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阳宏伟区节省资金搞建设
  本报沈阳2月25日电 记者郑有义报道:近日,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推出一个总体降低幅度达30%、总额达800万元的《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细则》,“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省下资金搞建设”已在这个区干部群众中达成共识。
  近年来,该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内生产总值5年翻了一番。2002年,该区一般财政收入达到了68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成了辽阳市“第一富户”。面对宽松的经济条件,区委、区政府认为,必须对全区干部进行“牢记‘两个务必’”的思想教育,富日子当作穷日子过,把省下的资金用在离退休职工社会保险调整支出和今年总投资达4.1亿元的3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上。为节约开支,该区已封存62台小汽车、42台摩托车,全年可节省资金260万元。同时对全区101个部门、60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电话限额包干,超支自负,欠费停机。
  根据《细则》,该区确定今年会议费降低42%共90万元;招待费降低31%共50万元;差旅费降低30%共30万元;交通费降低38%共360万元;办公费降低25%共30万元。公用物资采购费在去年已降低19%的基础上再降低10%,减少金额达230多万元。为保证这些指标的实现,该区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组建机构,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各部门严格预算,超支不补。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薪火永相传
  ——沈阳军区某工兵团与时俱进弘扬雷锋精神纪实
  新华社记者 张宝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胡承山 本报记者
胡果
  这是一支英雄之旅。
  40年来,他们因与雷锋同行,备受党和人民瞩目。1990年10月29日,抚顺高尔山下,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对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官兵说:“雷锋出自你们团,但是雷锋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应该是属于全军的,属于全党的,属于全国人民的。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希望你们继续走在前面……”
  牢记嘱托,与时俱进,这支光荣的团队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通令表彰。不熄的精神火炬引领着新一代雷锋传人走过风雨,阔步迈进新世纪。
  注入时代内涵的文明之师
  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就坐落在雷锋生前所在团。数百本发黄的小册子,记载着该团40年坚持不懈学雷锋的事迹。数以万计的故事,连缀出时代发展的鲜明足印。
  1991年“五四”青年节,“雷锋团”60多名团员组成4个学雷锋小组,扛着老班长留下的便民服务箱,到驻地街道为群众义务修车、理发、修鞋。哪知,刚刚摆好工具,就引来周围个体户哄声一片:“当兵的抢我们的饭碗来了!”
  这个寻常节日发生的意外,犹如一道全新的考题,叩击着全团官兵的心。
  围绕考题,官兵们重新翻开雷锋日记。慢慢地,大家心里亮堂了:“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任何社会,都呼唤友爱互助;任何时代,都需要好人好事。不做好事就不是“雷锋团”,不当好人就不是雷锋传人!
  同样围绕这个考题,团党委捧读江泽民同志1990年10月29日接见官兵时的讲话,重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论述,答案呼之欲出:
雷锋精神不是凝固不变的雕像,而是共产党人先进性在思想道德上的集中体现。一切先进思想的延续,既离不开承接,更呼唤着创新。只有与时俱进学雷锋,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当好弘扬时代精神的第一方阵。
  义务劳动变成了志愿者行动,依靠一己之力扶弱济贫变成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奋斗。在“雷锋团”的倡议下,近年来,800多家共建单位给灾区、贫困地区捐款上千万元,向20多所希望小学赠书10万多册;3500多户特困家庭摆脱贫困,254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0年3月,“雷锋团”又与驻地抚顺市大众资讯公司联合开办了“雷锋网站”,推出“雷锋求助热线”、“雷锋扶贫网页”,当年向群众传授致富信息3000多条!
  40年来,3次转隶,4次搬迁,给团里基础建设带来一定影响。过去,伙食差点,官兵们说:“雷锋团”的战士不该挑吃挑喝;俱乐部没凳子,官兵们说:坐着背包一样看电影;锅盖漏气了,官兵们说:多烧火一样蒸熟馒头……
艰苦朴素,曾经为他们赢得无数荣誉。面对新时代,面对这群可爱的士兵,团领导脸红了:艰苦奋斗并不意味着过苦日子。弘扬雷锋精神,又怎能将这个“传家宝”教条化?!
