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焦点

  取代燃料烧锅炉,生产化工原料白炭黑,每年几十万吨酒糟创收上亿元——
五粮液:酿酒废糟变为宝
本报记者 刘裕国
  一袋袋白粉末状的化工产品白炭黑被铮亮的机械手轻轻抓上传送带,徐徐运送到终端装载。大卡车排着长队等候在车间门前。生产厂长刘友金指着微机荧光屏显示的供货数据,激动地对记者说:“看,年关到了,供不应求,我们也急啊!”这里是赫赫有名的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丢弃酒糟处理车间。这里吸引了中外环保专家的目光!
  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一手抓名牌,一手抓环保,经过7年的努力,成功研发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丢弃酒糟链式处理工艺技术”,每年新增收入1亿多元。此项成果为国内首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业界誉为我国白酒产业环境保护新突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200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3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的首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使五粮液集团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四连冠行列。
  五粮液是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商品酒年产量达20万吨。在享受高效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五粮液人渐渐皱起了眉头。因为酒厂丢弃酒糟的年排放量有数十万吨,不仅消化困难,而且与酿酒烧煤产生的废气一起影响环境,给厂区、城市乃至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公司先后三次扩建饲料厂,但都难以处理完丢弃酒糟,而且环保成本很高。
  1996年,新上任不久的该公司总裁王国春,提出了创名牌与抓环保并举的发展战略,他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说:“不抓市场,产品没有销路,不抓环保,企业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董事会把处理丢弃酒糟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公司成立了研究课题组,王国春挂帅任组长。攻坚战的序幕拉开了。
  王国春给企业带来了“三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理念,认为治污必须“减量化、无害化、效益化”三管齐下。他带领课题组的成员马不停蹄地到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企业考察学习,苦苦寻求处理丢弃酒糟的具体办法。考察让他们很失望,因为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还是一片空白。王国春没有气馁,亲自与技术人员一道设计工艺线路,开始在小范围进行试验,在头半年里,每20天进行一次试验。当试验取得进展,又逐渐扩大规模,逐步投入资金。他们用五粮液人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奋战了7年,投入资金2.28亿元,终于研制和实施了复烤提酒、燃烧产能、提取白炭黑的丢糟综合处理新工艺。
  在刘友金厂长的引导讲解下,记者走完这套装置的全套参观线。进入复烤提酒车间,这是环保处理的第一个环节,记者闻到沁人心脾的酒香,眼前几乎是望不到边的窖池,石头垒壁,每口1000多立方米,总共有20多口。据介绍,他们让丢弃的酒糟再生,每年酿酒1万吨,而且都是高品质的好酒,创效益1亿多元。第二个环节是用复烤过的酒糟烧锅炉,给酿酒线供热。这个环节取代了传统燃料,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硫1700吨,少排放煤渣2.4万吨。最后一个环节年产白炭黑4000吨,该产品是抢手的化工原料,用于国内橡胶工业,还出口中东国家。
  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及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全国白酒企业有37000多家,固态法白酒生产所排放的丢弃酒糟每年有1500万吨,如果其中有一半采用五粮液的这套环保处理装置,其综合效益将十分可观。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

  我国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
循环经济重在节能降耗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一个新的概念——循环经济,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重视。记者日前在采访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周长益时,他认为,当前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面向整个社会宣传推进循环经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当前能源、原材料瓶颈制约,很好地结合起来。
  循环经济:目的是什么
  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及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是不能持续发展的模式。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利用率、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增长的模式问题,这正是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例如,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这说明,在我国走以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之路,任务十分紧迫。
  周长益特别强调,循环经济的目的不在于循环,而在于节约和降低资源消耗。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开展。
  我国从80年代就开始系统推进节能节材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实现了能源翻一番保证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无论是共生、伴生矿的综合利用、工业“三废”资源的综合利用,还是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都取得很大成绩。目前,“三废”综合利用的产值超过千亿元。一个变废为宝的典型例子就是粉煤灰:从前让企业头疼的既污染环境又占用大量场地堆放的废弃物,现在变成了资源在销售。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实施的清洁生产,是从源头防治污染的最佳模式。10多年来,有关部门投资近800亿元,在几百家工业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并重点支持企业进行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提高了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能力。
  循环经济:一个新挑战
  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紧迫性不言自明。虽然我们以往在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以及资源节约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变革,还是一个新的挑战。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后,转向走依靠资源循环利用来支持经济高增长的道路。日本今年已正式颁布了“日本循环型社会推进计划”,规定了循环型社会的目标和框架,并建立了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近年来,日本在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仅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就对10个行业、69种产品(覆盖了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的50%)的回收利用出台了相关规定。
  怎样才能使循环经济不仅停留在理念层面,更在实际中不断得以推进?应该说,循环经济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还有许多空白等待研究和填补。例如,为了明确推进循环经济的量化目标,需要制定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做出评价。但是,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政府。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做好规划,对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行为加以限制、规范和引导。
  周长益副司长表示,政府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制定政策、规划、推广关键技术、组织示范试点等,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落到实处。他透露,国家发改委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将充分体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组织编制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在政策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鼓励节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政策。在立法工作上,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究和制定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并抓紧落实已有的法律法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要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有关政府部门将采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抓好行业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和推广,同时要加强对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

