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以产业链拉动 靠工业化带动
 廊坊建文明城镇群促城乡就业
  本报石家庄11月16日电 河北省廊坊市把发展产业链实现工业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基础,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目前,全市已有34个镇跨入省级以上经济强镇和文明城镇行列,占全部建制镇的56.7%;全市已有64.53万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占农村劳动力的29.8%;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76元,同比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7元,增长12.6%。
  廊坊市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让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创新产业集聚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充分发挥小城镇主导产业优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把产业链做大做强,形成群体规模,以接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廊坊市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因地制宜建设起各类工业小区22个。按照“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逐级推进,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变大企业规模拉动为产业带动。在一个个建材小区、印刷装订小区、服装小区、胶合板制造小区、机械制造小区、食品加工小区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小城镇,使众多农民转变成为新的就业者。
  为了增强小城镇的吸附能力,廊坊市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5年来,在城镇建设上投入达150多亿元,使道路、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增加了吸引力,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向城镇,大批农民迁居小城镇,经营起商贸、建筑、运输、加工、餐饮、信息等行业。仅今年1至9月,全市就有近7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为全省最低。(陈国琦 孙明军 韩燕杰)


第1版(要闻)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达到新高度 取得新成效

深圳:求贤保廉促发展
本报记者 胡谋
  深圳曾经有过吸引、集聚大批优秀人才的辉煌历史。20年前,深圳的6000多名干部中,只有两名工程师。公开“赛马”,使一批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如今深圳的11.5万多名干部中,博士、硕士已有近万人。
  深圳在全国最早形成了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总体思路。“先行全国一步”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用人”和“保廉”,促进了深圳的改革和发展。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探索经济特区发展的进程中,深圳又将“用人”和“保廉”放在了突出位置。
  由“相马”到“赛马”
  今年,深圳曾爆出“10万元年薪招聘高级技工”的新闻。深圳劳动力市场公布的工资指导价位,高级技师的最高年薪仍较近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高出1.5万元。
  “技工身价超过硕士”的现象,引起了深圳人的思考:“文凭”、“职称”作为昔日主要的用人标准,能否适应今天的深圳?曾任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的许宗衡认为:比“文凭”、“职称”更为重要的用人标准,是社会需求和价值创造能力;用干部的标准,是有没有创造性地为民做实事的能力。
  “伯乐相马”,曾经是中国传统的人才选择方式。但在深圳,这一传统的人才选择方式,已经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超越了。在深圳,“伯乐”作为个体正在被制度(包括程序)和社会公众所取代。关门“相马”变成了公开的跑道“赛马”,“以人选人”变成了“制度选人”。
  从去年开始,深圳市委组织部对干部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测评、任职试用等先后出台了20多个规范性的文件,为公开“赛马”拟定了统一的起跑线和竞赛规则。
  深圳的公开“赛马”者来自五湖四海,去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考17名局级领导干部时,应考者中就有返自美国、日本的归国留学人员。
  参加“赛马”,关键是赛。在去年公开招考5个政府职位的考试现场,记者曾看到应考者的考卷,试题不是应考者靠死记硬背来解答的“书本题”,而是应考者需要以工作的经验、缜密的思索和独特的见解来完成的“实践题”。一扫过去“老子的考题儿子会做得更好”的考风。
  既是公开“赛马”,就要有“观众”,“观众”就是700万深圳市民。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干部任用“公示制”,让市民为参加“赛马”者裁判亮分。在公示的14批、360多名市管干部人选中,就有人选经市民裁判而缓用、不用。
  今年7月,深圳市辖6区进行领导班子换届,市委考察组召开了116场民主推荐测评会,共有2400多名群众代表对职务候选人进行了推荐、测评。在对职务候选人进行“公示”后,考察组发布考察公告,对发表意见的干部、群众随约随谈。结果,168名职务候选人顺利当选,市民满意。
  由于竞赛规则公平公正,深圳的这场“赛马”进行得有声有色:从2001年至今,共有1500多名优秀人才“亮相”于各级领导岗位。
  由“官场”到“市场”
  一大批优秀人才走马上任,700万深圳人关注着这些领头人。当地的新闻媒体在市民调查中发现,深圳人对干部关注度最高的问题是:廉政。
  2003年1月2日,新年的第二天,深圳市委举行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廉政。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在会上提出,深圳要积极探索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我们这支队伍清正廉洁,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深圳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市场机制来建立、完善“保廉”的预防体系,正是深圳“保廉”的重要特点。