  抓住建设新营区的契机,几任班子接力搞建设,今日高尔山下,官兵们移山填壑建起的营区内,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施齐全的军人俱乐部,连线到营、连的局域网,电脑自动调温的锅炉房。新建的桑拿浴室,让官兵告别了“泡澡堂子”的历史;新建的生活服务中心,无论谁过生日,都能奉上自制的蛋糕;新建的IC电话亭里,既有供新兵使用的“唠家常”电话,也有为老兵开通的“悄悄话”专线……
环境的变化带来文明程度的跃升。“雷锋团”不建围墙,却没一人私自外出;“雷锋团”与群众打交道最多,却没发生一起军民纠纷;“雷锋团”官兵外出,当地老百姓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既包含着传统的厚重,又融入了时代的新风。走过40载风雨的“雷锋团”,像一扇擦拭一新的窗口,映射出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进步。
  插上科技翅膀的开路先锋
  2000年金秋,燕山脚下,精兵云集。
  备受瞩目的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活动在硝烟中拉开帷幕。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工兵方阵一出现,即刻成为整个活动的亮点。只见“雷锋班”的战士们驾驶着现代预警车,穿泥泞、过烟幕、冲炸点,在仅有3米宽的坦克通道上,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迅速抢占先机,准确地把“蓝军”巡航导弹的来袭方向传输到指挥中心,团长陈刚果断指挥,“巡航导弹”瞬间被击落在地……
主席台上,江泽民同志带头鼓掌。之后,他又亲切接见了“雷锋团”部分官兵。
  既做文明之师,更当威武之师。近年来,“雷锋团”
  党委深感,作为担负“打赢”使命的武装集团,延续光大雷锋精神,不能文明有余,威武不足。他们把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岗位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作苦练现代精兵、增强打赢本领的昂扬状态,叫响了“不靠雷锋沾光,要为雷锋争光!”
  二营五连有个战士,每天悄悄早起擦拭雷锋塑像,坚持3年,评选学雷锋标兵却落选了。团政委修长智说:典型是旗帜是导向,通过选树典型,我们要引导官兵走出误区,不仅做好事更要做大事,不仅做好人更要做能人,不仅看奉献更要比贡献,不仅当“老黄牛”更要做“千里马”,引导官兵立足本职,苦练精兵,成长成才。
  着眼于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雷锋团”与抚顺石油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联合开办了文化补习班和微机培训班,设立了全军自学考试辅导站,建起了97个训练互助组。2000年,“雷锋团”被评为“全军十大学习成才先进单位”,2002年被沈阳军区评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从2000年起,凡到“雷锋团”参观,先看军事课目表演,再看雷锋纪念馆。学雷锋走出纪念馆,走向训练场,近年来“雷锋团”选树的学雷锋典型,98%都是训练尖子、技术能手。
  典型就是导向。1998年全军开展科技大练兵以来,“雷锋团”有200多人通过自考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8人获得军事学士学位,6人考取研究生。全团官兵练本领,钻技术,革新训练器材78项,其中16项成果被军区和集团军推广,54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他们研制的挖掘机野战条件下快速抢修器材,使大型装备战场再生速度提高20倍;寒区野战预热机让大型装备几秒钟内快速启动;多机合成网络标图系统,标一幅团进攻图从3小时降到20分钟;他们研制的仿真飞机、火炮、坦克、导弹、雷达等大型假目标,受到国家有关部门肯定。一支追求“打得赢”、“不变质”的威武之师,挺立在白山黑水间。
  弘扬民族精神的忠诚群体
  “雷锋是不是真的?”
