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军方称交权后联军将“应邀”留伊
 阿拉伯电视台再次播放萨达姆录音讲话
美军用卫星制导导弹攻击伊游击队目标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16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6日报道,驻伊拉克联军一名高级别人士宣称,在明年6月伊拉克建立临时过渡政府并从联军占领当局接管政权之后,联军“将应伊拉克人的邀请继续留驻伊拉克”。
  该人士称,“明年6月底外国军队对伊拉克的占领将结束。从7月1日开始,如果在伊拉克还有外国军队的话,那么他们将是应伊拉克人的邀请而继续留驻这里的。”
  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指出,明年6月之后,只要在伊拉克领土上继续有外国军队存在,不管这些军队是以什么名义留驻在这个国家的,伊拉克人十有八九都会把他们看作是占领军。
  根据美国占领当局和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15日签署的协议,在2004年3月底之前,伊美双方将就驻伊联军在伊拉克的地位达成协议。临管会本月轮值主席塔拉巴尼说,在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明年6月从联军占领当局接管政权之后,联军在伊拉克的地位将由占领军变成“军事存在”。
  新华社巴格达11月16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总部设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16日晚播放了据称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录音讲话。讲话否认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呼吁伊拉克人对外国占领军实施严厉打击。
  录音讲话说:“他们(外国占领军)以为,占领伊拉克和摧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像到郊外野炊一样容易。但是他们失算了,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危机之中”。讲话强调,“伊拉克不拥有他们所宣称的那些武器”,并称武装抵抗是赶走外国占领军的唯一途径。
  这是美英军队今年4月占领伊拉克以来,阿拉伯国家电视台第九次播放据称是萨达姆的录音讲话。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16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驻伊拉克美军一名发言人16日说,美军当天向伊北部地区发射了一枚卫星制导导弹,以攻击一处疑为反美武装游击队据点的目标。
  这是自美国总统布什今年5月1日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在伊首次动用卫星制导导弹攻击游击队目标。
  这名发言人说,美军当天中午向提克里特以西25公里的前政权训练营地发射了一枚卫星制导导弹,并击中目标。这枚导弹携带一个227公斤重弹头,是从巴格达以北20公里的塔吉镇发射的。提克里特位于巴格达西北160公里处。
  发言人还说,“这是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美军在伊拉克首次动用这种武器”。美军目前正在对这次攻击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因此暂时还不知道这次袭击是否使游击队遭受人员和物质损失。
  他还透露,从15日早晨以来,负责在伊拉克北部3个省搜寻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及其党羽的美军“铁马别动队”打死了4名反美武装人员并逮捕了42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七届国际大会15日至16日在泰国旅游胜地帕塔亚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舜裔宗亲1200余人欢聚一堂。史载舜帝后裔有数十姓,今会集陈、胡、袁、王、姚、田、孙、陆、虞、车等姓氏,遍布世界各地约2亿人。图为与会代表在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孙伟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美在伊朗核问题上寻求妥协
  据新华社维也纳11月16日电(记者宋国城)奥地利媒体16日援引当地外交人士的话说,为使20日开始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能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各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欧洲和美国之间的立场正在接近。
  外交人士说,欧美之间就理事会会议一项关于批评伊朗从事秘密核活动的决议案正在接近于达成妥协。法国建议会议认定伊朗没有遵守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承担的义务,但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而是寻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范围内解决。分析人士认为,“没有遵守”的用词表明,欧洲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接近于美国。
  外交人士还表示,不排除理事会会议达成另一种妥协方案的可能性,即会议将伊朗未遵守条约义务的结论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仅仅是为了通报信息”,而不是出于制裁伊朗的考虑,但现在说理事会会议将做出何种决定还为时过早。
  此前,美国坚持以伊朗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由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并由安理会考虑对伊制裁。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巴以总理将晤 意在试探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据报道,巴勒斯坦总理库赖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将于近期举行会晤,双方外长也即将举行会谈。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为何出现如此变化?以色列首先提出会谈出于什么目的?双方总理会晤会有成果吗?
