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实现停火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二十五日说,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当天同意,从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决定强化对伊武器禁运
  联合国安理会二十四日一致通过第一五一八号决议,决定设立一个负责监督对伊拉克武器禁运的委员会。决议指出,尽管伊拉克局势已经得到改善,但仍对世界及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为此,安理会决定进一步强化对伊武器禁运。


第3版(国际)
专栏:

土逮捕九名伊斯坦布尔爆炸嫌疑人
  土耳其二十五日正式逮捕了九名涉嫌制造二十日英国汇丰银行土耳其总部和英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爆炸事件的嫌疑人。据报道,伊斯坦布尔国家安全法庭二十四日对被拘捕的十二名嫌疑人进行了审讯。审讯后,该法庭二十五日凌晨释放了其中三人,而宣布逮捕其余九名嫌疑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陪审团裁定系列枪击杀人犯死刑
  参与审判美国华盛顿地区系列枪击案的陪审团二十四日裁定,应该判处该案中的主犯穆罕默德死刑。他和另一名嫌疑人马尔沃(审判尚未结束)被指控于去年十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及其邻近的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州制造一系列枪击事件。(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格鲁吉亚明年一月初举行大选
  格鲁吉亚议会二十五日在第比利斯宣布将于明年一月四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由于国家行动党和布尔贾纳泽民主派等政党的抵制,格鲁吉亚新一届议会未能获得合法地位,一九九九年选出的议会继续在该国政治生活中行使权力。格最高法院当天做出判决,宣布十一月二日议会选举无效。(吕岩松)


第3版(国际)
专栏:

卢武铉否决“特别检察法”
  韩国总统卢武铉在二十五日上午举行的国务会议上,对国会十日通过的关于卢武铉亲信受贿事件“特别检察法”,行使了否决权,并提议待检察当局调查结束后,由国会再议。(徐宝康)


第3版(国际)
专栏:

各国华侨华人继续声讨“公投立法”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一些国家的华侨华人及中国留学生24日继续举行活动或发表言论,一致声讨陈水扁推动“公投立法”的“台独”行径,并表示完全支持中国政府为维护领土完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在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倡导下,旅居俄罗斯的华侨华人代表24日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并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台独”分裂行径。
  巴西部分地区华侨华人社团24日举行座谈会,对陈水扁假借民主幌子推动“公投立法”、分裂祖国的行径表示强烈愤慨,指出,陈水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商。
  德国主要华侨华人团体负责人24日在汉堡举行集会,谴责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图谋。
  挪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下属12个华侨、华人和学者社团的负责人24日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台湾当局推动“公投制宪”的“台独”行径。
  美国东部各界华侨华人代表24日在纽约华埠举行反公投、反制宪、反台独大会,希望美国政府不要向台湾当局发出错误的信息。
  墨西哥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一批华侨华人团体24日晚在墨西哥城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全体海外华夏儿女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携起手来,挫败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一切图谋。
  本报曼谷11月25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中国留泰大学生今天在此间分别集会,声讨目前台湾当局愈演愈烈的“公投立法”、分裂中国行径,并呼吁全世界华侨华人团结起来,反对“台独”,反对“公投”,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24日电 记者范剑青报道: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4日下午召集旅阿17个侨团的代表举行座谈会,强烈声讨台湾当局“公投”、“制宪”等分裂祖国的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三名留俄中国学生在火灾中遇难
  本报莫斯科11月25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提供的最新消息,目前已初步认定有3名中国学生在莫斯科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24日凌晨发生的火灾中不幸遇难。火灾遇难者遗体辨认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火灾发生后,160多名受伤留学生被分散安置在多家医院。这给我使馆寻找、看望受伤中国学生的工作带来困难。昨天,我使馆成立了8支小分队到莫斯科各大医院、急救中心寻访,最后在8家医院找到了39名中国学生。使馆工作人员对学生们表示慰问,并为他们送去了各类生活用品。据悉,受伤的中国学生大都是因吸入烟雾中毒,也有个别人在逃难过程中受伤。虽然学生们伤势轻重不同,但都没有生命危险。在俄罗斯医生的积极救治下,有3名受轻伤的中国学生已于24日晚些时候出院,其他人也情绪稳定。
  我驻俄使馆24日同卢蒙巴各族人民友谊大学领导再次进行接触,要求校方采取积极措施协助寻找受伤住院和失踪的中国学生。双方还就受难学生的赔偿问题进行了初步商谈。同日,俄罗斯外交部向我使馆发来慰问信,对中国学生在火灾中受难表示关切。
  据报道,在这次火灾中已有36人死亡,171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其中47人伤势严重。死伤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中国、安哥拉、日本、土耳其、印度、秘鲁、塔吉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欧就伊朗核问题决议案达成妥协
 美放弃以“触发机制”警告伊朗立场
  据新华社维也纳11月25日电(记者宋国城)美国与德国、法国和英国24日就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达成妥协,美国放弃了此前所坚持的以所谓“触发机制”警告伊朗的立场。
  据了解磋商情况的外交官员透露,在如何处理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中,美国一直指责伊朗长期掩盖其核武器计划,主张采取强硬立场,用所谓的“触发机制”警告伊朗,即一旦发现伊朗再次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则立即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而英、法、德三国则警告说,采取对抗态度会导致伊朗断绝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由德、法、英三国起草并几易其稿的新决议案就此问题的表述是,一旦发现伊朗再次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理事会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采取具体行动。外交官员说,尽管美国放弃了以所谓“触发机制”警告伊朗的立场,但美国仍要求得到保证,如果伊朗继续违反核安全义务,还是要提交安理会处理。
  据悉,伊朗对该决议草案感到满意,并希望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越副总理会见中共代表团
  据新华社河内11月24日电(记者黄海敏)越南政府副总理武宽24日表示,越南希望进一步加强和发展越中经贸合作关系,特别是与中国云南省的经贸合作关系。
  武宽在会见中共中央委员、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时说,中越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特别是云南省作为越南产品进入中国大西北市场的“桥头堡”,地理位置十分有利,双方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断推动经贸合作关系向前发展。
  白恩培说,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越关系,将继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越南方面一道,本着增进互信、面向未来的精神,真正把“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针落到实处,使两国和两国人民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谋求延伸大陆架范围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5日电(记者乐绍延)据25日出版的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为了向联合国申请延伸本国大陆架范围,日本政府已会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等10个与海洋开发相关的团体联合组建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并从2004年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
  日本政府认为,位于太平洋上的日本南鸟岛、冲之鸟岛等海域虽然距日本领海已超出200海里,但这些海域很可能符合联合国的有关规定,被认定是日本的大陆架。


