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要求美停止施加军事压力法 为新一轮六方会谈创造氛围
  美对举行新一轮六方会谈前景乐观
  据新华社平壤11月11日电(记者姬新龙)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11日发表评论,要求美国停止向朝鲜施加军事压力,保持克制,为举行新一轮六方会谈创造氛围。
  评论说,朝鲜不久前表示,将以“同步走、一揽子”方案为前提参加新一轮六方会谈。在这一形势下,对话一方就应保持克制,为创造利于对话的氛围而努力,而不应该采取刺激和威胁另一方的行动。
  评论列举了美国最近针对朝鲜采取的一系列军事动作并表示,对话与施压不能并存。从美国的行动来看,朝鲜不能不怀疑美国是否真正有意通过对话解决核问题、改善朝美关系。
  评论强调,朝美关系目前出现尖锐对抗的局面,其原因正是美国的扼杀朝鲜政策。施压不可能解决问题,而只会使事态更为复杂。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并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是朝鲜政府始终如一的原则立场。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谭卫兵、严锋)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10日说,美国对在今年12月举行新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表示乐观。凯利当天向记者发表谈话说,他认为在今年年底举行新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前景良好,许多人都认为这一轮会谈会在12月份举行,但现在仍有一些细节问题有待解决。他将于下周赴中国、日本和韩国访问,重点讨论有关举行新一轮会谈的日期和其他细节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

智利两院议长会见张德江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11月10日电(记者侯耀其、王洋)智利参议长萨尔迪瓦和众议长阿连德10日下午在圣地亚哥办公大厦分别会见了到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双方就发展智中关系进行了交谈。
  两位议长表示,智利议会希望不断增进智中友好,推动两国议会、政党和民间交流,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智利愿成为中国进入拉美市场的桥梁。两位议长还希望中国在世界事务和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张德江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此次访智是为了推动两国政党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两国全面友好合作,特别是广东省同智利的经贸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
 无证据表明伊朗有发展核武计划
  新华社维也纳11月10日电(记者宋国城)据奥地利的外交界人士10日透露,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在提交该机构理事会成员国的一份秘密报告中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有发展核武器的计划。
  报告说,迄今没有证据表明伊朗过去未经申报的核材料和核活动“与发展核武器有关”,但报告同时认为,伊朗过去“隐瞒了部分核活动”,违反了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的保障监督协定中作出的承诺。
  报告说,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9月12日通过限期要求伊朗澄清其核计划的决议以来,伊朗政府采取的政策已表现出“积极合作和公开性”。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预计将于11月20日开始举行的会议上讨论巴拉迪提交的报告,并就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相应决定。
  另据奥新社报道,巴拉迪当天在维也纳证实,伊朗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声明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信件。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哈桑·鲁哈尼10日在莫斯科表示,伊朗从即日起将暂停铀浓缩活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百姓如何看待对伊开战
 半数美国人说不值 多数英国人表不满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 进入11月以来,驻伊美军频频遭袭,目前已有30多名美国士兵死亡。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人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值得进行。
  10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9%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值得进行,认为这场战争值得进行的人为48%,与10月份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相比,认为伊拉克战争不值得进行的美国人上升了6个百分点,认为这场战争值得进行的人下降了4个百分点。
  同一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不支持美国总统布什处理伊拉克问题方式的人占50%。
  这次民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伯格公共政策中心于11月1日至9日进行的。
  据新华社伦敦11月11日电(记者马知涵)英国11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英国公众认为美英发动对伊战争是错误的,大多数英国人不满美国总统布什的对伊政策。
  调查显示,有60%的英国人不赞成布什处理伊拉克问题的方式,约一半英国公众认为美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是错误的,这比4月份上升了约25个百分点。
  这项由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民意调查是于11月7日至9日进行的。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11日电(记者李骥志、邵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瓦兹里亚区上诉法院11日中午遭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的手榴弹袭击,造成6人受伤。


第3版(国际)
专栏:

