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曾培炎考察香港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强调
  香港一定能实现持续稳定繁荣
  新华社香港11月6日电 (记者罗政、白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应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邀请4日至6日访问香港,参加《商业周刊》第七届行政执行官年会,考察香港工业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会见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特设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接见了中央驻港机构和中资企业负责人。
  他着重指出,香港同胞是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精神的,香港长期形成的各种优势依然存在,正在继续发挥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作用,只要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一定能够逐步实现香港经济振兴。
  曾培炎围绕香港经济发展和两地经济合作问题进行参观考察,走访了香港联业制衣公司、大埔工业村和美亚铝业厂、正在建设的香港迪斯尼乐园工地、深港西部通道香港接驳点工地、香港交易所。他指出,将于明年1月1日实施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促进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有利于香港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强两地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协作,特别是加快跨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香港和内地经济共同发展十分重要,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我们相信,有董建华先生领导的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一定能实现持续的稳定繁荣。
  在会见行政长官特设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时,曾培炎说,各位顾问都是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领袖和管理专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成功的经商经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以来,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非典疫情等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经济自由开放,在吸引国际资本和扩展国际交往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目前香港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势头。希望顾问委员会为振兴香港经济继续建言献策,并发展各位委员在香港的事业。
  在接见中央驻港机构和部分中资企业负责人时,曾培炎说,长期以来,中央驻港机构和中资企业为香港顺利回归和繁荣稳定,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要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办事,支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在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措施、推进两地经济合作中更好地发挥纽带作用,为维护稳定、振兴香港经济继续作出努力。


第2版(要闻)
专栏:

回良玉出席“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国际会议时指出
  共同推进全球竹藤事业的发展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 “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国际会议6日在北京国际竹藤组织总部大楼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回良玉说,由中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国际竹藤组织,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独立的、非盈利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世界上唯一专门从事竹和藤这两种重要的非木材资源研究开发的国际组织。自1997年北京宣言以来,在各成员国政府和国际资助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国际竹藤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积极开展竹藤资源调查、生物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种质资源交流、竹藤产品开发利用、网络发展及信息传播等工作,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回良玉指出,发展竹藤事业,合理开发利用竹藤资源,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加,又有利于促进生态的改善和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困、增加福利,具有现实意义。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和竹藤事业的发展,一贯支持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按照《国际竹藤组织东道国协议》认真履行东道国的责任和义务,在培育发展和开发利用本国竹藤资源的同时,积极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合理进行竹藤资源的开发利用。
  回良玉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际竹藤组织的发展,并欢迎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国际竹藤组织,有更多的国际机构、国际组织关注和支持国际竹藤组织的发展。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伊恩·亨特对中国政府为国际竹藤组织的筹建、发展壮大以及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国际竹藤组织将致力于竹藤资源可持续开发、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以及促进相关研究开发的国际合作。国际竹藤组织理事会主席、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代表东道国政府,向伊恩·亨特递交了刚刚落成的总部大楼钥匙。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中方协调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作了题为《国际竹藤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的演讲。


第2版(要闻)
专栏:

  十一月六日上午,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办事处举行社区运动会开幕式后,地上撒落了很多纸屑,温岭市三中的学生们主动把纸屑收集起来,投放到垃圾箱里。 江勇兵摄


第2版(要闻)
专栏:

