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秦皇岛下派5000干部为民解忧
  本报秦皇岛11月20日电 11月18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国家级贫困县青龙满族自治县牛心山村蒋贵学家的炕头上,5名下乡干部与房东蒋贵学及两个儿子搓着苞米拉家常,并不时认真地记录着他们反映的问题。自本月15日起,秦皇岛市5000名市、县、乡机关干部打点铺盖,住进全市1000个村庄的农民家庭。该市将利用两年时间,每次集中两个月,在农村广泛开展“驻千村、访万户、帮民富、解民忧,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活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秦皇岛市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秦皇岛市委根据全市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和突出问题,在岁末年初农闲、农民谋划来年新打算的时节,开展此项活动。
  秦皇岛市委在“驻访帮解”活动开始前作了深入的调研,提出农村有什么问题帮助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解决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干部派什么干部。此次选派干部全部从市直和县乡的县级和科级干部中产生,每村5人,按照“党委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的原则,确定人员去向。
  秦皇岛市委要求下乡干部身贴身、心贴心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切实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到位,实实在在地帮助所在村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帮助建强村“两委”班子,解决基础设施、群众生活和改革稳定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下乡干部一律自带行李,集体起伙,吃住在村。
  “驻防帮解”活动的开展,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他们认为,这项工作得民心、顺民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好形式。
(陈国琦 谷云华 张宝林)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分别会见多哥和吉尔吉斯斯坦国防部长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车玉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0日下午在中南海分别会见了多哥国防部长阿萨尼·蒂贾尼和吉尔吉斯斯坦国防部长叶先·托波耶夫,黄菊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
  在会见蒂贾尼时,黄菊说,中多两国建交30多年来,一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中国重视发展与多哥和非洲各国的关系,相信蒂贾尼部长的来访一定会增进双方的友谊与合作。
  蒂贾尼对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表示祝贺,认为这是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骄傲。他重申,多哥政府一直相信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多哥将继续坚持这一立场。黄菊对此表示感谢。
在会见托波耶夫时,黄菊说,中吉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传统友谊,发展中吉友好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去年6月,双方签署了中吉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的生效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中方希望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取得新进展。
  托波耶夫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吉尔吉斯斯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在友好、互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两国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他强调,吉尔吉斯斯坦坚定地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和人民的共识。


第1版(要闻)
专栏:

《正气满乾坤》文艺晚会在京举行
吴官正出席
  本报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姜洁报道:中央纪委监察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正气满乾坤》反腐倡廉文艺晚会11月19日晚在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等出席了晚会。
  晚会由《清风颂》、《利剑颂》、《光明颂》三个篇章构成,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弘扬正气,鞭挞腐恶,充分展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歌颂了勤政廉政的先进典型,塑造了战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线的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群体形象,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两个务必”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反对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双星计划”星箭通过出厂审查
 探测一号卫星年底发射
  本报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廖文根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今天在京召开“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和长征二号丙改运载火箭出厂审定会,正式宣布“双星计划”中的星箭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同意出厂。“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将于年底发射升空,进行科学探测研究工作。
  “双星计划”主要是利用两颗不同轨道的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对地球空间环境进行探测研究,并将同欧空局磁层探测计划中发射的四颗星进行配合观测,实现不同区域同时探测。“双星计划”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
  “双星计划”是我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实质性的对等合作,标志着我国地球空间探测技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第1版(要闻)
专栏:

铺轨到达青海江克栋车站
 青藏铁路轨道铺设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本报西宁11月20日电 记者马应珊报道:今天,青藏铁路铺轨到达青海省境内的江克栋车站,提前完成了铁道部确定的今年铺架任务。
  至此,青藏铁路开工以来,已完成新线正线铺轨315.4公里,占格尔木至拉萨全线的27.61%,架梁1283孔,沿线各火车站站线铺轨达18.4公里。


第1版(要闻)
专栏:

