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莫用大树造泡沫
山西朔州市 张继仲
报载,贵州省贵阳市为建成全国园林城市,不惜耗费巨资实施“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林区购买大树移植到城市,几年间,数以万计的大树、古树、名木涌进贵阳,使该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6.96%,步入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行列。然而,进城的大树成了“绿色泡沫”——城市绿得快,树死得也快。
  据调查,贵阳市移植进城的大树死亡率超过70%,如机场高速公路两侧800余株香樟大树死亡600多株,经济损失巨大。人民广场一株万年青竟花掉30万元,火车站前广场一株小叶榕树耗资50万元。令人扼腕叹息!
  搞“大树进城”的并不只是贵阳一家,而且在各地并不少见。从实施大树移植绿化城市的决策者的初衷来讲,其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比如可以尽快改变小县城绿化落后面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品位等。但问题是,移栽树木应该讲究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城市人口密度大,栽植一两年生的小树苗管理起来确有难度,因此,栽植的树苗适当大一些未尝不可。但是,一般地说,树越大移栽成活的难度也大。成材大树适应能力低,加之在移植中根系及多数主枝、树冠被切去,树体损伤严重,随着水土条件的改变,极易死亡。大树移植后靠树体营养,2—3年处于假活状态,即使3年后勉强成活,其根系树冠也难恢复,活下来也是“小老树”。当然,树与树是不同的,有的树种尽管已长大,如果科学移植,成活率也许不低。因此,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科学植树,依法管护,才能加快绿化步伐。
  眼下,羊年植树节又到了,又是绿化大地的大好时光。切莫再盲目地搞“大树进城”,制造“绿色泡沫”。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森林利剑”正出鞘
  2003年元旦至元宵节期间,吉林省林业厅、公安厅、工商行
  政管理局联合部署了“森林利剑”一号行动,对重点狩猎区域进行监控、巡护,清查集贸市场、饭店酒楼,遏制和打击非法捕猎和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活动。目前,共查处各类非法捕猎、交易野生动物及毁林案件1205起,收缴非法枪支19支,收缴夹子、套子、粘网等猎具900余件,收缴被猎杀的狍子23只,野猪6头,野鸡、山兔2000余只。
吉林省森林公安局 黄玉峰(附图片)
1月21日,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异地调动警力,对敦化市集贸市场进行了突击清查,依法没收非法猎物230只,并对1000余只来源不明的野鸡、山兔予以封存。
  白河森林公安民警清点收缴的猎物。
八家子森林公安民警在林区清查。
白河森林公安民警在饭店酒楼清查。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基层见闻

  四川通江县
非法捕猎猖獗 贩卖野味成灾
通江县位居四川北部大巴山脉,毗邻陕西汉中、秦岭地带,境内溶洞群、高山峡谷、原始森林等林地、荒山面积达491万亩,出没于山区的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的黑麂、金雕、猕猴、穿山甲、青麂等100多种。这里山高水长、交通不便,种类繁多的动物就成为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尽管当地政府三令五申,公布了野生动物名录,但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现象仍十分严重。
  1月14日上午11时许,我们一行从通江县委宣传部出来,几名神秘兮兮的农民便靠拢上来问买不买野味,见这些人如此大胆,我们决定跟踪暗访。
  在通江县一农贸市场内,卖腌腊制品的几家铺子的老板见我们“诚心”要买野味,便十分警惕地说:“你们是不是公安哟?”我们佯装是进山旅游的,这些老板便将我们带进里屋验货。走进一看,但见满屋挂满了麂子、毛狗、野猪、竹鸡、黄羊等熏制好的干货,为了弄清楚是否仅此这一家出售,我们便以价格太高为由挨家挨户去“讨价还价”。在整个市场上,我们看见这些野生动物大到麂子,小到竹鸡,应有尽有。
  通过暗访我们了解到,在通江县公开出售野味已不再是秘密了。晚餐时,我们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问有没有野味,服务员们均称“有”,还报出各种野味的价格。
  晚8时许,我们来到政府招待所门口两家卖山货的铺子,问老板有没有麂子肉卖,老板打量了我们一番后说:“要多少?”便在铺子的左侧墙壁上掀开遮挡的编织口袋,10多只麂腿跃然眼前,我们问价钱,老板说,每斤(市斤)30元,要得多,还可以便宜2元钱。这时,我们拿出相机拍照,惊慌失措的老板娘忙上前拉过编织袋拦住说,通江哪个地方都有人卖!
