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艰辛历程 光荣使命

  编者按:今年12月,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0周年纪念。10年来,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事业,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
  日前,共青团中央召开纪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十周年座谈会。本报特此刊登发言摘要,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开展,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十年不平凡 传播新风尚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周强
  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过的10年是不平凡的10年。1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不断开拓前进,志愿服务理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遍布全国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初步形成,参与志愿服务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青年志愿者行动始终紧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动员广大青年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0年来,青年志愿者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活动、海外援助等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营计划、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等重点项目,成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舞台。特别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短短十几天吸引了4万多名青年学生报名参加,目前参加全国项目和地方项目的10090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近300个贫困县的基层单位开展服务。
  青年志愿者行动紧扣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要求,动员广大青年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青年志愿者行动把这两个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10年来,各级团组织大力实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积极开展助老、助残、维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长期项目,建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3万多个,数千万青年以“一助一”结对、包户帮扶等方式,为250多万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提供了经常性帮助。
  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了当代青年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用民主、平等、正面引导的方式把青年凝聚起来,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年来,全国共有1亿多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全面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动员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和教育青年的重要途径。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名,并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胡锦涛同志多次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也多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或作出重要批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先后两次将青年志愿者行动写入全会决议,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发展。
  当前,青年志愿者行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这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团组织要自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把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定位,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社会动员方式、新的参与方式和新的导向方式,努力使志愿服务的理念更加普及、机制更加完备、社会影响更加广泛,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今后共青团组织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入发展,一要加强队伍建设。广泛实施志愿者注册制度,吸引更多的青年及其他公众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二要加强项目建设。从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的结合点上确定工作重点和服务内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全国项目与地方项目、短期项目与长期项目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项目体系。三要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各级团组织的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切实加强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基层实施网络建设与管理,发挥好动员、协调和管理职能,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运转。四要加强机制建设。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筹资机制和协调机制,推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健康发展。回顾青年志愿者行动不平凡的10年发展历程,展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前景,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图为座谈会现场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艰辛历程 光荣使命

  志愿服务事业在法律规范下健康发展
  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黄晓炎
  过去10年里,福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与全国各兄弟省市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目前,福建省已拥有3万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30多万青年志愿者,注册青年志愿者5万多名。今年4月1日,福建省人大审议并通过了《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福建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正在健康、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
  青年志愿服务立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志愿服务的立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年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在开发配置青年人力资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立法,对这项事业进行必要的规范,用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加以倡导,可以有力地推动包括青年志愿服务在内的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青年志愿服务立法,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运用法律的手段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青年志愿服务立法,是志愿服务事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这项工作已逐步成型,为社会认可,但在职能定位、权益保障、经费筹集等方面都迫切需要有一部法规加以明确和规范。
  立法工作极大地推进了福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条例》实施后,使福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轨道。青年志愿服务从对象、内容、运作方式、评价机制到资金筹集等方面都纳入了社会化运作的环境中,更融入社会、更贴近青年。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和热情更加高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更加有力,青年志愿服务的领域更加多样,空间和舞台更加广阔。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青春作伴 放歌西部

  扎根西部沃土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朗溪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刘勇
  我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名志愿者,毕业于三峡大学,现在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朗溪乡人民政府工作。朗溪乡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个贫困的农业乡,种植结构单一,老百姓以种玉米和红薯为主,收益很差。能否让老百姓改种一些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呢?我们几个志愿者走访农民,请教干部,发现朗溪适合种油菜,以前也有人种过,但是由于品种和技术落后,没有种起来。我们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油菜籽的需求很旺。恰好志愿者中又有学农的,懂得油菜种植技术。我们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了自己的打算,乡里批准了我们的规划。
  我们和乡里几名干部一起开了块地,严格按技术规范制作了示范苗床。第二步,通过乡领导出面,在全乡范围内找到50多个有一定影响的农民,请他们参观示范苗床,观看操作过程,给他们讲解种植技术,掰着指头替他们算经济账,这样种起了几十亩苗床。第三步,发动先参与的农民带动更多的农民种油菜。那段时间,我们整天泡在田间地头,不论天晴下雨。辛苦归辛苦,想法总算一步一步实现了。经过移栽,我们在朗溪建成了4000亩的大学生油菜科技示范基地。经过估算,种植油菜的预期收入有望超过百万元。
  现在,我们的油菜基地建设在整个彭水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家民营企业无偿捐给我们一笔启动资金。彭水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县油菜生产工作会议。县政府决定把我们的基地作为全县油菜生产的试点,今后3年要在全县范围内建成20万亩的优质油菜基地。明年3月,4000亩金黄的油菜花将盛开于彭水。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朗溪的土地上洒下了自己的汗水,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青春作伴 放歌西部

