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4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不吐不快

患者需要人文关怀
亦欣
  不久前,在新加坡参观了多家医院,这些医院拥有不少良好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国内大医院已经开始应用了,所以对于希望看到与国内不同之处的我们来讲,这样的参观有点索然无味。而在参观一种叫做阳离子扫描机的设备时,检查床上的整洁温暖的毯子让人眼前一亮。接待者说,由于设备对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检查室的温度都设置得很低,而这种设备多是用来为癌症患者检查、确诊,准备一条毯子是最自然的事情了。可是正是这“最自然的事情”却让人生出许多感慨。在国内同样的检查室却非常鲜见——也正是如此,已经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常常在接受检查后被冻出感冒来。
  我的一位亲戚因为重症肌无力在北京的一家医院的ICU里住院3年,老人在故去前,特意吩咐家人,一定要好好感谢ICU的一位护士,因为她每天都不怕麻烦,让老人看看窗外的天空。
  准备好一条毯子、让老人看看天空似微不足道,可是正是这些细节却让人久久不忘。
  对于患者来说,让自己身体早日康复当然是对医院的第一要求,所以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医生永远都是医院的金字招牌。可是,在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医疗服务的同时,如何为患者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多一些人文关怀已经成为对医院的新要求。没有了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色彩鲜艳的门诊大厅,舒适的候诊椅,随处可见的报章杂志,种种这些国外医院的“特质”,我们在国内的医院里已经可以找到,但是这些硬件水平的提高并不代表着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如果医院能够从一条毯子的关怀做起,真正为患者着想,细致入微地服务于患者,我们相信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就开始打下。一条毯子的关怀也许非常容易解决,但是能否从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出发,全心为患者,这还是一个服务理念的问题。对于国内的医院来说,这条路还很长。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商标权引发纠纷打官司6年
 康芙娅获胜再次核准注册
  本报讯 备受媒体瞩目的美国强生公司与浙江民企康芙娅持续了6年的商标权拉锯战,因目前中外知识产权纠纷剧增而引起众多国内企业的高度关注。
  1996年9月,张永顺成立浙江瑞安康芙娅保健用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当月康芙娅便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康芙娅”商标(英文商标为“Careful”)。1997年5月,国家商标局对“康芙娅”商标注册申请进行了公告。1个月后康芙娅公司意外收到一份来自美国“强生”公司的厚达一寸的公函,声称“康芙娅”的英文商标与“强生”在妇女保健用品类已注册的英文商标“CAREFREE”的构成、呼叫及含义均相似,并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张永顺得到的来自商标事务所的劝告是,人家是世界500强之一,别拿鸡蛋碰石头。
  但张永顺无论如何舍不得放弃已稍有起色的康芙娅。在寄出答辩书的两年后,张永顺收到了国家商标局的初审裁定:“Careful”与“CAREFREE”有明显区别,准许注册。之后,美国强生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张永顺再次寄出了答辩书。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强生所提异议复审理由不成立,并再次核准康芙娅的商标予以注册。
  对于康芙娅来说商标纠纷终于又告一段落。6年纠纷,让张永顺最为焦虑的是,因为商标拿不到手,使得品牌提升一再被耽误,但已成为国内妇女用品知名品牌的康芙娅也因此而学会了保护自己:拥有3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及40多项其他专利;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商标注册。(岳峰)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免疫系统平衡中枢——胸腺
杨顶建
  免疫系统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它担负着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使命,免疫系统的平衡很关键,而人体的免疫平衡是由胸骨下的一个腺体——胸腺来控制的,它是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
  肌体通过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识别、杀伤、清除对肌体有害的物质,而对自己的成分能形成耐受,不发生排斥反应,从而形成对肌体的保护,使肌体保持相对的自身稳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免疫力”。提到感冒、肝炎等疾病,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意识到这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属于免疫力低下。那么,人体是不是免疫力越高越好呢?绝对不是!免疫力过高以后,免疫系统会出现排斥自己的效应,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所以,衡量一个人身体好不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免疫系统平衡,而胸腺则是与免疫系统调节紧密相关的首要中枢免疫器官。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如时刻准备应战的军队,胸腺就是指挥系统中的司令部。它的作用是调节道路交通秩序,胸腺分泌出的多种胸腺激素同样是为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一个有序的、平衡的状态,当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亢进时,就让它降一降;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就让它升一升;以此保持系统的平衡。可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的胸腺都是“乖乖”地干活,一旦出现了问题,免疫系统就会失衡,此时免疫力忽高忽低,对人体的脏器产生不良后果。当人体免疫力失调的时候,注射一种非生物制剂已经被医学界公认为调节免疫系统的有效治疗手段。
