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文化进社区 文明新亮点
本报记者 刘玉琴
  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10个部门去年初联合拉开全国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序幕,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成为一道十分亮丽的城市风景。
  这几天,江西省南昌市张灯悬彩,鼓乐喧天。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以及全国文化进社区经验交流会在这里举行。数百名群文工作者汇聚一堂,载歌载舞,他们用实绩、用经验,勾勒出一幅幅社区文化建设的崭新画卷,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考。
  组织性与参与性相结合在展演中,来自全国各个社区的5台36个优秀节目,在滕王阁、东湖区、西湖区等5个文化广场轮番展演,400多名社区演员浓妆淡抹,登上舞台。《社区是个温馨的家》、《欢乐社区》等歌舞、曲艺、相声、小品节目,抒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和向往,展示了文化走进社区的丰硕成果。81岁的老人冯小舟和他的家庭乐队成了舞台上的新星。这支家庭乐队来自江苏徐州,由冯小舟的儿子、媳妇、女儿以及5岁的重孙共4代13人组成,他们是当地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各种演出。这次展演,一家3口、夫妻双双同台演出的不在少数,社区文化以其良好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让大家受益无穷,从而搭建了传播先进文化的宽阔舞台。
  邻里情卡拉OK演唱会、老年时装表演赛、读书讲演大赛、社区文化艺术周、趣味体育赛……从展演舞台和社区文化经验交流会上,我们切身感受到社区文化的发展已上升到一个新阶段。一个明显的标志是,经常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社区文化活动,精心设计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活动内容,使居民群众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思想认识得到升华,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同时,有组织的活动又与群众自娱自乐、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有机结合,使得社区文化活动常办不衰、常办常新。上海、南昌、广州、武汉、青岛等地十分注重将两者结合,从而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民说,新形势下,将组织性和群众的自娱自乐性相结合,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效途径。社区文化工作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单向组织和双向互动有机融合的特点。
  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翟卫华认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方面要欣赏优秀文艺精品,获取审美享受和艺术熏陶;另一方面,还要亲自参与,参加文化活动,在参与过程中愉悦身心,展示才华,融洽人际关系,增进相互沟通。
  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南昌,象山广场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场所。我们参观时,见到70多岁的廖云龙和小学生尚智正在挥笔书写“社区文化,人人参与”、“建设花园城市,树立社区新风”的横幅。旁边的流动书屋前围坐着十多位阅读的群众,广场另一边,老年秧歌队正在排演。社区办公楼里,市民学校、图书银行、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健身房,都在举办讲座和活动。据介绍,象山广场原是一块省直单位准备建办公楼的用地,为了让附近居民有文化活动场所,市政府斥资3000多万元买下这块地,兴建了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配置了多种文体设施。
  各级政府的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南昌市社区文化建设进入“四纳入”阶段: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仅今年1—8月份,投入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的资金就达6000多万元,近期市政府还将投入149万元为社区购置图书。武汉市每年拿出一个亿直接用于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深圳福田区从2002年开始,将在3年时间里,投入13个亿建设社区文体设施。
  摸索一条公益文化社会办的新路子,改变以往由政府独包独揽的习惯做法,建立政府、驻区单位、企业“三家联动”的投入机制,更成为全国社区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一方面是社区资源实现共享,达到社会共建;一方面是积极进行市场运作,通过企业冠名、企业赞助等方式,把社区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以缓解社区文化经费不足问题。青岛市去年首次举办了“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对公益类文化项目实行竞价拍卖;南昌今年1—10月,仅市级宣传文化部门举办的15个大型社区文化活动,就用市场运作方式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杭州市将政府拨款、社会集资相结合,去年筹措社区文化建设资金360多万元。文化部党组成员常克仁说,按照社区文化大家办的原则,把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各种资源利用起来,大大拓展了社区文化工作的思路和舞台。