无废物、无污染、零排放
 “鲁北”形成三条生态产业链
  濒临渤海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铵、硫酸、水泥联合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磷复肥生产基地和石膏制硫酸基地。近年来,鲁北集团的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它个头大,还因为它构建了一个生态工业系统,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磷矿石的原子利用率达97.7%,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9%。
  “鲁北”的生态工业系统由三条生态产业链构成:一是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分解水泥熟料和二氧化硫窑气,水泥熟料与锅炉排出的煤渣和盐场来的盐石膏等配置水泥,二氧化硫窑气制硫酸,硫酸返回用于生产磷铵。上一道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道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资源在生产全过程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条。这既有效地解决了废渣磷石膏堆存占地、污染环境、制约磷复肥工业发展的难题,又开辟了硫酸和水泥新的原料路线,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是海水“一水多用”。“鲁北”突破了传统制盐模式,实施创新设计,利用海水逐级蒸发、净化原理,在35公里的潮涧带上,建成了百万吨规模的现代化大型盐场,构建了“初级卤水养殖、中级卤水提溴、饱和卤水制盐、苦卤提取钾镁、盐田废渣盐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海水送热电冷却、精制卤水送到氯碱装置制取烧碱”的海水“一水多用”产业链。
  三是清洁发电与盐、碱联产。热电厂以劣质煤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海水冷却,排放的煤渣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经预热蒸发后的海水排到盐场制盐,同时与氯碱厂链结。氯碱厂利用百万吨盐场丰富的卤水资源,不经传统的制盐、化盐工艺,直接通过管道把卤水输入到氯碱装置,既减少了生产环节,又节省了原盐运输费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
  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们认为,鲁北企业集团资源综合利用得好,生态环境解决得好,无污染,属于零排放,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和控制环境负荷的有机统一。
链接
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在研究中提出,循环经济应当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其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

法规强制、利益驱动:循环经济的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宏春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显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也将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点。
  循环经济通过“物尽其用”来创造财富、发展经济,其核心是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达到生产和消费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实现低投入、高效率、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创造就业机会。
  德国和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归根到底是适应固体废弃物管理战略转变的需要,做的也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但是,循环经济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又有差别:一是出发点不同,过去讲废旧物资回收,是因为物质匮乏,要通过节省和回收利用来缓解供应短缺;现在是强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二是范围不同,过去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如废钢铁、废玻璃、废橡胶等,而循环经济中的“三化”,已从生产领域扩展到生活领域,更主要的是废弃物中含有工业文明的成果,如小汽车和废旧家电等,这些废物的回收利用需要专门的技术。三是途径不同,过去我们通过计划实现废旧物资回收再生利用,现在则是在法规和标准的严格执行前提下,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来自于:一是与处理废弃物相比,要节省支出看,支出少了,相当于增加了利润;二是用废弃物替代一部分原料,因价格便宜,成本也就降下来了;三是在废旧物资利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国外没有激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因为有严格的“污染者付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可以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收入,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一是虽然我国有“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但实施效果并不好。二是企业使用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废弃物,一旦产生经济效益,废物产生者不仅不付费还要收费。例如,我国原来建电厂,要规划者建灰场,一般需投入2000万元以上;现在用了粉煤灰,不仅省了这笔投资,还要向使用者“收费”,成了“污染者收费”。三是这类企业不是“三产”就是非公有经济,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是地方政府兑现不了,就是落实不到企业头上。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只能停留在口头上,难以产生实际效果。考虑到废旧物资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公益性,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法律强制是发达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德国1996年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2000年出台《循环社会基本法》,以及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废物或副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方面的法律,都明确提出了“生产者责任”这一命题。欧盟国家对我国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理由之一,是我国没有将回收成本和环境代价计入产品成本。在国内,回收废旧家电由大量的进城农民完成,尽管一些城市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他们还存在着歧视,但这些“非正规”就业者确实解决了废旧物资回收的大问题;但回收这些废弃物势必要花较多的资金,即使在国外办厂回收处理也是如此。
  没有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的强制执行,企业不会主动利用废弃物;没有经济效益,即使政府强制去做,企业也会找种种借口拖延和规避。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环境标准的执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利益驱动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因。用产业界人士的话说,废弃物不准随便排放了,企业就必须作出处理或综合利用的选择。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各抒已见