  在采访中,记者常常听到一些政府官员们笑言:在深圳,最有权的不是“市长”,而是“市场”。深圳逐渐形成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公共权力体系,主动将一些政府权力让位于市场。按照深圳市的《市管单位领导集体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凡重大问题必须透明公开、规范运行。在深圳市商业银行,每笔贷款都由审批委员会的委员们以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一把手”有权对委员会的表决结果说“不”,但他却无权对委员会没有表决通过的事说“行”。
  在人们眼里,政府官员最大的“权”是审批权,深圳的“保廉”恰恰就是从改革审批方式入手,最大限度地减少钱权交易的机会。
  通过在全国率先进行的二次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深圳由政府审批核准的事项已由5年前的1091项精简到目前的351项。在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的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将设置145个服务窗口,通过覆盖人事局、工商局等32个政府部门和现场管理监督机构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受理300多项审批办证业务和审批办证监管等。
  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房产交易、产权交易一直是热点。在深圳,建筑工程100%进入市场公开招投标、经营性用地100%通过交易中心公开拍卖、国有和集体产权100%在市场公开挂牌交易。三个“100%公开”,使得这三个领域的腐败案件大大降低、群众的投诉逐年减少。
  深圳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谭国箱说,主动放弃一些权力作用范围、“官场”让位于“市场”,不仅有利于“防腐保廉”,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探索经济特区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由“提效”到“提神”
  公开“赛马”,使一批优秀人才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先行一步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加强了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管理。但是,如何通过“用人”和“保廉”,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特区经济的发展尽责、为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尽力?
  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围绕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深圳市代市长李鸿忠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提效、提质、提神”的要求。
  记者曾经采访过几位通过公开“赛马”走上领导岗位的政府官员,发现他们上任后的几把“火”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抓发展、抓作风。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是从抓发展、抓作风入手,通过工作效果、工作质量和自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精神,来集中检测“用人”和“保廉”的效果。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深圳人抓发展的大手笔。罗湖区提出,在商业旺区的基础上建设现代服务强区、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为深圳、为珠三角经济圈甚至为整个华南的经济发展提供现代服务业的支撑;福田区的新班子则提出了建设“中心区经济文化圈”的概念,通过向国内外知名的大公司、中介机构推介自己的发展环境,催熟以会展经济、文化经济为主体的都市经济;南山区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物流中心作为定位;宝安区则提出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出口、“三高”创汇农业、生态旅游四个基地的目标。
  今年7月,68个局以上单位进行了一次集中的工作作风民主评议活动。深圳市检察院的工作作风民主评议活动从整肃纪律入手,他们邀请社会监督员到机关明察暗访、查找问题,并邀请律师、当事人与检察官进行“面对面”座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件评查活动;深圳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和群众,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许多便民和利民措施;深圳市发展计划局提出了为企业服务的“五项承诺”:缩短备案时限、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窗口;深圳市保税区管理局为重点企业提供“贴身”服务、深圳市建设局将原来的80多项审批事项整合为27项。
  工作效果、工作质量的提高,反映出各级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了掌握群众对“用人”和“保廉”评价的一手材料,不久前,深圳几个机构对此进行了调查。在深圳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的办事窗口,人们最直接的反映是“现在办证政策透明了、速度加快了、经办人员不走神了”。
  调查结果让市委感到欣慰。对此,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用一句古语感慨:民为邦本。她说:历史证明,一个政权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官”,是决定人心向背的关键。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1版(要闻)
专栏:

宁夏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扩大
 明年春小麦和水稻将增加三十万亩
  本报银川11月16日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近日,记者在宁夏农村采访时,看到农民们正在秋收后的农田里翻地、浇水,为明年的春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南部山区种植的冬小麦底墒足、出苗齐、长势好,绿油油的煞是喜人。如今,宁夏农民对于种粮的积极性有增无减,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扩大。全区明年春小麦和水稻的播种面积将增加30万亩。
