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来自古埃及的问候
——访古埃及学专家颜海英
本报记者 刘琼
  传奇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对我们有着特别的诱惑。为了满足国人长久的向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3年12月5日至2004年1月5日这一黄金季节,迎奉来自古老尼罗河的问候:包括埃赫纳吞法老巨像在内的143件埃及国宝将辞别上海,与首都观众见面。
  存史以志,除了文字,大概就是有据可考的地表地下文物。对伟大的埃及古国而言,神秘的象形文字二百年前才被破译,此前的漫长岁月,大量的地表地下文物成为历史唯一的见证。也正是金字塔、木乃伊、法老、诅咒,作为埃及的文化符号,强烈地激起了世人对尼罗河古老文明的向往。这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乃至渴望,在10月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的埃及国宝展,得到了部分释放——历时一月、日均万人的观众,有从众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好奇,还有一些圆梦的色彩。日前,这批总价值2.6亿美元的埃及国宝已运抵北京。记者为此采访了著名埃及学专家颜海英,年轻热情的北京大学副教授用“很特别”一词,打开谈话之门——
  颜:这批埃及国宝在上海展陈期间,观众特别多。原因很简单,古埃及很特别,除了专门研究者之外,世界各国一直有许多业余爱好者。去年,中央电视台直播埃及与美国福科斯公司对胡夫法老墓进行的现场考古,收视率高极了,电视台又重播一次。可见,这次国宝展览如此吸引人,就不奇怪了。对古埃及文化的热情是一种不可言说的情结,它与理性无关。
  问:四大文明古国,因为各自拥有的文化特质而独存。是历经岁月风霜的文物,使人类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感受这些来自远古的零星信息。但是,众所周知,埃及文物在埃及之外历来难得一见,在同为文明古国的中国,神秘传奇的古埃及“摘取脸上的黑色面纱”,似乎就更引人注目。
  颜:作为一名埃及学研究者,能在自己的国家看见从书本上走下来的实物,是多年的期待。我国曾经举办的大英博物馆博览、玛雅文化展,展陈效果出奇的好。有关方面以前也想举办埃及文化展览,但没有成功。因为古埃及的物质遗存极其珍贵,埃及政府很少外借。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多方努力,终于有了这次埃及国宝展。与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非合法手段获得展品不同,这次展览是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伙伴”似的平等合作。为此,要特别感谢那些促成埃及文物中国行的人,包括一些生意人,他们为此要投资1800多万元,无论观众如何之多,从经商角度,注定无钱可赚。他们的动机可能多样,但客观行为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问: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或者一名普通的观众,我当然想看一点门道。而作为一个学者,您最希望向我提供哪些信息?
  颜:展览分为埃及法老、官吏、日常生活、宗教世界、丧葬习俗五部分,其中,埃赫纳吞的巨像、拉美西斯二世的石碑、打击敌人的拉美西斯二世、穿着祭祀服装的阿门内海特三世雕像、娜芙丽特王后雕像及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模仿孕妇体态的瓶子等,都是在埃及以外难得见到的文物。简而言之,除了法老引人注目外,日常生活用品、丧葬习俗文化都值得一看。其中最珍贵者当然是埃赫纳吞法老巨像。这尊巨像高1.9米,重1.8吨,下面有裂纹和被破坏的痕迹。在人类历史上,埃赫纳吞第一个反对多神教,提倡一神教。因为太超前,很多埃及人不能接受他的思想,被视为异类,但是他的一神教思想被当时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接受,从而创立了一神教的犹太教。埃赫纳吞法老死后,神庙及塑像悉数被毁。在古埃及的物质遗存中,巨像存留很少。而埃赫纳吞巨像能够存留至今,简直就是奇迹。最引人注目的,是早年从市场流失新近才由美国归还埃及又赴中国参展的眼镜蛇小雕像。最古老的是距今5000年以前的调色板等摹化妆品,这种有特色的早期文物,只有在古埃及文化早期才能见到。最“年轻”的文物是公元前300年托勒密时期的彩棺。
  问:题外话,我国古埃及学研究状况如何?