  “路线图”计划因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的自杀爆炸以及随后以色列的报复行动而停止,国际社会对此深感失望。暴力使双方都遭到了严厉的国际谴责,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制订“路线图”的各方和许多相关国家除了重申坚持这个计划外,事实上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这种“冷处理”使无力自己解决问题的巴以双方不得不暂将指责和争议放在一旁,先做出有意和解的姿态,再争取国际社会的斡旋调停。同时,巴以双方均受到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美要求它们主动重新启动和平进程。可以说,这是巴以总理直接会晤的主要原因。
  巴以新的暴力冲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此间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双方领导人都知道暴力不可能解决问题,但他们又不愿公开承认,为的是表明自己先前的行动一贯正确,显示自己不向对方屈服,表明自己取得胜利等等。阿拉法特和库赖本月12日都呼吁结束暴力冲突,在此前后沙龙也表示以色列愿意作出让步、进而首先提出举行双方总理会晤。这些清楚地表明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上述变化并非偶然。
  那么,沙龙为什么要会晤库赖呢?自沙龙上台以后,他对巴勒斯坦一直采取高压政策,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使以色列有条件“以暴制暴”,但不可改变的事实却是以色列始终无法令巴勒斯坦人屈服,自杀爆炸无法绝迹。于是在以色列国内出现了一系列变化:由以军总参谋长亚阿隆为代表的一些人对沙龙的武力镇压政策提出了批评,要求反思。反对党梅雷兹党和工党更公开挑战利库德集团,明确指出以色列必须“反恐”,但不能由以军充当巴勒斯坦警察,而应由巴勒斯坦军队来消灭巴人的恐怖组织。贝林等及其幕后支持者以个人名义与巴勒斯坦方面达成的“日内瓦协议”,更令沙龙政府大为恼火。以色列国内和平力量走出低谷且明显走强,已对沙龙及其领导地位开始构成威胁。加之以暴制暴的高昂代价已使以色列经济不堪重负,通过降低国民福利和待遇支撑的强硬政策不仅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与和平,反而遭到愈加强烈的反对。这是沙龙不得不继续和巴勒斯坦政府打交道的内部原因。
  在库赖接近完成组阁之际,以色列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并采取措施减轻对巴勒斯坦人的压力,这除了旨在减轻国内压力外,也在于要促使库赖政府顺利产生。当巴立法委员会12日通过对新政府信任投票后,以外长随即表示,如果库赖决心采取行动摧毁恐怖主义基础,以色列将视新政府和库赖总理为真正的合作伙伴。这些都表明以色列关注其“安全”的总目标没有改变,它似将“反恐”的希望寄托在库赖新政府身上。因此从目前看,沙龙会晤库赖无论如何还只是一种尝试与试探,库赖与阿拉法特达成妥协组成新的自治政府,可以说为重新恢复巴以高级会谈铺平了道路。
  然而,巴以总理会晤会有结果吗?13日库赖明确表示,双方总理会晤应有具体成果,应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和平的前景。从巴以此前会谈情况看,会晤中巴勒斯坦将会首先提出要求以色列继续撤出4个巴城镇,允许阿拉法特到加沙活动等内容;而以色列将继续要求库赖解除国内激进组织的武装。在这个问题上库赖将有许多工作要做,在政府内要协调、统一全部安全机构的立场;要说服哈马斯和杰哈德等达成与以色列的停火。
  分析人士认为,从巴新政府的难产过程和安全部门的指挥权安排看,库赖政府不大可能满足美国和以色列的要求,向激进武装组织宣战。但只要不发生自杀爆炸,巴以间的接触与对话一定时期内都可进行。由于以色列坚持解散巴激进组织武装是重启“路线图”的前提,因此“路线图”计划似难有突破。基于这样的分析,国际舆论对下周可能举行的库赖和沙龙的会晤反应谨慎。
  (本报开罗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基地”组织声称对土爆炸负责
土外长:爆炸意味着袭击土耳其
  据新华社伦敦11月16日电 总部设在英国的《阿拉伯耶路撒冷报》16日收到“基地”组织发来的一份电子邮件称,该组织对15日发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被炸事件负责。
  《阿拉伯耶路撒冷报》编辑阿托旺在伦敦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说,“基地”组织下属的“阿布·哈夫兹·马斯里烈士旅”给报社发来了电子邮件,称该组织之所以用炸弹袭击犹太教堂,是因为他们发现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在那里执行任务。
  新华社安卡拉11月16日电(记者郑金发)土耳其外长居尔16日在这里会见到访的以色列外长沙洛姆后发表讲话说,15日对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进行的炸弹袭击就意味着对整个土耳其进行袭击。
  居尔说:“在土耳其的犹太公民是我们的公民,在我们中间没有任何歧视”。他说,所有给我们打电话表示慰问的国家领导人都表示将加强合作,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沙洛姆说,如果所有遭袭击的国家联合起来打击恐怖主义,那么这些国家就会赢得胜利。他指出,土耳其是中东地区非常重要的国家,土耳其政府知道怎样对付恐怖分子。