德国总理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0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将于12月1日至4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淮河截流在即
  淮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截流在即,该工程地跨河南、安徽两省,是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中最大的水利工程。图为11月20日,几名工人在龙口冲水加压沉船。 新华社记者 于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片丹心映金盾
——记人民警察段金彪
本报记者 何勇 王军
  他是一位平凡的“痴”警察:每天工作不下14个小时;每次重大险情,都尽力冲在最前面;每天坚持深夜徒步巡逻——即便1994年以后他先后出任巡警大队长、分局副局长,仍然如此,九年如一日。
  他就是山东省菏泽市公安局牡丹区分局副局长兼巡警大队大队长段金彪。
  今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签署命令,授予段金彪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假如求救的是父母姐妹,你还会分小事大事、分内分外吗?”1996年10月,原菏泽市公安局组建110中队,巡警大队大队长段金彪出任队长。从此在菏泽,段金彪就和“110”联系在一起了。
  在分局110指挥中心,“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抢、有求必应”的承诺刻在墙上。调解邻里纠纷,换煤气、送病人……只要群众拨了110,段金彪就带领民警及时赶到,从不因事小而马虎,因困难而推却。
  今年8月的一个雨天,110接到朱庄村民朱老汉的电话,说他家房子快被雨淋坏了。当天下午,段金彪带领民警冒雨赶到朱老汉家,见屋顶盖着几块塑料布,怕大雨淋塌了屋顶,他们就把老两口搬到了邻居家。过了七八天,段金彪放心不下,又去了一趟朱家,送去200元钱、一桶色拉油和5公斤鸡蛋。
  1996年秋末的一天中午,段金彪带领民警出警返回之际,发现路边一位农村老大娘神情忧伤。经询问,老大娘道出了苦衷:老伴去世早,千辛万苦把儿拉扯大,他却娶了媳妇忘了娘,不孝顺。老人心灰意冷,出走他乡。段金彪连夜驾车护送老人回到百里外的家中。敲开家门,小两口见老太太领来了警察,十分恼怒。一番开导后,小两口勉强同意接受老人。临走时,放心不下的段金彪抓住年轻人的手,诚恳地说:“兄弟,你看这样好不好,先把大娘当作我的老母亲,暂时托付给你和弟妹照顾几天,吃饭穿衣我来承担,要是有个头疼脑热,你给我打电话!”听到这番话,小两口羞愧地低下了头,一家人又开始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个别干警对“有求必应”有怨言:“每天不辞辛苦,有几件是我们分内的事?”段金彪引导大家换位思考:“群众利益无小事,假如求救的是我们的父母姐妹,我们还会分事大事小、分内分外吗?”
  在日记中,段金彪这样告诫自己:人民警察视人民为父母,心系群众冷暖安危,乃天经地义。8年来,段金彪和110干警调解民事纠纷2万余起,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3.5万多次。
梅花经寒溢香,河蚌磨砾得珠。110中队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等称号,也赢得了菏泽群众的口碑。
  “有危险我不上谁上,难道我的命比普通民警珍贵?”
  段金彪视群众如父母,视下属民警如兄弟姊妹,不论擒凶斗顽,还是抢险救灾,每逢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他都勇敢地冲在前面。
  2001年12月3日子夜时分,一辆出租车遭持刀歹徒抢劫,司机被扎伤。正驾车巡逻的段金彪得知后,朝歹徒逃窜的方向追去,并调令其他警车在城区围追堵截。奔至市体育场附近,段金彪发现了目标,加大油门疾冲过去。穷凶极恶的歹徒左冲右撞,段金彪紧追不舍。途中,几次为避开险情,他急打方向盘,致使一侧车轮离地,警车斜飞起来。最后,段金彪大胆使用贴靠战术,迫使歹徒弃车就擒。
  次日,段金彪的好友听说昨夜的惊险一幕后,跑到公安局来“开导”他:都当了七八年副局长啦,咋还这样玩命?有事让手下人去做。段金彪“不识好歹”,回答说:“副局长咋啦,难道我的命比普通民警珍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他们的父母交代?再说,我干工作不是为了发财升官,只要群众认可、信任!”
  1997年5月的一个下午,一名7岁男孩被歹徒劫持,困在一间铁棂封窗、防盗门反锁的房间里。歹徒将孩子摁倒在沙发上,手持整块砖头对着孩子的后脑勺,扬言谁敢靠过来,就砸死孩子。段金彪从侧面匍匐前进,悄悄拨开防盗门,飞身跃起,歹徒还没反应过来,已被段金彪一头撞出5米开外。孩子得救了,但歹徒甩出的砖头还是重重地砸在段金彪的后脖颈上。“110好样的!”段金彪抱着孩子走出来时,等候在外面的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自1996年出任分局副局长以来,像这样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与歹徒搏斗,段金彪已历经60余次,抢险救灾700余次。
  “等退休了,我一定加倍补偿家人!”
  多年来,110中队、巡警大队、夜巡中队,段金彪一肩挑三担。家离分局只有3里路,他常常只能一个多月回家团聚一次,探望母亲和妻儿。
  每年除夕钟声回荡夜空时,坚守在110值班室的段金彪就拿起电话,第一个给母亲拜年:“娘哎,过年啦,我给您磕头!”声音微微发颤,“娘,您纳的布鞋,可合脚啦!”“好,好!”老母亲喜极而泣,她最理解也最牵挂儿子,“彪子,最近你身体怎么样,别忘了吃药。”“娘,您放心。”段金彪双手紧握话筒,泪水噙满眼眶。
  这些年,段金彪最内疚的就是给妻子的关爱太少。一天早晨,他和民警一起将一名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的农民送医院急救。在输液室里,他意外地遇见了妻子刘翠喜和儿子,原来孩子患感冒一直发烧不退,妻子带儿子来医院。段金彪抚摸着儿子的额头:这些年,自己帮助了那么多人,却从来没有给孩子补习过功课,也没到学校开过家长会。他让同事开车返回单位,自己一直等到儿子输完液,陪同妻儿回家。
  与段金彪同是43岁的妻子,不是没有怨言。刘翠喜回忆,1981年结婚时,段金彪在供销社工作,夫妻经常在一起。第二年,他当了民警后就越来越忙,直至很少回家。“刚开始有意见,慢慢也就适应了。没办法,工作需要啊。”刘翠喜说,委屈难过时,她就用丈夫的话“身近不如心近”来安慰自己。“其实他很疼人,这么多年来,从没与我顶过嘴。”
  身为警察,段金彪算得上顶天立地,但作为丈夫、父亲和儿子,段金彪知道自己欠亲人太多。“等我退休后,我一定加倍地补偿他们。”他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什么都可以失去,绝不能失职和失信于民。”
  段金彪有自己独特的“得失观”:“作为一个警察,可能有‘五失’:上不能照顾父母,下不能体贴妻儿,这是对父母失孝,对妻子失情,对子女失爱。但回家时给母亲磕个头,给妻子说句体贴话,给孩子买点东西,这‘三失’也算弥补了。但如果百姓家遭劫,怨声载道,那是我们警察失职;倘若治安混乱,罪犯猖獗,那是我们对老百姓失信。这‘二失’断难弥补。如果能用前‘三失’赢得民心,换取一个‘得’,值!”
  段金彪不奢酒,不会歌舞,唯爱读书,写得一手好字。出警常常出生入死,每次安全归来,他最爱誊抄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国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默默地向家人报平安喜讯。
  段金彪常年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也听到些风言风语。每逢遭误解时,他一言不发,常常是坐在桌前,对着与父亲的合影,潜心书写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尽管有人不理解,但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从警信念从没有过丝毫的动摇。