  人体平均每天都会产生100到200个癌细胞,其中40岁以上的人会产生3000到5000个癌细胞,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这是因为人体内有免疫系统,它们负责对癌变的细胞进行清除,所以我们体内不怕癌细胞,怕的是没有免疫细胞,怕免疫系统崩溃。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下降,不能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清除,癌细胞就会在人体内生存和发展转变为癌组织,患上癌症。
  胸腺作为人体一个免疫器官也有与人体所有器官一样的发展和衰老的过程。一般而言,胸腺是人体最先开始衰老的主要器官之一,从30岁左右就开始有明显萎缩迹象。胸腺萎缩时,胸腺细胞及胸腺基质细胞减少,分泌活性明显衰退,体内胸腺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医学实验证明,给老年动物移植新生期胸腺或注射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生成素等),可使因衰老而降低的免疫功能恢复活力。
  很显然,如果胸腺衰老或有疫情出现时应该外源给予胸腺生成素II从而既使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又保持平衡。然而,胸腺生成素II有效部门为一个五肽片段,称之为胸腺五肽。它能促进胸腺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使失衡的免疫功能正常化,因此可用来调节因年龄或疾病因素而减退的胸腺功能及其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也可作为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因其为“仿生药”,具有高度安全的特性,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明显毒副作用和患者的主观不适。因其为高科技药品,生产极其困难,但经我国科学家努力,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生产多年,经临床疗效验证和实验室质量检测均优于进口品。
  冬季临近,愿你注意身体,保持免疫平衡。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赛诺菲关助工程

珍爱生命 杜绝疲劳驾驶
——驾驶员警觉度测试结果公布
  作为2003年“世界睡眠日”的关键活动之一,在有关交通部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支持下,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对北京地区高速公路白庙、杜家坎和沪杭段嘉兴等地对516名驾驶员进行警觉度测试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发表。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中国24%的驾驶者感觉有疲劳驾驶,其中10%的驾驶者调查当天有瞌睡,50%的被调查者回忆在驾车中曾打过瞌睡。通过PVT仪器检测,发现20%的被调查者反应时间延长,24%的疲劳驾驶者反应时间与没有感觉疲劳驾驶者相比明显延长,5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睡眠问题,有睡眠问题的被调查者的反应时间与没有睡眠相比明显延长。这次调查还发现:82%的被调查者每天的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47.7%少于7小时。在被调查者中90%的人未采取任何解决方法,7%的用酒精,2%用保健品,1%用安眠药。
  睡眠不足,睡眠障碍,睡眠规律改变是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如果感觉有睡眠问题,驾驶员在启程前应当注意:睡一个好觉;长途驾驶应有个旅伴;安排有规律的休息时间;避免饮酒或服用能影响行为反应的药物,因饮酒可使反应时间明显延长。
  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和中华医学会在中国共同推出了“世界睡眠日”,针对公众和医务工作者有关睡眠和健康的教育活动,“良好睡眠,成功之源”就是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疲劳驾驶是一个严重的交通问题,事故率高,后果严重,疲劳驾驶具有和酒后驾驶一样的危险性,只有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使驾驶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作为睡眠领域研究者和倡导者的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将坚持不懈地向广大医务工作者宣传睡眠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失眠症的严重后果,为病人提供有关信息,并开通了赛诺菲睡眠关助热线800—820—8884,教育广大失眠症患者,鼓励他们与医生交流睡眠障碍问题。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慎饮咖啡的六种人
资料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 张越编制(新华社11月6日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糖尿病日关注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谨防肾病
向红丁