就目前的政治危机
 斯总理总统将举行会谈
  据新华社科伦坡11月11日电(记者章亚东)斯里兰卡政府发言人、宪法事务部长佩里斯11日说,斯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将于12日就目前的政治危机与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举行会谈。
  佩里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维克勒马辛哈将与库马拉通加夫人讨论解决民族冲突的办法,双方将集中讨论如何将此次危机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点并继续推动和平进程。
  由于总统与政府在国内和平进程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在维克勒马辛哈访问美国期间,库马拉通加夫人4日解除了国防、内政和大众传媒部长职务,并在国家电台、电视台和发电厂等要害部门部署了兵力。
  7日晚,库马拉通加夫人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呼吁各政治党派抛开政见分歧,组成一个由一切爱国力量组成的民族重建及和解政府。10日,库马拉通加夫人致函维克勒马辛哈,邀请他和执政的统一国民党的高级代表在本周内讨论有关成立民族政府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审时度势求发展
——约旦哈希姆王国纪行
本报记者组
  从约旦哈希姆王国首都安曼一路驱车北上,约两小时便赶到了乌姆盖茨。站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罗马城堡之上向西北方向远望,可以清晰地看见加利利湖(阿拉伯人称其为太巴列湖)。再向正北方远眺,那片居高临下雄视加利利湖的山丘就是1967年“六·五”战争之后以色列从叙利亚手中夺去的戈兰高地。回首东北方向,地平线的尽头就是令整个国际社会揪心的伊拉克。或许只有身临此境才能够最为真切地了解约旦所处的环境:西面是不断激化的巴以冲突之源,东面是至今仍频传血案的伊拉克战地,夹在中间的约旦恰似身处中东风云变幻的台风眼。
  然而,从北部的乌姆盖茨一直到南部的亚喀巴湾,本报记者在约旦之行中感受更深的却是整个中东地区难得的祥和气氛。在已故侯赛因国王和现在的阿卜杜拉二世国王领导下,约旦善于在强邻之间折冲樽俎,为本国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尽可能宽松的国际环境。“约旦是一个开放型的国家,是一个温和的国家,”一位常驻安曼的资深外交官与记者交谈时说,“它所奉行的全方位外交使得约旦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约旦外交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同东、西方国家都能说上话。”
  国土面积不足9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为500余万的约旦在发展道路上有着诸多先天不足和无奈之处。从南到北,记者在约旦多见沙漠和寸草不生的荒山,可耕地极少,水资源奇缺。10月底本应是雨季,但今年的雨水格外稀少,为记者开车的出租汽车司机奥斯曼指着炎炎烈日说:“今年的老天不正常。”旅游业本是约旦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在中东形势的负面影响下,来约旦的各国游客锐减。记者在杰拉什等名胜古迹看到游人寥寥。面对困难,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坚持“政治稳定,经济改革,依法治国”三大治国理念,大力推行新政。就在记者10月底访约前不久,阿卜杜拉二世宣布改组内阁。此次内阁改组的特点是打破按区域选人的常规,任人唯贤。原有的29位大臣减至21位,其中有三位大臣为女性,这在约旦历史上也是首次。“这些大臣都年富力强,此届内阁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特点极为鲜明,”一位知情者介绍说,“这表明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力求本届内阁更为有力、高效和务实,以继续致力于社会经济改革。”
  为促进经济发展,约旦审时度势,不断加速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和法制化进程,并努力扶持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位于红海边的亚喀巴湾是约旦唯一的出海口,也是约旦、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四国交界之处。2001年,约旦在亚喀巴湾建立了特别经济区。特别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席阿凯尔·比尔塔吉先生即将赴阿曼处理公务,但听到中国记者到来的消息,这位慈祥的长者还是在临行前拨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介绍说,迄今为止,面积约375平方公里的特区已经吸引了500多家外国公司落户,引资额达12亿美元。特区意在创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其要旨在于以格外宽松的投资环境着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除了按5%的比率征收企业纯利外,我们免除一切税收,”阿凯尔说,“譬如中国企业在这里落户,完全可以将这里变为向欧美出口产品的门户。此外,重建中的伊拉克也是我们特区的一个潜在大市场,运至亚喀巴湾的货物有许多经由这里运往伊拉克。”
  不能不提及的是,记者在约旦采访期间,深切地感受到约旦人民对中国人民所怀有的真挚友情。阿凯尔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他随阿卜杜拉二世国王访华时与中国领导人的合影。约中友协主席哈利德·塔拉瓦奈和友协秘书长法耶兹·诺沃尔先生与本报记者的会见更是洋溢着融融的亲情。约旦海尔项目董事长哈利利和在记者下榻旅馆处的一位店主见到我们都说:“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壮大真的很钦佩,很高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我们东方人的骄傲!”


