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是总结近几年特别是今年经济发展经验,根据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分析,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针。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在国内突发非典疫情、自然灾害频繁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情况下,今年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经济总量将突破11万亿元。今年经济效益也比较好,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最根本的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审时度势,果敢科学决策,适时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这当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连续6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了累积效应,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了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不利影响,抑制了通货紧缩趋势,扩大了国内需求,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
  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关键是要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好形势来之不易,较长时间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更是不易。要继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就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稳,人心定,经济强。当前国内需求明显回升,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增强,但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国际经济环境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扩大出口、利用外资都有很大难度。鉴于这些情况,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迎接挑战,化解矛盾,促进发展。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要把握好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力度,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苗头性问题,适时适度进行调控,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是难免的,关键是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经验证明,经济发展每次出现大的波动,都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不仅错过了宝贵的机遇,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要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新问题、新苗头,科学调控,防微杜渐,引导经济平稳运行。宏观调控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是要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二要区别情况,不搞一刀切。既要防止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当前重点是遏制某些行业、地区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概括起来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要稳定政策,适度调整。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既稳定政策,又适度调整,我们就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
  本报北京12月4日讯 记者王莉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斯洛文尼亚总理安东·罗普。
  胡锦涛说,中斯两国人民有着传统友谊。建交11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的友好交往有力地推动着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双方在经贸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在国际组织中合作良好。我们赞赏并感谢斯洛文尼亚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
  胡锦涛指出,中斯两国都致力于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斯洛文尼亚实行稳定发展的经济战略,推进渐进式改革,这为双方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有助于不同发展模式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与斯方共同努力,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推动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地向前发展。
  罗普说,昨天斯中两国政府总理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和经贸关系达成广泛共识。斯洛文尼亚愿切实努力,不断加强两国间的协作和互信,拓展并深化与中国在经贸、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等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斯中关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罗普还重申,斯洛文尼亚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外交部长李肇星等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十二月四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安东·罗普。(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分别会见斯洛文尼亚总理和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刘东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4日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斯洛文尼亚总理罗普和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委员。
  在会见罗普时,吴邦国说,中斯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与斯洛文尼亚的关系。他还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
  吴邦国说,中国全国人大和斯洛文尼亚议会在各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双方的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促进了政党、地区间的交流,增进了人民的友谊。中国全国人大愿进一步加强同斯议会的合作。
  罗普说,这是他首次访华,相信此访会进一步推进斯中友好合作关系。斯中议会之间已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机制,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两国关系的全方位发展作出贡献。
  在会见新一届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委员时,吴邦国说,新一届委员会是在中日关系处在新的重要发展时期成立的,希望双方委员不辱使命,为本世纪的中日关系建言献策,作出应有贡献。
  他说,中日双方在新世纪应始终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对方关切的问题,特别是历史和台湾问题,从战略高度审视两国关系,以全球视野发展两国友好,加深了解,增进信任,努力把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日方首席委员小林阳太郎说,新一届委员会的日方委员愿同中方委员共同努力,真正为发展新世纪的日中友好关系发挥应有作用,以不辜负两国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期待。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致信祝贺西藏文化周在泰国举办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在“2003·中国西藏文化周”在泰国开幕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致信祝愿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文化周恰逢泰国国王76岁生日,并被泰方列入庆祝五世国王朱拉隆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温家宝在贺信中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泰国国王致以最诚挚的祝愿,并向泰国人民表示衷心的问候。