  在艰辛中品尝快乐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中学副校长 冯艾
  我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作为青年志愿者到西部支教,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支教是在2000年8月,我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到宁夏西吉县白崖乡中学。这一年深深改变了我。对大山的依恋,对西部的不舍,时时触动我的心。
  今年6月,当我看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招募启示,心里有个声音不停地对我说:“冯艾,你一定要去!”就这样,我来到祖国西南边陲海拔3000多米的战河乡,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支教服务。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操场上搭起三间简易木板房,连一扇窗户都没有。这就是250个学生的宿舍啊。孩子们的被褥破破烂烂,有的学生甚至拿麻袋当褥子。学校没有图书室,学生除了教材连本字典都没有。初一学生会写错自己的名字。有孩子问我,“因特网”是用来打鱼的还是捉鸟的?
  每周30节课,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备课、教书、改作业,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最大的困难是语言障碍。全校的学生都是彝族,平时都说彝语,教学大纲中1节课的内容,我至少要上3节课。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营造一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就给他们读故事、讲笑话,尽量联系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课堂气氛有时简直就像“幸运52”的节目现场一样。
  我想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今天,有一万人在西部开展志愿服务,明天,这支队伍会更加壮大。我相信,千万个志愿者用心血、汗水播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在西部生根发芽,绽放成灿烂花海。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真情奉献 珍贵感悟

  真情献给老区姐妹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金晓平
  2000年3月,我作为卫生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来到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金寨县天堂寨乡卫生院,从事半年的医疗扶贫工作。天堂寨的名字很好听,但非常贫困。卫生院环境艰苦,设施简陋。当地农民往往因无钱看病耽误了治疗。一次,有个妇女来看病,身上只带了2块钱。经检查,她患尿路感染已半年多。两块钱,连挂号都不够。我仔细询问病史,根据她的症状,开了10粒磺胺类药,把病给治好了。
  在艰苦的条件下当一名医生,常会遇到各种想不到的挑战。难忘2000年7月28日。那天,电网检修,全县停电。下午黄河村一位孕妇到卫生院分娩。晚8点,孕妇腹痛剧烈,如不实施手术,可能危及母子生命。深夜12点,还没恢复供电。我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看着痛苦的孕妇,我将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提出用手电筒照着做手术。同事们找来脚踏式吸引器,4个人打着手电,两人一组不停地踩着吸引器。昏暗的光线里,十多位医护人员,脸色凝重得像铁一样,汗水泪水混在一起,挂在脸上。凌晨两点,一名8斤重的男婴“哇”地一声降临人间,母子平安。在场的所有人都哭出声来……这半年,我克服重重困难,共完成大小手术60余例,成功抢救急危病人32人次,夜间处理难产接生40人次,义诊10次,为老区群众节省手术费7万多元。离开金寨,老区的姐妹们送给我几十双布鞋,那一针一线缝进去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真挚的姐妹之情,我要把它们珍藏一辈子。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真情奉献 珍贵感悟

  绿色之旅 甘苦自知
  河南省潢川县绿色志愿者协会秘书长 叶榄
  10年前我踏上了环保宣传之旅。最初很难。没有钱,没有经验,家人和朋友也不理解。一路上,我主要靠卖字为生。1999年在云南搞环保宣传,我身上几乎连吃饭的钱也没了。我花5毛钱买一碗米线,再花5毛钱买一碗米饭,吃过米线后,用汤水泡饭吃,这样一顿饭才花1块钱就解决了。这些年来,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睡过多少候车室、教室和废弃房子,有时还要露宿野外。这种旅程,不仅艰苦,还很危险。这些年在路上,我被狗咬过3次,被小偷偷过12次,被人打过5次。吃苦受累也好,担惊害怕也好,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我在环保宣传中也得到了很多支持。铁道部环保办专门给我开了一封介绍信,让我免费乘车宣传。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理解和支持环保,意义很大。我总是找一切机会到学校里、孩子中去宣传。1999年11月,我在海南文昌,一天要去6所学校宣讲。喉咙很痛,但我还是哑着嗓子坚持讲完。离开学校时,背后传来全校1000多名学生的齐声高喊:“叶叔叔,辛苦了,祝您一路平安!”泪水一下子模糊了我的双眼。所吃的一切苦,所经历的一切艰辛坎坷,都是值得的。10年来,我行程已达13万公里,去过31个省区市,到过1150所学校,在300多列火车、120多个火车站进行过环保宣传,发送宣传品30多万份,听过我宣讲的人达到100多万。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真情奉献 珍贵感悟