  颜:象形文字可以解读后,古埃及学才开始走进学术的视野。1985年,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设置相关课程,填补了研究空白。
  国家博物馆正叮当作响地布展,期待中的埃及国宝展开幕在即。据悉,作为古埃及文化普及的一次绝好机会,国家博物馆将邀请学界做三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展厅提供背景知识,特聘北大学生做讲解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董琦透露,除了埃及国宝展,罗马文化展也在酝酿之中,国家博物馆将尽其所能把世界顶尖文化引介到中国。有所知,才有所得,但愿此次埃及国宝展,我们能乘兴而去,尽兴而归。(附图片)
  埃赫纳吞法老巨像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电影频道展播红色经典 荧屏高扬“心灵的旗帜”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让我们见证了英雄对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贡献;张晓晨们的衡阳救火,让我们唱响了一个民族送给英雄的不朽赞歌。俯仰中华民族解放、复兴的历程,那些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苍穹都因他们而深邃,银河都因他们而浩瀚。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我们有目共睹;银幕上的英雄,我们记忆犹新。正是那些早已熔铸于民族脊梁的英雄人物,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复兴的征程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质日益丰裕的时代,处处追求‘酷’的流行文化似乎已成为时尚,然而一个人要活得精彩,一个民族要强盛,都离不开理想的召唤和英雄的激励。”电影频道负责人阎晓明如是说。
  为此,央视电影频道于11月24日—12月8日期间推出“心灵的旗帜”——革命英雄主义系列影片展播。观众将在荧屏上集中看到《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雷锋》、《董存瑞》以及《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十余部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优秀影片。同时还可看到六集前苏联电视电影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就义在敌人的铡刀之下;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于激烈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董存瑞毅然托起炸药包,为部队的开进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雷锋,一个年轻的普通士兵,用自己朴实的言行和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12月1日晚黄金时段播出的《雷锋》,12月7日播出的《董存瑞》、《刘胡兰》将再一次唤起我们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由导演崔嵬、陈怀皑共同执导,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二十二”大的谢芳、于洋联袂主演的《青春之歌》,由“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而传名的《红色娘子军》,以及《党的女儿》、《烈火中永生》将分别在12月7日、12月6日、11月29日、11月30日播出。届时我们将重温女中学生林道静的坚毅、贫农女吴琼花的英姿、桃花乡李玉梅的豪迈,共产党员江姐的坚贞。
  一个伟大的时代必将造就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英雄。李侠、张志坚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的形象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激励。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一个上海沦陷区的敌后共产党员,始终处于与敌人的搜捕和反搜捕的尖锐矛盾之中,在不断变换身份的掩护下巧妙地与敌人周旋,为我军准确掌握敌人的动向和部署发出了一道道载着胜利捷报的电波。《钢铁战士》里的李志坚,我军一名普通而勇敢的排长,在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沉着刚毅、威武不屈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求恩大夫》,一个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国际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不同时期的英雄,将穿越历史的烟云,在11月30日、12月3日晚与观众再次荧屏见面。
  阎晓明介绍说,参加展播的影片这些年都已分别在电影频道播映过多次,收视率都在前10名。他预期这次集中展播能取得更好的收视效果。(西文)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别拿民工逗乐
朱慧松
  某报纸在大学生中搞了一次“我最尴尬的事”评选活动,天之骄子们踊跃参与,结果最后评出的十大尴尬事中不少与民工有关。什么“有天,我穿的破破烂烂的、慢腾腾地路过一建筑工地,正赶上民工们开饭,其中不少人提醒我:还不快走,迟了饭就没了———把我当民工了。”什么“有天,我吃完饭后,觉得很累,就在路边的长条椅上睡着了,醒来后居然发现饭盒里多了不少饭———把我当饿晕的民工了。”什么“有天,我骑着三轮车给自己搬电脑,谁知不少人问我拉一趟货多少钱———把我当拉货的民工了。”……评选在网上广为流传,不少报刊进行了转载,还有某电视台将其拍成了TV播出,以博众人一笑。我不知道在这些读者、观众中有没有民工兄弟,也不知道他们看了这类节目后会不会发笑。
  尽管我们民间向来有“人不可貌相”、“行行出状元”的俗语,但这正反映了许多人一直是在以貌取人,以职业取人。尤其在城市里,更是对农民不屑一顾。如讽刺某人不修边幅就说其穿着像农民;而夸奖某人穿着得体就说其文质彬彬,像个大学生。农民也成了影视作品、报刊小说中龌龊形象的代言人。现在不少农民靠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城里人建设美好的生活,但却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他们不叫工人,而叫民工;他们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承担着老板拖欠工钱的风险;这还不够,还要被城里人取乐,成为被讽刺、被挖苦的对象。