  贺信说:中泰两国是亲密的近邻、彼此信赖的伙伴,两国在长期的友好合作中建立的兄弟般的友谊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贺信说: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中一份独具特色的瑰宝。此次“中国西藏文化周”活动将向泰国人民展示充满魅力和不断发展的中国西藏和西藏文化,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对于进一步增进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展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3·中国西藏文化周”定于12月4日至18日在泰国曼谷、清迈、廊开和洛坤府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在东南亚地区举办以西藏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宣传活动。


第1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会见穆沙拉夫
  本报伊斯兰堡12月4日电 记者马剑、陈一鸣报道: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4日在这里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双方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贾庆林表示,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巴关系,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巴关系。保持和发展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的既定国策。上个月,胡锦涛主席与阁下在北京签署中巴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就是向国际社会显示中方对中巴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视。中方愿与巴方一道,遵循宣言确定的各项原则,落实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
  在介绍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后,贾庆林说:求和平、促发展是本地区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南亚是中国周边的一个重要地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推动南亚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关于巴印关系,贾庆林说:我们注意到最近巴方采取了一系列缓和巴印关系的措施,国际社会对巴方的积极主动举措普遍给予高度赞誉。此举不仅体现了巴方致力于地区和平的真诚愿望,也为恢复巴印对话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巴印关系的改善。我们支持巴方所奉行的和谈政策和为维护地区和平所作的一切努力,希望巴印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实现友好相处。
  穆沙拉夫说,他在上月访华期间同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和会见非常富有成果。巴方对当前巴中关系十分满意。巴中关系是战略性的,不会因为国际形势变化和领导人更迭而发生变化。巴基斯坦永远站在中国一边。巴方希望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一步加强沟通、磋商与合作。
  关于南亚局势和巴印关系,穆沙拉夫指出:巴基斯坦主张南亚各国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巴基斯坦正致力于改善与印度的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已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巴方建议开始巴印对话进程,正期待印方作出积极回应。我们希望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巴基斯坦。(附图片)
  十二月四日,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伊斯兰堡会见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新华社记者 王岩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宣传思想战线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 胡果
  新世纪新阶段,不凡的开局,凝重的起步。
  从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从三峡大坝巍然耸立到“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从非典突袭到淮河渭河流域大水……踏上全面小康征途的中华民族,热切呼唤强大的精神动力。盛事洗礼,困难考验,成为激励民族志气、鼓舞人民士气、弘扬社会正气的生动实践,成为宣传思想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最好锤炼。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战线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自己的工作成果,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有的同志说:今年,我们的国家大事多,难事多,新事多;宣传思想工作热点多,难点多,亮点多。
  浓墨重彩绘民族精神
  初冬的中华大地,热流涌动。
  由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又一次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沈阳,40万欢迎群众排成25公里长阵;重庆,100分钟的报告引来67次掌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昂扬赞歌,在大江南北激起深深共鸣!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03年春,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精辟概括了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
  4月26日,中宣部发出通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防治非典宣传思想工作。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全面出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形成合力,一场规模空前的宣传联动战迅速打响。
  记者也是战士,新闻界奋勇当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推出170分钟直播节目。中央电视台把镜头对准一线前沿。人民日报高扬评论优势,短短两个多月,171篇言论,及时传达中央的决策部署,成为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的旗帜与号角。
广东的美术工作者含泪为以身殉职的叶欣塑像。讴歌白衣战士的书籍火速开印。中国作协赴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团慷慨出征。文艺工作者饱蘸深情写民族精神,实践着“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和使命。
  从《护士日记》到《一封未能发出的信》,从《论奉献》到《筑起我们新的长城》,从钟南山、邓练贤到梁世奎、姜素椿……一个个时代英雄走入公众视野;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的由衷赞叹,涌流亿万人心间;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民族精神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神舟”五号点火升空,新华社第一时间抢发消息。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号外随即出现在晨曦微露的首都街头。
  2003年4月15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的日记《对抗非典难忘那46个日日夜夜》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出,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各地,无数读者含着热泪争相传阅。张积慧也哭了:“没有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随手写下的最普通的文字,居然上了党报,而且是整整一个版!”
