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连续报道

新疆玛纳斯县头工乡——
包工头追讨欠款低声下气 龚所长百般搪塞满嘴“国骂”
本报记者 王慧敏
  12月25日一大早,乌鲁木齐又飘起了雪花。车驶入乌奎高速公路时,四周仍一片漆黑。
  坐在我身边的刘涛感慨:“一走上这条路,我心里就很压抑。为了向头工乡派出所讨回欠款,今年我在这条路上跑了10多趟了。”
  近4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来到了玛纳斯县头工乡派出所。今天我的身份是刘涛的司机。为不引起怀疑,我找了件油脂麻花的羽绒服,头发也没梳。
  一进派出所的大门,就和头工乡派出所所长龚志军碰了个正着。他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转过头去朝刘涛骂道:“你他妈的,听说还要找个记者来帮你要账,你能耐大得很嘛!”
  刘涛拿出了他的工程造价表:“龚所长,你看能不能把账结了?”
  龚所长说:“你他妈的,胡扯八道什么。决算都没有出来,来要什么账?”
  于是,俩人就工程造价表上的有关项目展开了争执。最后刘涛让了步:“要决算,你们也得先把工程核定一下吧。”
  “核定,你找县公安局计财装备科去。”
  “计财装备科让我找你,你让我找计财装备科!从7月到现在,我已经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了。”
  “反正,你他妈的,我不能把钱给你,我要对国家负责。”记者暗地里数了数,在半个小时中,龚所长共骂了11个“他妈的”。
  看双方陷入僵持,记者亮明身份。龚所长噌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愣怔了半晌说:“我……我要出去吃饭。”说完就往门外走。走到门口,好像想起了什么,踅了回来:“你……你的证件呢?”
  等记者拿了证件返回时,龚所长已没了踪影。我们在派出所等了近一个小时,只好打道回府。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乡村新事

湖北南漳——
十元公务套餐风行
张志峰 蒋志华
  近日,记者在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采访,4个人在镇招待所吃晚饭,4菜1个“锅仔”正合适。该镇是南漳县的三大镇之一,公务接待繁重,群众对大吃大喝现象意见很大。但自南漳县推出每人10元的公务套餐后,全镇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了5倍。
  今年8月,南漳县规定,县内所有公务人员,不管级别高低、人数多少,到各镇执行公务需要就餐的,一律在镇招待所、镇机关或单位内部食堂吃“份饭”。每人早餐费用控制在5元以内,中、晚餐费用控制在10元以内,严禁用公款买烟,禁止饮酒。陪餐人员不得超过2人,并在就餐单上签名。镇直单位召开各类会议需要就餐的,也要严格按此标准吃自助餐。所有公务接待,一律不准安排宴席或变相安排宴席。取消村组公款接待,县内干部到村组工作需要就餐的,由村组安排吃派饭,禁止饮酒,每人每餐支付3元就餐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河北 调水“急救”白洋淀
  据新华社石家庄12月25日电(记者王文化)为使“华北明珠”白洋淀保持“光泽”,华北地区将进行生态调水,跨3个水系,引415公里外的岳城水库之水解白洋淀之渴。这也是白洋淀首次跨水系调水。据介绍,由于海河流域持续7年干旱,白洋淀原本水域辽阔的淀泊,如今只有一些沟汊还有少许水量,目前水位已到5.1米以下,按水利部门的规定,从整个淀区来说已处于干淀状态,如不补水,明年将彻底干涸。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它对维护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天津 “广场”“花园”不乱叫
  据新华社天津12月25日电(嵇哲、杨仲义)天津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日前规定,居民区、写字楼、商住楼及其他商贸建筑等如用“广场”命名,必须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并要有一个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固定空旷场地;或虽占地不足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10万平方米,但有一个不少于4000平方米的固定空旷场地。设有花园的居民区,可用“花园”命名。没有花园的居民区如用花园命名,其花木、绿地占地面积之和必须在总占地面积的30%以上。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浙江义乌 镇街取消公务车
  本报杭州12月24日电 浙江省义乌市镇(街道)党政部门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公务用车市场化”,从明年1月1日起,公务车在这个市的镇、街道将变成历史,所有公务用车将通过公开拍卖形式进行处理;镇(街)现聘用的临时工驾驶员一律清退;列入正式编制的驾驶员实行转岗,要求辞职的,一次性发给8万元补贴,并按实际工龄每满一年发给一月基本工资。改革后,以交通费补贴形式,保证行政用车需要。(张建成 鲍洪俊)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呼和浩特 小学开设心理课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25日电(李泽兵、赵海军)从12月中旬起,呼和浩特市开始在小学开设心理课,把大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在感受和交流中寻找答案。专家认为,从小学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辅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北京 16家博物馆中小学生免费进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孙晓胜)从明年1月1日起,北京中小学生参观市内16家博物馆不用再买门票了。这是全国首次出现成批的博物馆联合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这16家博物馆包括:首都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大觉寺、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正阳门、北京文博交流馆、老舍纪念馆、团城演武厅、白塔寺。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福州 “毒鱼”河豚加工有标准