  编者按:今天是第十三个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4000万左右,成为世界上的第二糖尿病大国(仅次于印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卫生部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九五”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提出了“提高认识,预防为主,政府重视和全民参与”的指导思想。本期,我们约请专家为读者介绍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并选编一些糖尿病的基本常识,希望读者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祝愿糖尿病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早日康复。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和糖尿病肾病作斗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998年全球约有1.43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和地区城市化,这一数字将达到3亿。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将增加170%,而在发达国家将增加41%。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来势汹汹,处理不当会造成病人死亡;但处理好了,并发症又可以不留痕迹地完全消失。慢性并发症则比较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病人忽略,晚期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甚至让医生束手无策。糖尿病肾病就是这样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可以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者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研究资料证实,糖尿病病人中有糖尿病肾病的占1/3以上,肾功能不全的高达6.5%,其中到了尿毒症阶段的有1.2%。可见糖尿病肾病绝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呢?这得从肾脏的构造说起。肾脏最基本的功能结构是肾单位,每个人总计共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之间是系膜区。糖尿病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基底膜增厚、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增。临床上常将糖尿病肾病从轻到重分为5期,第一期主要是代偿性的肾脏功能亢进,肾脏还没有什么病理改变。有的患者肾脏体积有所增加。第二期肾脏发生了组织学上的改变,但此时化验检查还没有什么阳性发现,也就是说还查不出什么问题,病人也还没有什么感觉,仅少数病人有时血压偏高。从第三期开始病人已有临床上的不正常,尿蛋白出现,血压也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已高于20微克/分钟(μg/min),临床上通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糖尿病肾病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糖尿病肾病就无法完全消失了。如果尿中微量白蛋白分泌率超过200微克/分钟,病情就进入了第四期。第四期又称为临床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性地升高。到了第五期,糖尿病肾病已进入晚期,我们常称之为终末肾病。此时病人因肾功能不全,血液中的废物,如肌酐和尿素氮也开始升高,其中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2.0毫克/分升(mg/dl)是终末肾病的诊断指标,终末肾病病人往往伴有显著的高血压和浮肿。根据血肌酐的水平,我们把终末肾病又分为3个阶段,如果血肌酐超过8.0毫克/分升,我们就称该病人已经发生了尿毒症。
  如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旦临床表现比较明确,糖尿病肾病就已经难以根治了,所以糖尿病肾病的第一个治疗措施还是控制好糖尿病,避免肾脏病变的发生。1993年,美国和加拿大学者联合发表了他们名曰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英文代号为DCCT)的研究成果,这项试验历时10年耗资1亿美元,研究对象是Ⅰ型糖尿病病人。1998年英国学者又发表了他们名曰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英文代号为UKPDS)的研究成果,这项试验历时20年,主要针对Ⅱ型糖尿病病人。在这两个意义重大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无论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Ⅰ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下降一半,使Ⅱ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1/3。病人如已发展到早期肾病阶段,为了控制好病情,又不至于影响肾脏功能,应积极动员他们接受胰岛素治疗;第二个措施就是控制好病人的血压,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患者应该饮食清淡,少吃盐,已有血压高者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第三,患者应在适当的时候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糖尿病肾病病人每天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所以必须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特别是优质动物蛋白。但到了糖尿病肾病的晚期,大量蛋白质的摄入会使血液中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如肌酐和尿素氮等增高,给病人带来危害,所以晚期肾病病人必须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要限制质量较低的植物蛋白的摄入量。第四条是避免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可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最后的一条是当肾脏病变已发展到尿毒症阶段,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以便把血液中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有条件和可能,进行肾脏移植是使病人肾功能得以恢复的唯一出路。另外,中医中药对治疗肾脏病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因人施治、辨证论治,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大的意义。