第3版(国际)
专栏:

布什签署国防授权法案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4日电(记者潘云召、谭新木)美国总统布什24日在五角大楼签署了总额高达4013亿美元的《2004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法案涉及的数额比布什提出的数额多出15亿美元,比上年度国会批准的数额增加2.2%。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克罗地亚 执政联盟失利
本报驻塞黑记者 刘志海
  克罗地亚23日举行独立后第四次议会选举。克罗地亚选举委员会当天宣布,68%的选民参加了投票。反对党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在这次议会选举中共赢得140个议席中的65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现总理拉昌领导的社会民主党执政联盟只获得55席,丧失执政地位。
  此间观察家认为,导致社会民主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不佳。社会民主党自2000年1月执政后,注意向欧盟和北约靠拢,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经济困难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目前高达18%;债台高筑,今年上半年外债额为152亿美元,人均外债3500美元。外债今年底将升至208亿美元,占GDP的74%;现有贫困人口约44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0%。克经济学家霍尔瓦特指出:“政府正在把人民引向经济深渊。”据报道,民众对经济现状感到失望,对社会民主党执政联盟失去信心,盼望过去曾经执政的民主共同体重新执政,尽快扭转当前的经济颓势。
  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1989年6月17日成立,它致力于全面复兴克罗地亚。1990年5月,克举行二战后首次多党制选举,民主共同体获胜执政。克1991年6月25日独立以来,民主共同体在前两届议会和地方选举中均赢得多数,成为执政党。但是,西方一直指责民主共同体领导人具有激进民族主义倾向,极力排挤民主共同体领导的克政府。2000年1月,民主共同体在克独立后的第三届议会代表院选举中失利,成为在野党。
  在本次议会选举中,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与获得8个席位的克罗地亚权力党以及获得2个席位的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结盟,三党所获75席已超过议会半数席位,从而获得组阁权。民主共同体主席萨纳代尔宣称,该党取得了胜利,克人民已给予其“组成新政府的权力”。克罗地亚总统梅西奇24日也宣布,萨纳代尔最有可能成为克新政府总理。
  克一些政治分析家担心,克民族主义势力有可能重新抬头,这将可能影响外国投资者来克投资。比利时、荷兰和欧盟其他一些成员国的媒体指出,克民族主义者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表明克将向右转,将执行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这必然对其加入欧盟产生负面影响。有欧盟官员表示,此次议会选举结果对于克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克继续推进民主和经济改革,欧盟今后几年可能与克政府启动入盟谈判。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24日发表谈话表示,“欧盟将根据克新政府的政策来评价克这次议会选举的结果,希望新政府继续奉行与欧洲一体化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为赢得西方好感,克民主共同体在尽量淡化其民族主义色彩。党主席萨纳代尔表示“民主共同体已进行改革,该党不再是抵制西方的激进民族主义政党。民主共同体将把克罗地亚融入欧洲主流社会”。萨纳代尔还强调,克希望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加入北约和欧盟。为此,克新政府将加快民主改革进程,加强法制建设,尊重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承担起所有国际义务”。(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2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翻越隔离墙
  联合国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称,以色列修建的隔离墙将给68万巴勒斯坦人带来人道主义灾难。
  图为一名巴勒斯坦妇女24日正在翻越隔离墙。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摄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随笔