  发展前景更加绚丽《醉夕阳》是河北代表队创作的皮影舞蹈,10余位老太太在台上的表演质朴可爱,诙谐幽默,一招一式韵味十足。上海代表队的小品《感谢停电》、江西代表队的情景合唱《社区是个温馨的家》、山东代表队的曲艺表演唱《女人家,男人家》以及安徽代表队的音乐快板《文明礼赞》等,都别开生面,新意迭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位群文战线的演员以满腔热情和精彩的表演,为南昌人民奉献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中央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认为,从这次展演节目的质量可以看出,社区文化建设开始呈现出注重提高质量水平、与时俱进的新品格;文化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说,社区文化还将在进一步发展上写下浓重的一笔:建立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市、区、街、居四级文化工作网络,建立文化信息网络,扩大活动内容,增加科技含量等,目前都在积极探讨,它将使市民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必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左上图为山东代表队演出的曲艺表演唱《女人家,男人家》下图为上海代表队演出的民间舞蹈《滚灯》。)(附图片)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二百五十余件科举文物图片模型亮相加拿大
  科举展海外举办 温哥华观众称奇
  本报讯 应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邀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温哥华领事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举办,上海嘉定博物馆、北京东方润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于11月1日至5日在温哥华展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海外举办的一次有关科举文化的内容最为全面、展品数量最多、介绍较为系统的文化展览。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李元明、加拿大国会议员梁陈明任女士以及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上海嘉定文广局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并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展出。
  科举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制度,源于汉代,创始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善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两朝。自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科取仕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前后存续1300多年,共产生过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其中曾出现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良相以及卓有雄才大略和历史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战乱频仍,且档案制度不健全,加上现代人对明清后期科举制度日趋严重的八股文风的深恶痛绝,所以,1000多年科举制度留给今人的较为完备系统的实物史料并不太多。这次展出的250多件科举文物、图片和模型,是嘉定博物馆经过20多年精心搜集各类馆藏和民间散佚科举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展览共分科举沿革、科举程式、科举人物、科举教育、国际影响、状元墨迹等6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形象地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和兴衰过程,而且为研究中国古代考试史、教育史和官制史提供了一份较为系统的实物资料。
  展览在加拿大学术界特别是华裔族群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观众络绎不绝。有许多华裔家庭是携儿带女、邀亲牵朋前来参观的。不少观众表示,科举考试作为中国的一项选官制度,尽管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但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并展出,不仅可以显示世界多元文化的风采,而且也显示了当代中国人从容面对历史的包容与自信。加拿大菲莎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主任Br.Janw.walls教授认为,中国科举文化展是一次有品位、有价值、有意义的展出。通过参观,让人们在了解中国教育制度和用官制度沿革历史的同时,更加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精深与神奇。他相信举办这样的展览对于加拿大人民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加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都是十分有益的。(艺闻)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颁发
  本报讯 记者杨少波报道: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颁奖典礼近日在京举行。已故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的亲属根据其生前夙愿,为鼓励和推动长篇历史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发展,特捐赠姚雪垠先生的著作稿酬50万元人民币作为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励基金,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由此设立。
  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共有5部作品获奖,分别是:《曾国藩:血祭·野焚·黑雨》(唐浩明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梦断关河》(凌力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张居正》(熊召政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汴京风骚:晨钟卷·午朝卷·暮鼓卷》(颜廷瑞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乾隆皇帝(六卷本)》(二月河著,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与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了首届的评奖与颁奖。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戴于吾古诗词合唱音乐会别具一格
