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中国地方戏曲巴黎展魅力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中国的戏剧百花园五彩缤纷,光戏曲剧种据不完全统计就有360多种,传统剧目的数量更是多达万部以上。为了让法国观众更好地认识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精心策划和安排了一组精美的中国地方戏曲,亮相深秋的巴黎,使红红火火的中国文化年更加多姿多彩。
  这次中国地方戏曲展演,可谓形式多样,不仅集中演出了5个剧种,还组织了戏曲服饰展和摄影展,以及中国戏曲欣赏讲座。在所展示的几个地方剧种中,既有北部地区的评剧和京剧,也有南方的越剧、潮剧和粤剧。
  来自河北省的石家庄青年评剧团,完整地上演了在中国流传甚广的经典剧目《花为媒》,将起源于北方民间说唱艺术,多表现百姓日常生活的评剧介绍给了法国观众。该团由其团长、两度荣获中国戏剧“百花奖”的刘秀荣亲自率领,剧中女主角张五可也由这位著名的评剧演员扮演。演员们生动、细腻、诙谐的表演以及通俗易懂的剧情,令台下观众叹为观止,情不自禁的掌声此伏彼起。演出结束后,一些法国观众上舞台向演员表示祝贺。在这台大戏之后,中国文化中心还特地邀请刘秀荣为喜爱中国戏剧艺术的法国各界人士举办了一场戏曲欣赏讲座,以边讲解边表演的方式,带引法国朋友领略了中国戏剧百花园的锦绣风光。
  在这次展演中,于1984年创建在江南水乡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奉献了一台争奇斗艳的《东方奇葩——越剧精品折子戏》,有展示巾帼英雄传奇经历的《穆桂英挂帅》,也有描写梁祝爱情故事的《十八相送》;有蕴涵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不朽魅力的《赵氏孤儿》,也有讲述陆游与唐琬婚姻遭遇的《题诗壁》和取材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白蛇传》。小百花越剧团是中国当代颇富盛名的女子专业表演团体,在世界十多个国家都留下了演出足迹,每到一处都深受关注。剧团此次派出强大的演员阵容,有3位国家一级演员和多位“梅花奖”获得者参加了在法国的巡回演出。为了把越剧这一优秀的中国南方剧种推向西方主流社会,剧团借本次展演,重新编排了这台折子戏,从服装、表演到布景都进行了全新包装,在传统戏剧模式中,大胆糅进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方式,舞台美工精致典雅,丝质的戏装上绘制了大写意的中国水墨画,诗情与画意中弥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表现了浓郁的地域民俗特色。
  这次展演得到了法国侨界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社同新加坡馀误儒乐社共同表演了《京城会》、《春香传》等潮剧片断,法国广东粤剧社与中国广州、香港等地粤剧团联袂演出了《杨家将》,旅法华侨华人会文化中心文艺组则以京剧《华容道》、《铡美案》和《大登殿》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中国戏曲是一门古老的综合艺术,集说、唱、念、做、打为一体,也汲取和融会贯通了文学、服装以及美术、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等诸多艺术之长。考虑到戏曲表演丰富的内涵和强烈的地域风格,中国文化中心请人将唱词全部译成法文,打在了电子显示屏上,并在每场演出前,向观众认真概述有关的剧情和背景。在演出现场,记者遇到几位自发组成的法中文化交流协会的成员,他们结伴从外省赶到巴黎观看。年轻的协会负责人皮托说,这是他第一次看中国地方戏,从音乐到服装都令他新奇。演员们丰富的形体语言和圆润的唱腔,使他与他的伙伴们眼界大开,感受到了中国戏曲这一东方艺术独特的魅力。他希望今后能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戏曲。(本报巴黎11月23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西藏综艺展在拉举行
  据新华社里加11月21日电(记者张国旺)中国西藏综合艺术展21日在里加的拉脱维亚外国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在拉脱维亚举办的第六个有关中国的文化展览。拉脱维亚各界人士及各国驻拉使节等近200人出席了开幕式。
  拉脱维亚文化部国务秘书帕夫留茨和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季雁池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西藏综合艺术展共展出了200多件介绍藏族生活、风俗、宗教及文化等艺术品。


第7版(国际)
专栏:

《地球、人类挑战与出路》展开幕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记者吴迎春报道: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地球、人类挑战与出路》展览22日在中国科技馆开幕。
  展览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影像介绍污染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治理环境的新科技和新材料,等等。
  展览是在美国杜邦公司的协助下,由中国科技馆历时数月的筹备推出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安南呼吁消除南北电视信息鸿沟
  新华社联合国11月21日电(记者杨志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1日在这里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电视信息鸿沟,如果不予以消除,将危害文化和语言的多元化。
  安南是在当天为庆祝“世界电视日”发表的声明中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电视产业在推动各国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同时电视也可以揭示世界阴暗的一面。
  安南指出,电视信息的流动不应是单向的,即只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这将导致电视信息鸿沟越来越大,使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和声音面临被淹没和被边缘化的危险。他强调,必须找到消除电视信息鸿沟的方法,保持和促进文化及语言的多元化;同时还要保障新闻自由,因为它对建立开放、具有凝聚力的信息社会以及全球和平与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联大1996年决定将每年的11月21日确定为“世界电视日”。


第7版(国际)
专栏:中非友好合作(4)