  1990年底,“雷锋团”接待了从河北蔚县赶来的父子俩。父亲张守仁是个普通农民,儿子张波晓是个16岁的中学生。为了回答儿子的提问——“雷锋是不是真的?”老张收了秋,卖了棉,千里迢迢率子北上。
  在“雷锋班”听完故事,又去训练场参观,最后父子俩走进雷锋纪念馆,从头到尾看了4遍。第二年8月,张波晓给“雷锋团”寄来了全优成绩单、“三好学生”奖状……
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雷锋团”官兵用实际行动不断唤醒人们心底的美质,留下无数佳话。
  2000年9月,“雷锋团”30名学雷锋典型和抚顺市150多名“法轮功”练习者展开了一场辩析会。面对雷锋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操,许多“法轮功”练习者受到极大震撼,一颗颗几近枯萎的心又萌新芽。
  “动天下之心”的民族精神结晶,默默浸润和陶冶着更多的心灵。40年来,人们追寻着“雷锋团”的足迹,探求着雷锋精神的真谛。40年来,飞往“雷锋团”的书信达35万封,最多一天收到上千封。最长的信是用16开稿纸写的,整整128页,分装于6个信封。这些来信,有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有需要破译的盲文信,有迷路者的渴求,有走向新岸的述说,有将军的嘱托,也有苦闷者的倾诉……
面对社会厚爱,官兵们加倍回报。40年来,他们共接待参观者13万余人,做雷锋事迹报告3700多场,为群众写回信20多万封。团党委为了让“雷锋班”战士给全国人民写好回信、当好校外辅导员,专门为他们订阅了演讲类、科技类报刊20多种。在他们的帮助下,厌学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学习尖子,爱花钱的孩子变得节俭了,北京一位小学教师在信中写道:“雷锋班”的战士们,孩子们最崇敬的是雷锋,你们给孩子们写上一句话,比我上几堂课管用……
  40年来,“雷锋团”共与全国30多家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介绍雷锋事迹、论述雷锋精神的书籍、画册170多种,1.5亿册。从“雷锋团”走向全国的数万名官兵,把雷锋精神带到大江南北、各条战线,“编外雷锋团”、岗位“活雷锋”悄然生长。
和雷锋同行,与时代共进,“雷锋团”树立起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崭新形象。江泽民同志任总书记期间,3次接见“雷锋团”代表。“雷锋团”3次受到国务院、中央军委通令表彰,先后荣获全国开展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团组织、全国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集体称号,14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全国、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70人获沈阳军区学雷锋荣誉奖章……
人民怀念雷锋,社会需要雷锋,时代呼唤雷锋。薪火相传,精神不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队伍中,“雷锋团”永远站在第一方阵!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摩尔多瓦总统
  指出中方愿与摩方一道,把中摩友好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钱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副主席胡锦涛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
  胡锦涛对沃罗宁总统首次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摩两国尽管分处亚欧大陆,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相互怀有友好的感情。建交11年来,两国关系一直发展得很好,尤其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加深,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各方面交往日趋活跃。我们赞赏和感谢摩尔多瓦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往来的坚定立场。
  胡锦涛说,中摩两国之间既无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昨天,江泽民主席与总统阁下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签署了中摩联合公报,使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中方愿与摩方一道,进一步扩大双边互利合作,大力推进地方、民间交流,把建立在平等、互信、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中摩友好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胡锦涛积极评价摩尔多瓦所取得的成就,并表示,中国尊重摩尔多瓦人民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支持摩尔多瓦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做的努力。
  沃罗宁总统对有机会结识胡锦涛表示非常高兴。他再次祝贺中共十六大的成功召开,祝贺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并表示相信在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将会取得更伟大的成就。胡锦涛对此表示感谢。
  沃罗宁向胡锦涛介绍了摩尔多瓦国内形势。他说,摩尔多瓦目前正致力于国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朋友的真诚帮助和支持,摩尔多瓦政府和人民对此深怀感激。
  沃罗宁说,摩中友谊源远流长。摩尔多瓦政府和人民十分钦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中国朋友的成功感到骄傲。他表示愿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注重发展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希望进一步加强摩中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农业、教育及国际事务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使两国关系在新世纪更加稳固和充实。
  沃罗宁邀请胡锦涛在方便的时候访问摩尔多瓦,表示相信摩中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和沟通将为推动摩中友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沃罗宁重申,摩尔多瓦坚定地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附图片)
二月二十五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沃罗宁总统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刘东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在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和夫人。
  李鹏欢迎沃罗宁访华,并表示相信此访必将为深化两国在新世纪的全面合作增添新的动力。
  李鹏对中摩关系健康平稳发展表示满意。他说,中摩建交以来,始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高度互信,在对方关切的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李鹏说,中国重视发展对摩关系,一直将摩视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好伙伴。他表示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关怀和亲自推动下,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充分挖掘并善加利用各自优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利合作关系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李鹏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全国人大与摩议会之间有着频繁的交往与联系,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全国人大愿在保持两国议会领导人直接接触的同时,扩大双方议会专门委员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增进中摩友谊。