  今年,宁夏遇到了黄河来水减少32%的严重困难,宁夏干部群众采取合理使用黄河水、巧妙使用沟湖水、打井抽出地下水的办法,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和产量的不断提高。在宁夏引黄灌区,当地的干部群众以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技术、节水灌溉示范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契机,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管理措施,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为粮食稳产高产创造有利条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及时纠正群众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的模糊认识,强调不能把调整结构单纯地理解为压缩粮食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并积极探索直接补贴农民的制度,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银川市为做好粮食播种,对各类开发区的建设进行了规范和压缩,增加粮田面积5万余亩。石嘴山市不断推进粮食市场化经营,使种粮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第1版(要闻)
专栏:

吉林粮食产量又有新提高
 总产将超过二百二十五亿公斤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张玉来、夏珺报道:我国粮食主产区吉林近日传来喜讯,农业生产战胜严重春旱和非典疫情的冲击,全省粮食产量将超过22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以上,成为近年来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增长最快的一年。目前,吉林农村经济呈现粮食喜获丰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绿色特色优质农产品纷呈的喜人态势。
  ——立足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吉林省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今年全省除粮食喜获丰收外,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5万吨、86.6万吨、18.9万吨,粮食和肉类人均占有量均为全国第一位。
  ——绿色特色产品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吉林的粮食商品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2003年预计粮食商品率达到70%,玉米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畜牧业实现超常发展,生产总值达到2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以上,畜产品商品率达80%,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使用绿色食品认证标识达到17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化体制改革 抓好第一要务

水电巨人的崛起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改制纪事
本报记者 杨义
  高峡平湖,百年梦想。
  随着今年以来三峡工程水库下闸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的如期实现,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建设者们奋斗十年,终使世纪梦想变为生动现实。
  十年建设,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的三大效益初步发挥,开始进入收获的季节。三峡总公司也在建设三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由三峡工程业主到国有投资主体,从项目开发到资本运营,走出了一条特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成功之路。
  11月13日,其控股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上市公告书》,公开向社会发行23.26亿股,募集资金近100亿元,全部用于收购三峡工程首批投产的4台发电机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以长江电力收购发电机组的方式上市。
  十年一剑——三峡人边建设边研究,不断探索改制之路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探索不寻常。
  说起三峡总公司的重组改制,三峡总公司党组书记李永安快人快语:三峡总公司成立十年,工程建设十年,改制探索十年。
  早在1993年总公司成立之初,国家就明确三峡总公司是三峡工程项目的业主,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以及工程建成后的经营管理。随着《公司法》的颁布实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工程项目的业主需要赋予法律规范的内涵和具体实现形式,需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需要确定投资主体的地位。
  1993年到1994年,结合三峡工程整体融资方案研究,探索葛洲坝电厂海外上市。当时主要与国际上的著名投资银行进行了交流,并考察了海外资本市场,因上市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1997年到1998年,根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指示,准备到香港上市。聘请了国内投资银行进行研究,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上市环境较差而暂停;
  2001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除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企业外,其他大中型国有企业都要深化改革,逐步改造成股份制企业。其时,2003年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已胜利在望;国家也已批复三峡电站的电能消纳方案,对三峡电价有了原则性指导意见。在这个有利形势下,三峡人加紧研究,于2001年11月经请示国务院领导同意后,正式启动改制工作。
2002年11月4日,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三峡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华能国际、中国核工业集团、中石油、葛洲坝集团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五家发起人设立的长江电力,将依托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上游水力资源的滚动开发,以水电为核心业务,通过资本运作扩大资产规模,持续收购三峡工程陆续投产的发电机组及其他优质发电资产,以独立发电企业的身份参与电力市场竞争。
