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连日来,民工“返城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一些城市相继发出了用工警示。面对滚滚人流,城市的有关部门该怎样——
为农民进城务工“撑起一片蓝天”
  本报记者 王明浩
  见闻一
  民工“返城潮”,今年来得早
  刚“破五”,郑州火车站就出现了民工“返城潮”。连日来,后续的“民工流”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前不出门”的老“规矩”,如今不兴了。
  2月11日下午,大雪初停的郑州,寒气逼人。15点20分左右,记者来到郑州火车站附近的二马路劳务市场。“老板,要招工吗?”刚一下车,记者就被民工们围住了。好容易突出“重围”,只见人流从高高的台阶上直漫下来,马路两边的人行道黑压压一片。管理员手持扬声器,不时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将挤出人行道外的人往里赶,努力维持着秩序。
  据劳务市场负责人介绍,按往年的规律,民工潮的高峰一般出现在正月初八前后,但今年从大年初三起,民工潮便逐渐“升温”。而且,大多数民工不愿进场求职,而是在马路两侧“扎堆”,翘首以待雇主。民工们说,之所以赶个大早进城务工,就是想趁用工单位缺人找份好工作。
  2月12日,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来劳动力管理处向社会发出用工警示:虽有约60%的企业需招用新民工,但计划招工人数与春节前相比仅增长15%,春节后半个月内,各地招用新民工数量十分有限。截至2月12日,全市今年已迎来近27万外来务工者,大量民工仍继续向郑州流动。目前,全市用工总体“供大于求”。
  见闻二
  民工流动:还有太多的“盲目”和“无知”
  “郑州城市大,机会总会有的。”这是不少民工挂在嘴边的话。
  记者以雇主身份与民工攀谈:“你们来之前,知道用工信息吗?”“你们知不知道,招工的人应该拿什么手续?”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对自己有权要求用工者出示营业执照和身份证件,民工们更是全然不知。4名商丘睢县的民工无奈地说:“工作难找啊,只要能赚到钱,就是烧高香了。其它的,俺们顾不了那么多。”
  正要往回赶,几位中年女子围住记者,一个劲儿地问要不要干家务、看孩子的。刚要开口,她们又抢着说,只要按时付工资,干什么活都行。当记者问“你们要不要签合同”时,她们满不在乎地应道:“签什么合同,恁麻烦干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郑州70万流动人口中,仅11万人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现在,还有相当多的民工连最基本的用工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不具备。
  举措一
  务工地:郑州实施两个地方法规,使民工与城里人有了同等权利
  保障民工合法权益,已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外来劳动力管理处处长张凯红说,郑州首部关于劳动合同的地方法规——《郑州市劳动合同管理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将正式施行。
  《规定》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对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的监督,及相应的罚则等。张凯红说:“《规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以试用期的规定为例:劳动合同期限不满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不得超过30日;等等。《规定》特别强调,“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与这个《规定》同时实施的,还有《郑州市外来人员就业管理办法》。
  《办法》着重强调三点:一、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招用工手续,以前那种认为用工可能是“临时状态”的,从3月1日起,要像招用城里人那样办理用工手续;二、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被招用的外来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并在招用后30天内到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招用备案手续;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招用的外来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手续,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引人注目的是,《办法》明确了对不订立劳动合同引发的用工纠纷的处理办法,这就为不愿支付民工工资的“老赖”套上了“紧箍咒”。据介绍,郑州市的这一做法在国内尚属首例。
  “《办法》的实施,从经济的意义上说,加大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从发展的意义上说,让农民和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也就是说,农民进城务工终于可以跟城里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张凯红感慨地说。
  据介绍,郑州将以《劳动法》和《务工必读》为基本教材,使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市就业前,参加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郑州还要求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要提供更充足的劳动就业信息,为民工提供服务和引导。
  然而,令人忧心的是,许多民工对《规定》和《办法》却茫然无知。
  举措二
  输出地:民工协会,信阳民工有序流动之源
  民工有序流动,还须从源头管起。信阳的民工协会让记者印象深刻。
  信阳是民工输出大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有150万人左右。2001年,全市劳务收入达40.09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三成多。“打工经济”已成为这个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发现,这里外出务工的多,劳务纠纷却少。为什么?原来,这得益于信阳在外出务工农民中建立的“民工协会”。去年9月,信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县、乡建立“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领导小组”,成立“民工协会”,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劳动、民政、司法、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织、吸收外出务工农民加入协会。农民外出打工前可在当地办理会员证,享受的是双向维护机制:用人单位和所在地方协会是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维护的第一责任人;外出务工人员家乡的党政工组织是维护其权益的主体。