  李鹏还向沃罗宁总统介绍了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全国人大在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立法工作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将于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的筹备工作。
  沃罗宁总统对有机会与李鹏委员长会面,并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感到非常高兴。
  沃罗宁赞同李鹏对双边关系的评价。他说,摩中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全面发展摩中友好是摩尔多瓦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良好愿望。我此次访华期间与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
  进行了友好和富有成效的会谈及会见,双方就进一步推动摩中友谊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我和我的代表团亲身感受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对摩的真诚支持,并对此表示感谢。沃罗宁对访问的成果感到满意,并相信通过此访必将加深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他重申,摩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全面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沃罗宁感谢李鹏委员长向他介绍了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说,与中国全国人大一样,摩尔多瓦本届议会也在摩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致力于通过各种积极的手段和途径团结摩尔多瓦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沃罗宁赞赏中国全国人大与摩议会之间的友好交往,称赞两国立法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副秘书长吕聪敏、外交部副部长刘古昌、中国驻摩尔多瓦大使徐中楷、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沃罗宁总统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钱彤)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5日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应邀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
  朱镕基欢迎沃罗宁总统访华,并对沃罗宁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摩友谊,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赞赏。
  朱镕基说,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中摩友好。江泽民主席2001年访问摩尔多瓦,确定了双方今后合作的方向。阁下此次访华期间又同江主席进行了友好、务实的会谈,并签署了联合公报。中国政府将积极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根据联合公报的精神,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和发展,使之与良好的中摩政治关系相适应,并为巩固和发展双边政治关系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朱镕基希望两国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加大信息沟通力度,为双方公司、企业建立更紧密的直接联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深挖双方在双边和多边领域开展合作的潜力,不断开拓新思路,实现中摩经贸合作的互利双赢。
  朱镕基赞赏摩尔多瓦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恪守一个中国的立场,坚定地支持中国统一大业,并表示相信,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中摩关系一定能够不断得到全面发展。
  沃罗宁总统对与朱镕基总理会面感到高兴。他说,事实证明,摩中领导人的每次会晤都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沃罗宁高度评价摩中友谊。他说,摩中两国虽相距遥远,但两国关系发展迅速,摩尔多瓦将中国视为全方位的朋友,是摩尔多瓦友好的战略伙伴。
  沃罗宁说,摩尔多瓦重视学习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与中方加强合作,推动摩中关系全面发展。沃罗宁表示希望两国政府和企业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在扩大经贸合作、建立摩中合资企业,以及在环保、农业、建立经济特区等领域内得到中方的帮助。希望中国专家及企业家为摩尔多瓦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参与摩尔多瓦经济发展。沃罗宁表示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摩中经贸关系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以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特稿

  总体上的小康
  ——五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回眸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羊年春节,一条手机短信受人青睐:“祝您生活奔小康,收入达富康,身体更健康,全家都安康。”这简单的话语在亲朋好友间传递,既是人们对新一年最美好的祝愿,也是人们真情的流露。眼下,“小康”已成为老百姓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过去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市场一片繁荣景象,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在一天天殷实起来的日子里,亿万中国人民圆了期盼已久的小康梦,满怀希望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
  百姓圆了小康梦
  北京的郭大妈,每次去超市,都会为“不知挑什么好”而发愁。就说水,有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茶饮料、果汁、可乐……各种品牌、各种类型,让人眼花缭乱。“连水都变出这么多花样。前些年,哪想到会有这事。”
  郭大妈的感叹,折射出5年来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过去5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支撑小康生活的是鼓起来的“钱包”。2002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也从1998年的5.5万亿元猛增至2002年的8.7万亿元。
  我们告别了短缺。1998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占1/3,到2002年达到88%,琳琅满目的商品诉说着市场的繁荣。
  经历了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的普及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人们纷纷把空调、电脑、手机这“新三样”购回家,并把目光投向汽车、住房。2002年我国汽车市场火爆,轿车销售110多万辆,其中个人购车占据半壁江山。
  旅游正在成为新的时尚。1999年,国家一项好政策,老百姓有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2002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有18269万人出游,当年城市居民人均旅游支出比1998年增长1倍多。
  恩格尔系数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到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认为,城镇居民消费已跨入小康门槛,农村居民吃的问题已解决,教育、文化、耐用消费品等新的热点在升温。中国人的生活,正在从总体上的小康向更殷实的小康转变。
  夯实民生之本
