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6版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将“三下乡”活动引向深入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 胡振民
  编者按:始于1996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迄今已走过8年历程。8年来,“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拓展,社会参与不断扩大,实际效果一年比一年好,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名牌项目。
  在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广泛共识的今天,“三下乡”活动更加彰显出其存在的价值及深入、扎实、持久开展下去的重要意义。
  为做好今冬明春的“三下乡”工作,将“三下乡”活动引向深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4部委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对2004年的“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12月10日,14部委又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三下乡”工作。今天,本版摘编与会人员在本次会上的讲话和发言,以飨读者。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一定要从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三下乡”活动深入发展。
  一是进一步搞好集中活动。实践证明,集中活动声势大,效果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在“三下乡”活动中,用集中活动打开局面,推动工作,是一条成功经验。在今冬明春的“三下乡”中,要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需要,继续组织一批有力度、有影响的集中活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更多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送到农村去,让农民更多地得到“三下乡”的实惠。
  二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既要扩大覆盖面,推动工作普遍开展,又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帮助最迫切需要帮助的地区和农民,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把“三下乡”活动与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加大为西部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力度,人员多往那里派,钱物多往那里送,项目多往那里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今年我国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要组织文艺、卫生和科技工作者深入灾区,结合防病减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开展送医送药、捐款捐物、扶困助残、慰问演出等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群众心坎上。
  三是进一步拓宽“三下乡”的渠道和途径。“三下乡”活动内容丰富,渠道和途径多种多样。既要送戏、送电影,又要送科技、送知识;既要送钱送物,又要送思路、送点子;既要送人下去,又要送信息下去。要加大培训的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基层文化、科技、卫生骨干,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要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和先进技术手段,办好电台、电视台面向农村的科教节目,加大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推动信息支农、信息扶贫。
  四是进一步探索常下乡的机制。深入开展“三下乡”,必须坚持集中活动和经常活动相结合,把常下乡作为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动员广大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心系群众,深入农村,自觉奉献。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对下去的广大教育、科技、司法、农业、文化、卫生、计生、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者等,在物质上、生活上、工作上给予关心和照顾,鼓励他们下乡创业,鼓励他们与农民结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利益共同体,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多下乡、常下乡。要大力加强基层文化、科技、卫生的阵地和队伍建设,在实践中探索一条“三下乡”、常下乡的新路子。
  “三下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农村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与农民群众的热切期望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要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搞好宣传,努力把“三下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附图片)
  日前,参加拉萨市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近百名志愿者带着科普书籍、常用药品、学生学习用品、民族砖茶和大米等物资来到偏僻的扎雪乡慰问贫困家庭;同时文艺工作者还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受到上万名农牧民的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三农”
科技部副部长 李学勇
  8年来,科技下乡作为“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8年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技下乡是科技服务“三农”非常成功、非常有效的形式。各级科技部门和广大科技人员要充分认识科技下乡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拓展科技下乡的内容和形式,坚持把科技下乡作为科技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集成相关项目、资金和人才,持之以恒,常做常新,在给农民送去技术和信息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使科技下乡成为在农村传播国家科技工作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成为连接城乡,造福群众,依靠科技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各地方要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继续认真做好2004年科技下乡的各项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突出科技致富这个主题。要积极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实施科技致富工程的成功经验,宣传和介绍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推动地方党委政府举科技致富大旗,引导广大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要通过开展科技致富大赛、建设生态富民家园、科技致富进农家、青年志愿者科技成果推广行动等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脱贫致富。
  二是抓住科技培训这个主线。要以星火科技培训项目为依托,针对农村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的科技培训。既要组织院士专家到农村去咨询讲座,也要开展农民进城务工的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培训;既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也要坚持不懈地培养一批本地化的乡土科技人才。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信息扶贫,建设农村科技远程培训网络。要通过科技下乡,使科技培训与科技成果推广和示范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联系,不断完善农村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加速农民的知识化进程。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这个关键环节。要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掀起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的热潮。要多用群众语言和事实说话,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科普宣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扩大科普宣传的影响,推出一批切合农村实际,反映农民心声的科普宣传精品。要通过科技下乡,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摒弃陋习,树立新风。