  就此,三峡总公司走上了重组改制的快车道。
  制度创新——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的双赢互动
  三峡总公司十年磨一剑,志存高远,意在创新。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的精神,三峡总公司吸纳国内外大型投资银行研究成果,借鉴中国电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铝业、上海宝钢等一批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清晰的改制重组思路:以葛洲坝电厂为基础,优化重组三峡总公司电力生产业务,改制设立长江电力,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募集资金,逐步收购三峡投产机组。三峡总公司将所筹集资金用于进行长江上游水力资源滚动开发。
  实现大型水电工程上市,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是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融资模式的制度创新。一方面,改制重组设立的长江电力作为经营主体,专注于电力生产和经营,通过收购资产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扩张,可有效化解水电工程建设风险,获得投资者认可,有利于顺利上市和持续融资。另一方面,三峡总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出让成熟资产,借助长江电力这个资本运作载体,可实现实物资产与现金资产的有效快捷转换,化解电力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加快长江上游水力资源开发。这样,建立了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建设资金的纽带,有利于三峡总公司及其控股的长江电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开发、收购、经营的循环,存量资产变现,未来收益变为即期收益,三峡总公司此举为我国特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在融资问题上开辟了一条可行的新路。
  规范改制——不留存续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注三峡工程建设的同时也非常关心三峡总公司的改制进程。被寄予厚望的三峡总公司改制,怎样才能不负众望?
  力求规范。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既是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和期望,也是总公司自身健康发展、完成使命的需要。
  以往的国企改制,保留存续企业,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三峡总公司的改制由此突破——不留存续企业。
  对此,三峡总公司根据被剥离公司的不同情况,研究整体规划,被剥离的多种经营公司和进峡单位彻底理顺关系,明确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目前承担社会职能的单位交地方政府管理或实行社会化经营,总公司予以适当政策扶持,彻底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原葛洲坝电厂有职工2719人,重组后加上三峡电厂、股份公司总部设编为1700人。富余的人员往哪儿去?
  三峡总公司人员分流重组原则是,优先保证长江电力人员精干;人员随资产走,并重新确立劳动合同关系;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对分流人员妥善安排。
  长江电力成立一年来的情况证明,三峡总公司重组改革一步到位、不留存续企业,平稳过渡。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命题。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三峡总公司在选择长江电力发起人时,既重视有实力、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又着眼于能够形成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长江电力的发起人中,有三家具有国内外上市的经验,如华能国际、中石油、葛洲坝集团等,目的就是要凭借他们的经验和意识,强化法人治理的观念和机制,严格做到了控股股东与股份公司的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四分开”。
  在长江电力公开发行股票之际,投资者和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在于此。在11月初的记者招待会、现场路演中,长江电力的经营管理层与投资者、新闻媒体进行了高频度的交流,表达了致力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追求,表现出开放、坦诚的态度。
  同业竞争是改制无法回避的问题,三峡总公司多方论证,赋予长江电力以优先收购三峡机组的权利,并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函》,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由长江电力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三峡电厂已建成投产但尚未进入长江电力的发电机组。
  一切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行,三峡总公司的改制重组一开始就步入了健康发展之路。
  两者兼顾——统筹协调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
  防洪、航运、发电,是三峡工程的三大综合效益,其中前两个都是社会职能,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三峡工程完工要到2009年。如何在工程中将对应于社会效益的投资分摊出来、评估在建工程的价值,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综合水力枢纽工程发行股票上市,三峡总公司勇于探索,率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三峡总公司组织专家、中介机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投资总体测算,资产合理划分,单台机组核定,动态调整收购”的收购技术路线。长江电力仅仅收购发电资产;发电资产的价值确认与收购按单台机组台套核定;首次收购首批4台发电机组,未来收购视双方需求、资本市场情况确定,但收购的原则与首批一致。机组价格的确定,采用重置成本法,以2003年5月31日作为资产评估基准日。这样评估下来,首批四台机组价值187亿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三峡发电资产的经济价值,又符合实际投资。
