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淤地坝:沟里筑道墙 拦泥又收粮
  ——黄土高原淤地坝专题调研报告
  王韩民
  编者按:你知道什么是淤地坝吗?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能有多大的好处吗?如果你想了解如何从根本上治黄减沙,巩固和扩大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确保农民既有粮吃,又有钱花,真正实现山川秀美和可持续发展,那么请读一读本版今天刊登的这篇调查报告吧。作者用翔实的材料告诉我们,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的宝贵资源,大规模建设淤地坝,对保护生态,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这是黄土高原地区群众对淤地坝作用的高度概括。淤地坝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水利水保部门的推广,淤地坝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统计,经过50多年的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450多万亩,可拦蓄泥沙210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河南等七省(区),其中陕、晋、蒙三省区共有淤地坝9万余座,占总数的82.5%。
  为了总结经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分赴黄土高原区的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4个省(区)10个地市的14个县(市、区)对淤地坝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实地查看了近百座淤地坝,走访了部分干部和农民。调查表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益。当地群众形象地把淤地坝称为流域下游的“保护神”,解决温饱的“粮食囤”,开发荒沟、改善生态环境的“奠基石”。
  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案例:内蒙古准格尔旗西黑岱小流域总面积32平方公里,1983年开始完善沟道坝系建设,目前建成淤地坝38座,累计拦泥645万吨,已达到泥沙不出沟。
  案例:陕西省延安市已建成的1.14万座淤地坝,已累计拦蓄泥沙17亿吨,相当于全市6年输入黄河的泥沙总量。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于各级沟道中的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它不但能够抬高沟床,降低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有效制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减轻沟道侵蚀,而且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据有关调查资料,大型淤地坝每淤一亩坝地,平均可拦泥沙8720吨,中型6720吨,小型3430吨。尤其是典型坝系,拦泥效果更加显著。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初步调查统计,黄土高原区11万多座淤地坝可拦泥280亿吨,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案例:1995年陕西省遭遇历史特大干旱,榆林市横山县赵石畔流域有坝地1600亩,坡耕地2.5万亩,坝地亩产均在300公斤以上,而坡耕地亩产仅10公斤,坝地亩产是坡耕地的30多倍。
  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了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坝地主要是由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层淤积而成,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树枝落叶等有机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试验站实测资料,坝地土壤含水量是坡耕地的1.86倍。据黄土高原七省(区)多年调查,坝地粮食产量是梯田的2—3倍,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抗灾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在黄土高原区广泛地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的说法。
  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
  案例:1989年7月21日,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处在暴雨中心的川掌沟流域降雨118.9毫米,暴雨频率为150年一遇,流域产洪总量1233.7万立方米,流域内12座治沟骨干工程共拦蓄洪水泥沙593.2万立方米,缓洪514.8万立方米,削洪量达89.7%,不但工程无一损失,还保护了下游3900亩坝地和5100亩川、台、滩地的安全生产,减灾效益达200多万元。
  以小流域为单元,淤地坝通过梯级建设,大、中、小结合,治沟骨干工程控制,层层拦蓄,具有较强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的危害。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
  案例:甘肃省环县七里沟坝系平均每年提供有效水资源160多万立方米,常年供给厂矿企业,并解决了附近4个行政村7000多头(只)牲畜的用水问题。
  案例:“十年九旱”的甘肃省定西县花岔流域,多年靠窖水和到几十里外人担畜驮解决人畜饮水。通过坝系建设,不仅彻底解决了水荒,而且每年还向流域外调水50多万立方米,发展灌溉2000余亩。
  这对水资源缺乏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还林还草案例:陕西省绥德县王茂庄小流域,有坝地400多亩,在人口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却连年增加,使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7%下降到28%,林地面积由3%上升到45%,草地面积由3%上升到7%。坝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产量却占流域粮食总产的67%,实现了人均林地36亩,草地5亩,粮食超千斤。
  案例:昔日“靠天种庄园,雨大冲良田,天旱难种田,生活犯熬煎”的内蒙古清水河县范四夭流域,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治沟打坝,带动了小流域各业生产,2001年流域人均纯收入达1970元,电视、电话、摩托车等高档产品也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
  淤地坝建设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目前黄土高原区已涌现出一大批“沟里坝连坝,山上林草旺,家家有牛羊,户户有余粮”的富裕山庄。
  实践表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仅拦蓄泥沙一项,效益就十分显著。据调查,在黄河下游河床清淤1立方米泥沙,需投资十几元,而在上中游,淤地坝每拦1立方米泥沙,所需投资还不到1元。据陕西省水土保持局测算,陕西省3万多座淤地坝,50多年累计拦泥51亿吨,按1/4粗泥沙沉积下游河床,以每吨清淤费20元计算,就可为下游节省清淤费用近260亿元。(附图片)
  压题照片:青海淤坝。
  淤地坝的发展潜力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多沙粗沙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这为淤地坝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根据有关规划,仅在黄河中游河龙区间12.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大小沟道近8万多条,这些沟道一般都有建坝条件,可以大规模开展淤地坝建设。这些淤地坝工程建成后,将会在黄土高原区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大、中、小淤地坝相配套,拦、排、蓄相结合的完整的沟道坝群防护体系。据初步预测,可累计拦蓄泥沙259亿立方米,新增坝地500多万亩,加上已有坝地,将达到1000万亩。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品牌蔬菜红火寿光
第四届国际菜博会将于4月举行
  本报讯 继“菜王”王乐义率先打出“乐义”蔬菜的牌子后,“展望”蔬菜、“王婆”洋香瓜、“洛城”特菜、“燎原”蔬菜等30多个品牌蔬菜,纷纷在寿光涌现。这是山东寿光近几年来大力推行蔬菜生产标准化、国际化、产业化后出现的新现象。
  寿光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寿光加大与国际及地区间的融合,先后与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多个国家加强科技交流,引进800多个蔬菜新品种,并形成专业化生产。目前全市蔬菜面积已发展到80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远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海外。与此同时,寿光市大力推行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国际化、产业化,把标准化渗透到生产、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的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遍布全市的20多处蔬菜检测网点,加强了对全市无公害蔬菜的产前环境质量、产中农资投入、产后加工处理及市场质量管理等全程质量控制,全市已形成完善的蔬菜检测网络。