  在拍照的同时,我们同行的另一人拨打了通江县公安局110巡警大队的电话,几分钟后,巡警大队几名民警驱车赶到现场,迅速在这两家铺子内搜出麂子腿,并现场扣留。当晚查出一家铺子非法经营麂子腿12只,另一家铺子经营麂子腿8只。据经营者赵某说,她是从铁溪乡的景某处花660元买来出售的。
  通江县林业局林业科副指导员李聪告诉我们,这批查获的麂子都是本地的青麂子。青麂子属四川省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且上了野生动物名录。通江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对赵某两人非法出售野生动物的行为,将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按照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追缴2—5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规定处罚。
  民主与法制杂志社 逸西 西南商报社 陈勇
法律与生活杂志社 王甘霖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大山里野生动物数量激增,并有与山民争“领地”、抢食物之势。面对野猪的大肆“进攻”,是“围剿”捕杀,还是和谐共处?且看在鄂西北竹溪县——
  山民与野兽共处的故事
  年初,我们乘车进入地处秦巴山腹地的鄂西北竹溪县南部深山,沿路随处可见香獐、锦鸡等野生动物大摇大摆、追赶嬉戏的场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在这里已初露端倪。
  然而,竹溪山民都无法忘记,曾几何时,野兽泛滥成灾,形成与高山农民争地盘、抢食物之势。
  针对野猪等动物大举“侵犯”贫困高山农户、“猪害”甚烈的情况,竹溪县各级政府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围剿”、捕杀的办法,而是沉着冷静地采取了“双赢”策略。与其让贫困山民同野生动物争斗当“森林主人”,倒不如顺其自然,把守着受穷的“地盘”让给“森林骄子”。何况,人兽纷争只为粮,让它几山又何妨?从1998年开始,竹溪县实行高山农户迁移扶贫工程。
  大批高山农户走出深山,走向集镇,摆脱了野猪的骚扰和危害,也告别了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不通广播电视的恶劣生存处境。与此同时,竹溪县抓住被纳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机遇,对这些迁移农户的宅基地和高山土地实施退耕还林,现已完成退耕面积10余万亩,把树林还给了野生动物,为它们休养生息营造了一方乐土。
  高山农户为野兽让步,但野兽却并不“领情”,得寸进尺不时“挑衅”。前年,二高山地区屡屡出现野猪“义务抢收”等情况,部分农户遭野猪危害,庄稼严重减产歉收,遂有人要求捕杀野猪。竹溪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大动干戈会惊扰野生动物安宁的生活环境,便发动科技人员献计献策,总结推广生态和综合预防野猪危害庄稼的措施,达到既保护野生动物又保护庄稼的目的。
  农民们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将易受野猪危害的坡耕地退耕栽树种果;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大力发展药材等经济作物;种刺槐、茶叶等作为生物隔离带;在粮食作物土豆、玉米等地边用树枝刺丛做栅栏,防止野兽闯过“禁区”;在地头和退耕还林地里挖蓄水池,供野生动物饮水沐浴和抗旱保苗之需。如此一来,人兽相安无事。由此出现了农民与野生动物相互利用、和谐相处的局面。
  省级科技示范户、新洲乡紫金洞村党员王世贵2000年有幸获得一只雄性野猪崽,如获至宝,精心饲养。他敏锐地意识到,利用野猪遗传基因改良家猪品种大有发展前景,便将这只雄性杂交一代野猪娃作为种公猪,让它传宗接代繁育二元杂交仔猪,再想方设法发展多元杂交,培育改良瘦肉型猪。由于杂交瘦肉型猪野性渐弱,抗病抗寒力强,成活率高,饲喂不挑食,较一代杂种猪增重快,仔猪和上市猪肉被争相购买,在市场上卖出了高出当地家猪两倍以上的好价钱。在王世贵等精明人带动下,目前竹溪县已有100多户农家饲养杂交野猪获得成功。
  在竹溪,野生动物不仅逐渐成为人们的朋友,而且正在为当地百姓造福。在该县十八峡自然保护区,多年不见的红狐、灵鬃羊等珍稀野生动物近年又成群结队返回故里,经常下山到农户家“做客”,成为一大旅游观光亮点。
  湖北竹溪县委宣传部 喻泉源 邹蔚烈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为您服务

  野猪毁坏作物该咋办?