  沙洛姆16日上午抵达伊斯坦布尔,参与调查15日在该市发生的两起针对犹太教堂的自杀式汽车爆炸事件。
  15日上午,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犹太教堂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3人死亡,303人受伤。以色列驻土耳其大使阿维维说,大约一半受伤者是犹太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基地”组织威胁将要袭击东京
日首相:决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
  新华社伦敦11月17日电 总部设在伦敦的沙特阿拉伯周报《杂志》16日报道说,该报收到自称是“基地”组织的一个头目发送给这家周报的电子邮件声称,日本如果派自卫队去伊拉克,“基地”组织将对东京发动袭击。
  邮件还说,“如果他们想自毁经济,并被踩在真主斗士的脚下,就让他们到伊拉克去”,“我们的袭击将直捣日本的心脏东京”。
  据报道,日本自卫队调查团15日下午离开东京前往伊拉克调查伊南部塞马沃地区治安等情况,为日本向该地区派驻陆上自卫队作准备。
  另据报道,对于“基地”组织发出的这一声明,日本外务省的一位官员表示,日本政府正在通过驻伦敦使馆收集信息,以确认这一警告声明的可信性。
  据新华社东京11月17日电(记者张焕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7日在首相官邸就“基地”组织声称要向日本发动攻击一事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基地”组织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会进行恐怖主义威胁,日本决不会屈服于这种威胁,也决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


第3版(国际)
专栏:

柬领导人会见中共代表团
  据新华社金边11月17日电(记者雷柏松)柬埔寨人民党和奉辛比克党的领导人17日在金边会见由中共中央委员、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宾主就加强中柬两国关系和党际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柬参议院议长、人民党主席谢辛说,柬人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和柬中两国传统关系近年来不断巩固发展。柬人民党非常重视发展柬中两国和两党的友好合作关系,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柬王国政府首相、人民党副主席云升说,柬埔寨和其他东盟国家都把中国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希望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与中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友好合作。奉辛比克党秘书长诺罗敦·施里武亲王表示,奉辛比克党愿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努力发展由诺罗敦·西哈努克国王和历代中国领导人建立培育起来的柬中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白恩培在会见时说,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遵循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柬方一道,推动中柬睦邻互信和全面合作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方希望柬埔寨新政府早日成立,以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谴责塔利班杀害联合国女职员
  新华社喀布尔11月17日电(记者曹卫国、孙闻)阿富汗各界17日以不同方式强烈谴责塔利班枪手杀害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女职员贝蒂娜·瓜拉尔的暴虐行径。
  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17日发表声明说,他代表全体阿富汗人民对瓜拉尔的罹难表示哀悼。他说:“塔利班的残忍不仅在于杀害了瓜拉尔本人,还在于它伤害了联合国驻阿富汗机构以及所有为正义事业真诚帮助阿富汗重建的各国际机构,这是对全体阿富汗人民的犯罪。”卡尔扎伊表示,阿富汗全国对这种残忍的杀戮已经忍无可忍,阿富汗人民将与那些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斗争到底。
  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使团发言人辛格在瓜拉尔遇害后对其表示哀悼,并对死者家属表示慰问。他说,尽管联合国驻阿富汗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接连遭到恐怖袭击,“但我们在阿富汗的使命不会因此而停顿”。
  数以千计的阿富汗民众当天在瓜拉尔遇害的地方自发地组织了悼念活动。愤怒的群众高呼“消灭塔利班”、“严惩凶手”等口号,并建议以死者的名字重新命名她遇害的那个市场,以纪念这位为正义事业献身的法国姑娘。
  16日,瓜拉尔在喀布尔西南100公里的加兹尼市中心的一个大市场附近被两名塔利班武装分子枪杀,年仅29岁。


第3版(国际)
专栏:

针对印关于联合国决议过时的说法
