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今日特约

  妇联致力促进妇女创业与再就业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顾秀莲
  配合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是妇联多年来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促进妇女创业与再就业,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信息、寻找岗位、送温暖,针对再就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500多万下岗失业妇女参加了各种层次的再就业培训,解决了200多万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对保持家庭和社会稳定,促进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妇女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在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中,妇联肩上的担子很重。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妇联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助党政做好再就业工作。具体说来,一是要用足用好再就业扶持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扶助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和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去年,出台了中发〔2002〕1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及8个配套文件,为妇女创业和再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各级妇联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就业政策,全面把握政策内涵,把政策切实落实到扶助下岗失业妇女的各项工作中。要面向下岗失业妇女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她们对政策的知晓度和运用政策创业、再就业的能力。
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妇女就业竞争能力。要帮助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新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培训和“订单式”的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对有创业意愿的妇女要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她们学习经营管理,掌握创业技能,实现自主创业。同时要注重激发下岗失业妇女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鼓励她们在实践中提高,在竞争中磨练,以扩大职业选择范围,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三是要完善就业服务。要争取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妇女就业服务机构,并将其作为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其就业培训、职业指导、开发岗位等特殊功能。要大力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化建设。妇女就业服务机构要与劳动保障部门就业服务信息网联网,使用统一规范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为妇女就业提供全面、充分、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和服务。
四是要创建妇女就业工作品牌。以家政服务为龙头的社区服务业就业门槛低,是安置大龄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许多城市妇联都建立了四级联动、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家政服务网络。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我们要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把家政服务业作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网络,把以妇女为主体的社区家政服务做大做强,做出品牌。
五是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挖掘妇女就业潜力。要鼓励更多的下岗失业妇女领办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引导她们增强创业意识,投身创业实践。要继续探索城乡统筹就业模式,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鼓励城镇下岗失业妇女到农村开创新业,帮助城乡妇女联手找项目,拓市场,资源共享,互动就业。
六是要加强社会宣传,促进妇女广泛平等充分就业。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宣传国家改革和再就业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创业和再就业的社会环境,促进妇女广泛平等充分就业。要培养树立创业和再就业的妇女典型,激励更多的下岗失业妇女树立“四自”精神,在寻岗创业中创造新的业绩,在新的社会参与中实现新进步。(附图片)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银丽针织厂厂长谢桂凤(右二)原是市针织厂下岗女工。2000年1月,她带领6位下岗姐妹参加首批小额信贷。工厂的生产经营迅速发展,生产的婴幼儿绒衣质量上乘,非常畅销。这个厂还安置了19名下岗女工再就业。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