  近来,江西省广昌县杨溪乡农民个个愁眉苦脸。原来,他们正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野猪灾害”。据统计,去年,全乡有600多亩农作物遭到野猪毁损,累计损失达60多万元。下陌村农民吴贵家今年种了3亩白莲、4亩水稻,几乎全被糟蹋了,总共只收到白莲15公斤、水稻400公斤,损失在3000元左右。
  笔者在该乡看到,田间地头竖着许多惟妙惟肖的“稻草人”;水打油箱的声音响彻山谷;许多在野猪必经之路的路口,都竖着“小心陷阱”的警示牌。但似乎这些“稻草人”、响声和陷阱对“聪明”的野猪丝毫不起作用,田野里到处都留下了它们的踪迹,满眼狼藉。在白莲种植面积最大的江背村,农民告诉笔者,去年该村种植白莲620亩,冬天挖藕350亩,留下来年用的莲种270亩,可这些莲种有150亩遭到野猪的光顾,经济损失达8万元。一位老农说:“我们全家要吃饭哪!打野猪又犯法,我们该怎么办?”
  江西广昌县 曾维东
野猪虽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范围,但已于2000年10月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在一些地方还被列为地方重点保护动物,所以应依法保护。国家规定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规定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如果危害公民的生命或造成公民的财产损失,国家要实行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经调查属实并确实需要补偿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所以,受野猪侵害造成损失的农民,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向当地政府申请赔偿。 ——编者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耳闻目睹

  大树出山等买主 水土不服多死亡
  由于挖掘、倒卖名木大树获利甚丰,湖南一些地方政府把这当作创收手段,当地山民纷纷进山挖掘大树,贩卖进城。大量珍贵树木找不到买主,暂放在公路旁,不少因为水土不服已经死亡。图为立在公路边等待出售的香樟、桂花树。
  本报记者 李同欣摄于湖南省沅江市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记者来信

  500个鞭炮所需纸张相当于一棵3米高的树,生态学家说:
  爆竹声是伐木声
  本报记者 傲腾
  过年放爆竹似乎是我国城乡“年味”不可缺少的内容。以记者所在的天津市为例,虽然规定限时限地点燃放爆竹,但实际上并无限制: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爆竹声一天比一天密集,除夕达到高峰期,至正月十五以后才静下来。据某地方报载,一个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今年春节期间环卫工人从市内6区扫起的爆竹皮达700多吨,比去年多了100多吨。
  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原来放爆竹主要在除夕,现在新年开门营业也要放爆竹。天津一家企业今年初八开业为要“就发”之谐音放了9.8万响鞭炮。这一天全市6区爆竹皮就达到200吨。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放爆竹高峰,从夜幕降临到次日凌晨,全市各处爆竹声不断,硝烟呛得人不能打开窗户,晚上八九点达到高峰中的高峰。一居民密集社区的老年居民说:我过去打过仗,这和一场恶战差不多。据有关部门监测,爆竹爆炸声常达120—140分贝(炸弹爆炸也就140分贝)。据17日的媒体报道,正月十五晚在姐夫家过元宵节的郭姓35岁男青年,20时40分在一社区放烟花时不幸被炸死。正月十六早晨,全市路面、广场各处都有被爆竹烧焦的黑色斑点,满地是爆竹皮、纸屑,估计不会少于200吨。
  记者拾来一些爆竹皮拆看了一下,搓捻爆竹的材料大部分为旧报纸和印挂历用的旧铜版纸,也有少量是黄色的草纸。一个一寸半长、大约有小拇指粗的鞭炮需用相当于16开大的纸,大爆竹所用纸就更多了。专家说,搓捻爆竹现在用的大都是能再利用几次的纸张,就这么浪费太可惜了。
  听着这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几位生态学专家皱着眉头说:爆竹声便是伐木声!专家曾做过调研——搓捻500个鞭炮所需的纸,至少要以0.3立方米木材做原料,也就等于砍伐了一棵3米高的树。以木材等植物纤维为原料做成的纸张经回收,可利用几次,而纸张一旦一层层搓捻成爆竹燃放后变成了纸屑,就不可再利用了。在专家看来,燃放爆竹就等于砍伐森林。我国目前还是一个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性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全民应事事处处爱惜森林及其它植物资源。更何况,燃放爆竹易造成火灾、空气及噪音污染。所以,应增强国民生态意识,处理好尊重风俗习惯与移风易俗的关系,过科学、环保的年节。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伊河在哭泣
  ——来自栾川县伊河源头污染的调查