  为向国内外推介寿光先进的蔬菜种植理念,展示优良的蔬菜品种,由农业部、外经贸部、科技部、贸促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科院、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山东省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将于今年4月20日在寿光举行。
(王欣)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涿州全力建设京郊特色经济强市
  本报讯 河北省涿州市充分发挥毗邻北京的区位优势,努力建设京郊型特色经济强市,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取得了明显成效。
  涿州市根据距北京市中心只有60公里的区位优势,制定了打“京”牌,唱“京”戏,建设北京“后花园”、首都“卫星城”、全国“旅游文化商贸名城”,构筑京郊型经济新格局的战略目标,从而使区域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卢金祥 解经伦)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微型调查

  村级规模调整后,关键要把富余的村干部真正减下来。和县香泉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村干部退有所用
  刘泉
  安徽省和县香泉乡在村级规模调整中,通过办理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和享受退休待遇等方式,使34名退职村干部安心从事各项经营,成为一方致富的带头人。
  香泉乡原有23个村146名村干部,调整后为19个村112名村干部。
  乡党委书记杨会山说,这34名退职干部,4人外出务工经商,22人从事科学种田,8人从事大棚养鸡,发挥着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原村主任夏九如言传身教,使龙堂村水稻旱育秧比例由50%提高到80%;原村科技副主任陈林胜,从事高架大棚肉鸭养殖,去年净赚2万多元,吸引了和平村许多群众效仿。
  看到退职干部安心从事新的致富工作,龙泉村书记周志强有了底,他说:“乡里有这样的政策,我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干了。”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走出深山建新家
  2002年,贵州省榕江县投入600万元,用以工代赈等方式从生活条件艰苦的深山区、石山区和原始林区迁出297户共900余名苗、水、侗等民族的农民群众,在邻近公路、乡镇的地方为他们营造新家园。左图:榕江县亚勇村的水族移民潘兴兰在丈夫的帮助下学骑自行车。上图:榕江县亚勇村的水族移民在兴建新瓦房,世代居住在原始林区的水族群众将首次住上瓦房。   新华社记者 杨俊江摄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我国风蚀和局部地区水蚀面积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有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
激活水保促小康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 张学俭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与1991年相比总的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1万平方公里,但西部12省区市的水蚀面积却有所增加,由10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7万平方公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高标准的小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重要指标。因此,水土保持事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事业,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事业。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重要战略机遇,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在西部开发中,水土保持可以大有作为。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二,水土保持可以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打下基础。据统计,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农村小康水平的总体实现程度在93%左右,尚未全面达到规定的小康标准。其三,水土保持在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作用重大。在国家统计局小康指标体系的五类指标中,目前,生活环境、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是比较低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目前,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主线,调整思路,狠抓落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生态修复与治理,预防监督和执法,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逐步走出了一条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和依靠生态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水保新路子。
  但是,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与1990年第一次全国遥感调查结果比较,总的水土流失面积虽然有所下降(由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但西部12省区市的水蚀面积却有所增加(由10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7万平方公里)。
  总的说来,我国风蚀和局部地区水蚀面积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全国仍有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即使从现在起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新的水土流失面积不再增加,以目前的投入力度和治理速度来计算,初步治理也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漫长时间。这意味着,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不仅将伴随着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而且还将延续到全面实现小康之后,进一步打造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强国的又一漫长阶段。
  因此,水土保持的总的工作思路为,以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标准为基本尺度,紧密联系水土保持实际,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坚持预防、保护、监督、治理、修复五并重,以工程、生物、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手段,换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整合。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盲目引种后患无穷编辑同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良品种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但一种优良品种的繁育却需要漫长的实验过程,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或专业户对引种情有独钟。科学的引种无疑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盲目引种却会造成生物灾害,后患无穷。
  如今,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农民迫切希望更换良种。在此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引种工作力度,主动为农民引入真正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同时,加强种源监管,控制物种有序传播。
  江西兴国 邱长福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民呼声

  引导农民配方施肥编辑同志:
最近在农村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农户由于不懂土地实情而盲目施肥,既不能达到高产增效目的,也造成化肥浪费,同时还造成土壤板结,投资大,收效小。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各地农技、供销部门应兴办土地诊所,为农户责任田“体检”,检测土壤所含和所缺营养成分,再根据所种作物所需多少营养成分,缺啥补啥的原则,实行配方施肥,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以达到节肥、养地、降本、增收的效果,必然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河南项城 束子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