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年终专稿(5)

让人与自然更和谐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最近有两个好消息:一是联合国环保组织近日公布一项最新监测结果:在全球52个国家158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综合污染指数排名中,我国三亚、海口两市位居空气质量最好的十个城市之列;
  二是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的老工业基地沈阳通过持续的努力,使自己城市的大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92天,走出了污染围城的阴影。
  联想到几年前“世界十大污染城市”8个在中国的背景,关注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人们在等待新年钟声时收获了一份特别的喜悦。
  今年环保领域影响最大的是两场争论——都江堰“保卫战”和“怒江守卫战”
  从能否在世界遗产的核心区建造杨柳湖水库大坝,到是否该为我们的子孙留下最后一条“生态江”,从历史的文化遗产到现实的生活利益,从急功近利的“政绩”到贻害子孙的生态灾难,这两场沸沸扬扬的讨论牵涉人员之多,涉及话题之广,触及根源之深,都足以让人感慨万千: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确实有了令人欣喜的社会氛围。
  一些细节可以印证这种变化,为建新坝,都江堰管理局曾邀请水利、文物、建设、环保、规划、遗产管理等多方面领导专家实地勘察并论证,结果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有人感叹:要是搁在以前,“唱反调”的部门根本不会在被邀论证之列。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途中,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不要仅仅看到怒江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地位,更要看到怒江在西部生态乃至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观点和言辞蕴藏着人文关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虽然这两场争论的结果大不相同:杨柳湖水库大坝毅然停工,怒江水电站继续上马,但正是在这激烈的交锋中,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聆听异议的不同姿态,专家学者勇于直言的道德良知,广大民众关注环保的旺盛热情。人们关注的已不仅是一两个水电站的命运,而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发展”的理解。
  其实这一年类似的争论一直不断: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人们反思该不该吃野生动物,愈演愈烈的白色污染让人们琢磨超市塑料袋是否该收费,“虐狗事件”让人们再提如何实现动物福利……可以说,这样的争论是2003年的中国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时代命题的一种回应,它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获得了十分可贵的社会共识,但依然存在着必须缩小的认识差距。
  不少人印象中,2003年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个分水岭
  倒不仅是因为2003年是环境保护事业开创30年。孔夫子说“三十而立”,破浪前行的中国环境保护航船经历了30年的风雨沧桑,确实已有了足以“自立”的基础和勇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双赢”理念的实践中,曾经被视为“绊脚石”的环境保护,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环境保护也因此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今年3月25日,浙江海虞、河南竹林、北京长沟等14个乡镇成为我国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这些乡镇走上了这样的良性循环: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吸纳各方资金,推动经济发展;依托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与其他各种评比相比,“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这个“首批”意义深远,它意味着9亿农民融入了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大潮之中。
  2003年,一个新名词备受关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其说是一个新的经济理念,不如说是一个新的生态文化概念。它所提倡的由“资源—产品—废物”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转变,包含了人类发展观的变革。难能可贵的是,“循环经济”不仅是2003年中国环保领域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各省市身体力行实践新发展观的载体。辽宁省和贵州省主动请缨,成为我国两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到目前,共有20多个省市的20多个行业进行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实践,8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脱颖而出。
  不能就环境保护谈环境保护,必须把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使二者实现双赢——这是近年来环保工作日益明确的一个新思路,更是2003年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导引了
  环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局”
  2003年堪称我国的环保法律年,4部意义重大的环保法律法规先后颁布实施。这些法律颁布的背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向纵深挺进。从十六大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不仅催生了各种观念的变化,更导引了环境保护力度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局”。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实现了我国的污染防治方式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跨越,它将企业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资源保护紧密地连接起来,改变了过去环保、生产“两张皮”的状况;7月1日起实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实现了从超标收费到排污即收费、从收支一条线到收支两条线、征收对象扩大到所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诸多新突破,使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日益凸显;9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使我国的环境评价范围由单个的建设项目扩大到区域发展规划,为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提供了法律保障;10月1日起实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填补了我国在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空白。
  环境保护在更加强调法律手段的同时,经济手段的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提高污水处理费用、强化垃圾处理费收取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建设中来;在二氧化硫防治中,“排污权交易”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开花结果,显示出市场机制的巨大作用。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正由最初的行政手段“单兵作战”向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等“多兵种合围”转变——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要求与体现。