  多年来,段金彪先后获得“全国学济南交警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光荣称号。(附图片)
  工作中的段金彪。刘心中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东北森林资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
  六年累计减少消耗森林资源五千二百万立方米
  本报沈阳11月20日电 记者彭俊报道: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6年来累计减少消耗森林资源5200万立方米,4.13亿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林区呈现森林资源消耗减少、森林面积和蓄积增加的良好势头。
  这是近年来东北生态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之一。记者从今天在此召开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林业发展座谈会上获悉,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实施以来,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显著成就。造林步伐进一步加快,2001年—2003年,东北三省年均造林比“九五”期间年均造林增加115万亩。造林绿化的发展,使局部地区的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东北林区(含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分布最集中的重点林区。目前,东北国有林区已建成84家森工企业,占全国135个重点森工企业的62%,累计生产木材10亿多立方米,占全国国有商品材产量的近1/2。与此同时,由于过量采伐,东北地区森林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状况日益恶化,林区也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说,森林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林业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林业不但要为东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还要深化自身改革,加快自身发展。林业要再造新优势、寻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作出新贡献,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与瑞士联邦主席会谈
  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本报北京11月20日讯 记者王莉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举行会谈,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说,中瑞两国人民一向怀有友好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瑞士是最早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建交50多年来,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交往频繁,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瑞士正成为中国在欧洲重要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伙伴。
  库什潘表示,瑞士高度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瑞士是走在前面的,我们认为瑞中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表示,为了使新世纪的中瑞关系更好地向前发展,中方建议:一、进一步加强两国政治关系。保持两国高层往来,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和领域的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和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磋商与合作。二、继续推进两国经贸合作。中瑞两国经济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很大。瑞士在金融、保险、环保等领域有明显优势,中方愿加强与瑞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两国政府应继续为两国企业界扩大合作创造条件。三、深化两国在文教、科技、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合作取得新的进展。四、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友谊,共同维护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瑞关系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库什潘表示赞同并重视胡锦涛的建议。他说,瑞士希望同中国加强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对话。瑞方重视两国经贸合作,中国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原则,令人赞赏,这将增强企业家在中国投资的信心。瑞方对两国将签署瑞中科研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协议感到高兴,希望加强与中方在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瑞方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以增进相互了解。
  国务委员唐家璇、中国驻瑞士大使吴传福等参加了会谈。(附图片)
  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瑞士联邦主席帕斯卡尔·库什潘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贾庆林会见印尼前总统瓦希德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李诗佳)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印度尼西亚前总统瓦希德一行。
  贾庆林对瓦希德任总统期间为促进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并对他卸任后仍致力于发展两国友谊表示赞赏。
  他说,中国和印尼是友好近邻,也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和印尼两国复交以来,双边关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愿与印尼一道,共同推动双边关系取得新的发展。
  瓦希德高度评价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印尼应加快和中国的协调与合作,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国与东盟的互利合作。
  印尼客人是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的,外交学会会长卢秋田等会见时在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