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武汉 企业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
  本报武汉11月12日电 记者杜若原报道: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可分期到位,非货币投资比例可达注册资本的60%,国内社团法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可作为出资人开办中外合资企业……11日,武汉市出台20条企业登记注册新措施,旨在降低企业创办门槛、营造宽松创业环境。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审批条件也从180项减至123项。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把志愿者服务、做好人好事都量化成“道德币”,存入“银行”,让道德成为不断积累、不断增加的财富,也可备将来之需——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道德银行”在争议中开张
本报记者 江南
  11月12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的许多大学生拥有了一笔特殊的存款——“道德储蓄”。该学院的“道德银行”本月正式开张后,学生们的储蓄卡上开始存入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第一笔“道德币”。
  一份份印制精美、深蓝色的“道德银行储蓄卡”,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储蓄卡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而币种一栏写着“道德币”,分行名称则是各个院系。
  “袁妙飞,人文系分行,参加迎新生志愿者服务共14小时,存入14万元。”
  “陈磊,信息系分行,参加迎新生、校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共10小时,存入10万元。”
  “陈书聪,机电系分行,参加校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共6小时,存入6万元。”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创办大学生道德银行的构想提出之后,便备受社会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现在,道德银行的条款几经修改,开始正式运行了。据介绍,这个银行就是要让道德成为不断积累、不断增加的财富。从11月10日开始,学院的3350多名大学生成为道德银行储户,其中179位储户已存入了第一笔“道德币”。
  创办初衷:把道德变成“币”,让德育重“行动”
  之江学院团委书记何星舟,也是道德银行的行长,向记者介绍了这个特殊银行的运行机制。
  道德银行下设存储部、支取部等,根据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所做的好人好事等情况,评估折算成道德币登记在储蓄卡上,作为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爱心记录。
  在折算标准方面,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或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公益活动,每1小时计1分,每分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1万元道德币;义务献血计2分;义务为同学辅导学习每1小时计0.5分……
  银行每季度按“道德币”存款的多少评出“星级储户”,分别可以申请获赠学院各种晚会或学术讲座门票、一个季度的学科类书报杂志、优先参加学院各类培训等;每学期将评出“十佳道德富翁”。学生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等级,还将作为团内评优、评定奖学金的参考;学生也可用自己的储蓄申请其他帮助。
  “作为从事大学生德育教育10多年的教师,我感觉原来的德育教育模式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一青说,“学院学生会提出创办高校首家道德银行的设想后,学院考虑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载体,作一些探索和尝试。”他认为,以往的思想品德课等德育教育重在“认知”,而道德银行更重“行动”。
  今年4月,道德银行首先在之江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中试行。学院学生会实践部的鲁敏同学说,道德银行对奉献者给予回报,是一种承认、肯定和尊重,增强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内在动力,而且这一形式新颖活泼,是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同学加入志愿者队伍,像今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校庆时招募志愿者,报名的同学就非常踊跃。
  11月5日,之江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宣布道德银行正式成立运行,道德银行储蓄卡发到学生们手中。全院所有大一、大二的学生都被吸纳为储户,其他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开户。
  引发争议:做好事需不需回报、道德该不该明码标价
  创办道德银行的消息很快在学院内外引起不同的反应。做好事需不需要回报?道德该不该明码标价?这样的争议至今没有平息。
  有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做好事不应该图回报,如果是为了储存起来,以后为己所用、得到好处,这就会使道德变味;有的学生则认为,强调助人为乐,讲求无私奉献,不应当成为否定道德回报的理由,付出的同时得到回报,这符合公平原则。
  有人担心,道德银行的运行规则有过强的功利性色彩,“论德行赏”很容易导致投机行为;此外,具体的操作办法、折算标准还不够科学,缺乏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撑,像参加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在期刊上发表理论文章等都可以折算为道德币,这就值得商榷。
  之江学院事先不曾料想道德银行会引发这样热烈的争论。经过对道德银行运行细则的深入研讨,并征询多位伦理学、教育学专家的意见后,学院删改了几条最惹争议的条文。
  之江学院的领导们认为,道德银行所提倡的仍然是奉献,索取并不是目的;而通过保障回报的制度,可以更广泛地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风尚。他们相信,开办道德银行虽然有争议,但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它引发大学生服务社会、积极奉献的热情,在助人中体会到快乐,有利于促进学生行为和校园道德风气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学院决定在争议中将道德银行继续办下去。
  专家视点:道德银行是从制度和体制保证的角度对道德建设的有益探索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徐德明教授认为,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与个人、社会的利益相联系,有它功利性的一面,也有升华为超功利的一面,两者都不能偏废。就个人来说,当然要提倡无私奉献,奉献的动机是不求回报的;但从社会的层面,应该建立一种奉献回报机制,维持道德建设,这种回报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人与人互助互爱、互通有无是一种回报机制,道德银行也是一种回报的形式。俗话说:好人有好报,道德银行将这种祝愿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形式。
  浙江大学教育系魏贤超教授表示,道德银行启发我们思考和探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榜样的示范作用很大,但是,制度比榜样和道德更有力量,好的行为、品德或精神,如果得不到体制或制度安排方面的支持,是难以长期坚持和发展的。道德银行是从制度和体制保证的角度对道德建设的有益探索。
  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张应杭教授说,类似道德银行的形式,在一些地方的社区、企业中也曾出现过,应该说在市场经济现实环境中有它的可取之处。如果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强调道德的非功利性,往往缺乏感召力,容易变为说教,这在以往已有不少教训。但是,道德建设也不能止步于道德银行,尤其是大学生群体,更应该以此为起点,向更高层次提升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