  福州市再就业明星陈晓萍是今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当年陈晓萍下岗后,也曾失落彷徨。靠政府支持、靠自己努力,陈晓萍办起了真味包点公司,吸收了6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国家对下岗职工的关心,离不开中央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好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最大的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1998年和2002年,两次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对就业工作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框架基本建立。5年来,全国每年新增就业800万人,2600万下岗职工中有1800多万先后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扩大就业的政策从未像现在这么优惠过!”就业问题专家、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这样评价。
  就业,是老百姓生存发展的现实“饭碗”,社会保障,则是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
  过去5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1998年中央提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5年间,26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90%以上的人先后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领到了基本生活费,3000多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了养老金。
  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低保”制度。到2002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职工均超过1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9400万,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2000万。
  回顾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路程,全国政协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其炎认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为老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好生活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阜新市碱巴拉荒村党支部书记黄玉奎,这阵子正在和村民们忙着跑市场。碱巴拉荒村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穷山村,困难的家庭都娶不上媳妇。1999年,中央提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碱巴拉荒的村民们搞起了大棚蔬菜,几年下来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新房子盖了,摩托车买了,大伙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黄玉奎说:“感谢党和政府的指引,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党和政府时刻把群众的生活挂在心间,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造福于民的政策。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鼓励消费,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为人民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国家投资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利国利民。1998年以来,仅用于农林水利的国债投资就达到1860亿元,相当于1949年至1997年中央农林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总和。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国家用于西部开发的投资达到了700亿元。一批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陆续开工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人才开发、科技教育和社会发展工作力度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西部人民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期。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收入要提高,除了开辟增收渠道,还必须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增收减负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各地千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目标之一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勾画出一幅“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美好蓝图。
  好日子还在后头!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卡斯特罗
  今起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将于26日抵达北京,开始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卡斯特罗主席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东方省比兰镇。他1950年毕业于哈瓦那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领导发动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起义,攻打蒙卡达兵营,失败后被捕,在法庭上发表了著名的自我辩护词《历史将宣判我无罪》。1955年,他流亡美国、墨西哥,在墨期间创建“七·二六运动”。卡斯特罗1956年回到古巴,在马埃斯特拉山区创建起义军和根据地。1959年1月,他率领起义军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总理(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卡斯特罗1962年起担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第一书记。1965年该党改名为古巴共产党后,他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至今。卡斯特罗1976年起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卡斯特罗主席曾于1995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电)(附图片)
卡斯特罗主席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完成
  提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战略思想及10项战略性对策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 记者彭俊、廖文根报道:一份由中国工程院组织,历时近2年,凝聚该院35名院士、近300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区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心血的项目报告——《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日前正式形成并提交国务院。这是继《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之后,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又一个重大的综合性咨询项目。中国工程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对项目有关成果进行了介绍。
  《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
  报告提出,为保证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提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战略思想及10项战略性对策。这些咨询意见,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