  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贴近群众才能感染群众,深入人心才能凝聚人心。一件件大事喜事,成为激扬民气、凝聚民心的最好课堂。一个个“没有想到”,催生出一大批撼人心魄的精品力作,民族精神的种子,悄然间深植心底。
  和风细雨润道德建设
  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思想道德水平,是公民素质的基石、社会文明的标志。
  十六大报告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今年“六一”前夕,北京一名初中生在给胡锦涛总书记的信中袒露心声:经历了非典之后,她感觉“最重要的素质莫过于有爱心、有公德”。她提出,“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道德建设只有与群众的思想实际相统一、切身利益相联系,才能增强针对性,赢得生命力。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让中国人重新品味文明的内涵、掂量道德的分量。宣传思想战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抓住行知统一这个关键环节,将危机催生的热望化为持久建设的动力。
  非典疫情趋缓,中央文明委及时部署“三讲一树”活动。全国城乡积极行动,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共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两周年之际,经党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号召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公民道德红绿灯”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相继建立道德网页。人民日报在要闻版推出图片专栏《一举一动见公德》,天南地北的普通读者纷纷寄来随手拍下的生活瞬间:放着人行横道不走偏要飞身“跨栏”的“勇士”,“此处禁止拍摄”标牌旁嫣然留影的游客……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用群众欢迎的方式,讲群众身边的故事,一个个似曾相识的镜头,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有所悟、有所思。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心,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楷模。郑培民、谷文昌、史来贺、仉伟、刘坤洲、李元龙……一个个闪耀时代光彩的先进典型,诠释着“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昭示着“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用自身凝聚的崇高道德力量去感染群众、影响社会。
  人民是道德实践的主体,群众中间永远蕴藏着最活跃的创造力。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办实事中贯穿道德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载体,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唤起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开辟了道德建设的新天地。
  ———2003年夏,320万青年学子“三下乡”。由团中央、教育部等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天引来4.3万报名者。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道德实践不断增强感召力。
  ———关注困难群体、关心群众利益,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等扶贫济困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
  ———浙江倾力打造“信用浙江”,武汉实施“治城育人战略”,唐山窗口行业提出“以德经营、诚信立业、文明生财”。百城万店无假货、文明城市、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将提升公民素质与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城市美了,民风好了,人气旺了……
  “三贴近”增活力生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需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不懈奋斗。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同时也给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抓住有利契机、采取有效措施,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变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
  2003年5月,“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在人民日报启动,一石激起千层浪。
  抗击非典的实践,使全社会更深切地感受到奉献的可贵。同时,对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奉献精神,社会公众也有着不同的观点、疑虑乃至困惑。
  这次大讨论,就是紧扣时代脉搏、紧贴思想实际的产物。什么是奉献?奉献是否有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如何理解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什么样的价值观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3个月,5000多篇稿件雪片般飞来。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众多读者畅所欲言,认识在碰撞中深入,境界在交流中升华。不少高校和单位还结合人民日报的讨论,组织党员生活会、征文比赛、网上论坛等主题活动,“大家谈”走下报纸版面、走进现实生活,全社会进一步唱响奉献者之歌……
  八方热论入耳来,深刻启示我们:时代呼唤先进文化,人民需要精神动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在贴近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实现引导,宣传思想工作就一定能够扎根现实生活,赢得群众信任,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既是一个崭新课题,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落实“三贴近”,需要从基础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宣传思想战线积极行动,建制度、立规章、听意见、做整改。
  宣传文化系统展开调研,39个单位开始试点,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治理党政部门报刊“三乱”,广大干部群众反映良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消极腐败现象,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增强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联合制定自律公约,受到社会好评。