你把广告投到哪儿
萧然
  北京某广播电台早上有一档路况直播节目,及时介绍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堵车,很受开车人欢迎。过去上班,我一上车就锁定这个台,以便选择相对好走的路段。但后来我不大听了,原因是广告太多,基本上是听5分钟节目要搭5分钟广告。
  电视和广播都如此,节目办得好,收视、收听率高广告会跟着跑。反之节目差,没人看、没人听自然也招不来广告。因此,收视率、收听率高不高差不多是目前企业投放广告的主要标准。但是,从我对上述广播节目态度的变化,似乎有必要多问一句,搭了好节目的车,人家在看、在听好节目的同时,真的会关注你的广告吗?
  也许自己不够大度,连“搭售”的一点广告都不愿意接受,属于“各色”分子,不足以得出公正的结论。于是慎重起见,又问了一圈周围的朋友。结果发现,并非我“各色”,对于日渐泛滥的广告大家都没了耐性。比如对于电视剧当中的广告,大家十有八九会转台,一二不转台者,则借机或上卫生间或端茶倒水。由此可见,广告这只“狐”还真难假好节目之虎威。
  进一步琢磨发现,其实大家的缺乏容忍度也是技术进步惹的祸。过去电视机、收音机都是手动调台,转换频道是件不大不小的麻烦事。记得大学时,几十个同学集体看电视,遇到广告,大家一起高喊换频道,可谁都懒得走过去动手。除非班上鲜有的几位勤快人在,最终结果十有八九是大家在“换频道”声中,将就着把广告看完。现在不同了,到商场、到人家里看看,能发现一台不带遥控功能的电视机绝非易事。遥控器让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跳过不想看、不想听的节目。因此,面对被科技惯得越来越缺乏耐性的受众,企业做广告还真得多费点心,千万别再简单地认为只要搂到好节目的粗腿,自己的广告就能收效。相反,由于节目收视率高,想抱粗腿的广告就多。广告越多,观众换频道的概率就越大,广告的效果就越差。而且再严重点,甚至会累及节目本身。比如我对那档路况节目就是如此。一开始,广告只有几十秒,开车毕竟不如在自家沙发上喝茶那么悠闲,几十秒也就忍了。可后来广告拉长到几分钟就发生了质变,是可忍孰不可忍?只要广告一露头我就换台,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回来。但开车不可能允许我能分足够精力去严格把控时间,于是往往该5分钟回来的拖到了10分钟,结果又赶上了广告。几次下来,干脆放弃了这个节目。
  广告投放中似是而非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能上星、覆盖广的频道就一定好吗?投放广告量越大就越好吗?我家目前能够接收到60多个频道,但我常看的不超过20个,其余40个基本是摆设。再比如,前些年轰动一时的央视“标王”们,还健在的有几个?因此,广告作为市场经营的重要手段,企业投放时切忌只从经验、从想当然出发,要把它作为经营的重要课题认真对待。而对于广告投放效果,最踏实的还是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调查、评估一下,否则大把花出去的,很可能就是冤枉钱。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

  截至11月底,武钢2003年共产生铁772万吨、钢733万吨,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34.97亿元,利润达21.85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职工热线

2004年1月1日前新《工伤保险条例》不适用编辑同志:
我一同事今年10月在工作时受伤,当时《工伤保险条例》已颁布但还没施行,不知道她的情况能不能按新条例来进行认定?
  吉林 王青叶
王青叶同志:
  就你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的答复是,不能这样进行认定。据介绍,没有效力的法律法规,不能适用。没有效力,包括没有生效和已经失效两种情况,《工伤保险条例》目前就属于前者。该条例虽已于今年4月颁布,但是到明年1月1日才生效,在此之前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提早颁布,是为了便于人们学习领会,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
  不过,《条例》的第六十四条规定“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如果你的同事还没进行工伤认定,在明年认定时可适用新条例并按其规定执行。
  ——编者


第15版(企业经纬)
专栏:

潞安矿业加快建新井
 “十一五”末年产达到6000万吨
  本报讯 记者彭嘉陵报道: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加快新矿井建设。2004年下半年,设计能力200万吨的司马矿井将建成出煤;2005年上半年,设计能力600万吨的屯留矿井将建成出煤。
  同时,将整合地方煤炭资源,兼并两个地方煤矿,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煤炭产量。这样,到2005年,潞安煤炭总产量将由目前的年产18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以上。此外,2005年潞安还将开工建设设计能力1000万吨以上的古城矿井,同时在所在地长治市每个采煤县建设和改扩建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矿井,使“十一五”期末煤炭年产量达到6000万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