  本报讯 记者陈原报道: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将于11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金帆音乐厅举办作曲家戴于吾古诗词合唱音乐会。
  戴于吾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工作。曾任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现为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声乐曲五十首》、《童声合唱二十首》等专著。作品曾多次获奖。
  戴于吾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一直探索在中国文化的丰厚基础上创造民族的新音乐。他先后用音乐语言诠释了数十首古诗词名篇,运用和声和复调的多种手法力图表现古诗词不同的品格和不同的内涵,在调动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之外,还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烘托情绪、渲染气氛的作用。这次音乐会的演唱曲目包括《观沧海》(曹操)、《古风二首》(李绅)、《静夜思》(李白)、《春江花月夜》(张若虚)、《采莲曲》(王昌龄)、《塞下曲》(卢纶)等12首合唱曲及4首独唱曲。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团长吕钟担任指挥。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宋祖英将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刘琼报道:应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府的邀请,11月23日,歌唱家宋祖英将在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向欧洲观众展现她美妙的歌喉。在金色大厅举办独唱音乐会,宋祖英是中国民族歌唱家中的第一位。
  宋祖英在金色大厅的独唱音乐会上将演唱中国传统民歌、民族歌剧选曲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音乐会还邀请了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和笛子演奏家张维良作为嘉宾演出。担任音乐会伴奏的是奥地利维也纳民族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指挥由我国青年指挥家李心草担任。晚会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三家单位共同主办。
  宋祖英音域宽广,嗓音甜美。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把自己的艺术之根深深扎在民族声乐的土壤里,又将西洋歌剧演唱技巧融汇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从艺十几年来,她演唱了近百首声乐作品,其中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如《爱我中华》、《东西南北兵》、《好日子》、《大地飞歌》、《辣妹子》、《越来越好》、《阳光乐章》、《美丽的心情》等。(附图片)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事评点

报纸标题应规范
杨宇全
  国家早已明文规定要规范使用汉语文字,尤其不得在广告用语中乱改滥用或生造成语,以免通过传媒误导世人,尤其是中小学生。
  一段时间以来,使用类似“痣(志)在必得”、“升升(生生)不息”等滥用成语现象有所减少,电视屏幕也较以前干净了许多。然而,翻阅报纸,却发现一些报纸乱改滥用成语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毁”人不倦的包装》(《文艺报》2003.6.26),魅力女人“我形(行)我塑(素)”》(《浙江日报》2003.7.29),以及“漫步(不)经心”(《杭州日报》副刊栏目标题),“笑熬铿糊(笑傲江湖)”(《都市快报》副刊栏目标题)等,仍屡见报端。
  诚然,个别成语略作改动,自然使标题显得活泼轻松,也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但有些成语生编硬造,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让人容易产生歧义,进而误导受众,其造成的影响有时并不比电视与网络等传媒小。因此,无论是电视还是报纸,或者其他媒体,都应该做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表率,既对受众负责,也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

武强抢救年画古版百余块
  本报讯 近日,河北省武强县从周窝乡旧城村贾振邦家的旧居房顶内一次发 掘出清代武强年画古版159块。这是年画之乡武强在抢救武强年画这一民间文化遗产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抢救数量最多的一次。
  旧城村在历史上是武强年画的重点生产村庄之一,明清兴盛时期印刷年画的作坊有13家,每年印画量高达400余万张。贾家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户,曾有6辈人从事武强年画业,拥有年画作坊4处。后来贾家分家时,贾振邦的父亲贾增起分得画版200多块,对这批饱含祖上历代艺人心血的艺术成果,不再从事画业的贾振邦仍视为“家宝”将其精心保存起来。1963年在遭受特大洪水后,贾振邦一家在盖房时便把画版铺藏在房顶上的苇箔之上。由于房是土坯墙,为防止年久倒坍,保护好这批祖传的画版,贾振邦又买砖在旧屋外加筑了一层包墙。在国家发起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贾振邦出于振兴武强年画的愿望,决定将这批画版转交给国家。
  经过专家分析、鉴定,159块画版大部分为清代中晚期同治、光绪年间的作品,有13件被评为民间国宝级。像《乐鸽图》、《指日高升》、《鹊报佳音》、《三鱼争目》等画版纹理清晰,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工作人员当场刷墨印刷出一张张墨线年画,构图饱满,栩栩如生。但是,这次抢救出来的这批古画版,由于年代久远,加上保护措施原始落后,致使大部分画版腐烂或被虫蛀,欣喜之余不免有些遗憾。
