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进城务工青年工作大事记
  ●1996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隆重表彰了首届中国“十杰百优”外来务工青年。
  ●199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同志接见首届中国“十杰百优”外来务工青年代表,并鼓励广大进城务工青年要争当“学习的模范,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致富的骨干”。
●1997年5月26日,共青团中央、司法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国家计生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的意见》,在全国启动“千校百万”培训计划。
●1997年7月,“百万外来务工青年讲文明、树新风大家一起做”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1998年2月24日至25日,全国城市社区“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
●1998年5月,各地组织了以“同创文明、共享欢乐”为主题的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
●1998年12月17日,共青团中央等8部门在北京联合表彰了第二届中国杰出(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外来务工青年良师益友及“千校百万”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各地团组织开展了“学科学文化、创辉煌业绩”活动。
●2000年6月,共青团中央、建设部、公安部和中央综治办在上海召开全国建设系统深入实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现场推进会。
●2000年10月,共青团中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开展“平安打工”活动的通知》。
●2000年12月14日,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现场会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
●2001年4月,共青团中央等8部门在北京联合表彰了第三届全国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进城务工青年良师益友和“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先进集体。
●2001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前往北京海淀区西区综合楼工地看望进城务工青年。他勉励务工青年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诚实劳动,勇挑重担,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2001年6月28日,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的通知》。
●2001年8月下旬,共青团中央召开了进城务工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和进城务工青年创业发展座谈会,并组建了“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专家顾问团。
●2001年9月—12月,共青团中央开展了为进城务工青年办实事活动。各地团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开展了为进城务工青年赠送30万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组织青年志愿者为100多万名进城务工青年免费体检和咨询等活动。
●2002年1月16日,全国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现场推进会在广东省召开。
●2002年7月10日,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三送一助”活动的通知》。各地团组织纷纷为进城务工青年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助安全。
●2003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团组织开展“三卡一检”活动,向进城务工青年赠送IP电话卡、维权服务卡、文体娱乐卡,组织青年志愿者为进城务工青年免费体检。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立足服务,做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杨岳
编者按:我国有近一亿进城务工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他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劳动和奉献,应该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尊重。近年来,共青团中央从服务、教育入手,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十杰百优”进城务工青年评选、“三送一助”等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推出这期专页,以期引起全社会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关注,推动进城务工青年工作深入开展,切实维护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农村青年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创业,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已经成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宝贵的青年人力资源。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进城务工青年工作,明确要求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服务进城务工青年的工作做得更有实效。各级团组织从服务、教育入手,着眼于提高进城务工青年整体素质,帮助进城务工青年了解政策,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对做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从1996年开始,团中央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全国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评选活动、“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进城务工青年发展计划、“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助安全”主题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地团组织在工作中探索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千校百万”培训为例,1997年到2002年底,各地共建立3200多家培训学校、站点,对2800多万进城务工青年进行了综合培训。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将会有更多的农村青年到城市发展创业。做好进城务工青年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要求,是团结教育服务青年、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的需要。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急青年之所急,想青年之所想,积极为进城务工青年办好事,办实事,为促进广大进城务工青年成长成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加强团组织建设,把进城务工青年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要以创新的精神,遵循党建带团建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狠抓基层团组织建设。要适应青年分布状况,以企业建团、社区建团、宿舍建团、协会和兴趣小组建团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立团组织,以覆盖更多的流动青年。要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团建、流动团员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团组织对进城务工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加强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各种协会、兴趣小组等外围组织的建设,把他们作为团组织延长工作手臂的有形载体加以扶持和引导,使其成为服务进城务工青年成长成才的有形阵地。