 巴重申按决议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本报伊斯兰堡11月17日电 记者陈一鸣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马苏德·汗昨天晚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当天提出的联合国克什米尔问题决议已经过时的说法是巴方所不能接受的,并表示巴基斯坦愿意按照两国之间《西姆拉协议》的精神与印度就克什米尔问题展开对话。
  正在叙利亚访问的瓦杰帕伊16日在大马士革表示,50多年来国际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人口形势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克什米尔问题已不能按照联合国安理会1949年通过的有关决议解决,而必须按照印巴签署的《西姆拉协议》和《拉合尔宣言》解决。
  马苏德·汗说,一方不接受联合国有关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并不能使决议失效,《西姆拉协议》也没有规定联合国决议失效,巴基斯坦始终没有放弃按照联合国决议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原则立场。
  他说,要想最终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印度就应该停止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国家恐怖主义”,并制定一个按照克什米尔人民意愿解决问题的政治进程。
  印巴自1947年分治后,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并先后引发两次大规模战争。1949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停火并在克什米尔地区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地位,但公决一直未能举行。《西姆拉协议》签署于1972年,印巴双方在协议中同意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彼此间的所有争端。《拉合尔宣言》发表于1999年,两国在宣言中表示将通过一系列互信措施缓和因核军备竞赛而日趋恶化的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人物

加拿大候任总理马丁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11月14日晚,8000多人汇集多伦多加航中心,加拿大执政自由党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前财长保罗·马丁以93%的得票率当选为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并自动当选为候任总理,将会于明年初就任加拿大第二十一任总理。
  马丁是加拿大政坛重量级人物。他1938年出生于高官家庭,其父老马丁曾分别在圣·劳伦、麦肯齐·金、皮尔逊、特鲁多执政期间出任要职。
  马丁毕业于知名的渥太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1988年当选为众议员。他曾于1990年参加竞选自由党党魁未果。1993年自由党执政后,他从1993年至2002年6月连续9年担任财政部长。他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有力地控制了财政预算,使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财政扭亏为盈;同时,他在恢复加拿大的金融秩序、发展加拿大的经济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马丁发表的就职演说来看,他有意摆脱人们只知道他是削减财政赤字的财长形象,先后强调自己既不信仰右翼教条,亦不遵从左翼教条,而是要采取与两者不同的处事方式。事实上,为避免选民对一党执政时间过长的厌倦情绪,马丁一直在努力树立自己的新形象。
  马丁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变革者。他在竞选期间以及当选后的首次演说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内政和外交主张。在对外政策方面,他主张加拿大与美国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伙伴关系。他主张成立加美关系委员会,专门负责对美事务;主张应美国的要求,增加国防预算;主张认真考虑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此间观察家认为,不久将上台的马丁政府将会立即着手改变加美关系处于低点的状况,着力加强同美国的经贸关系以及防务合作。舆论认为,马丁主张加美联合建成“北美城堡”。同时,马丁政府可能会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为穷国提供援助;主张加强同经济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的经贸关系。