哈尔滨市巾帼再就业明星万春艳入户服务。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

  编者按
近年来,各级妇联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再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把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作为妇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配合政府再就业工程,开展“巾帼创业行动”、“巾帼助困行动”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在推动妇女创业与再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本版刊发的这组稿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城镇妇女再就业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
  “巾帼再就业资金”在辽宁
刘亚娜
辽宁省是我国老工业生产基地,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全国占1/10。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出现了大量下岗失业妇女。辽宁省各级妇联组织,从维护妇女的权益出发,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积极争取了省政府200万元再就业资金的支持,各市政府也相继拿出了配套资金,共计350万元,作为“巾帼再就业资金”,通过与劳动部门的协作,无息提供给那些有能力创业、但确有困难的下岗失业妇女循环使用,创造就业岗位。现在,第一轮循环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居民的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辽宁省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发,援助那些具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妇女,创办手工编织、食品和零部件加工、毛纺织品生产、餐饮娱乐服务等小型企业。大连、鞍山、抚顺、铁岭、朝阳等市妇联,分别利用“巾帼再就业资金”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创办了特纺织布厂、拖鞋加工厂、纸制品工艺厂、针织厂、塑料包装彩印厂、地毯厂等小型生产企业。从阜新市矿务局下岗的杨铁娟,带领40名失业姐妹,办起了“岗花食品厂”,妇联不但提供给她2.5万元的“巾帼再就业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还出资为她们的产品注册了“岗花”商标,赠送给她们7台流动售货车,使“岗花食品厂”不断成长和发展,她们开发的“东北酸菜”新品种,已成为当地的品牌。全国妇联副主席顾秀莲同志,在视察阜新市工作时,专程到“岗花食品厂”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实践证明,下岗妇女创办小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她们所生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繁荣市场、方便和满足居民生活做出了贡献。
辽宁省在制定“巾帼再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中,特别强调提出要优先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开发家庭、社区服务岗位,创办家庭、社区服务企业。为此,省妇联编辑出版了《家庭服务员培训教材》和《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参考材料》等,免费发给广大下岗失业妇女和基层妇联,为她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在妇联“巾帼再就业资金”的资助下,普兰店市下岗失业妇女刘淑华,成立了雅洁士清洁服务有限公司;锦州市的淑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增加了设备,扩大了服务项目,现在已拥有了近百名员工;抚顺市妇联成立了妈咪贝贝服务中心,为用户培训和介绍“月嫂”、家庭服务员。大连市妇联职业介绍所,在热情引导式服务中,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下岗失业妇女从事家庭服务,去年被评为“全国家庭服务社会化工程建设”先进单位。锦州、营口两市妇联,还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了家政服务技能鉴定所,对通过考试、鉴定合格者颁发等级证书,实行了家政服务员的规范化、有序化的培训、录用和管理,两市现已有20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获得了全国通用的初级家政服务员证书。
目前,第一轮“巾帼再就业资金”已援助了83个项目,有3000多名下岗失业妇女直接受益,走上了再就业的岗位。(附图片)
上海下岗女工报嫂队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巾帼风采

  心系下岗职工 默默倾情奉献
——记吉林省巾帼创业带头人崔正梅
郑燃
崔正梅,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以微薄的力量,营造了下岗职工爱的天堂,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可她依然而行……
崔正梅,自1996年任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劳动保障局服务队经理以来,以其柔弱的身躯撑起二道江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半边天,综合服务队先后安置了122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特困户及“两劳”释放人员就业,其中常年在服务队工作的有600多人(包括女职工256人)。几年来,为了解决600多名职工的生存问题,她又陆续为职工垫付工资220万元,以其圣洁的心灵塑造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女性的形象。
崔正梅原是通化钢铁公司工人,1992年,40岁的崔正梅看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深受鼓舞,她向厂领导申请了内退,自己开了个饭店,干了三年多,由于经营有方,饭店收入颇佳,人们都称崔正梅为“富婆”,可她并不满足。
  1996年3月,通化市二道江区劳动局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和特困户就业和再就业,创办了综合服务大队,因经营不善,几个月下来,服务大队就拖欠工人工资4万多元,一个上百人的服务队最后只剩下了8个人。正把饭店开得很红火的崔正梅从有关方面听到这一情况后,心中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毛遂自荐,去当综合服务大队的经理。从不服输的崔正梅,凭着自己对下岗工人的热爱,凭着自己的韧劲,坚信自己能够挑起这副重担,为二道江区的下岗职工撑起一片天。经过区劳动保障局考核同意后,崔正梅兑出了饭店,到综合服务大队走马上任了,一干就是七年。七年来,崔正梅为综合服务大队,为下岗职工和就业人员,倾注了全部心血,兢兢业业吃苦耐劳,默默无私地奉献着,将一个濒临倒闭的服务大队救活了,而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就业人数和资金积累逐年上升。从1996年6月到现在,安排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220人,其中下岗职工700人,特困户180人,女职工256人,“两劳”释放人员50人,常年在服务队工作的下岗职工和特困人员600多人。
党和政府及各级组织对崔正梅的业绩没有忘记。1999年以来,崔正梅被通化市二道江区妇联组织评为“三八红旗手”,被通化市政府评为“劳动竞赛十佳先进生产者”,被评为省级“巾帼创业带头人”。
几年来,崔正梅把下岗职工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让困难职工过得好一些,是她奉行的一个信念,她坚持扶贫济困,对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职工给予救济,对其他的职工也尽量搞些福利。2002年春节,她除了给队里每个员工买一袋饺子粉外,又拿出5万元钱买了米、面、油等物品,亲自带领有关人员把物品送到特困职工和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的工人家中,让这些特困职工从心窝子里感到温暖。
七年来,崔正梅经理以高尚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帮助就业人员摆脱生活的贫困,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做了无数件好事,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巾帼创业带头人的奉献之歌!