  前不久,有人编了一首民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什么“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打牌赌博”、“不要看黄色录像”、“不要小偷小摸”,还组织民工高歌后拍成MTV在电视上播出,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民工素质。诚然,有些民工由于文化层次低,干了一些有损城市文明的事,但这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民工还是中规中矩的,不能把极少数人的言行强加给整体。再说,除了民工,各行各业的人都可能出败类,有的甚至为数不少。可为什么要给民工编这样的歌,这不是歧视又是什么!何况我们在指责民工们“随地大小便”、“打牌赌博”、“看黄色录像”时,是否想过这个城市有没有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是否为他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又经济实惠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自我反思,反倒指责民工的种种不是,不是本末倒置又是什么?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多给民工一些爱,别再拿民工逗乐了。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澳大利亚向我国赠送生肖猴彩色金银纪念币
  为迎接中国农历甲申年的到来,澳大利亚珀斯铸币局日前向中国钱币博物馆赠送该局铸造的彩色猴年金银纪念币一套。纪念币正面均为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头像,套装金币背面一只憨态可掬的金猴攀越于树梢,神情俏皮,形态逼真;套装银币背面为一只小猴静坐于树上,体态轻盈,栩栩如生,金银套币动静相宜,喜福双降,传达着一种期盼来年喜庆的浓浓心意。
  珀斯造币厂是澳大利亚仍然在生产运营中的最古老的造印厂,建于1899年,生产和销售的贵重金属币、章、收藏品等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姚朔民说,珀斯造币厂这套生肖猴彩色金银纪念币已在我国发行,收藏价值十分高。
  钱币博物馆今后每年将举行各国钱币博览会。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东方”岁末竞风流
  曾经创造了中国演出史奇迹的东方歌舞团在成功地经历市场检验之后,将久负盛名“蔚蓝色的浪漫”和“华彩唱风流”两台大型歌舞晚会合二为一,推出“浪漫与风流”东方歌舞大荟萃专场晚会。这台于12月12日到22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续上演10场的“浪漫与风流”不仅是首次面向京城观众,而且将作为“北京首届国际舞蹈演出季”开场的鸣锣大戏。
  “浪漫与风流”除了集纳了前两台晚会的中国古典舞蹈和西方传统舞蹈之外,该团歌唱家成方圆、牟炫甫、刘维维、郭蓉、张燕、陈俊华等将为在场观众激情演唱他们的拿手好歌。另外,二胡演奏家周维将在《二泉映月》忧伤哀婉的旋律中展示他的精湛技艺。
  据悉,这台由东方歌舞团、北京现代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浪漫与风流”在北京进行首轮10场演出之后,将展开它的全国巡演活动。
  (张学军)(附图片)
  东方歌舞团保留节目“踢踏舞”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音乐会《毛泽东颂歌》
  12月5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推出的《毛泽东颂歌》音乐会,将由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担纲。徐锡宣、高伟春分别执棒,歌唱家韩芝萍、聂建华、韩延文等担任独唱、重唱或领唱;特邀表演艺术家林中华与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向真联袂主持。曲目如《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想延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情景喜剧《迷人大院》
  我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制片人杜禹,时下又筹划《迷人大院》的拍摄。这将是一部描绘“球迷”、“歌迷”、“影迷”、“股迷”、“网迷”、“车迷”、“麻将迷”等当下生活百态的百集情景喜剧。文兴宇、关凌已成为首批走进《迷人大院》的主要演员。该剧借助新浪网娱乐频道诚邀全国观众为剧组推荐200名专业及非专业演员,同时征集有关幽默台词和时尚笑话。
  (阿童)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

古装电视剧《曹雪芹》
  适值曹雪芹先生逝世24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于12月15日中央8套黄金时间推出30集古装力作《曹雪芹》。多年来,关于曹雪芹的影视创作一直无人敢于涉足。据悉,从酝酿故事到搜集资料、查证史实到启动剧本,直至最终拍摄完成,王静导演整整用了10年的时间。该片在接受众多红学知名学者审看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红学专家周汝昌任该片顾问。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岁月留痕

罗工柳写字
徐怀谦
  以《地道战》、《前仆后继》等油画作品名世的罗工柳,晚年拣起了书法而且同样赢得赞誉,这不能不让人称奇。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呢。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罗工柳受命设计新版人民币的时候,一次检查,发现得了直肠癌,手术后,他去东海的嵊山岛疗养。一次上街,他发现一些工人在为军营驻地粉刷墙壁,他们用的刷子很特别,一问,才知道是用竹壳做的,就是毛竹长出来以后外面的那层,一节一片,竹壳落地后,当地老百姓常捡起来压平做鞋底用。罗工柳想起明代书法家陈献章,用自家后山上长的一种草做成茅龙笔,笔锋有时会断,毛毛杈杈的,所以写出来的字苍劲无媚气,是这种笔的毛病造就了陈献章书法的特点。罗工柳一琢磨,这种竹壳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做笔写字呢?就跟老乡要了两片竹壳,做成了第一支竹壳笔。这种笔具有一般笔的长处,又有一般笔所无的优点,比如它的纤维很长,而且不易断,弹性非常大,另外由于中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里面蓄墨就多,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写狂草,可以一挥而就。不久,罗工柳发现宣纸吸水很快,笔落上去两下就干了,写狂草时运动不开,而浙江手工造的一种皮纸很好,就不用宣纸,改用皮纸写字。