  我的志愿者情结
  江苏省江阴市志愿者活动协调中心副主任 赵新忠
  1996年4月12日,我在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中看到,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由于师资缺乏,一所学校的老师竟然是个仅有14岁的女娃娃。我的心被震撼了。在一片疑惑的目光中,我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吕梁地区方山县潘家畈小学,当起了不要工资的志愿者老师,一呆3年。3年时光,深深埋下一段志愿者情结。1998年11月,从山西支教回来后,我在上海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1999年,江阴市志愿者活动协调中心成立,我毫不犹豫地回到江阴,又一次投身到志愿服务中。
  志愿者工作意味着付出。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占用了我全部的时间,节假日很少能与妻子、女儿呆在一起。志愿者的工作也意味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付出。2002年年初,一位中年妇女等在办公室门口。她的丈夫早去世了,女儿在读高三,自己又下了岗。她对我说:“我什么苦日子都能过,可我女儿快上大学了,没有钱,她怎么念书啊!”我们发动志愿者帮她找工作。经过20多天奔波,终于让她在一家家政公司上了班。这些年来,我们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和净菜配送部,解决了1000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现在,江阴已有10万人加入志愿者行列。我们开通的24小时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了24万人次志愿服务。30%的江阴人在遇到困难时,会首先拨打我们的热线6299999……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时代风采 友谊使者

  情系同一条母亲河
  深圳市福田区竹园小学副校长 李泓霖
  去年5月22日,作为中国第一批国际志愿者,我踏上了海外服务的征程。23日我们到达了万象瓦代机场。热情的老挝少女给我们系上了象征吉祥和祝福的“巴士”带。放眼看去,在我们面前横着一条宽阔的大江。老挝的朋友告诉我说,这是湄公河,老挝人的母亲河。我告诉他,在中国它叫澜沧江,是云南省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母亲河。同一条母亲河,世世代代哺育着中老人民,象征着两国人民的友谊。我跑到河边,大声呼喊:“美丽的老挝,我们中国青年志愿者来了!”
  在老挝的任务是教当地人学汉语。5月27日是我的第一堂课。我从说“你好”开始。我用中文说一句“你好”,学生们用老语说一句“Sabaydee”,来回几个反复,我的学生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为了教他们辨别“b”和“p”,我把一张纸放在嘴前,发“b”时纸张不动,发“p”时有气流纸张会晃动。我又想了很多办法如“顺口溜法”、“听歌学汉语”,他们学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邻班的学生也跑来听课。经过6个月的学习,我所教的学生全部考试合格,获得了“汉语基础培训”证书。他们欢呼雀跃地举着证书,拉着我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我们与老挝朋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2002年9月的一天,一位老挝朋友家失火了,损失很大。第二天一早,当5个中国志愿者把25万基普捐款交到她手里时,她流泪说:“这是我收到的第一笔捐款,谢谢中国朋友!”半年的服务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打点行囊准备回国,学生们来送行。我们一起唱老语歌,唱中文歌,泪水打湿了衣襟。我们为老挝人民办了些事,也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形象。我欣慰,中老友谊如长河,其中也有我们中国青年国际志愿者的一份贡献。


第16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时代风采 友谊使者

  用爱架起彩虹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 孙婷婷
  2001年,我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志愿服务,成为一名彩虹志愿者,开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我的任务是为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基里安先生及其夫人和外孙担任翻译。基里安先生已经79岁了,但神采奕奕,非常敬业。他对中国的志愿者感兴趣。我告诉他:“我们这些志愿者都是自愿为大运会服务的,没有报酬,但组委会为我们提供免费食宿。”我还特意给他看志愿者的胸牌,告诉他这是北京市市长发的,有了它,可以乘坐北京所有的公交车。北京一家绣花制衣厂想为基里安夫人定做一身旗袍,希望她能在大运会的闭幕式上穿。我告诉了基里安夫人。衣服送来后,夫人把它穿在身上,又惊又喜,在镜子前面转来转去,高兴得像个孩子。她说,这样一针一线织出来的精美衣服只有好莱坞的明星才可以穿上。她向我说了数不清的Thankyou。基里安先生的外孙小Nathan特别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北京外国语大学授予基里安先生名誉教授的那天,我悄悄让老师为Nathan准备了一只有熊猫图案的小怀表。Nathan激动得不得了。Nathan把他玩具箱的密码告诉了我,说这个世界上,除了他就只有我知道。一个小孩子能给我什么呢?他给了我他仅有的,就是他的信任。在机场告别的时刻,基里安先生摸着我的头对大家说:“她就像我的女儿,只不过她生在中国。”
  就在上个星期,基里安先生给我写来一封信,告诉我他已成功连任世界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的主席。他把这份喜悦与我分享,并在信里预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做一名志愿者是快乐的,因为我们用爱在心与心之间架起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我有个心愿:到2008年时,再当一回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