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钢铁官司为难布什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1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做出终审裁决,认为美国提高钢铁进口关税的做法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消息传来,立即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大报12日均在头版重要位置加以报道。舆论认为这次裁决结果意义重大,布什政府如何应对面临考验。
  去年3月,布什政府决定将钢铁进口关税大幅提高,对部分钢材征收8%至30%的进口税,以利于本国钢铁工业改组和重获竞争力。美国提高钢铁进口税的政策一出笼,立即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向世贸组织讨说法,官司打了近一年,今年3月世贸组织裁定,美国的做法违规。可美国不服,再度上诉,官司又打了半年多,结果有了这次的最后裁决。
  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如果在12月15日之前,美国拒不取消钢铁进口的高关税,胜诉方就有权采取报复措施。目前,欧盟的态度十分坚决,如果美国不接受裁决,将对包括摩托车、水果、纺织品和农业设备等在内的一系列美国出口产品征收8%至30%的关税,部分产品的关税将高达100%,价值高达22亿美元。挪威虽是一个小国,可这一回也不示弱。它已列出了对美国可能进行报复的详细清单,其中包括钢材、服装、酒类、烟草、苹果、运动器材和打猎武器等。日本、韩国、巴西、瑞士、新西兰和中国也都发表声明,称将视美国的举措而采取相应行动。
  也许是自知理亏,美国的最初表态是一方面逞强,不接受世贸组织的裁决,但另一方面也没有把话说死。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表示,政府正在听取国内各方面的意见,然后将做出正式决定。
  分析人士认为,去年布什政府决定提高钢铁进口关税,表面上是为了拯救美国钢铁业,实际上为的是政治。提高关税收买了钢铁工人手中的选票,让以布什为首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得了利。如今在钢铁贸易上何去何从,还是要受政治所左右,这就是明年的总统大选。只是时移事易,白宫遇上了新问题:认输难,不认输也难。
  如果接受世贸组织的裁决,就意味着布什对钢铁行业的“背叛”。在明年的大选中,宾夕法尼亚、俄亥俄、西弗吉尼亚等几个“钢铁州”的选票很可能一股脑儿投向民主党。如果不接受世贸组织的裁决,就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报复。有关国家列出的报复清单同样是打向美国的重
  拳:水果增税对的是佛罗里达州,纺织品增税冲的是南卡罗来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这些州都是明年大选中共和、民主两党寸土必争之地。另外,提高钢铁进口税,乐了美国钢铁业,却苦了钢铁消费行业。有人算过一笔账,去年增加钢铁进口税给美国经济造成了9.8亿美元的损失,钢铁行业保住的就业也远远抵不上因此而造成的其他行业的失业。今年以来,汽车、家电等行业加紧向白宫和国会游说,要求解除高关税政策。现在问题摆明了,如果布什还不应招,那么这些行业的选票又有流失的危险。
  有专家认为,通过利弊权衡,布什政府极有可能会取消高额钢铁进口税,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提高关税的目的基本实现。美国钢铁业去年注资30亿美元,重组的重组,合并的合并,多数钢铁企业情况大有好转。共和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也大获全胜;二是政府内部要求取消高关税的势力增强。据消息人士透露,财政部长斯诺、商务部长埃文斯、白宫政治顾问卡尔·罗夫以及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力克等都赞同这一立场;三是国际钢铁市场需求看涨,美国钢铁业面临的压力会减轻;四是美国一向倡导自由贸易,不取消高关税,美国在地区和世界贸易谈判中就没法交待。
  但此间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方面最后怎么做,还要看布什总统的态度。自入主白宫以来,布什政府的不少内、外政策大有不怕撞南墙的味道。为了“钢铁州”的选票,将贸易战打下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报华盛顿11月1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空中友谊之桥