  2003年就要过去了,在新的一年,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了30年风雨洗礼的环境保护事业,将弹奏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新乐章。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次全国大会提出
围绕中心任务 强化科技新闻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今天在京闭幕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大力加强科技新闻工作,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新贡献。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和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徐心华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张玉台指出,在一个文盲充斥、愚昧迷信现象泛滥的国度,不可能实现现代文明,也不可能建设一个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科研与科普是鸟之双翼,缺一不可。15年前成立的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实现了新闻界和科技界的密切结合。科技为新闻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科技也利用新闻的优势实现了大众传播。科技新闻不但传播了科技知识,还宣传了科学家的风貌,为大众提供了精神力量,同时促进了科技界的职业道德建设。
  徐心华强调,科技新闻工作者为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了显著贡献。科技新闻工作者是新闻界的一支重要队伍,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和社会的重视。最近几年,科技新闻的比重越来越大,科技新闻大有可为。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日在京开幕,来自全国各新闻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出席了大会。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庐山投巨资兴建防雷网
  本报讯 近日,随着一支支高级避雷针安装在五老峰上,庐山风景名胜区首期投资100万元的雷电防护工程正式动工兴建。庐山管理局计划用3年时间,累计投资600万元,构建一张覆盖全山的避雷网和雷电预警、预报系统。
  庐山临长江、靠鄱阳湖,水汽旺盛,属雷电灾害多发区,每年遭雷击的天数平均在60天左右。频繁发生的雷电灾害困扰着庐山旅游经济的发展。
  今年10月,庐山管理局邀请全国知名的防雷专家,制定了周密的防雷方案。今年开工的第一期工程投资100万元,首先在五老峰、锦绣谷、大天池、小天池、含鄱口安装100多根避雷针及接地极,以防直击雷灾害,并对众多的文物古迹全面采取防雷措施。(李桂庚 姜月平)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针对群众“不放心、不方便、不满意”问题
重庆卫生系统扎实改进行业作风
  本报重庆12月21日电 记者崔佳报道:时至岁末,重庆市卫生系统在全市60多个部门参加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中,取得了综合评议第一名的好成绩。自1996年开展行风评议工作以来,重庆市卫生局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多次被卫生部和重庆市政府评为“行风建设优良单位”。
  认真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重庆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市卫生局局长李祥龙说:“我们一直坚持的行评工作原则,就是要紧紧抓住群众‘不放心、不方便、不满意’的部位和问题,用扎实有力的工作,让政府放心,保群众安康。”在行评工作查找问题的阶段,全系统各单位共发放征求意见书和调查表近2000份,召开各种座谈会500余次,局行评办将征集到的近300条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作为年度全系统行评工作整改的重点。
  针对群众提出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意见,重庆市卫生局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考评和管理办法。各基层医疗单位竞相推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举措:万州区卫生局实行了“医生倒扣分制度”,重庆医学院儿童医院实施了“医疗缺陷管理”,三峡中心医院开设了“健康快车”。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市级医院医疗纠纷同比下降了19.68%,门诊人次同比增加了3.53%。
  重庆市卫生局还选择了群众最为关心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医疗服务收费、非法行医及食品卫生安全4项内容开展专项整治。目前全市累计采购中标药品10.8亿元,向患者让利1.5亿元;初步建立起行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医疗收费价格监督机制,全市医疗收费投诉明显下降;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整治,取缔非法医疗机构1198个,查处和取缔违规医疗广告204个;组织开展了以食品及健康相关产品为重点的系列卫生监督行动,前三季度共查处产品33551种,责令停止生产经营925户,取缔生产加工黑窝点282个,对全市26起重大卫生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进行了及时查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凯旋
 首次获得宝贵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本报青岛12月19日电 记者武卫政报道:今天,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协会DY105—12、14航次调查任务,胜利返航青岛。
  “大洋一号”自2003年4月10日启航执行任务,历经254个日日夜夜,行程39349海里,创造了大洋调查的多项考察新纪录,是我国大洋考察史上历时最长、涉及学科最多、使用手段最先进、完成工作量最大、样品数据采集最多的航次。
  这次考察中,在太平洋上我国圈定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科学家主持开展了NAVABA项目研究(环境基线自然变化),初步建立了合同区的环境基线和环境影响参照区。另外,在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活动区,我国科学家首次自主开展了深海硫化物资源调查,获得了宝贵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样品。
  在执行本次任务之前,“大洋一号”去年进行了6个方面大规模增装和改装。我国自行研制的“电视抓斗”、“海底摄像系统”、“保真取样器”和“岩心浅钻”等新增加的高新技术调查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大洋一号”的作业能力和作业精度。目前“大洋一号”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之一。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打击盗猎犯罪 维护生态平衡
 云南焚毁大批野生动物制品
  本报昆明12月21日电 记者赵永新报道:今天上午11时许,随着云南省森林公安局局长马胜一声令下,24.85吨被收缴来的野生动物制品在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被焚毁。据介绍,此次焚毁的野生动物制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死体)、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死体)、黑熊熊掌等,共计48类,其数量之巨、种类之多、保护级别之高,均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历次焚毁活动的最高纪录。
  马胜局长告诉记者,此次焚毁野生动物制品不仅表明了森林公安打击犯罪、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决心,也是对那些铤而走险的犯罪分子的极大震慑。