  据介绍,民工协会主要从事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供法律援助、劳动争议及劳动仲裁咨询服务,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件等维权活动,把侵害农民工的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如今,全市在信阳籍农民工集中地建立的民工协会,已有会员20多万名。
  羊年春节,信阳市又趁农民工回家过年的时机,对他们进行法律宣传和技术培训。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消灭曾经肆虐的牛瘟,挽救成千上万马匹的生命……如今,他和同伴们研制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又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
沈荣显:牵动世界目光的老人
  本报记者 汪波
  2002年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哈尔滨召开。沈荣显院士成为黑龙江历史上第一位“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重奖50万元人民币。
  1998年初,海外各大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专家从十分相似的马烈性传染病入手,使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面临突破。”沈老牵动了世界的目光。
  他与牛、马、羊、猪、鸡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同伴们一起成功研制牛瘟疫苗,消灭了中国大地上的牛瘟
  1948年东北解放后,沈荣显自愿来到设在哈尔滨的东北农业部家畜防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前身)工作。自此,沈荣显与牛、马、羊、猪、鸡结下了不解之缘。
  沈荣显一到防疫所,就参加了牛瘟疫苗的课题组。当时,东北农村牛瘟肆虐,大批耕牛接连死亡。靠着几支注射器、手工乳钵器和简单的显微镜,沈荣显和同伴一起向牛瘟宣战。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到1953年,这场席卷东北、华北的牛瘟终于被消灭了。同年3月,沈荣显受农业部派遣,带着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原,向牦牛牛瘟宣战。到1956年,蒙古牛、朝鲜牛、牦牛的牛瘟病被彻底制服了。至此,中国大地消灭了牛瘟。
  他和同伴们成功研制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十年间共为国家挽回65亿元的经济损失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有极高的致死率,一直是困扰世界养马业最严重的传染病。国外有学者曾预言,其慢病毒病无法免疫。
  沈荣显知难而上。他和同伴们一道,靠集体的智慧和千百次实践,率先在国际上成功研制出了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这是慢病毒疫苗研究史上的一座丰碑。至此,慢病毒病不能免疫的理论不攻自破。
  迄今为止,这一疫苗仍然是世界上预防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最有效疫苗。据农业部统计,该疫苗的应用在10年间共为国家挽回65亿元的经济损失。
  1983年,国际马传染性贫血病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同年,美国兽医协会邀请沈荣显出席了本应只有美国人参加的在纽约召开的第120届兽医年会。国外学者惊叹:“中国的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将会挽救成千上万匹马的生命。”
  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推动人类攻克艾滋病的科研进程……”
  艾滋病病毒在1984年被发现后,科学家就开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的病毒学家认为,先寻找一个已经成功的同类病毒疫苗——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深入研究其免疫保护机制等,然后再将其原理应用于指导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是一条更全面、更科学和更稳妥的路线。
  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蕴含着关于慢病毒——艾滋病病毒免疫保护机制的重要信息,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这些重要信息已经通过疫苗株分子克隆在动物上得到验证。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使艾滋病疫苗等的研究成为可能。美国《纽约时报》曾以大篇幅报道:“中国马传染性贫血病疫苗的研制成功,给艾滋病预防带来希望。”
  讲到这里,沈老停了下来,他对记者说,这是100多名科学家经过20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要突出我个人。
  1997年初,在沈荣显院士的推动下,哈兽研所与美国、荷兰等三国四方达成了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协议,这一举措不仅为艾滋病减毒疫苗提供了动物模型,而且为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减毒疫苗推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1999年初,哈兽研所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参比研究室,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合作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荣誉只代表过去,说白了是虚的东西。现在重要的是要干点实事。我最大的心愿是,加快人类攻克艾滋病的科研进程,倾自己毕生所学,为我国的兽医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沈老动情地说。
  沈荣显小传
