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进出美国“没脾气”
刘爱成
  许多到美国来的人,在入境前或许高高兴兴,一旦走下飞机进入入境和海关大厅,便拉长了脸。如果遇上多个航班同时到达,他们的脸或许会拉得更长。带着十几个小时的旅途疲劳,站在长长的龙蛇阵中,由着移民官慢条斯理、毫无表情地反复盘问,那些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可能要去摸药瓶了。
  对此,你不能表现得不耐烦。如果你皱皱眉头或让移民官看了不顺眼,他一撇嘴,你可能就会被带到另一个“进一步审查”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门前排着一大堆“问题没说清楚”、“有问题”或可能被遣送回去的人。有时候,等半天轮到你,再加上更严格的盘问,没两个小时你别想出来。
  “都怪9·11”。洛杉矶国际机场的一位人士说,“以前我们有绿色通道,入境通关可快了。”现在看来,那个光景是一去难返了。据说从明年1月5日起,外国人出入美国又要执行新的“入境登记”规定。根据这项规定,除了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外交官和已被限制每年需向移民局报到的外国人外,其他所有来美的外国人入境通关时,除了要检查护照、签证外,还须按下指模并留照存档。出境时,旅客须再经过指纹比对和护照读码检验方可离境。
  进美国麻烦,出美国更加麻烦。“9·11”后,只要你在美国上飞机,所有的旅客,不论男女老少,不论你来去何方,不仅要接受行李检查,还要脱鞋,解裤带,甚至要容忍在你身上摸摸拍拍,这在美国,人们已从开始的不满,慢慢变成了习惯。为了安全,严格检查可以理解。但刚开始的时候,行李尽管接受检查,但始终都带在身边,安检后可以自己去交运,也不会担心东西被损坏或丢失。可自去年12月31日实行新的行李检查制度后,国土安全部专门派了另外一批人到机场检查行
  李,这着实让许多旅客放心不下。因为旅客到了机场后,不是把行李交给航班柜台服务人员,而是交给这些安检人员。他们接手后,把行李推到一个被隔离的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打开,根本不理会箱内物品摆放如何,翻个底朝天不说,有的还一件一件给取出来,然后一股脑再塞进去。塞不进去也硬塞。如果是纸箱子,或用绳子加捆,他们打开后,用自己的胶带一缠就完。有一次,我担心那胶带不结实,要求把绳子再捆上,安检人员说没必要,绳子已经扔了。我想用一根备用的绳子再捆一下,被告知:“你不能再碰这行李”。说着,直接把行李推进行李传送带上。许多旅客都为自己的东西捏把汗,上了飞机也坐不踏实,因为有的确实到站后散了包。
  由于行李检查过程缓慢,旅客通常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到达机场。即便如此,仍经常造成飞机延误。据报道,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起降的46家外国航空公司几乎每家都曾因国际航站缓如牛步的行李安检而导致航班延误。这不仅使这些外国航空公司的成本增加,也给旅客带来许多麻烦。据一些国际航空公司反映,如果深夜起飞的航班被延误,那乘客的境遇就更惨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中途要经停的飞机,一旦延迟抵达,转机的人赶不上下一班飞机,往往被迫滞留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甚至要在那里的机场住上一夜。
  最近,国泰航空公司从洛杉矶国际机场飞香港的航班和中美洲TACA航空公司从洛杉矶飞萨尔瓦多的航班,都在夜间因行李安检推迟两小时起飞,结果导致这两个航班各有100多名需要转机的乘客,分别滞留香港和萨尔瓦多。
  现代化装备的美国机场,如今安检实行了人工化。面对他们“老牛”般的作业进度,再看看那等待接受安检的长龙,大家除了摇头、叹气,能有啥脾气?


第7版(国际)
专栏:

近三分之二的欧盟公民赞成经济全球化
林汉志编制(新华社11月18日发)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欧股市跳水 日元汇率下跌
恐怖威胁冲击全球金融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近日来“基地”组织发出新的恐怖主义威胁使美欧股市17日大幅下跌。当天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57.85点,收于9710.83点;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0.65点,收于1909.61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6.72点,以1043.63点报收。同一天,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天的升势,收盘时下跌58.1点;法兰克福DAX指数则下跌122.54点;巴黎CAC40指数也下跌89.3点。当天东京股市日经指数也大幅下挫,并拖累纽约汇市上日元对美元汇率下跌。


第7版(国际)
专栏:

救灾机器人不足十克
  新华社东京11月18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精工爱普生公司17日宣布,一种微型飞行机器人已经在日本诞生,它能在空间狭窄的救灾现场一显身手。
  这种微型飞行机器人体重只有8.9克,室内飞行高度为1米。它由两个螺旋桨带动,可自行控制飞行姿势,前后左右移动自如。螺旋桨直径约为13厘米,两个螺旋桨分别朝相反的方向转动,可产生13克的升力。
  微型飞行机器人搭载有数码相机,在人无法进入的空间狭窄的救灾现场,可把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地面监视器。这种机器人靠连接地面的微细电线供应电力。有关人员可通过信息终端向机器人下达指示,用装有控制软件的电脑指挥机器人飞行和降落。
  据悉,微型飞行机器人将于19日至22日在东京“2003国际机器人展”上进行飞行表演。


第7版(国际)
专栏:

破碎文件可识别复原
  据新华社柏林11月17日电(记者潘治)一页文件被撕成许多碎片,要将其恢复原貌,就如同玩拼图,似乎并不复杂。但要是成百上千页文件的碎片混杂在一起,将其识别并且复原就很困难了。
  德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将多页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文件碎片进行拼装重组,而无论其文字是手写或机器打印。据悉,这一新技术由该研究所与汉莎系统公司联合开发,目的是整理前民主德国遗留下来的大量被撕碎的文件档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油价大幅反弹
  据新华社维也纳11月17日电(记者宋国城)据总部设在维也纳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17日公布的数字,该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的一揽子平均价上周升至每桶28.61美元,比前一周上涨了1.31美元。这是欧佩克油价连续3周下跌之后首次反弹。
  就全周而言,欧佩克5个交易日的油价均高出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2至28美元的价格调控机制的上限,最后一个交易日达到每桶29.26美元。至此,欧佩克油价已连续6个交易日保持在每桶28美元以上。
  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快于预计以及市场对中东石油供应不稳定的担心推动了油价上扬。但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下个月油价将会回落,而对明年的油价走势看法不一。
  自欧佩克今年9月决定削减原油生产配额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上升15%。因而,欧佩克定于12月4日举行的部长级会议将作出何种决定引人关注。


第7版(国际)
专栏:中非友好合作(2)