  四是把建设长效机制摆在重要位置。在坚持科技大集、农村科技培训小分队等有效形式的同时,要在建立科技常下乡、常在乡机制上下功夫,把科技下乡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要结合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星火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等新的工作机制,培育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新的组织形式。要积极推动科技下乡与科技扶贫、科技志愿者行动、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的有效集成。通过科技下乡的长效机制建设,让大批实用科技成果在农村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
安徽省科协副主席 华应明
  近年来,在中宣部等部委倡导的“三下乡”活动中,安徽省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和群团优势,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转变科技下乡工作方式,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活动前,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当地产业结构、资源开发和科技水平等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以此确定活动的重点内容和有效形式。活动中,以省科普专家讲师团为依托,组织省级农业、医疗专家小分队针对当地社会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咨询、义诊、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等多项服务。帮助农民和专家结对子建立长期联系,增强科技下乡的实效后延性。活动后,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加以改进。
  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为科技下乡活动增添新内容。2001年,我会成功研制出了全国首辆Ⅰ型科普大篷车。借助这一新的活动载体,我会组织开展了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160余场次,活动地点遍及全省17个市、80多个县(区)、150多个乡镇(街道、学校),行程达3万多公里,共有40余万群众参与活动。活动期间向各地赠送实用技术资料20余种8万多册,生活保健与健身科普书籍7种3万多册,农业科普挂图16种360套,科普录像带和光碟680盘,放映科普电影100多场次。
  将科技下乡与建设科普阵地、壮大乡土科技队伍有机结合。去年我们选择5个乡镇建立了科技下乡活动长期联系点,努力探索“送”与“建”的有机结合。在积极帮助各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投入近20万元资金帮助当地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利用这些科普阵地、设施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科学技术知识,组织联系有关专家对当地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帮助当地培养乡土科技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不走的科技工作队”。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用先进实用科技武装农民
农业部党组成员 于永维
  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送到农村、送给农民,根据中宣部对“三下乡”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农业部积极组织全国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成效明显。
  一、坚持常年开展专项科技下乡活动,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外,还结合科技年、纪念日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型和专项科技下乡活动。今年以来,一是在西柏坡举办了“七一”送科技下乡活动,正式启动了全国农民科技书屋建设。二是广泛开展了秋冬种科技下乡活动。三是在北京房山区举办了2003年全国农业科技年“渔业科技日”活动。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民科技知识大奖赛活动。
  二、组织开展大型科技下乡活动。今年11月21—22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型集中科技下乡活动,把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推向了新高潮。本次下乡活动,是近年来大型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中内容丰富、声势浩大、针对性强的一次全国性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部、省联动。本次活动由农业部统一部署,实行了部、省联动,部分省还实行了省、县联动。农业部在安徽省金寨县设立了科技下乡主会场,各省农业厅(局)同时设立了分会场。二是针对性强。在摸清当地主导产业和技术需求的情况下,筛选专家和技术,突出了下乡的针对性。三是形式多样。除举办科技大集外,还以专家小分队、专题培训班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专家现场咨询、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赠送科技图书、光盘等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四是技术力量雄厚。在安徽金寨主会场,部、省农业科技下乡团的专家达150多人。全国参加这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的专家超过万人。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民手中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邱久钦
  多年来,湖北省新闻出版战线积极响应中宣部等部门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在省委宣传部的组织下,坚持常年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把精神食粮送到农民手中,为推进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做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形式多样,广泛深入。“送书下乡”活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集中活动与经常下乡相结合,图书营销与技术推广、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通过图书“大篷车”,图书赶集会、科技文化节、农村图书大联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深入进行。2001年以来,各级新闻出版部门和出版发行单位直接参加“送书下乡”者达4.6万余人次,发行到农村的图书达1350.6万余册,组织农村读书活动80余次,直接受益的农民群众超过1000万人。
  贴近“三农”,注重实效。以“农村迫切需要、农民乐于接受、农业收效明显”和促进出版工作为原则,近几年来每年从全国组织大批农村、农业读物,同时组织出版了《主要粮食作物增产100问》、《棉花病虫害防治及高产技术》、《淡水养鱼》、《家庭致富500法》等110余种富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三农”图书。发行单位根据不同县、乡发展
  经济的不同需要,实行跟踪服务,分门别类地将有关图书推向农村市场,送到农民手中。
  着眼经常,加强建设。2001年以来,投入网点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新华书店系统的农村网点由434个增加到598个;积极扶持农村学校、供销社、集体和个体工商户和有条件的农民经营图书,社会网点由3700个发展到5630个。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把优良文化资源送到农村
文化部副部长 陈晓光
  对于文化下乡工作,文化部历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求代表国家演艺水准的各直属院团把文化下乡作为全年的重点任务来安排。由于文化下乡具有文化扶贫的特殊意义,我们在让贫困地区欣赏到高雅艺术的同时,还努力为他们培养较高水准的编创人才。这项工作自去年开展以来,深受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欢迎。