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南非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北郊的杉腾地区是一个新兴金融中心,高楼大厦林立,南非及外国的金融机构云集于此。日前,记者专程走进杉腾购物城,采访了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以下简称约堡分行)。
  中国和南非于1998年1月1日建交后,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进入南非市场,双边经贸往来不断密切,为此,中国银行总行决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设立分支机构。中行约堡分行的设立,适应了中南建交后两国经贸迅速发展、金融往来不断增加的客观需要,对中南两国的经贸发展及金融往来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中南两国企业界和当地华人华侨的普遍欢迎。
  中国银行在一个陌生国家设立分行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中行约堡分行筹备组仅有4个人,他们开始进入南非后便抓紧了解南非金融市场、有关法律和法规等一系列信息。经过充分准备,分行于2000年10月6日正式对外营业。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地市场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基础上,约堡分行将经营发展战略及业务拓展重点确定为为具有中南两国经贸往来背景的中资、华资企业及南非当地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并以南非为基地,进一步扩展在周边共同货币区国家和南部非洲,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业务。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南非外汇市场剧烈动荡,汇率极不稳定,加之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的严重影响,规避市场风险便成为首要问题。就在分行设立即将一周年之际,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全球经济环境出现恶化,南非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此时出现的津巴布韦经济困难和阿根廷外债危机加速了南非货币兰特汇率的贬值,由年初的1美元兑换7.5兰特一路走跌,最低跌到1美元兑换13.8兰特。鉴于兰特汇率贬值趋势,约堡分行在认真研究各项外汇资金的流量后,审时度势,抓住机会锁定远期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兰特大幅度贬值的汇率风险,避免了400多万兰特的损失。
  凭借着中国银行丰富的国际银行业务经验、特有的金融专业知识和语言条件、遍及全球的网络服务优势,约堡分行根据自己对中国和南非两国经济政策、市场、法律法规相对了解的优势,与国内外分行合作,发挥整体联动优势,并通过上门“追身服务”和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积极为广大客户提供一揽子优质服务,以发展优质资产业务和提升市场影响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确定以南非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采矿和经济住房为重点行业,以具有中南贸易背景的当地大型企业和中资国有大型企业南非分公司为目标客户,并以贸易融资、外汇质押贷款、银团贷款为主要授信业务,积极吸揽优质授信业务。中行约堡分行还先后与法兰克福分行、香港中银集团、开曼分行等联系,分别探讨为南非康科公司的金精炼项目、库姆巴公司的锌加工项目、南非储备银行的银团贷款提供整体联动授信事宜。
  在增强集团内部联动能力的同时,约堡分行体会到同业竞争的压力。由于南非的四大银行——联合银行、莱利银行、标准银行和第一国民银行,在本币清算、规模经济的费率、利率及汇率、科技含量较高的银行业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等方面颇具优势,加上其他外资银行在南非的经营,使他们面临较强的同业竞争。为了减小竞争压力,变竞争劣势为发展动力,他们多次拜访南非金融同行,与其初步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增强了业务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与萨索石油公司、伊斯科矿业公司等南非当地大型企业建立了业务往来,为他们提供融资服务。
  约堡分行自开业以来,遵循“稳健经营,不求大但求好”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在正式营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即扭亏为盈,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笔不良资产,收息率达100%。在接受采访时,分行总经理罗家树表示,由于分行严格贯彻执行总行和南非监管当局的有关规定及法规,以及“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机制,从市场定位、客户准入、授信决策到授信后的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尽量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基本落实了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信用评级、信用调查、账户调查和业务往来时限等客户准入条件,使分行的资产质量一直保持优良。(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政府出资
 支持中医药研究
  据新华社纽约11月21日电(记者王波)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下属的补充替代医学中心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项目,一些中医药领域的项目还获得了来自联邦政府的大笔科研经费。据悉,这是美国历史上针灸和中医学校的研究项目得到政府资助最多的一次。补充替代医学中心同时还公布了10个补充替代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中有5个是中医药研究项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是美国最大的科研基金审核与发放机构。近年来,该所下属的补充替代医学中心主管的经费逐年增加,今年已达1.2亿美元。中国传统医学、中医的针灸和中药一直在该中心资助的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例。


第7版(国际)
专栏:

地球物种变化可能缘于天体撞击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1日电 在距今约2.51亿年前,地球上多达90%的生物突然消失。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最新看法认为,这一变化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等天外来客撞击地球所致。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巴苏等人在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南极洲一段地层的岩石中找到了证据。据测定,这一地层年代是处于距今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时期。巴苏等人从岩石中分离出约40个直径为50至400微米的碎片。显微分析显示,这些碎片在结构上具有外来陨石的特征。研究人员在岩石所处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金属铁碎片,其独特的结构在地球天然矿物或陨石中从来没有发现过,据推测有可能是在撞击产生的高温下形成的。但不少科学家对此说法持质疑态度,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第7版(国际)
专栏:

皮肤癌可早期检测
  据新华社柏林11月21日电(记者潘治)德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皮肤癌早期检查法。这种方法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和内窥镜观察技术,能够深入洞察皮肤深层细胞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治愈皮肤癌的希望。据德国弗劳恩霍夫学会发布的新闻公告说,这种方法是通过小功率的激光光束对病人皮肤进行扫描,然后借助内窥镜技术对皮肤组织进行仔细观察,以发现肿瘤细胞。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查和尽早检查出皮肤癌能使治愈机会大增。


第7版(国际)
专栏:

机器人能驮人行走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3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高西淳夫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开发出能驮着人行走的双腿直立机器人。
  据报道,这种名叫“WL—16”的机器人上半身是椅子形状,下半身是两条腿脚。这种机器人最多可负重60公斤。人坐上去后,它能驮着人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慢慢行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