深化“千校百万”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素质。开展“千校百万”培训工作,是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素质、提升他们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适应劳动力市场准入机制的要求,也是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广泛建立“千校百万”培训学校,把文明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为进城务工青年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供帮助。要积极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优质、实用的培训和职介服务。要以技能大赛、才艺展示等活动形式,为进城务工青年施展才华、展示风采提供舞台,为他们就业成才创造机会。
培育打工文化,丰富进城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打工文化与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着进城务工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打工生活,同时要发现和培养进城务工青年中的文艺人才,创作出一批有时代特点、感染力强的文学、歌曲、影视作品,反映出当代打工青年的创业经历、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用先进的打工文化塑造和影响当代进城务工青年。要积极动员和组织青年志愿者和进城务工青年文艺骨干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大家乐”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进城务工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服务手段,把维护进城务工青年权益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团干部要深入进城务工青年之中,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各地要积极探索适合共青团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队伍的组建形式和工作方法,及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进城务工青年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要动员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立足本职,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有效的维权服务和法律保护。要积极推动有利于进城务工青年成才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积极反映他们的意愿和呼声。要通过开办咨询热线、发放维权卡和维权手册等多种形式,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维权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
共青团组织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主动协调各方力量,真抓实干,把进城务工青年工作作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项目做实做好,使进城务工青年成为“学习的模范,创业的先锋,守法的公民,致富的骨干”。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千校百万”夯实建设基础
——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记事
龚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上海城市建设者队伍中,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城务工青年,这是一支生力军,他们善良、纯朴、吃苦耐劳,为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城务工青年是否都能适应大都市的生活和大工程的要求呢?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的调查显示:进城务工青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文化知识相对匮乏,他们更缺乏应有的施工基础知识,对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同时由于受地域环境影响,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精神文明等方面与现代社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
1997年6月,由团中央、公安部、建设部、中央综治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计划在全国启动后,上海团市委将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培训中心确定为“上海市市政工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点”,正式挂牌成立了“‘千校百万’上海市市政工程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由局党委书记杨沛田兼任名誉校长。此后,局所属公路处、市政建设处、城建集团、浦东市政建设处、黄浦江大桥建设处等5家基层单位也分别设立了培训分校。由此,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提出,凡是从事市政工程施工的进城务工者必须通过上岗培训,持证上岗。这一举措,有力保证了进城务工青年基本素质的提高,为市政工程建设与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培训中心已连续举办各类培训班近500期,培训学员近3万人次,被团中央、建设部等8部委命名为全国“‘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千校百万”培训点成立后,培训中心精心选配师资力量,组成了一支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功底的培训讲师团。他们积极开动脑筋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将理论讲解与直观教育结合起来,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讲师团把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编写的“伴你走进新世纪——入沪指南”列入授课内容,还向青工们传授各种防病健身知识,同时与华东政法学院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权益保障中心合作,向青工们发放《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手册》,并在授课中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在教学管理上,培训中心坚持开门办学、送学上门,学校95%以上教学班次设立在施工工地上,由教学管理人员实施“三个服务”:为学员服务、为教师服务、为送学单位服务。为确保培训质量,学校坚持做好“六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课时、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千校百万”培训活动,受到了各施工单位和进城务工青年的普遍欢迎。不少企业反映,经过培训,外来务工青年对市政工程的意义、质量的认识及实际工作能力均有提高。进城务工青年也高兴地说:“培训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务工让我们鼓了口袋,培训使我们富了脑袋!”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哈尔滨 火红团旗聚人心
郝东升
今年年初,黑龙江省哈尔滨团市委针对以往年前用工企业拖欠、克扣进城务工青年工资的现象,会同哈尔滨市工商局、市劳动局、哈尔滨日报社等联合开展了全市百家用工单位“让打工青年揣钱回家”诚信签名活动。哈尔滨清香阁美食广场为每个进城务工青年在银行建立了进城务工青年工资账户,由银行监督企业按时拨付员工工资,并和企业的信贷信用挂钩。近年来,哈尔滨团市委从服务出发,在进城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建筑、餐饮、纺织等行业和社区组织开展了为进城务工青年办实事活动。他们开通了进城务工青年心理救援热线,编制了《哈尔滨市进城务工青年权益保护手册》,向5053名进城务工青年免费赠送了人身保险,为5000多名进城务工青年进行免费体检。火红的团旗让进城务工青年与北国冰城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北京 都是有为青年
京建
“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第一故乡第二故乡同为创业之乡”,“今日首都建设者明天家乡创业人”——这是在首都进城务工青年中广为流传的两副对联。