中非合作论坛
后续行动成果显著
本报记者 黄泽全
  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论坛会议后续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落实,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在论坛框架内不断深化和扩大。
  近年来,中非高层交往和人员往来频繁,政治磋商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非洲,30多位非洲国家总统、总理和议长等访华。中非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和密切磋商,达到了增进互信、加深友谊、扩大共识、拓展合作的目的,为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与此同时,中非建立外交部间政治磋商机制的工作继续推进,自首届论坛会议以来,新增6个非洲国家与中国建立类似机制。
  近年来中非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场合仗义执言,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要求和主张;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减免非洲债务,向非洲国家的产品开放市场。在非洲地区问题上,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支持非洲国家成立非洲联盟和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坚定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在台湾、人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办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等问题上给予中国宝贵而有力的支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中非在经贸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尽管中国也是净债务国,但为了帮助非洲国家减轻沉重的债务负担,中方在首届论坛会议上承诺在两年时间内减免非洲重债贫困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欠中国的到期债务100亿元人民币。中方重信守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通过与非洲国家进行谈判,减免了非洲31个国家对华债务105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得到了非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另外,根据非洲国家的实际需要,中国政府继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非洲的援助,不仅增加了援助总额,而且不断增加无偿援助的比重,扩大赠与成分,并利用这些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道路、供水、医院等非洲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中国所提供的援助数额虽然不大,但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起到了雪中送炭和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实际困难的作用。
  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近年来为解决中非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采取组织“采购团”赴非洲采购、在华举办非洲商品和市场介绍会等措施,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中非贸易额近年来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106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23亿美元。今年1至7月,中非贸易增长势头强劲,达到102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通过提供贴息优惠贷款、设立专项资金、组织企业赴非洲国家考察等多种措施促进中国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中国已与23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并在1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中国贸易投资开发促进中心”。截至今年9月,在中国商务部注册的中国企业已在非洲49个国家兴办了616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投资额达12亿美元,涵盖贸易、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中国政府还提供优惠贷款鼓励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承包工程,在非洲国家实施铁路、公路、能源、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以优良的工程质量、相对低廉的承包价格,为非洲国家节省了财政开支,增加了就业机会,培训了工程技术人员。非洲企业来华投资也已起步,迄今为止已经有南非、乌干达等国的企业在华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
  中国十分重视对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近3年来,中国有关部门在该项基金支持下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对非洲人才培训班近300期,为非洲国家培训外交、经济管理、农业、卫生、教育、科技、文化、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近7000名,并向非洲国家派遣了500多人次的专家和教师,协助非洲国家在当地培训农业科技、职业教育、汉语教学、文艺、体育、杂技等方面的人才,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扬。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呼吁加强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
  本报联合国11月17日电 记者何洪泽、邹德浩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17日在安理会关于艾滋病问题公开通报会上发表讲话,呼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认为安理会也可以在促进解决艾滋病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光亚说,中国欢迎联合国维和部根据安理会有关决议,在提高维和人员艾滋病预防意识,设立艾滋病特别顾问,修订维和人员行为守则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这些措施无疑有助于保护维和人员的安全,顺利完成安理会授权。他表示,希望安理会继续加强与其它国际机构的协调和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推动如期实现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千年目标。2000年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确定,国际社会应在2015年前扭转艾滋病蔓延的趋势。
  王光亚说,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已向“全球防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承诺捐款1000万美元,与有关国家开展了合作项目,并正在积极探讨与非洲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中国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减缓艾滋病危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奥林匹克故乡迎奥运
本报记者组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从那里播散开来的哲学思想、古典艺术和奥运精神,对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瞻仰雅典卫城山上的巴特农神殿,还是凭吊爱琴海边的海神庙遗址,或是参观雅典市中心曾举行过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大雅典体育场,记者所见所闻,到处都印证着古希腊时代的强盛与辉煌。
  雅典在1896年曾创办了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美国的亚特兰大从雅典手里“夺走”了1996年奥运会100年的举办权时,希腊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希腊人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再接再厉,一举夺得了2004年奥运会在雅典的举办权,这意味着雅典将第二次举办奥运会。在离别了108年之后,奥运会将重新回到它的诞生地,这不仅使希腊人感到兴奋和自豪,同时也引来了全世界无数关注和羡慕的目光。
  然而,当我们一踏上希腊的土地,除了在雅典机场和奥组委大楼里,看到“2004雅典”奥运会的宣传标语和吉祥物外,在其他地方有关奥运会的户外广告和招贴画少之又少。雅典奥组委也从生怕影响场馆的施工进度和安全出发,对各方来访的记者只介绍情况,尽量不安排奥运场馆的参观活动。从表面上看,雅典整个城市似乎显得相当的平淡,很难找到奥运会即将在这里举行的感觉。但实际上,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当你走进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就可感受到迎接奥运会的浓浓氛围。比如,楼房店面在粉刷翻新,街道在拓宽修整,连接一些奥运场馆的轻轨正在铺设;商店里奥运会的徽标和吉祥物等早已摆上货架;雅典市民和旅居海外的希腊侨民纷纷报名争当志愿者;世界各地的记者纷至沓来进行前期报道,把主人忙得团团转。在我们采访奥组委的那天下午,就遇到来自俄罗斯的一个记者采访团,一行好几十人。
  据介绍,雅典市内共有29个奥运会建筑项目,其中19个是全新建筑,另外10个属于翻新改建项目,完工的场馆已进入清理、调试阶段,一些项目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主管官员向记者介绍说,希腊为此投入46亿欧元巨资,整个筹备工作现已完成85%以上。由于筹备工作相对起步晚,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古迹保护问题而延误工期等原因,一些场馆的施工进度,已在媒体上引发了一些议论。国际奥委会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奥斯瓦尔德针对某些工程进度缓慢的状况也指出,雅典目前仍面临时间上的压力,时间之紧迫“容不得筹备工作中出任何差错和故障”。对此,不论我们在采访希腊文化部长韦尼泽洛斯和奥组委官员时,还是采访雅典市市长多拉·巴科雅妮夫人时,他们都对按期完成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充满信心。另外,他们还强调,雅典奥运会将凸显“以人为本”的主题,淡化太浓的商业气息。
  其实,希腊人,一个创造了奥林匹克历史的伟大民族,他们对奥运会更是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奥运情结。不仅仅是想通过奥运会这个“过滤器”,重温昔日的辉煌,重塑国家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正如希腊总统斯特凡诺普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2004年,希腊,奥林匹克思想和奥林匹克主义的摇篮,将迎来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雅典的雄心不只是组织一次技术层面完美的运动会,而且要赋予奥运会相应的体育、文化和精神的广阔空间”。因为,奥运精神不仅在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也在于传递和平的信息。(上)(附图片)
  题图为正在改建中的大雅典体育场。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在这里举行。 本报记者 张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