  据新华社福州12月25日电(记者沈汝发)素有“毒鱼”之称的河豚鱼有望成为美味佳肴,记者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河豚鱼安全加工规范》和《河豚鱼加工品》地方标准已于日前通过专家审定。这是我国首次对河豚鱼加工制定标准。该标准严格规定了河豚鱼原料鱼的品种、鲜度指标、理化指标和河豚鱼加工品的感官指标等相关内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专访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日。在很多人眼里,毛泽东是伟大领袖,而在他的女儿李敏和外孙孔继宁的眼里,他更是言传身教的普通父亲和外公——
领袖家人说家风
本报记者 丁丁
  浅米色的冬衣外套,花白的短发梳得齐齐整整,圆圆的脸庞,皮肤白皙,戴着一副眼镜,下颌最像她的父亲毛泽东……67岁的李敏朴实无华,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态平和。这些天,她的日程排得很满:参观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主办的《领袖家风》大型专题展,出席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新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的首发式,参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陪伴在李敏身旁的是她的儿子、41岁的孔继宁,现为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们的对话就从《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开始——
  “父亲在我们儿女的生命中,深深地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
  记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新书《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
  李敏:每年的12月26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不一样的日子,是特殊的日子。今年的这个时候推出这本《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是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是特别献给给予我生命、意志和品格的父亲毛泽东和母亲贺子珍的礼物。我感谢父亲。父亲在我们儿女的生命中,深深地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是他的教诲让我们坚强地走到了今天。
  记者:根植了“人民”这两个字,怎么理解?
  李敏: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亲人,诚信、合作、向上、独立思考的好品质,培养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淳朴气质与达观精神,是我的父亲所要求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父亲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记者:最近,《领袖家风》的展览在京举办。作为领袖的后人,你们觉得领袖的家风主要包括哪些内涵?
  孔继宁:我妈妈一直教育我们,做一个普通人,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也是她的父亲、我的外公,一位领袖同时又是一个普通家长,对子女后代的期望和要求。
  “是父亲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练就了我迎难而上的意志。这是永恒的爱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们终生受益。”
  记者:主席对子女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
  李敏:父亲是读师范出身,教师一直是他喜欢的职业,这或许正有助于他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平时,他一方面寓教于乐,一方面管教很严,绝不允许我们耽于享乐,强调孩子要坚毅、奋斗、创新、进取。
  孔继宁:妈妈曾给我讲外公教育她的故事。妈妈说,她小时候离开祖国,去了苏联,七八年后回国才开始学中文。为了让她尽快掌握中国字,外公要她练毛笔字。他拿来文房四宝,还亲笔写了仿帖。妈妈上中学时,外公又让她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四大古典名著的中文版,并规定绝对不许看俄文版。他还领妈妈去听相声、看京剧,专门请了老师给妈妈讲唐诗、宋词、元曲和有关的名著、名篇。他想让妈妈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外公还要妈妈练就健康的体魄。他曾经带妈妈到溜冰场去滑冰。常言说得好:头三脚难踢。练滑冰也是这个理儿,练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进步。外公常常教导妈妈,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亲口去尝一尝。
  妈妈常说,“是父亲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练就了我迎难而上的意志。这是永恒的爱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们终生受益。”确实如此,妈妈教育我们,也秉承了外公教育她的原则。
  “父亲说: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
  记者:主席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他对子女在生活上有什么要求?