  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众多支流发源地的栾川山区,矿产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林木植被,素有“河南后花园”之称。可近年来,对矿产资源的非法无序采挖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笔者在栾川县看到,沿伊河而建的众多化工厂和矿石加工选矿场成为伊河的主要污染源,大量有毒有害废水、废渣直接排放,河水遭到严重污染,当地群众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在“工矿兴县”思想指引下,栾川县十几个乡镇都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开采。选矿加工离不开水源,栾川县的众多非法开采选矿和矿石粗加工厂家都依河而建,致使栾川县境内的伊河源头几乎全被污染,加上众多的选矿场和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伊河流域的栾川、嵩县、伊川三县和洛阳市境内的伊河水均遭污染。我们在栾川县庙子乡亲眼看到,建厂近20年的众鑫化工厂污水设备闲置不用,竟将散发着刺鼻恶臭的污水直接排入伊河。污水所到之处,农田受到严重污染,庄稼几乎绝收。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水质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沿河居民的身体健康,甚至还发生过两人因误饮河水中毒致死的事件。去年11月19日,钼都矿冶公司一选厂发生泄漏事故,伊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伊河是豫西三县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河。沿河一些深受污染之害的居民忧心地问:以牺牲不可再生资源为代价,换取眼前的“政绩”,到底是为什么?
  河南洛阳 靳建忠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

  寻找平衡 ·马国英·


第14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辑视角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赵蓓蓓
  每年春节过后,传媒上与燃放爆竹相关的报道都躲不开火灾、人员伤亡、空气噪声污染等字眼,但这并未影响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热衷。羊年春节让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烘托得煞是热闹,连明令禁放的京城也不例外。一些北京人燃放爆竹的态度令人吃惊,但许多人似乎并未把它当回事。我看到一家网站做的一个小调查,对于在禁放区内放爆竹者是否应严惩、是否应禁放,支持与反对?包括无所谓)者相差不多,对禁放的反对者甚至超过了支持者。
  燃放爆竹带来的噪声与环境污染早为众人所知,但却仍有那么多人以这是传统习俗为由主张开禁,原因之一恐怕在于尚无切肤之痛。?不见棺材不掉泪”,燃放爆竹的铁杆反对派往往要到受害者及其亲属中找。还有一种铁杆反对派,那就是环保主义者和生态学家。?爆竹声是伐木声”给人们思考燃放爆竹的弊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是几位生态学家的视角和记者的视角。在臭氧层变薄、空气污染加剧、森林植被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沙尘暴肆虐、洪涝灾害频繁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视角。
  处于生物链高端的人类自觉不自觉地毁掉维系自身生存的链条,这是近百年来聪明的人类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这样的错误我们至今还在犯着。那充斥市场、餐馆的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那放置路边待价而沽的参天大树,那污浊不堪、了无生气的伊河水,将这种愚蠢一一展现。
  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不是离我们很远,而是离我们很近,它与每个人的行为、生存、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对此,许多人尚无清醒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行为仍随处可见:餐馆中比比皆是的一次性木筷,商场里大量使用的200年内难以化解的塑料袋,河流中倾倒的能致水生物于死地的含磷洗衣粉污水,垃圾中随意扔掉的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旧电池……人们在无意中损毁着环境也损毁着自身。
  对我们这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每个人多放或少放一挂鞭炮、多吃或少吃一顿野味,多砍或少砍一棵树、多用或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天壤之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就是生态。所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以环保的理念、生态的视野约束、规范自身行为,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至关重要。
  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是我们这样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寻找脱贫致富之路时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保护好环境,防止破坏性开发,值得认真探索。鄂西北山民们的做法对面临生存困境的人们也许是个难能可贵的启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