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是北京市长期坚持开展的一项活动。从1993年开始,这项活动增添了新的参赛者——外地进京建筑施工企业的青年突击队。共同参与、平等竞赛,使进城务工青年为主体的外地施工队伍和北京市的自有队伍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10年来,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市建委共命名了6000余支外施青年突击队,表彰市级优秀青年突击队200余支。近年来,北京建筑业各用工单位实施“五个一样”,即对外施人员“思想上一样教育,施工上一样要求,生活上一样关心,报酬上一样合理,行政上一样管理”,既尊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同时也注重引导他们的言行。与此同时,团组织开辟多种途径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引导他们“做合格的首都建设者,当文明的北京主人翁”,先后选送20名优秀外施青年突击队长作为北京建筑行业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代表,到日、德、美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东莞 创业文化助成长
权毅
500万的进城务工青年是广东东莞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如何顺利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是保证东莞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东莞市以打造现代文化新城为统揽,从开展“学业、敬业、创业”教育到“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教育,营造出独特的创业文化,成千上万的进城务工青年在这个充满进取精神的城市,留下了不断前进的足迹。
在创业文化的影响下,东莞很多企业都舍得投入精力,设立娱乐活动中心、图书室,筹建员工旅游基金,定期举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进城务工青年足不出厂就可以参加文体活动,外来务工青年对东莞的归属感与日俱增。东莞团市委不断构建文化阵地,开展品牌服务,团结和带动进城务工青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他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展现才能、创业立业。东莞团市委还通过推选青联委员、开展东莞青年论坛等活动,促进进城务工青年参政议政。千千万万个进城务工青年正跟东莞一起成长。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拥有一个共同的“家”
马玉瑛
浙江温州,100多万外地务工青年前来创业。除了“打工挣钱”的最初目的外,他们也渴望学文化、学技能、了解并融入社会……进城务工青年团组织成为他们共同的家。
这个“家”究竟该怎么建?温州探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模式——
企业规模较大,团员青年人数较多的,实行单独建团。天宇锁业、荣光集团等2787家非公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方式,占建团总数的91.28%。
企业规模较小,团员青年人数少,独立开展活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就根据自愿原则,实行“企业联合”、“村企联合”组建联合团支部。
以街道团工委为核心,以各类青年社区为延伸,形成社区团的组织网络,实现对包括非公有制企业青年在内的有效覆盖。五马街道团委就是浙江省首个居民区青年团的工作机构。
对进城务工青年来说,这个家极具吸引力。团市委公开招募志愿者讲师团,定期到企业授课,从安全常识到劳动技能,从文学艺术到历史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拓宽了青工们的知识面,提高了素质。短短3年,温州市建立各类培训学校(站、点)100多所,培训进城务工青年60多万人次。
各企业也纷纷开展文化建设。大虎打火机厂党团组织在青工中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8小时之外的文体活动,足球队、体育节等成了企业的品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虎牌文化”。温州晨光集团团总支专门添置了1000余册图书,建起科技图书室。红蜻蜓集团还创办了“团员之声”广播站,每天及时送上温馨的话语、播出舒缓的音乐,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彼此打开心灵,交流情感……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团组织开展的慰问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大批进城务工青年。
新华社记者 于小平摄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记“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王元成
张文涛
在山东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上,进城务工青年王元成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山东900万进城务工青年的榜样。
王元成自幼家境贫寒,17岁辍学回家务农,后到泰安开始了打工生涯。1991年,他创办了以印制名片为主的“东方印社”。1993年,当地团组织推出了岗前培训计划。他借助这一时机,拿出积蓄,添电脑,请专家,建起了泰安市第一家高起点、正规化的计算机培训学校——东方计算机学校和“王码电脑培训中心”。10年来,学校共培养输送了包括2300多名进城务工青年和2400多位下岗青工在内的1.3万余名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本人先后被评为省、市“杰出青年”,荣获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2001年被评为“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
成功了的王元成不忘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50余万元。1999年,他又将30台计算机捐献给“希望工程”,帮助1200多名大山里的孩子们圆了“电脑梦”。为了带动更多的进城务工青年创业,2001年9月,他配合山东团省委开办了“进城务工青年咨询热线”(0538—8297333)和“打工网站”(www.df163.com)。热线一年接到了来自全国的咨询电话2400多个。为了帮助进城务工青年朋友们尽快融入城市,他拿出20万元创建了免费服务的“进城务工青年之家”。几年来,学校已累计为特困下岗青工减免学费30余万元,免费培训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30%。王元成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奋斗的人生最精彩。他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专科、本科学历,现在又开始攻读在职研究生。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广州开发区员工大厦金雁艺术团的进城务工青年把精心排练的舞蹈奉献给打工的兄弟姐妹。 广宣摄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在这里找到人生方向
黄于穗 吴瑞群
步入广东广州开发区员工大厦,你肯定会以为自己走进了大学校园:宿舍整洁、管理完善、文明向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不同企业的6000多名进城务工青年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深深打动了每个来访者。
为了把员工大厦建成“居住生活的家园、教育学习的园地、娱乐实践的舞台、锤炼成才的学校”,广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先后投入1.2亿元兴建了可供上万人居住的第一、第二员工大厦,供在开发区工作的进城务工青年们住宿。大厦内配备了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溜冰场、卡拉OK厅、露天电影院、饭堂、理发室、图书阅览室、广播室、教育培训厅、家乡报阅报栏等。每月一期、对开四版的《金雁》报,由外来工自写自编,成为青年们心灵交流的桥梁。
1995年10月,外来团员青年自己的组织——员工服务中心团总支成立,员工大厦的凝聚力更强了。
几年来,广播站、电影队、金雁网站、“金雁乐”青年文化广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相继建立,“外来青工歌手大赛”,外来青工形象设计大赛、书法和摄影大赛、征文大赛纷纷举办,电工培训、美工培训、英语培训、法制教育讲座接连开展,积极向上成为员工大厦的主旋律。员工大厦的“居民”们,有的在“外来青工形象设计大赛”中一举成名;有的被评为“广州市十佳百优”进城务工青年;有的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仅在去年,就有数十名员工参加了自学考试。越来越多的员工在良好的成长氛围中,找到了人生方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