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各地台资企业协会会长
  强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应共同把我们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贾庆林等参加会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赵卫)国家主席胡锦涛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京参加座谈会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应共同把我们的家园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中国发展了,中华民族强盛了,是全体中华儿女之福。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家和万事兴。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强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要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去奋斗、去拼搏。
  胡锦涛充分肯定了各地台资企业协会多年来为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沟通台资企业和当地政府之间的联系、服务台商做的大量工作和积极贡献。
  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趋活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两岸同胞本是一家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理应密切往来、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共同发展。我们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欢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投资创业。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经商、兴办实业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两岸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加以推动。我们将继续为两岸同胞之间的交往提供方便,努力帮助台湾同胞解决在祖国大陆投资经商、就业就学、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我们愿意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问题,听取台湾工商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利益,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发展民主的意愿,愿意看到所有台湾同胞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他表示深信,广大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深明大义的,一定会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胡锦涛满怀深情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2004年元旦即将来临之际,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新年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委员唐家璇等参加了会见。参加座谈会的各地台资企业协会的90多位会长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十二月二十五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京参加座谈会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参加会见。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吴邦国出席 听取国务院两个报告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傅旭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两个报告。吴邦国委员长出席会议。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向会议报告了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及下一步安排。他首先报告了南水北调工程概况以及当前工作进展情况。他在谈到下一步工作安排时,主要强调了以下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前期工作,为工程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和完善建设管理机构,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工程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工程管理,推进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加大节水、治污、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宏观政策研究。
  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向会议报告了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有关情况。他说,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还报告了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还不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应对工作仍不平衡等主要问题。于广洲在谈到进一步做好加入世贸组织应对工作时强调: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重大机遇,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分类指导,提高后过渡期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和机制,有效应对贸易摩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丁石孙副委员长主持会议,副委员长王兆国、李铁映、司马义·艾买提、何鲁丽、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傅铁山出席会议。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等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在接见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
  服务经济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队伍建设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在接见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温家宝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坚持围绕中心,服从服务大局。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建设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推动各项业务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全体同志,要带头学习、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当前重点要做好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要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坚持严格管理,建设一流队伍。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提高各级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基础,也是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广大公务员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努力为人民服务;要遵守宪法和法律,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具有依法行政能力;要忠于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要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所有的公务员都要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华建敏在会上讲话。他强调,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要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作风保证。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工作,对明年的工作做出了部署。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和常务副书记及机关纪委书记等共400余人出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强调
  加强毛泽东生平业绩和思想研究 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今天下午在北京京西宾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讲话中强调,进一步加强毛泽东生平业绩和思想研究,对于继续推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深入发展,促进全党理论、政治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努力付诸实践。
  研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
  李长春在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对毛泽东生平业绩和思想研究,加强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毛泽东的生平业绩里凝聚着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宝贵的历史经验。要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丰富的实践经历,超凡的革命胆识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深入研究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得心应手的斗争艺术和驾驭全局的领导本领;深入研究他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和把握机遇、开创未来的卓越才能。要从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思想、精神财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李长春指出,要加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一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历史。要通过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充分研究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为我们今天的理论创新提供借鉴和指导。
  李长春指出,要加强对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研究。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军队和人民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在革命和斗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是我们党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李长春强调,要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精神,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们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要通过加强对我们党的这三大重要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好它们的相互联系、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全面地、充分地发挥它们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各项事业的指导作用,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共同思想基础。
  李长春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思想工作;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开展研究工作;要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开阔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要使研究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群众,提高水平,多出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贯彻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毛泽东生平业绩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工作中,通过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不断取得新的优秀成果,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研讨会主办单位的负责人和与会专家学者及在京部分理论、新闻、教育工作者等4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这次研讨会是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举行的。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10多篇,对毛泽东生平和思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集中反映了近些年来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将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


第1版(要闻)
专栏:

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
  胡锦涛温家宝要求全力搜救中毒和遇难人员
  黄菊作出重要批示 华建敏率工作组赶赴现场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2003年12月23日22时许,重庆市开县境内川东北气矿一矿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人员严重伤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等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全力搜救中毒和遇难人员,防止有毒气体继续扩散,尽量减少伤亡,组织疏散周围群众,安排好群众生活,做好善后工作。同时决定派出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为组长的工作组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组已于25日下午乘机赶赴现场。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全面部署二00四年农业和农村工作
  本报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二十五日在北京闭幕。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二00三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正确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二00四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讨论稿)》。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作了部署。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会议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发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赢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当前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
  会议强调,明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会议指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目标,也是整个经济工作的重大课题。随着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和任务的变化,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方式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又要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纯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努力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会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四项要求:一是推进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环境,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积极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四是认真落实政策,放活农村经济,充分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的积极性。
  会议指出,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研究和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要始终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不动摇,始终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始终坚持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给不动摇,始终坚持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不动摇。要兼顾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目标,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会议指出,要加大农村改革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阶段农村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市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会议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改进政府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而努力奋斗。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吉林、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等省的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发了言。
  出席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及计划单列市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不平凡的2003年即将过去。辞旧迎新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这次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供给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战胜了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仍然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为保持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业仍然是经济发展全局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民增收困难又是当前“三农”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这次会议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把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保持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的钱袋鼓不起来,必然会缩减消费支出,造成农村市场的萎缩,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大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国民经济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一定意义上说,把农民收入搞上去,就能进一步走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盘棋。
  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和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无疑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的规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做好,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把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向种粮农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倾斜;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进一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目标统一到增收的任务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支农的要求上来。各行各业都要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真诚对待农民,多给农业一些支持,多给农村一些倾斜,多给农民一些实惠。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各地各部门要把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走样、不截留,该给的给足,该减的减够,该放的放开。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明年粮食总产将达4550亿公斤
 全年农民收入将增长5%
  本报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2004年,我国将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转移农村劳动力1亿人以上,全年农民收入增长5%左右。这是昨起在京举行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
  会议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是保护和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减灾能力和粮食发展的科技进步能力。要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和综合效益,重点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优质粮食产业带。


第1版(要闻)
专栏:

三峡库区新航标昨夜点亮
  据新华社武汉12月25日电(宁晓东、高友清)经过5个多月的建设施工,长江三峡库区航道配套建设工程主要项目已经完工,库区庙河—神溪口航道上全部启用了新型航标,这些新航标今夜将全部发光。
  据介绍,三峡大坝完成135米蓄水后,交通部决定进行库区航路改革,并实施航道配套建设工程。按照船舶“各自靠右航行”的原则配布航标,新增和建设指路灯、里程牌等一批助航设施。今年7月下旬,三峡库区航路改革航道配套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到12月初,岸标、浮标、综合指路牌、灯器电源和太阳能板全部安设到位,并进行了全面调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