  今年我们仍然把“文化扎根”工作作为“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拟在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四川五省区举办戏剧编导、导演、舞蹈编导及歌曲创作等各种培训班。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工程,我们还特别推出了“三峡演出慰问船”活动,慰问大坝的建设者和库区移民。文化部直属院团的广大演职人员,将通过文化下乡工作,通过奉献优秀的艺术作品,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心中。各地的文艺工作者也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把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输送到农村去,全心全意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开启智慧,破除迷信,开阔视野。
  今年的文化下乡,要进一步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将要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把文化下乡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更深入、更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也更具有实效。各级文化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从农村的文化工作现状出发,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好文化下乡活动;要着重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上下功夫。特别要组织好元旦、春节期间的农村文化生活,要组织文艺工作者在此期间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群众之中,为广大农民群众送上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文化部直属院团的文化下乡工作和“文化扎根”工作,要加大对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帮助力度,优先组织落实好赴西部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慰问演出。
  在财政部支持下,文化部已开始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一工程已形成一大批包括电影、戏剧、图书、卫生、法律、科技常识、农业科技等在内的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优良文化信息资源,并可提供24小时的网上服务。各地区要加快地方中心和基层中心建设,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将这些文化资源尽快送到农村和农民中去。今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已评出年度的“十大精品剧目”和20台“精品提名剧目”,各地应及时地通过“文化下乡”活动,让广大群众欣赏到这些精品。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加大卫生支农力度
卫生部副部长 朱庆生
  卫生下乡工作,在引导农民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解放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国上下着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形势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更要积极组织落实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严格执行城市医务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前到农村服务的制度;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到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第一,要提高认识,加大卫生支农力度,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卫生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建设规划,采取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办法,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地(市)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将卫生下乡纳入经常性工作,强化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使卫生下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今冬明春的卫生下乡工作要与防治非典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紧密结合。在卫生下乡活动中,要加大对乡村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培训,落实农村防控非典的各项措施;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把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转变为群众能够理解、易学易做、切实有效的知识,使群众真正明白并自觉地养成健康地生活方式。
  第三,支援和受援单位要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确定对口支援关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深入农村检查指导卫生支农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使卫生支农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坚持下去,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第四,地(市)级以上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要采取定期轮换或参加巡回医疗服务等形式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一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将有关项目和任务统筹考虑和安排,切实发挥下乡医务人员的作用,使下乡医务人员能够发挥特长,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明年,卫生部将组织部属38家医院通过派遣医疗队、接收进修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面向西部地区,开展卫生支农工作,起到带头作用。


第16版(教科文专页)
专栏:

为农民送医送药送健康
山西省卫生厅厅长 李俊峰
  1996年以来,在中宣部等部委的大力倡导下,山西省扎扎实实推进“三下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卫生下乡方面,全省认真实施了“三五工程”,即在“十五”期间,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对口援助50个贫困县医疗卫生机构、500个乡镇卫生院和5000个村卫生所。具体做法是: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卫生下乡“三五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责任人和工作人员。
  二是突出对口援助,明确援助目标。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均确定了对口援助单位,由各级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协调,与被援助单位签订了卫生下乡目标责任书。
  三是坚持技术援助,增加管理援助。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受援单位的管理水平,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四是加强过程监督,注重效果评估。把对口援助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定期到受援单位工作,作为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通过实施卫生下乡“三五工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起了农民群众信得过、用得起的流动“医疗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10月,向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派卫生下乡医疗队1966支,医疗队员17311人次,诊治患者80.12万人次,会诊疑难病5529例次,做疑难手术4419例次,进行护理示范2527次,组织病历讨论3932次,推广新技术、新项目738项,建卫生室268个,举办各种培训班4104期,培训医护人员12.6万人次,赠送医疗器械和药品价值297.95万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