  之江学院的领导表示,道德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院将注意正确引导,使大学生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同时,尽量减少其中的功利性因素,最终形成“奉献—回报—奉献”的良性循环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陈可可同学说,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求回报,但我们需要回报——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通过道德银行的影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那将是对每一个志愿者最好的回报。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福州——抗日将士碑落成 88岁老人感怀历史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7周年的纪念日,由民革福建省委、民革福州市委和福州三山陵园联合修建的“中山舰福州籍抗日将士之碑”揭碑仪式在福州三山陵园举行。
  中山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舰,1938年在武汉保卫战中与日军飞机展开殊死战斗,有25名官兵为国捐躯,其中连同舰长萨师俊在内的20位将士是福州籍人。图为大陆惟一的中山舰幸存者——88岁的邱奕殿手抚刚落成的纪念碑船舵,感慨万千。 杨婀娜摄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贵阳——民工子女将享受平等义务教育
  本报贵阳11月12日电 记者孙海涛报道:随父母进城的民工子女何时能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义务教育?贵阳市最近正在采取措施降低公办学校入学门槛、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以使该市数万民工子女在5年内享受到平等的义务教育。
  从明年起,贵阳每个民工子女每年将减少200元的借读费,5年内全部取消中小学借读费,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以往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毕业不能报考本市高中的规定也将随之取消。教育行政部门还将加强流动人口民办学校的清理整顿,并对失学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和督促,保证其子女受教育。
  贵阳目前流动人口已逾40万,随父母进城的学龄儿童约6万人。在民工聚居的城郊结合部,大大小小以民工子女为招生对象的民办学校应运而生,其中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小学125所,初中26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这些学校不少是租房办学,教学设施差,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民工子女还在未获批准的教学点就学,有些儿童甚至未能上学。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青岛——明年起取消民工子女借读费
  据新华社青岛11月11日电(记者刘宝森)从明年开始,青岛市将取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
  目前青岛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需交借读费,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从明年开始,他们将交纳与该市常住人口相同的学杂费,农村小学、初中分别为每学期40元和80元,市区分别为每学期60元和90元。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杜小悌认为,教育多由地方投资,导致了教育的地方保护主义,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能否顺利入学,关系到务工人员能否安心就业。原有的教育地方保护观念早已不适应现实情况,必须打破这一落后观念,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十五万流浪儿谁来救助?
 一部分可能成为“犯罪后备军”
  据新华社石家庄11月12日电(记者陈玉)“如果有一天遇到后妈,我要杀了她。”熬过被遗弃后5年多的流浪生涯,13岁的流浪男孩张陶帅得到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中心救助后说的这句话,让工作人员浑身一震。
  寒风中裂着血口的小手,乞求情侣们买一枝玫瑰花的目光……在每个大中城市的街头,都能看到这些流浪儿的身影。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16岁以下的流浪儿童约有15万人次,并且仍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出,当前流浪儿童增多的状况迫切需要缓解。
  “他们还未成年,派出所只能抓了放、放了抓。好多孩子本来没有家,民政部门救助一下也没有地方可送。怎么办?”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反映。由于流动人口激增,离婚家庭增加,城乡、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拉大,近年城市街头的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靠乞讨、卖艺、卖花填饱肚皮,有一部分被教唆去偷窃、抢夺,被公安部门称为“犯罪后备军”,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中青年学者系列(1) 人物

  不惑之年的他是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在全国各地作过1000多场关于宪法的讲演,听众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
周叶中:让宪法走进生活
本报记者 杜若原
  对于任何一位青年学者,能够走进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课,无疑是一种殊荣。2002年12月26日,39岁的周叶中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崇德教授一起,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授宪法。事实上,这一次特殊的讲演正是他多年积极宣扬宪法精神的一个高点。
  宪法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干部学法最重要的是学宪法
  从1995年起,周叶中就开始做法制宣传工作,主要讲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理论,他的听众大多是领导干部。在与这些听众的接触中,周叶中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干部在学法过程中,往往是上面提要求,下面匆忙应付;二是干部学法偏重于经济法,但他们又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学过之后派不上多大用场。
  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学什么法?这引发了周叶中的深思。他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终于找到答案:干部学法,最重要的是学宪法。然而,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宪法高高在上,似乎与日常的工作与生活并无太大关系。
  宪法不能真正走入社会、不能走进工作与生活的现状,让周叶中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从1998年起,他开始有意识地讲解宪法。他告诉每一位听众:既要强调“国家”意义上的宪法,更要强调“公民”意义上的宪法;既要重视“政治”层面上的宪法,更要重视“生活”层面上的宪法。也就是说,宪法既是政治法规,又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周叶中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澄清人们对宪法的认识。比如,“报考研究生需要单位盖章同意”是否侵犯公民的受教育权?父母无钱供小孩上学,乡镇人民政府是否有权状告该父母?高考取消年龄和结婚限制的规定,是否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和平等权的充分保护?不少单位和部门“分房以男方为主”的政策是否有违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因选举机关错误造成公民无法行使选举权,公民是否有权索赔?