沈荣显,1923年生,辽宁省辽阳县人。我国著名动物  病毒及免疫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兽医科学界惟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2001年,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协联合推选“20世纪我国工程科技伟大成就”,其中在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的疾病防治方面评选出的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他主持了一项,参与了两项。(附图片)
  沈荣显正在做病毒分析实验。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各地新闻点击
  北京
  四成岗位招人不限户口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北京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调查显示,2003年,北京市劳动岗位人员需求总量44.5万人,其中对人员户口无限制要求的占41.2%。
  对外省市人员需求较多的行业集中在5个行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调查显示,不仅是体力劳动岗位对外省市人员有需求,人员素质较高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对外省市人员的需求也分别达到9.8%和3.7%。
  广州
  商家哄抬板蓝根等价格被重罚
  据新华社电(王攀、赖粤)日前,广州市对擅自提高药品、食盐价格的三家经营单位给予了罚款20万元或停业整顿7天的处罚。这是近年来广州商业企业因价格违法行为受到的最严厉处罚。
  近日,广州一些不良商家擅自抬高抗病毒药品、食盐等商品价格。其中广州市二天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在向各分店配送药品时,擅自将原来六七元一包的板蓝根提高到15元,16.8元一盒(10支)的抗病毒口服液提高到20元,所属零售药店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加价5元出售。
  郑州商品交易所
  小麦期货全球报价
  本报郑州2月16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前不久,英国路透社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列入其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每日向世界发布郑商所小麦期货价格。这标志着郑商所小麦期货价格已纳入世界小麦价格体系。这对促进我国小麦参与国际竞争、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郑商所小麦期货已成为全国交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信誉最好的期货品种之一。
  上海
  “分时度假”悄然走俏
  据新华社电(记者张建松)记者在上海旅游市场采访发现,“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方式,正悄然走俏申城。亚洲主要的分时度假销售商香港“金旅运通”公司,去年上半年刚在上海成立一家度假咨询公司,不到一年时间就已发展了300多位会员。仅春节期间,就有近20位上海人避开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通过“金旅运通”提供的分时度假服务,悠闲地在泰国、海南、武汉、珠海等地享受了假期。
  江苏江阴
  少儿民乐团将登上“金色大厅”
  本报江阴2月16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2月18日,中国第一个学校少儿民乐团将登上奥地利金色大厅的大雅之堂,一台以“天华之声”命名的中国民族交响音乐会,将由江苏省江阴市天华艺术学校民乐团的小乐手们奉献给世界。本次演出活动是应维也纳政府、德中科学文化交流协会、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前往演出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多数台湾大学生愿到祖国大陆求学
刘小青制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燃放烟花爆竹酿恶果
合肥:殃及垃圾箱 太原:环境遭污染
本报合肥2月16日电 记者何聪报道:节日期间的合肥,一边是烟花爆竹“啪啪”炸响,此起彼伏,一边是停在小区、酒店门外的车辆受震动后报警声“呜呜”相和。爆竹声后,地面堆满了红纸屑,街头不少垃圾箱也因爆竹而毁坏。
  在合肥市黄山路,记者看到一连十几个垃圾箱遭毁坏。记者仔细观察后认为,有的垃圾箱是被人恶意用爆竹炸毁的,有的则是垃圾箱内未爆的小爆竹,遇到烟头等明火后爆炸导致垃圾箱损坏。据了解,春节期间,合肥市有100多个街头垃圾箱遭到损坏,这些被损垃圾箱本月将得到更换。
  据新华社太原2月16日电 (记者刘翔霄)元宵夜出门赏灯,迎面便扑来腾腾烟雾,好些行人被呛得直咳嗽。环境检测部门公布的信息表明,最近三天,太原市空气质量均为重度污染。同时,震耳欲聋的爆竹声还产生了严重的噪声污染。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中国公民自费游德首航
  从2月15日起,中国的旅行社获准组团德国游。当天,由国旅总社、中旅总社等组织的赴德国旅游团飞往柏林。这是国家旅游局宣布德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后的第一批旅游团。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被我国列为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共有30多个。图为游客们离开北京机场时的场景。安东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服务热线

  如何预防非典型肺炎
问:最近,我从报纸上看到,广东个别地区发生了非典型肺炎。请问,非典型肺炎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北京 方明
答:非典型肺炎的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病人发病急,发烧,畏寒,同时伴有头疼、关节和全身酸疼、乏力、干咳、少痰。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只要预防得当,不必恐慌。
  防治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如下: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与病人接触时需注意个人防护;一旦身体不适要及时就诊;保持个人卫生;注意防寒保暖,增加户外活动,提高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