格鲁吉亚 总统下课的背后
吕岩松
  谢瓦尔德纳泽辞去总统职务后,格鲁吉亚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反对派支持者在第比利斯街头高歌狂饮,欢庆“天鹅绒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他们的领导人妮诺·布尔贾纳泽也开始履行代总统职责。24日,这位年仅39岁的女政治家发表告人民书,呼吁人们恢复正常生活并责成司法机构整顿秩序。此后,她又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尽快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
  关注格鲁吉亚局势走向的同时,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谢瓦尔德纳泽。23日晚他在第比利斯市郊的克尔察尼斯基政府别墅宣布辞职后,有关其去向的消息接二连三,但又都相互矛盾。布尔贾纳泽声称谢瓦尔德纳泽已经流亡国外,国家运动党领袖萨阿卡斯维利则说他还在格鲁吉亚。直到24日晚才有可靠消息说,谢瓦尔德纳泽根本没有离开克尔察尼斯基别墅。
  虽然谢瓦尔德纳泽没有前往德国避难,但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盛情邀请还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柏林显然不是有意在给这句老话做反证。于是乎有人谈到了德国人的“厚道”和“报恩意识”,更多的人则是回想起谢瓦尔德纳泽昔日的辉煌。1985年至1990年间担任苏联外交部长期间,他在缓解冷战气氛、促进“两德统一”方面所做的贡献有史为证。如果不是因为苏联分崩离析,这位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外交家多半不会回到格鲁吉亚,更不会有后来10多年苦撑危局、每况愈下的经历。
  作为在格鲁吉亚叱咤风云10多年的老牌政治家,谢瓦尔德纳泽缘何落得被迫下野的结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认为自己的老部下以“自我牺牲”挽救了格鲁吉亚,阻止了这个国家分裂的厄运。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谢瓦尔德纳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面对众叛亲离的现实,他也没有别的路好选择了。
  这两天给谢瓦尔德纳泽政治生涯做分析总结的言论铺天盖地,其中自然不乏精彩的论断。不过在笔者看来,普京总统24日的一番讲话尤其值得玩味。俄罗斯领导人认为,格鲁吉亚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经济政策方面犯了一系列错误,政权更迭是“必然结果”。具体来讲,谢瓦尔德纳泽未能巩固民主机制和国家基础,只是一味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进行“无助的躲闪”。另外,国家经济沦落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艰难,甚至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亮”,而腐败却深入到了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谈到外交问题时,普京尖锐地指出,谢瓦尔德纳泽没有考虑格鲁吉亚人民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不顾地缘政治现实,只是一味地向“境外”祈求“可怜的施舍”。
  而在国际问题专家看来,格鲁吉亚这一轮政权争夺的背后,更反映着俄美两大国对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加索山区小国争相施加影响的暗中较量。近年来,美国对格鲁吉亚的影响似略胜俄罗斯一筹。格鲁吉亚的亲美外交主要体现在它希望加入北约,从而得到了巨额美援。特别是“9·11”事件后,在美国对阿富汗和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中,格鲁吉亚都给予了积极配合。此外,格鲁吉亚地处里海至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油气管道铺设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了大国间能源争夺的战略棋盘。尽管谢瓦尔德纳泽努力靠近华盛顿,与莫斯科时有不和,但在过去一年里,谢瓦尔德纳泽因其国内地位减弱,又转而亲近俄罗斯。由此可见,他的下台、格鲁吉亚的政局走势,必然要继续牵动一些大国的神经。
  “我要回家,我有许多事情可以写……”这是谢瓦尔德纳泽宣布辞职后对着摄像机说的最后几句话。现在这位退位总统真的回到家了吗?他将如何书写自己的功与过呢?


第3版(国际)
专栏:

沙龙称必须作“痛苦让步”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4日电(记者刘洪、聂晓阳)以色列总理沙龙24日在执政的利库德集团举行的一次特别会议上称,以色列必须为实现和平作出“痛苦让步”,他同时敦促巴勒斯坦方面抓住这个机会。
  当地媒体援引沙龙的话说,为结束巴以冲突,他正考虑采取一系列“单方面行动”,但巴方必须要有和谈紧迫感,因为以色列的耐心是有限的。
  沙龙拒绝披露“单方面行动”的具体内容。但他表示,以色列不会拥有现在占有的所有地方。分析人士认为,沙龙是在暗示他将会拆除一些犹太人定居点。这将是沙龙上任三年来前所未有的积极举动。
  沙龙为自己的和平举措解释说,以色列无法继续统治300万巴勒斯坦人,因为这对以色列没任何好处,以当前的经济状况也无法承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