  坚定、清醒、务实、创新。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战线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第1版(要闻)
专栏:以人为本 协调发展

  架设信息桥梁 当好创业参谋
  鞍山创业培训促就业
  编者按: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对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才能使经济发展保持持久动力。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专栏,报道各地、各部门在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新探索、新成效、新经验。
  本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一年前彷徨失落的原鞍山市罐头汽水厂下岗职工邹玉华,今天已是管理着20多个员工的皮革加工保养服务中心的老板。“参加‘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是我的转折点。”邹玉华感慨地说。
  2003年,鞍山市成立再创业服务中心,为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邹玉华是首批学员。1个多月的系统培训,她明确了再就业的方向,知道了如何去开拓市场、管理企业。“我的企业就是在培训班上孕育的。老师们根据我的创业意向分析了市场前景,还帮我联系客户。企业一办起来,就接了一份1000双皮拖鞋的订单,可把我乐坏了。”邹玉华说。
  和邹玉华一样通过创业培训当起小老板的还有不少人。截至目前,鞍山市已开办创业培训班6期,217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71人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他们凭借《再就业优惠证》充分享受了国家规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创造就业岗位2600多个。
  鞍山市市长张杰辉介绍说,这两年,鞍山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步伐加快,就业矛盾日趋突出。经过一系列调研,鞍山市上下达成共识,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市政府拿出350万元,专门购买了7350平方米的场地,成立了再创业服务中心。
  在再创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中心向全社会征集来的部分再创业项目方案:“保健自行车鞍座”、“手工钩编织工艺品制作”、“哨子河鸭品种选育推广”……每一个项目下,都详细列出经济效益分析、投标人应具备条件、招标单位的优扶条件。几位下岗失业人员正在饶有兴趣地观看。“不少人的创业项目就是从这里来的。”鞍山市劳动局游建桐局长说。他拿出一份学员的“结业论文”,是原鞍山化纺总厂失业人员马永义的创业计划书,封面上写着他从这里获得的创业项目———环保科技开发,现在这份计划已成为现实,马永义的“鑫易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已于今年7月正式开业。
  正在这里参加培训的下岗职工时大明告诉记者,过去他们这些下岗职工把“再就业服务中心”比作自己的“家”,后来辽宁实现并轨,再就业服务中心陆续关门,他们心里空落落的。现在有了“再创业服务中心”,这里虽不像“再就业服务中心”那样每月发生活费,但给予他们的东西更珍贵———一把“金钥匙”,帮助他们打开了再就业的大门。


第1版(要闻)
专栏:

  机电产品占出口半壁江山
  全年将超一千九百亿美元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王宇、张毅)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4日称,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势头迅猛,预计全年将超过1900亿美元。
  近几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机电产品出口1188亿美元,2002年达到1570.8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已达1784.5亿美元。1997年,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33%,2002年提高到48%,今年一季度首次达到50.3%,全年平均有望超过50%。


第1版(要闻)
专栏:

  柴达木涩北气田
  年销天然气超十亿立方米
  本报西宁12月4日电 柴达木盆地今日传出喜讯,青海涩北气田今年累计销售天然气已超过10亿立方米,首次跨入全国年产、销售10亿立方米以上大气田的行列。
  柴达木涩北气田现已拥有5个集气站,89口气井,产能达到12亿立方米以上,日生产能力达370万立方米,保证了向下游用户平稳输气。
  涩北气田开发8年来,销售量逐年大幅增长,2000年为2.6亿立方米,2002年达8.3亿立方米,今年有望销售11亿立方米以上。(凌须斌 马应珊)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发远洋渔业资源
  广东七千渔船闯外洋
  据新华社广州12月3日电(记者梁钢华)广东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外海远洋捕捞渔业,投入外海和远洋生产的渔船达7000多艘,年产鱼70多万吨,居国内首位。
  广东省渔业部门投入巨资改造、新建了一批装配有先进助渔导航仪器的渔船,大大增强了远洋生产能力。现在,广东已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渔业合作关系。去年广东省仅在印度洋、南太平洋一带作业的远洋渔船就达170艘,年产量近12万吨,产值近1亿美元。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不做模糊文章
  湖北 黄文波
  2003年,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湖北省政府作出了农民建房用地审批不再收费的规定。也就是说,土地管理部门在行使农民建房用地审批权时,只有审批权而没有收费权。在执行这一规定过程中,有的土地管理部门舍不得这块“肥肉”,有意无意不让农民知晓这一规定,继续“模糊”地行使既审批又“收费”的权力。有的土地部门虽然执行规定,但不作认真部署,农民建房虽然不交费,但仍然要给行使审批权的人员以“好处”,包括请吃、送烟酒之类,才能办理审批手续。
  为了把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在百姓身上,鄂州国土资源局出台了“廉政回执单”制度。规定所有行使审批的公务人员,必须事先到局办领取统一制式的“廉政回执单”,由申请建房用地的农民将审批人员是否廉洁的具体情况填写在回执单中,统一上交局纪检监察部门。这一制度受到了农民欢迎。
  为了部门甚至个人利益,该让百姓知道的政策故意隐瞒,这种事在有的地方还时有发生。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把政策交给群众,不在“模糊”上做文章,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得到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杜绝的是不正之风,维护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