  罗工柳写字一开始是为了养病,没成想后来有朋友拿他的作品出去展览,居然引起很好的反响。他陆续买来谢稚柳编著的《历代名帖》和《中国书法全集》,开始大量习览历代书法,看来看去,就迷进去。他开玩笑说,他小时候跟前清一个举人学过3年书法,可以算是科班出身,画画却是自学的。
  罗工柳写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旁边有啦啦队,人家越鼓掌他劲头越大。这和他画画截然相反。他画画要闭门谢客,连自家人在身旁都不行;写字则是围观者越多越好。他说这样有助于他进入一种解衣盘礴、物我两忘的境界。有些搞气功的朋友看了罗工柳的书法后,说他的字很有气,是一种书画气功。不管是不是,反正他的病灶后来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同一时期,他的绘画开始由一般写意慢慢变成大写意,他个人承认狂草与大写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说两者是殊途同归。但明眼人看得出,罗工柳的狂草不是一味的迷狂,而是静而后动,是宁神寂照后的狂放。
  88岁高龄的罗工柳每天在挥毫泼墨中提升着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生命长青的奥秘。(附图片)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媒体应多关注打工青年
  最近北京新闻电台“人生热线”邀请打工青年艺术团成员座谈,这档节目听后令人振奋。首都媒体以极大热情关注打工青年的业余生活,这对增加市民与打工者心灵沟通十分有益。这些打工青年利用空闲时间,无偿为外来人口聚集的工地、企业演出。尽管表演水平有限,简单的伴奏器乐还嫌稚嫩,但质朴的心灵体现的自强自爱自尊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像他们所说,城市大楼是我们盖,城市的大桥是我们建,首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离不开我们的辛勤劳动,看到北京的美好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同时体会劳动是最光荣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这一群体的工作状况和业余文化生活,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持,倡导自尊自爱自强。希望这样心与心交流的节目越办越好。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谢荣声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主持人,请三思而后“言”
  时常看到有的主持人在文艺演出现场采访演员或观众,当被采访人说到的数字末尾有6或8时,这些主持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个数字真吉利!”众所周知,数字与吉利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主持人在荧屏上“兜售”这种唯心主义观点,究竟是让观众去批驳还是去接受?主持人是公众人物,站在舞台上时,请三思而后“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农七师126团宣传科 陈发德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别在荧屏上糟踏粮食
  最近,某电视台播演了一个名叫《幸运50》的节目。其中一个节目,由一位小姐用一台踏跳板将糯米打糕抛向空中,由参赛者用嘴去接,结果大量的打糕落地,无一接中,美食变成了垃圾,令人十分痛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大家皆知的格言。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吃饭问题一直是关系到人民生死存亡、国家兴衰的大问题,增产粮食、节约粮食更是丝毫不容忽视的大事。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电视台竟然堂而皇之地播放浪费粮食的节目,实在令人不解。
  辽宁省丹东铁路地区离退办 高振寰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警惕电视广告的“特殊疗效”
  电视屏幕上各种广告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广告语言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有些药品广告不约而同地宣称对某某病有着“特殊的疗效”,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疗效”应该用“好”与“不好”来区分,“特殊效疗”又是什么样的“疗效”?一种药品对疾病根本没有疗效,这种疗效也可以算是“特殊”。还有不少食品广告异口同声地吆喝着“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实我们每天吃的白菜、萝卜都含有这些东西。如果其中不含任何一种维生素和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那可能就不能叫“食品”了。与此相反,这些食品广告含有多少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却从来都是缄口不言。广告中没有说出来的无法追究,但是说出来的就应该负责,不能绕着弯子蒙哄消费者。
  陕西省清涧县人民医院 贺永军


第7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电视台不能做“药托”
  时下一些电视台在开办的健康讲座、健康咨询栏目中,往往通过医生、专家讲授保健和医疗、医药知识的同时,以专家或患者的名义对推销的药品或保健品的功效进行宣传,并往往夸大其辞。日前在某电视台的“健康时空”节目中,一“专家”在谈到关节保健时,对观众讲了几分钟保健知识后,就一直讲自己厂家研制的“壮骨冲剂”的功效和作用,并称是“当今国内最好的关节病治疗药品”,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专家”拿出有效证书和数据。“专家”的行为违反了药品广告的有关法规,成了“药托”。这让人觉得如今“药托”们不再是站在大街上吆喝,而是在一些电视台的直播室里竞相开起了保健讲座。电视台在做健康保健节目时,应该尊重科学和事实,切莫把保健讲座变成违法的“药托”。
江西省金溪县文联 许江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