  长江电力收购三峡工程发电资产以后,在责任主体上,明确三峡总公司承担防洪、航运等职能及相关费用,长江电力担负生产经营职能。在生产关系上,总公司设枢纽管理部,长江电力设梯调中心。梯调中心具体负责三峡、葛洲坝两个枢纽的电力生产和防洪、航运等社会功能的协调衔接,处理好枢纽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排漂、航道冲沙等方面的关系。总公司枢纽管理部承担三峡工程除电力生产运行、调度和维护以外的枢纽管理任务和两个枢纽的联合运行及对外综合协调任务。
  工程发电资产的评估、责任主体和生产关系安排,是三峡人的又一创新、一大突破。
  建设三峡,开发长江。改制重组后的三峡总公司如虎添翼,一个以水利资源开发和经营为主、极具竞争力的水电巨人正在崛起。随着长江中上游的滚动开发,这个水电巨人将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一如长江电力公司的口号“长江电力,源远流长”。(附图片)
  压题照片:三峡工程水库下闸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今年全部如期实现。图为江水从三峡工程泄洪大坝泄洪深孔下泄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就土耳其发生爆炸事件
 温家宝向土耳其总理致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致电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对土耳其发生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表示慰问。
  温家宝在慰问电中说:“贵国伊斯坦布尔市15日发生两起爆炸事件,造成大量无辜人员伤亡,中国政府对此表示震惊并对暴力事件予以谴责。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致以诚挚的慰问。”
  温家宝说:“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1版(要闻)
专栏:

吴官正在参观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时强调
 发扬光荣传统 实践“三个代表”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新的光芒
  本报北京11月16日讯 记者崔士鑫、王建新报道:雄伟的井冈山,连着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永远的井冈山,写满中国人民的光荣与梦想。1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办的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他强调,要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让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个根据地,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积满战火与硝烟的红军第四军军旗前,在黄洋界保卫战的实景画前,在毛泽东为农民挑水的水桶前,在朱德用来挑粮的扁担前……吴官正一次次驻足仔细观看。
  吴官正说,看了这个展览,很受教育。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锻造和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的,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吴官正强调,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本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年,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闹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今天,我们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始终同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吴官正指出,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使命,居安思危,清正廉洁,甘于奉献,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制止奢侈浪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等陪同参观。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11月15日,几名拉萨小学生正在阅读西藏自治区科协“科普大篷车”发放的科普材料。西藏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常年在城乡活动,宣传科学常识,深受群众欢迎。 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免费安排食宿
 山东公民可申请旁听省人大会议
  本报济南11月16日电 记者何勇报道: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11月12日发布公告,定于11月24日至28日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将允许公民申请旁听。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在山东省还是第一次。
  按规定,凡年满18周岁、户籍在山东或在山东居住满一年的公民,都可到所在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提出申请,驻济南市城区以外的旁听会议公民,将统一免费安排食宿,并报销车费。旁听公民还可以提交书面意见、建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总里程突破千公里
 甘肃又有两条高速公路开工
  本报兰州11月16日电 记者王方杰报道:甘肃省树屏至徐家磨、清水至嘉峪关两条高速公路今日同时开工,标志着甘肃省建成通车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两条高速公路是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公路在甘肃境内的组成部分,也是甘肃省“四纵四横四重”主骨架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路段。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路可观美景
 昆明至石林高速公路通车
  本报昆明11月16日电 记者张帆报道: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云南省著名的旅游公路昆(明)石(林)高速公路今天全线通车。昆石高速公路全长78.07公里,总投资38.06亿元,沿线隧道穿山,桥梁飞架峻岭,绿草鲜花相映,一路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