  总之,糖尿病肾病危害虽大,但它又是可防可治的。只要采取了必要的预防措施,多数糖尿病患者可以避免糖尿病肾病,即使有了糖尿病肾病,也完全可以把它局限于很轻的范围之内,而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作者为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教授)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早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中年以上的Ⅱ型糖尿病人,在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即使有轻微的多饮、多食、多尿,病人常不在意,并且有的误认为能吃、能喝是身体强健的表现而长期被忽视,直到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甚至出现合并症方就医确诊,或由于正常体检才被发现。因此,了解糖尿病早期表现,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凡中年以上病人出现下列情况者,应想到可能有糖尿病。
  (1)餐后2—3小时经常出现心慌、手颤、饥饿难忍、多汗、心率增快等,吃些东西即可缓解时,应想到是否是早期糖尿病性低血糖。
  (2)屡次发生皮肤化脓感染,如毛囊炎、疮疡。
  (3)女病人外阴搔痒或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者。
  (4)因视力减退就诊,偶然发现眼底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白内障者。
  (5)无明显原因的下肢酸困,乏力或皮肤瘙痒者。
  (6)生育年龄妇女有多次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先兆子痫病史者。
  (7)妊娠期有糖尿者。
  (8)本人出生时为巨大婴儿者。
  (9)幼年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体力虚弱,消瘦者。
  (10)40岁以上体质肥胖者。
  (11)过早发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
  (12)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均应想到其基础病因有糖尿病可能。
  如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尿糖,如没发现异常要再进一步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尿糖或作正规葡萄糖耐量试验,就能及时确诊是否有糖尿病。如以上检查结果均正常,也不能轻易否定糖尿病,应定期复查以上各项检查,以防漏诊。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小资料

糖尿病常见的错误认识及治疗误区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慢性疾病。在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的饮食、运动、精神状况都是很重要的辅助治疗,而临床上常见许多医生及病人,单独强调药物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主动配合作用,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糖尿病康复后的远期效果。
  糖尿病虽然目前仍是终身性疾病,但应该充分认识到糖尿病是可防治的慢性疾病,现代医疗水平完全可以把血糖、尿糖控制正常,不会因为患了糖尿病而影响寿命,这是目前基本上可以做到的;治疗的理想目标是通过正规的连续的治疗,逐步减量或停药。临床上常见许多患者患糖尿病后,对该病的不可根治性和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后果非常恐惧,产生不安、急躁情绪。患者急于四处投医,八方求药,寄希望于高超的医术与灵丹妙药,期待着出现“药到病除”的奇效,但严峻的实践,证实这种急躁情绪常会落空,于是患者产生消极、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情绪都会使患者失去自我监测和自我保健能力,使病情难以控制而加重。
  与此相反,部分Ⅱ型糖尿病病人由于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使已发现血糖升高,也满不在乎,否认自己患糖尿病,不就医治疗,盲目乐观,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直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才就医,患者不仅自己痛苦不堪,且会增加经济负担。有的患者,认为糖尿病不可治愈而失去治疗信心,消极悲观;有的患者经治疗之后,血糖、尿糖得到较为满意的控制,自认为已治愈,万事大吉,即放松对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而导致血糖急骤上升,病情加重,出现多种并发症。凡此种种,都是对此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所导致的,国际上称为“无知的代价”。(资料选自糖尿病康复网)


第14版(健康时空)
专栏:

“就诊卡”方便了谁?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日规定,就医者挂号、付费、取药、诊疗时,都要出示“就诊卡”,每次就诊时,务必携带该卡。就医者遇到紧急情况或忘记携带,就要重新购买新的“就诊卡”,重复的卡概不退换。这项以“便民”为初衷的“就诊卡”制度遭到广大就医者的质疑。群众反映,“就诊卡”方便了医院,麻烦了患者。
新华社记者 冯杰摄
  许多就医者手持“就诊卡”在排队付款,很难感受到微机读卡的“高效率”。
  一位就医者想退掉三张重复的“就诊卡”,遭到医院的拒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