第16版(社会经纬)
专栏:综述

  姐妹手拉手 共走创业路
傅连雯
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各级妇联共培训下岗女工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多万名下岗失业妇女实现了再就业,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贡献。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妇女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各级妇联通过举办报告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报道“巾帼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引导下岗失业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就业、自主择业的意识。全国妇联实施的“巾帼创业行动”在下岗妇女中喊响了“众姐妹手拉手,创业路上一起走”的口号,增强了下岗姐妹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为妇女再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万多名下岗姐妹荣获县以上“巾帼创业带头人”的荣誉称号。
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和再就业的能力。各级妇联把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提高她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就业的能力,提高妇女再就业能力作为工作着力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妇女特点,依托妇女再就业培训基地和社区各类培训阵地,联合劳动部门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为通过职业技能考试的妇女颁发上岗证。据统计,“九五”期间各级妇联累计培训下岗失业妇女500多万人次,直接帮助200多万人实现再就业和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妇女再就业先进典型和巾帼创业带头人。
开展就业服务,为下岗失业妇女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全国妇联在31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妇女再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各级妇联普遍设立妇女就业信息指导中心和职业介绍机构,并与当地劳动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实现电脑联网,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妇女就业信息网络,为下岗女工提供了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不少地区还专门为下岗女工举办招聘专场、赶集会等,对下岗女工进行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江苏省各级妇女职业介绍中心为10余万名下岗女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北京市妇女就业服务中心与4600家用工单位建立长期联系,帮助53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开发社区服务,打造家政服务品牌。各地妇联依托基层组织,采取市设“中心”、区设“站”,街设“队”、居委会设“点”的方法,四级联动,连锁经营,形成了条块结合、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辐射并带动了一大批的下岗失业妇女走上了就业之路。甘肃省共建各类“三八”社区服务站1500多个。内蒙古包头市在城区98%的街道办事处建立了巾帼社区服务站,兴建服务网点292个。青岛市“爱心大姐”服务社成立5年来,开发了20多个服务项目,安置了1万多名下岗女工,服务社向国家工商局申请了商标注册,成为青岛市服务领域六大品牌之一。
创新就业模式,激发妇女就业潜能。各级妇联积极寻求国内外信贷资金支持,因地制宜,探索出城市小额信贷资金扶持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的成功经验。天津市妇联通过实施“下岗女工再就业与创业”国际项目,累计向2500余名下岗女工发放小额贷款,97%的贷款户实现了自主就业和创业;成立了“妇女创业中心”,把企业孵化器模式引入妇女创业领域,培养了一批女性小企业家,创造了2800个就业岗位。2002年11月,全国妇联与外经贸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妇女创业与下岗女工再就业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天津经验。辽宁、广西、云南、安徽、四川、黑龙江等省、区妇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把农村开展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经验引入城市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三年来,各级妇联共争取小额贷款资金2.04亿元,直接帮助60万名妇女实现了创业与再就业。
探索城乡统筹就业,开拓妇女就业新领域。各级妇联鼓励并引导下岗女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突破传统就业模式,到农村和城市社区等领域创业。黑龙江省大庆市引导上千名下岗女工参与“畜牧兴家”计划,到农村发展养殖业。湖北黄冈市300余名下岗女工到农村承包荒地,创办种植园和养殖场,涌现出一批“田野创业明星”。仅江西等6省就有10万余名下岗女工到农村创业发展。
关注特困妇女,开展送温暖活动。各级妇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城镇妇女中开展“巾帼助困行动”,通过多种方式为特困家庭提供援助,帮助她们改善生活状况,倡导了扶危济困、互助友爱的文明新风,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密切了党与妇女群众的骨肉联系。北京市“知心姐妹家园”为2642名下岗失业的单身母亲提供了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广东省妇联筹集资金140多万元,直接帮助1714名特困妇女走上了新岗位。重庆市各级妇联集资257.54万元,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与5573个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妇联争取帮困资金1100多万元,直接帮助5万多名下岗特困妇女,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送到她们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