  周叶中的讲解,拉近了宪法与公民的距离,使宪法变得可亲可近,而不再是生硬难懂的法条。
  不回避难点和热点,用通俗的方式探讨棘手的现实问题
  作为研究根本大法的学者,周叶中深知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树立宪法的权威,运用宪法解决好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他和同行们贡献智慧。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周叶中的宪法宣传总是直面现实,从不回避难点、热点问题,他希望用一种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去探讨现实政治中颇为棘手的问题。比如多党制问题,有的人主张要想发展民主,就必须搞多党制,但他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多党制未必民主,一党制未必不民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多党执政还是一党执政,而在于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是否有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再比如三权分立问题,他总是较为客观地评价哪些可供我们借鉴,哪些则必须反对……
  3年前,周叶中开始自费研究台湾问题。他已给国家提交了140万字的研究报告,仅购买资料和文稿打印就花去10余万元。他的研究报告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周叶中坦诚地说:“这些钱我可以拿来改善物质生活,但作为一个学者,我有责任研究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
  在外讲课耽误了做学问,但周叶中认为,让宪法走入大众比关门做学问更重要
  周叶中是个大忙人,要给学生讲课,要搞科研,还要兼顾学校的行政事务。但无论多忙,只要有人请他去讲座,他总是欣然前往,而且从来不谈报酬。1995年至今,他在湖北、广东、江西、河南、湖南等地作了1000多场法制宣传报告,足迹遍及湖北省的60多个县市。
  有一次,千里之遥的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请人去做法制宣传,别人嫌山高路远婉拒,但请到周叶中时,他爽快地答应了。讲完一天课,他顾不上休息,还要一路颠簸地赶回学校。这样的执着,周叶中有自己的解释:“依法治国不是所谓的精英学问,建立法治国家不能仅仅凭借一两个法制精英的努力。我希望深入下去,用最通俗易懂的法制报告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这或许耽误了周叶中做学问的时间,但他认为,比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让宪法走入大众。“我的书写得再多、再厚,影响力也有限。与其关门做学问,不如走向社会,做一台宣传法制、普及宪法的播种机。”
  周叶中的讲座赢得了人们的肯定和欢迎。提起两年前在赤壁市的那场讲座,他兴奋如初:“几千人的会场鸦雀无声,一个镇干部说‘我连上厕所都不敢去,生怕听漏了’,听到这些我真的很满足,很幸福……”
  周叶中小传
 湖南武冈人,1963年8月出生,法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曾围绕“统一台湾新战略”、“新时期党的建设”和“中国政治改革”等重大现实问题撰写战略研究报告。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北京 首场大雪损毁1300多万棵树木
  本报北京11月12日讯 记者王建新报道:11月6日,今年首场全市范围的降雪使北京1300多万株树木被损毁。这场降雪,让北京的森林树木经历了严峻考验。据市林业局统计,京郊14个区县的林木均因这场大雪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林地受灾面积达2.7万公顷,受损树木1347万株,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还有12万亩苗圃也受到不同程度雪害。目前,北京市已紧急启动林木抢险救援方案。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郑州 “专家组复核”破解拆迁难题
  本报郑州11月12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今后,郑州将采取“专家组复核”方式解决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的争议。
  郑州有关部门正在建立房地产评估争议复核专家库。拆迁人或被拆迁人对分户评估或安置房屋的评估结果有异议,可提出裁决申请,由拆迁管理部门组织双方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员组成专家组,深入现场勘察,审查双方提供的资料和原评估报告。专家组成员如作假造成复核结果失实,将被取消专家资格,并注销其资格证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