  李敏:人们可能认为“中华第一家庭”的生活一定很不一样。其实,我们家的伙食和一般家庭没有什么两样。比如早餐,不过是:稀粥、馒头加小咸菜。
  有一回,别人给家里送了些可可、咖啡和奶粉。伙房的大师傅想,总吃老三样不行,不如借此换换口味吧。第二天早上,餐桌上摆上了一小锅香喷喷的咖啡、冲好了的奶粉和抹了牛油的面包。这事儿父亲很快就知道了,他把我们叫到面前开家庭会议。他严肃地说:“伙食标准规定多少就是多少,哪个随便超过都不行。”我们都挨了批评,早餐马上又回到了原来的稀粥、馒头、小咸菜。又过了些时候,父亲就让我们到机关大食堂吃饭了。
  大师傅觉得我们吃苦了,提出改善改善。父亲说:“这样说不对。你们讲吃苦的时候,首先把他们看成是我的孩子,所以就规定了一条不同于一般人家子女的标准。他们吃苦不就是吃大食堂吗?大食堂的伙食要比多数农民家庭的伙食好多了嘛!人哪,生活还是向低的比有好处,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有出息。”
  还有一回,我们吃饭时谁也没去动一盘苦瓜。父亲说:“怎么不尝尝这盘苦瓜?你们不知道,它苦中带甘,苦尽甘来啊!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吃苦,不学吃苦怎么行呢!”
  “父亲说:爸爸的大门向未来的共产党员敞开着。”
  记者:您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受到您父亲的影响吗?
  李敏:对我的理想与追求,父亲始终坚守着引导和严格要求的原则。
  记得中学时代,我写了入党申请书,可又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党员的标准,不敢交给学校党支部。一天,我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了父亲。“那,你为什么要入党呢?”父亲不动声色地问。“我同学的爸爸都鼓励子女要好好努力,争取早日入党。您却反问我为什么入党。真让人不理解。”原想说说心里话得到些鼓励,却像被浇了盆冷水,我当时不免有意见。父亲和蔼地看着我,解释说:“一个人要加入党组织,这是件好事嘛。不过,即使是好事,也要问个为什么,要入党,首先要明确入党的动机,这是不能忽略的。”“我想,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是为了……还是让我好好再想想,下次跟您谈行吗?”“好嘛,爸爸的大门向未来的共产党员敞开着!”此后的日子里,我领悟到,那天,父亲不是以爸爸的身份,而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跟一个有入党要求的青年人在进行严肃谈话。
  后来,我念完大学到国防科委机关当了见习参谋。在这个团队精神很好的集体里,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父亲当年的提问,我终于能回答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我的父母亲一样,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父亲从来不主张我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我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寻路子、谋私利,而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
  记者:在《领袖家风》的展览上,有一个版块是“不要掌声,不搞特殊”。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感受?
  李敏:我印象很深的是,1965年,父亲曾一再对我们说:“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最初,我悟不出这句话的深远含义。在我独立生活以后,我才领悟到这句话的内涵。父亲担心的是,干部子弟的优越感,容易使他们借助父母的地位忘乎所以,仗着父母的权势自以为是,甚至无视法律,胡作非为,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不仅会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离心离德,害国害民。这难道不是“一大灾难”吗!
  父亲从来不主张我们都拢在他身边,更不允许我们以他的名义、权力去寻路子、谋私利,而要我们夹着尾巴做人。他从长计议,让孩子接触生活,接触群众,将来才能自立于社会,靠着他这棵“大树”生活的日子是不能长久的。当年,他曾给毛泽民叔叔的孩子三句赠言:“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对我们的教育,父亲也是以此为准绳,不能因为是他的儿女就放松要求。
  记者:作为领袖的后人,你们现在的生活怎样?