  据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木版年画之乡的武强县,近年来十分重视民间画版的搜集和挖掘工作,现武强年画博物馆内收藏的历代武强年画古版已达3788块,其中国家二级文物40块,三级文物90块。
(左图为年画《上海汽车电船》) (刘金英)(附图片)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揭晓
  本报讯 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评选日前正式揭晓。本届国家图书奖共评出荣誉奖12种、正式奖30种和提名奖99种。
  经130多位专家学者的认真评选,共有9大门类的233种图书入围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的复评,其中社科类(含优秀青年读物)64种,文学类32种,艺术类20种,科技类59种,教育类10种,少儿类15种,辞书类10种,古籍类11种,民族类12种。在初评工作的良好基础上,复评评选出国家图书奖荣誉奖12种,国家图书奖正式奖30种,国家图书奖提名奖99种,可谓优中选优。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介绍说,本着公开、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复评前,本届图书奖初评入围图书已依照程序在多家媒体上分别进行公示,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入围图书的编校印装质量检查。从公示和质量检查的情况看,总体上社会反映很好,同时也收到一些读者对个别入围图书的批评意见。
  (袁仁)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审读工作结束
  本报讯索 经过审读小组为期两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由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推荐书目业已产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遴选出的23部作品将作为推荐书目报送评奖委员会。此次审读组推荐的23部作品中,有3部系评奖年度之前出版的作品。根据《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修订稿)》的规定,这3部作品须获得评奖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的认可,方可进入终评。
  此外,根据《条例》之规定,为免遗珠之憾,经3名评委联名提出,未入23部推荐书目的作品,也可以进入终评。(王一文)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明年新邮品开始预订
  本报讯 记者袁晞报道:中国集邮总公司将从11月18日开始2004年邮品的港澳邮票预订,明年预订只面对个人用户,每位用户凭身份证预订同一品种,最多限订5套。
  据悉,2004年邮品预订共分4种模式,其中封类和折类各两种,同时集邮爱好者还可以在集邮总公司预订到2004年香港和澳门全年邮票。预订户在选择各种预订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任意选择附加选项邮品,其中包括极限片(MC)、风光邮资明信片低值(FP)、风光邮资明信片高值(FP)及丝织封(PFSZ)。
  此外,对预订以外的邮品,集邮总公司将依据邮品发行情况对预订户采取抽取幸福号的方式优先供应或凭卡零售。部分新发行的常规邮品和量少品种邮品该公司还将视情况进行窗口零售,以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求。预订日期将截止到12月10日。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艺术评论》杂志创刊
  本报讯 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艺术评论刊物《艺术评论》,近日创刊,2004年1月正式出刊并发行。
  《艺术评论》月刊每月5日出版,评介对象涵盖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电影、建筑、雕塑、书法、曲艺等众多艺术门类。主要栏目有“大家”、“文化打假”、“现场”、“影话”、“流行与前卫”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担任本刊主编。
  《艺术评论》创刊号推出的《两只眼“描红”,三条腿“原创”》、《舞蹈忧思录》、《拷贝城市:关于城市建设的美学思考》、《惊天佛光绝境英雄》等文章既有专家、学者的说理论衡,也有关于当代艺术的对话与探讨。《艺术评论》将注重寻求有深层意义的作品和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思潮与规律,勾勒、预测艺术发展的趋势与走向。(灵风)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杨飞云油画散发古典气息
  本报讯 记者罗雪村报道: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杨飞云油画展,使众多踏雪而来的观众领略到一种久违了的古典艺术的气息。杨飞云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20余年里,他一直矢志于古典油画的研究和带有个性审美的探索与创作。此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展览共展出作者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所创作的油画、素描近百幅,题材为肖像、人体、风景,其细腻、深入和精微的造型手法,沉厚、凝重和单纯的色调,以及或写实或虚拟的富于现代精神的诗意画境,散发着古典艺术理性和静穆的气息,展现出写实性油画特有的艺术魅力。


第9版(文化新闻)
专栏:文化在线

钟增亚书画纪念展在京举办
  本报讯 记者李舫报道:湖南书画家钟增亚逝世一周年书画艺术纪念展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钟增亚,194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此次展出的钟增亚作品共100余幅,包括反映生活题材、讴歌时代精神主旋律的人物画;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展示书法艺术,包括不同时期创作的行草楷书作品等。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画院、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