似乎并没有让中国人警醒,不少遗产地的开发热潮依然持续升温。据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现有28处世界遗产,不同程度存在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过度开发使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识之士指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某些地方很可能被列入“世界遗产濒危名录”。
  对于世界遗产来说,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首位的,开发必须服从保护。因为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是人文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愿更多的世界遗产地走出“旅游开发”的误区,守住这份属于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千万不要再等外国人来亮“黄牌”。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地震局长夜无眠
新华社记者 熊聪茹 赵春晖
  2月24日23时30分,新疆地震局大楼里灯火通明,不时有人拿着纸笔或电话匆匆地从一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当天上午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已造成200多人死亡,这里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和凝重。
  在新疆地震局数据汇集处理中心,10多台电脑屏幕上不停地变化着数据。刚刚吃完的方便面空碗还堆在桌上,遥测中心主任马宝柱、工程师邹平和陈勇等几人围在一台一人多高的仪器前,注视着屏幕上不断闪动的12条直线。
  监测中心副主任陈军说,这台仪器就是乌鲁木齐地震遥测台网,有12个无人值守监测点,可以测量出乌鲁木齐周边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微震。
  突然,仪器警报声大作,12条直线中有几条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标识着12个监测点的圆点由绿色变成红色,旁边原本变动的时间定格在23时51分24秒的位置。
  “有余震!”
人们迅速忙碌起来。不一会儿,有人不断汇报着各种各样的数据,遥测台网又监测到了一个刚刚发生的4.3级余震!
  陈军抓起刚刚记录下各种数据的纸匆匆走进楼下的震情会商室。
  面积不大的震情会商室满满地坐着三四十人,几乎一半的人手里都紧紧地握着电话,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会商室一侧的投影仪正投射出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历年来的震中分布图。
  正在发言的是新疆地震局预报中心主任高国英。她指着24日上午的震区图说:“根据余震分布的特点和地层的破裂方向,我们这两天要密切跟踪余震的变化趋势。”
  坐在她身旁的是24日下午刚从北京赶来的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陈荣华和刘杰。他们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对高国英的观点表示赞同。
  会商室墙上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25日凌晨3时20分,新疆地震局负责监测震情、处理数据以及分析对策的研究人员却无法入眠。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2月24日,一批身着绿色环保服的中学生在南京团市委组织的绿色环保宣誓活动中宣誓。当天,1000多名南京青年志愿者参加宣誓活动,表达他们崇尚绿色自然、倡导绿色文明、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志愿和决心。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我国成为南极科考大国
  本报讯 中国第十九次南极科考队近日圆满结束考察任务,乘“雪龙”号科考船从中山站启程回国,预计3月中旬将到达上海。而越冬科考队员将继续留在南极,承担冬季科学考察和站区建设工作。
  这次南极科考是历次南极科考中时间最短、任务最重的一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科考队进行了南大洋考察,在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立了地震台,在世界上首次对南极海冰的厚度变化进行了跟踪监测,对3200平方公里的格罗夫山进行了全面遥感测图。考察队员还在格罗夫山找到了2000多块陨石,并确立了新的陨石搜集模式;冰架钻探队则首次登上埃默里冰架,成功钻探到301.6米深处,并提取到了275米深处的冰芯,获得了研究地球气候变化的宝贵实物。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南极科考大国。(科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临床研究与治疗获突破
腰椎滑脱患者不再愁
  本报讯 如今,腰椎滑脱患者不用再为难治发愁了。获2002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的腰椎滑脱新疗法迄今已治疗腰椎滑脱患者1900余例,其中95%以上轻中度滑脱达到解剖复位,中重度滑脱复位率达85.2%,远期随访优良率为92.8%。
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下肢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前,临床上缺乏对腰椎滑脱实施有效复位的技术和器械,治疗效果不够理想。90年代初,解放军304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侯树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对360个尸体脊椎骨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和结构分析,对国内外脊柱滑脱器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力学测试,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在此基础上,他们最先开展了在滑脱椎体复位的同时完成椎间植骨的手术方法,独创性地设计了用于治疗轻、中、重度腰椎滑脱的系列器械和技术。这些器械和技术解决了重度腰椎滑脱复位和固定的治疗难题,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王淑军 张献怀)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

  全国健康教育公益工程启动
本报讯 由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发起的“健康教育公益工程”日前拉开帷幕。此次公益活动,以“全民参与、人人健康”为主题,配合全国社区健康教育信息工程,面向全国医药食品行业企业,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广告发布,旨在把健康的生活方式介绍给消费者,进一步推动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普及。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说,健康教育知识的推广今后将主要依托在大大小小的社区,社区健康教育信息工程将深入社区,在群众和社区间搭建一个介绍健康企业的平台,满足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健康知识的需求,为人们建立小康生活新模式。(赵蕾)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金台数据

  我国短信用户青睐“聊天游戏”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 熊德 张立云编制(新华社2月25日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