  李敏:我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外,有时也去父亲生活过的地方看看,去中央档案馆父亲的藏书馆看看,有时候也去参加一些会议。作为毛泽东、贺子珍的女儿,今天的我是普通老百姓中的一个。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我都为此而骄傲。父亲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使我和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思想,而没有半点儿家私,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孔继宁:我的妈妈和我创办了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为的是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和民族精神的研究和传播。今年,妈妈参与主编了《真实的毛泽东》和《百年后的毛泽东》。《真实的毛泽东》辑录了100多位工作人员回忆在主席身边工作和生活的文章。《百年后的毛泽东》是一套研究丛书,包括《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与孔夫子》、《毛泽东眼中的人》等书。我们的中心还组织策划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作为主席的后人,我们从他身上没有接受到任何物质财富,但是主席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继续研究下去。(附图片)
  1949年,毛泽东和女儿李敏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合影。
  12月21日,李敏和首都少年儿童们在一起,讲述父亲毛泽东的故事。
  李奇峰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莆田三老人:深情怀念毛泽东
蔡小伟 林海清
  福建省莆田市三位老人的行动,浓缩了当地人民对领袖的深深怀念。
  林玉水:收藏万枚纪念章12月18日至20日,在莆田十中举行的2500枚毛泽东像章展览,拉开了莆田市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活动的序幕。提供毛泽东像章的,是原莆田糖厂的职工林玉水。
  年逾五旬的林玉水在1994年韶山毛泽东故居之行后,对收藏毛泽东像章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老人家中存有1万多枚毛泽东像章,最大的直径达34厘米,最小的1.5厘米,并按主题分为10个部分。他成为莆田市收藏毛泽东像章最多的人。12月25日至28日,莆田市还将在市区步行街古谯楼举行毛泽东像章大型展览会,届时林玉水收藏的所有毛泽东像章将与广大观众见面。
  陈文远:三十年雕就伟人魂12月23日,湖南省长沙毛泽东故乡韶山冲的一个私人收藏馆馆主,慕名来到东海之滨的莆田市文远雕塑室,考察了艺术橱窗里栩栩如生的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木雕肖像。这位收藏者马上订做了一尊1.84米高的毛主席巨雕。
  雕塑室的主人陈文远是位63岁的老人,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上个世纪70年代一度改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1993年,随着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深入,他办起了个人工作室,专门从事伟人、名人肖像雕塑及中国历史经典题材创作。
  30多年来,他创作了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的系列雕像,以反映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场合的光辉形象。他创作的《毛泽东与邓小平》被送到人民大会堂展览,引起轰动,有12位战功显赫的老将军还特地在雕像前合影纪念;他创作的“世纪中国魂”——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木雕被收藏在福建省珍宝库……
  姚玉明:毛体书法蕴深情
  一位花甲老人,怀着深深的情感,用10个月创作出一幅长达110米的毛体书法长卷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记者在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后卓村见到姚玉明时,他的手上满是墨痕,脸上透出几许欣慰……
  农民、大队干部、果农、养殖户,40多年中,姚玉明的人生履历不断变化,对毛体书法始终兴趣浓厚。
  今年春节以来,他全心投入百米毛体长卷的创作。因工程巨大,单宣纸就到城里拉回了两大车,墨汁批发买了一大箱。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幅毛体长卷近日终于完成。全卷共4560字,包括毛泽东诗词、题词、手札等。站在长卷前,领略《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忆秦娥·娄山关》的出神入化、《七律·长征》的一气呵成、《蝶恋花·答李淑一》的满纸神韵,令观者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浙江海宁——
失地农民进课堂 职业培训助就业
  12月24日晚,浙江省海宁市硖石街道长园社区二组50多位农民早早来到市供电局培训中心,报名参加首期“被征地农民择业指导培训班”。目前海宁市有1万多名农民土地被征用,海宁市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300多万元免费开展烹饪技术、家政服务等13项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以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图为带着小孙子一起来听课的56岁农民张生良。 沈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