“蓝天”不负苦心人
——郑州市改善环境质量纪实浩
本报记者 李杰 王明
  如今,徜徉在中原古城郑州,人们会发现这里天更蓝了,云更白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人们的心情也更舒畅了。这一切,是郑州环保系统职工和百万群众历尽10多年艰辛换来的。
  痛定思痛 决心摘掉污染帽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十五小”在郑州遍地开花,加上郑州干旱少雨等因素,郑州环保形势严峻。
  昔日,巩义市米河镇有五六十家水泥厂,大烟囱昼夜不停地吐着浓烟;新密大隗镇的数百家造纸厂向淮河支流双洎河排放污水;郑州市区燃煤锅炉、燃煤大灶众多,郑州的天空经常“雾气腾腾”……
  为彻底关停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郑州环保系统职工不分严寒酷暑,夜晚蹲点,白天出击。
  凭着这股韧劲,郑州环境大变样。2001年,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大幅度削减,所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纳入国家城考断面的水质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1.7%,环境空气质量分别达到各功能区标准。2001年11月,郑州率先在全省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河南首个实现环境“双达标”城市。
  再接再厉 开创一片新天地
  进入2002年,部分燃煤小锅炉、燃煤大灶又悄悄现身,一些企业偷排偷放污染物现象严重……当年年底,市区空气污染出现反弹,11月份郑州市空气质量在全国倒数第十一。郑州市环保局、行政执法局、公安等部门联合出动:一个月内端掉燃煤锅炉200多台、燃煤火灶1万多个。接着,又联合工商、电力等部门,对47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分别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排污许可证、断水、断电,直到依法关闭等措施。
  力求环保和发展相统一。去年9月25日,投资2.4亿元的郑州市垃圾焚烧发电示范工程开始在荥阳运营,主要处理郑州市的生活垃圾,年处理量30万吨,年发电可达1.68亿千瓦时,可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创利税1500万元。今年3月12日,一座以煤矸石等为原料的环保发电厂又在荥阳动工。
  据统计,今年头8个月,郑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81.6%,比去年提高18.1个百分点。
  双管齐下 建设一支好队伍
  从去年开始,郑州环保系统推出评优评差活动,简称“双评”,每2个月评一次,奖优罚劣。年终“双评”末3名由局领导与之进行诫勉谈话,连续2年为末位者,视为公务员年度考核不称职,事业单位人员视为年度考核不合格并待岗培训。今年初,他们又推出了“勤政监督卡”。
  除了开门“纳谏”接受社会监督外,郑州环保局还有严格的自我监督机制。他们成立有“行政效能监察中心”,严查各种失职、渎职等行为。
  好机制带来好局面。在该局,迟到早退的人没了,早来晚归的人多了;串岗说笑的人少了,埋头苦干的人多了;无所事事、浪费时间的人少了,钻研业务、加强学习的人多了;徇私舞弊的人没了,公正执法的人多了。
  今年以来,郑州市决定实施“1125”环保工程,即“一个坚持、一个改善、两个推广和五个一”。一个坚持就是确保郑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一个改善就是要进一步改善全市地面水环境质量;两个推广即推广清洁生产,推广ISO14000国际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认证;五个一就是要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创建一个省级生态示范园区、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个国家级优美小城镇、一批50所绿色学校和一批15个绿色社区。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国新闻年鉴》2003卷出版
  本报讯 由中国新闻年鉴社编辑的2003卷《中国新闻年鉴》已于10月中旬正式出版。2003卷是《中国新闻年鉴》自1982年创刊以来连续出版的第二十二卷。该卷在栏目设置上新增了“党的十六大报道专题”和“高层论坛”两个栏目,还设立了“中国网络媒体专辑”。(张建玲)


第2版(要闻)
专栏:

首都女记协第七届好新闻揭晓
  本报北京11月6日讯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2002度)好新闻颁奖大会今天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举行。评委会共评选出109篇获奖作品,本报9位女记者的作品获奖。获奖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孟扬)


第2版(要闻)
专栏:

衡阳火灾事故中被废墟掩埋的消防官兵全部找到
  新华社长沙11月6日电 (记者周青梅、刘非小)据衡阳特大火灾抢救指挥部消息,6日上午10时05分,抢救人员在废墟中找到了最后一名消防战士,医务人员证实已经牺牲。至此,19名被倒塌房屋废墟掩埋的消防官兵全部被找到,其中仅一人生还。
  至此,在3日凌晨发生的衡阳特大火灾事故中,总共有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职。目前,现场废墟清理工作仍在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