  在对内政策方面,马丁主张增强市一级政府的权力;财政上,他强调政府继续对财政进行谨慎的管理,严格控制开支,继续坚持削减赤字、平衡预算,将利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经济上,强调以新经济为龙头,带动创新和发展,使整体经济更上一层楼;教育上,主张加强加拿大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本报渥太华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十六日,一名阿富汗士兵在喀布尔的一处联合国办公地点前警戒。当天,联合国难民署驻阿富汗的法籍女职员贝蒂娜·瓜拉尔在喀布尔西南的加兹尼市被枪杀。 新华社记者 王雷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保守新党并入自民党
  日本保守新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与自民党总裁小泉纯一郎17日下午在国会签署两党合并协议书。自此,保守新党正式并入自民党。由于保守新党并入自民党,自1999年10月小渊政权以来的自民党、保守新党和公明党三党联合执政体制开始变为自民党和公明党两党联合执政体制。(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斯总统总理谈判仍旧无果
  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与总理维克勒马辛哈的助手16日就寻求解决当前政治危机举行新一轮谈判,但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果。双方同意继续举行会晤。(张静宇)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度环境部长因涉嫌受贿辞职
  由于涉嫌接受贿赂,印度环境部长迪利普·辛格·朱迪奥17日向总理瓦杰帕伊递交了辞呈。印度人民党主席奈杜当天上午在新德里宣布了这一消息。
  (张静宇)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塞尔维亚 大选三度无效
本报驻塞黑记者 刘志海
  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塞尔维亚共和国16日举行总统选举。这是13个月来塞尔维亚共和国举行的第三次总统选举。当晚,当地的自由选举和民主中心宣布,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仅占登记注册选民人数的38.3%,低于50%,总统选举再度无效。塞尔维亚前两次总统选举分别于去年9月和12月举行,也均因投票选民人数未达到登记注册选民人数的一半而失败。
  此间分析认为,这三次选举失败的首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困难严重,人民缺乏政治热情。自2000年10月5日南联盟政局发生巨变以来,塞的经济形势未明显好转,经济困难依然严重。塞经济学家协会主席久利钦不久前指出,目前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45%,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字排列,塞已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工业生产不断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现有失业者97万人,随着私有化进程加快,估计年内将新增失业者48万人;有工作的人也经常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收入差距在日益拉大。据塞媒体报道,贫穷家庭人均月生活费还不到2000第纳尔。经济困难降低了人民的政治热情,考虑生计是许多人的当务之急,他们对大选不感兴趣,拒绝投票。
  其次,政府失信于民,公众不满情绪增加。据此间媒体报道,塞全国现每天约发生50起罢工和游行示威事件。参加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的有工人、农民、医生、教师和法律工作者等。10月30日,警察与独立工会示威者在塞议会前发生冲突,造成数人受伤,事件加剧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对这次总统选举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塞政党众多,政见不一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塞目前有200多个政党。许多政党往往由于政见分歧,抵制或漠视其他政党的活动。塞尔维亚民主党、塞尔维亚名人党和塞尔维亚社会党三个大的政党对这次大选态度消极,既不推举本党总统候选人,也不支持其他政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本次选举无效。
  此外,塞尔维亚共和国代总统兼议会主席娜塔沙本月13日宣布,解散议会并于12月28日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不少政党认为,届时在议会将出现政治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也将是各个政党展示自己获得议会更有利政治地位的极好机会,塞尔维亚总统只不过是象征性人物,因而造成了看重议会选举,轻视总统选举的后果。
  此间观察家指出,塞尔维亚目前处于“无总统、无议长、无议会”的“三无”状态,这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塞各个政党应该进行充分协商,适时选出新的议员、议长和总统,尽快使塞尔维亚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17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