南航振翅高飞
本报记者 李学江 陈东
  一迈进南航广州—洛杉矶航班的机舱,一股温馨气息便迎面而来:不仅仅是空姐那身木棉红旗袍透出南国的热烈;也不仅仅是空姐张张俏脸上那含蓄的微笑令人感到亲切,其实更让人感动的是她们服务的周到与细心——一名空姐搀扶着一位老人走向座位,帮他挂好外衣后,又找出老花镜帮他戴上;另一位空姐则忙着调整躺椅,帮一位年轻的美国母亲安置婴儿。机舱里“谢谢”之声不绝于耳。
  当记者得知南航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江平也与记者同机前往美国时,便在飞机到达终点前找他聊了起来。在调到南航之前,江平是国航的副总飞行师,虽刚刚五十出头,却已有1.8万多个小时的飞行经验。此次他是率领一班人马前往西雅图去接收一架波音737—800客机的。南航去年一共订购了20架波音客机,现已接回10架。记者疑惑地问,飞机是不是买多了?江平告诉记者,在去年10月中国民航重组之前,无论从飞机拥有量、航线条数和客运量上来说,南航在国内都已独占鳌头。重组后,南航发展更快,客运量从占全国航空客运总量的1/4上升到1/3;现有的196架客机已远远不够,今后还需以每年10%的速度添置新机。
  谈起民航业的重组,江平说,那是一项非常正确的决策,有利于形成并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可让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可以合理地调配飞机,使航线互补,网络更加合理。
  说起南航在竞争中的优势,江平认为,南航最大的优势是在驾驶员的培训方面表现出的远见。在10年前,南航就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始招收培训民航飞行员,每年招收100人;同时与澳大利亚合作,创办了南航西澳飞行学院。南航原有飞行员1500人,重组后达到2500人,但现仍满足不了公司发展的需要。因为本科生毕业后还需积累2700小时的飞行经验后,才能取得正驾驶的资格,这一般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前几批毕业生已成为南航的飞行骨干,为南航今日的发展预作了人才准备。可见,10年前的这一战略决策是多么重要,它为南航的发展储备了核心人才,与国内其他飞行员紧缺的航空公司相比,南航的发展更少受到飞行人才瓶颈的制约。为适应业务的发展,今后南航在北航的招生名额将每年增加到300—350人左右。
  江平对记者说,南航在网络信息化方面也是捷足先登。2000年3月28日,南航率先推出了中国航空业第一张电子客票,由此推动中国航空业发生了一场售票方式的变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南航已在全国20多个大城市开通了网上售票业务,并在近20个大机场设立了现场服务中心。旅客只要通过计算机即可订座和付费,然后只要在起飞前一小时直接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这种无票乘机简化了购票程序,大大方便了航空旅行。
  此外,南航耗资1.3亿元,于去年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自动化运行控制系统(SOC)”,并通过了民航总局的技术鉴定。有了这一系统,南航的飞机即便飞到天涯海角,SOC都能跟踪到,并能及时与飞行员通话。要想了解飞行途中的天气情况、油料消耗等,只需敲击几下电脑键盘,准确的数据便立即出现在荧屏上。其强大的控制功能涵盖了飞行计划、飞行跟踪、动态控制、载重计划和机组管理五大系统。同时,南航开发出国内首套飞机维修远程诊断和实时跟踪系统,从而使在地面为飞行中的飞机诊断故障成为现实。而南航的货运信息系统也已正式投入运行。(附图片)
  图为南航空姐正在为旅客服务。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供稿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出台电信新政策
  据新华社洛杉矶11月11日电(记者颜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日前投票通过了一项新政策:固定电话用户转为手机用户还可以保留原号。业内人士评论,这项规定将促进固定电话通信与移动通信业的竞争以及移动通信业的内部竞争,消费者将从中受益。
  联邦通信委员会称,这一新政策将从11月24日率先在美国的100个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实施,明年5月开始将在全美境内生效。根据新规定,任何固定电话或移动通信服务商不得阻挠现有用户选择新服务商,所有服务商必须在一定时限内配合用户完成电话号码的转移。
  几个月前,联邦通信委员会曾作出手机用户更换服务商不必换号码的决定,而新政策迈出的步子更大。
  目前,美国手机入网通常需要用户与服务商签订1年或2年的使用合同,服务商向用户提供免费或价格十分低廉的新潮手机,合同期满后手机归消费者所有。但很多用户担心更换号码会给自己带来联络麻烦,因此不愿更换服务商。新政策的出台,可能促使部分消费者放弃固定电话改用手机。


第7版(国际)
专栏:

  11月11日是美国的“退伍军人节”,成千上万的纽约民众参加了游行活动,以纪念这一传统节日。
  图为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一名妇女打着反战标语参加游行。
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摄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协和”遭淘汰的启示
许小峰
  随着3架“协和”超音速大型客机不久前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降落,这款世界上唯一用于商业运营的超音速客机结束了27年的飞行历程。“协和”飞机是英国和法国于上世纪60年代末合作开发的超音速大型客机,是英法航空工程师智慧的结晶,成为两国航空界的骄傲。然而,高科技的亮点,没能抗衡住商业竞争的残酷现实,无法与市场接轨的高贵产品,终于在无奈的叹息声中告别了蓝天。正如英国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德·埃丁顿所说:“这是幻想时代的结束。”
  有人讲“协和”客机生不逢时,在“协和”客机1976年进入市场前夕,发生了石油危机,燃油价格大涨。高油耗以及噪音污染就成了“协和”客机的致命隐患。加之美国各航空公司出于民族自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拒绝采购“协和”客机,造成订户少,因而加大了该机型的生产和运营成本。另一不幸的原因是,“协和”飞机2000年7月发生于巴黎戴高乐机场的空难,造成110人死亡,不啻雪上加霜,导致搭乘“协和”的乘客进一步减少。
  其实,细分析起来,这些理由算不上充分。设计进入市场的产品,不能不分析可能要花费的成本、预期的效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在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维护某些特殊利益不可能长久。也就是说,美国航空公司的拒绝采购并不是“协和”退出市场的根本原因;空难的发生可能加速了“协和”的退出,但也不是致命因素,其他类型飞机的空难事故也时有发生,何况“协和”空难的原因并不在飞机本身。所以若要追究“协和”退出航空市场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应是“协和”客机设计师们的超前思维与市场现实差距过大,而政治家们不切实际的盲目推崇对“协和”的决策偏差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类似的案例在国内外并不少见。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曾被评为“199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的铱星通信系统。由于无法寻到足够的买主,美国铱星公司于2000年3月背负着几十亿美元的债务宣告破产,使这一令世人瞩目的高科技童话如流星般在夜空中一闪而过。参与该系统建设投资的中国公司也只能在遗憾中接受现实,在失望中开始明白:市场经济不但可以淘汰落后,也会淘汰“先进”。
  终结“协和”客机的运营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规律。同时,也为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进程中留下了值得深思的问题。高科技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市场定位不准确,需求分析不切实际,不计成本地片面发展高科技产业都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至于为了某些其他目的而大搞形象工程就更需三思而行了。手握决策权的各级领导或企业家应能通过这一事件有所感悟,在告别“协和”的同时,也真正告别与经济全球化时代格格不入的思维和决策方式。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发展是硬道理,但如果离开科学分析、正确决策和准确的市场评估,乱上项目就可能变成盲目发展。也许这就是“协和”给我们的一份宝贵启示。


第7版(国际)
专栏:

莫斯科法院裁定继续羁押俄首富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1日电(记者宋世益)俄罗斯莫斯科市法院11日裁定,拒绝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要求保释的上诉请求,维持莫斯科市巴斯曼法院作出的将其羁押至12月30日的原判。
  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指控犯有偷漏巨额税款等7项罪名,10月25日被莫斯科巴斯曼法庭批准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律师10月28日对法院决定提起上诉,要求保释霍多尔科夫斯基。
  针对这一裁决,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律师德列尔表示,将继续就保释问题上诉到俄最高法院和欧洲法院。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卫组织警告
 全球假药泛滥成灾
  据新华社日内瓦11月11日电(记者丁喜刚)假药轻则无效、重则对人体产生伤害甚至有致命危险。世界卫生组织11日警告说,目前全球范围内假药制售不断泛滥,杜绝制售假药是一个“长期目标”,各国应该致力于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逐步完善药品监督机制,并向公众宣传假药的危害性。
  世卫组织当天发表报告援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药品市场中假药比例已经占10%以上,假药每年的销售额超过320亿美元。世卫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在一份声明中说:“打击低质或非法药品如今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让艾滋病及其他各种疾病的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发言人达妮埃拉·巴戈齐认为,贸易壁垒的降低使假药制售日益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她说,假药制造相对简单,成本又非常低廉,使其成为暴利行业,许多国家都缺乏健全的药品监督机制和打击制售假药的有效法律,这更加助长了假冒伪劣药品的泛滥。
  报告援引世卫组织1999年1月至2000年10月进行的调查说,全球药品市场上的假药有40%在发达国家,60%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患者使用的药物有高达25%属假冒药品或不符合药品标准,其中有相当部分药品是用来治疗疟疾、肺结核、艾滋病等疾病的。这项调查称,全球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疟疾,如果所使用的治疗药物质量优良、服用方法正确,那么其中有20万人能够得救。
  世卫组织卫生技术和医药部门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列帕欣认为,贫困助长了假药问题。他说,改善药品质量控制和供应系统有多种方法,但资金问题非常关键,医药品质量最差的国家往往同时是经济最贫困、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在相对富裕的国家制售假药问题也相当严重,尤其是这些国家居民通过因特网购买激素、类固醇等药品的需求非常大,假药往往通过网络就能广泛销售。比如销售最为广泛的假冒伪劣的“万艾可”(俗称“伟哥”)产品通过因特网就能十分方便地购买。


第7版(国际)
专栏:

山东烟台成为韩商投资热点
  本报汉城11月12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中国山东烟台投资环境暨产业专案推介会今天在汉城举行。韩国经济界人士近千人出席会议并洽谈。韩国企业家纷纷认为,烟台已成为韩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投资热点之一。
  截至今年9月,韩国在烟台的投资项目累计已达1875个,合同外资额27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7亿美元。韩国是目前在烟台投资的53个国家与地区中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英高技术论坛在伦敦举行
  本报伦敦11月11日电 记者施晓慧报道:中国科技部与英国贸工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英高技术论坛今天在伦敦开幕。中英两国有关科研机构、大学、高技术企业的约1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和英国科学与创新部长盛伯理勋爵发表讲话,对两国近年在高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发展表示赞赏。
  这次会议是继2002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英高技术论坛之后的又一次盛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