  云南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拥有脊椎动物1798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占到全国的59.4%,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针对不法分子盗猎、贩运、经营野生动物的行径,云南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近年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先后开展了“南方二号、三号行动”、“猎鹰行动”、“破案攻坚战”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各类森林及野生动物案件36764件,处理违法犯罪人员52214人,收缴野生动物104022头(只)、野生动物产品86727公斤,为国家挽回损失近10亿元。
  为唤起公众的保护意识,云南省森林公安局联合省环保局、教育厅,于今天在昆明金马碧鸡广场举行了“关爱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万人签名活动。到下午4时许,各界群众近20万人参加了签名活动。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河北、四川发生学校楼梯拥堵死伤学生事件
教育部要求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河北、四川日前发生学校楼梯拥堵死伤学生事件,12月11日,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商城镇中学放学时在楼梯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5名学生死亡,4名学生重伤;17日,四川省简阳市实验小学下课时发生学生楼梯拥挤事故,致使12名一年级学生住院观察,其中1人伤势较重。教育部为此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指出,连续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反映出少数地方和学校领导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学校安全工作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隐患。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立即开展一次以防火、食品卫生和楼梯安全为重点的学校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学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各种事故隐患,防止新的事故发生,对酿成重大伤亡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要严格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同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北京卡通》打造中国风格卡通形象
  本报北京12月21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作为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中国动画出版工程”中最早面世的刊物,创刊于1995年的《北京卡通》月刊结束了我国没有正规新漫画期刊的历史,如今《北京卡通》已经出版100期。在今天的百期纪念活动中,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向优秀卡通漫画作者颁发了脚本奖、单幅奖等奖项。
  面对外国卡通形象和出版物大量涌入我国的情况,8年来,《北京卡通》积极打造中国风格的卡通,努力推动中国原创新漫画的创作,倡导青少年用自己的笔画自己的故事,为青少年读者提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健康的、青春的故事漫画读物。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学校是中小学生家长最担心孩子受伤害的场所
陈瑛 编制(新华社12月19日发)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人民大学学习《李岚清教育访谈录》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日前举办学习《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座谈会,校长纪宝成和党委书记程天权等与会教师表示,通过学习《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对我国过去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与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颁奖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励颁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本届大北农科技奖励共收到申报的科研项目二百三十九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水稻育种专家张慧廉等十人荣获“科技成果奖”、动物保健专家李海燕等二十人荣获“科技促进奖”。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成立
  本报北京十二月二十一日讯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揭牌仪式今日在京举行。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北京市及部分高校代表出席仪式。(育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国内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公布
  本报讯 记者刘毅报道: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最近公布了国内第一个有关绿色建筑的评价、论证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这套评估体系包括上百项绿色建筑标准,面向专业人员推出了具体的评估打分办法。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景山学校举行“手拉手讲卫生”活动
  本报讯 近日在北京景山学校举行的“手拉手讲卫生”主题队会上,一些农村来的孩子和景山的小学生一起座谈了参加“手拉手讲卫生”活动的收获。今年春天,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出版了《手拉手讲卫生》卡通漫画图书。(乔兰)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海南中和药业获爱心捐助奖
  本报讯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社会捐助表彰大会上,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二百零八个单位和个人被民政部授予爱心捐助奖。海南中和药业公司自创办初期就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之中,捐资设立、资助多家基金会。
(阿敏)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北师大举办“分享阅读”捐赠与研讨会
  本报讯 “分享阅读助力中国儿童成长”捐赠仪式暨“中西儿童阅读教育交流与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分享阅读”图书是一种包含了阅读教材、方法和环境指导的系统化早期阅读解决方案。(天沛)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一周回放
12月15日—12月21日
  1、12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展”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礼堂隆重举行。
  2、12月16日灾后的陕西省澄城县交道中学初一(6)班的学生在帐篷内上课。
  3、12月17日顾客在王府井工美大厦选购猴年生肖礼品。
  4、12月18日中国小虎异国受训。在南非的马可盘尼动物园野训中心,两只中国虎在追捕活鸡。
  5、12月19日河北省省直13个部门和保定市市直19个部门在清苑县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6、12月20日中国工程技术展在雅加达开幕,中国国内77家企业参加了此次为期4天的展览会。
  7、12月21日天津师范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在天津八里台长途汽车站做清洁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