第3版(国际)
专栏:

普京反贪要动真格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0日电(记者宋世益)俄罗斯总统普京10日说,俄领导人今后将继续向贪污等犯罪行为作斗争,不管犯罪分子官有多大或财产有多少。他敦促有关方面加紧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要让公民感到反贪污是在动真格的。
  普京当天在会见俄内务部部分青年官兵时说,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不能利用自身优势挤进国家管理机关,并以某种方式主导管理机关的活动。国家应通过各种渠道对此予以关注并作出反应。最近一两年来,国家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在会见之前,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大会上向俄内务部全体官兵祝贺警察节。普京在讲话中强调,所有人都必须始终如一地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应当是经常性的行动,不应当变成搞运动和做表面文章。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警方11日说,伊南部城市巴士拉当日早晨发生炸弹爆炸事件,至少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警方说,在巴士拉市区,一枚埋设在公路上的炸弹爆炸,一辆小型公共汽车被炸毁,车上乘客被炸死炸伤,其中包括一些乘车上学的中小学生。图为英军士兵正在炸弹爆炸现场查看。
新华社发


第3版(国际)
专栏:

库赖表示愿意会见沙龙
  新华社加沙11月11日电(记者周轶君)据巴勒斯坦《天天报》11日报道,巴总理库赖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他愿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举行会谈,但前提是谈判必须有望取得实质成果。
  库赖说,“实质成果”是指以色列解除对巴勒斯坦城市的封锁,释放在押巴勒斯坦人并允许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自由行动。库赖还说,他将同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会谈,促成巴以达成新的停火协议。
  以色列总理沙龙的发言人吉辛日前说,以巴官员之间的接触已经开始,但以色列坚持巴方必须对激进组织采取强硬措施。另据吉辛透露,沙龙已经向库赖发出邀请,但库赖以尚未做好准备为由,推迟了会见。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巴勒斯坦 走出“政府危机”之后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据来自巴勒斯坦方面的消息,由24名部长组成的库赖新政府,9日已经法塔赫中央委员会认可,并获阿拉法特本人批准。库赖表示,这份政府成员名单于12日交由立法委员会审议。分析人士认为,在总共有88名委员组成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中,法塔赫占有66名委员的优势,因此立法委员会投信任票通过库赖新政府人选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麻烦与困难。
  巴勒斯坦历史上第一位政府总理阿巴斯9月5日辞职,从那时起新政府的组成前后大约经历了两个来月时间,被称为“政府危机”。前一时期,库赖组阁难产,后一段时间从库赖的紧急内阁到临时内阁,政府依然迟迟不能诞生,其主要障碍在于由谁控制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
  按照巴勒斯坦法律,最高领导人是当然的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即阿拉法特统帅全部军队。但是,按照美国对巴勒斯坦政治改革的要求以及“路线图”计划的规定,巴全国的安全力量却应集中归政府总理,具体则由内政部长负责。两者差距甚大。当“路线图”几乎走不下去时,掌控全国安全力量就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阿拉法特坚决不肯放手。阿巴斯政府从上台到下台,问题就出在这里。而库赖上台组阁,麻烦也在于此。
  对于新政府难产的原因,巴勒斯坦新闻部长阿姆鲁的解释是,“新政府必须建立一套能够与美国和以色列‘协调一致’的、能够控制安全部队的系统”。而外长沙阿斯则干脆将其简单归结为“以色列除了对我们进行军事占领和暴力外,还要求巴勒斯坦人建立他们理想中的安全系统,并进行内战”。
  库赖力荐的优素福已无缘问鼎内政部长,这个位置由阿拉法特的忠实支持者、现年67岁的“元老派”巴拉维担任,但也只负责武装部队的行政事务。但无论如何,巴勒斯坦毕竟可以从只有7名部长的紧急内阁,过渡到拥有24名部长的正常政府了。分析人士在对巴勒斯坦终于走出“政府危机”松一口气的同时,还对新政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及其能否推动“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存在疑虑。
  有人士认为,从阿巴斯政府到库赖政府,阿拉法特与他们发生的关于内政部长人选及其职权范围的分歧,实际上就是由谁来统一管理巴安全部队和机构的权力之争。虽然库赖以妥协避开了像阿巴斯那样下台的结局,却难在制止激进分子袭以事件方面避免阿巴斯当初面对的困难与窘境。
  可以预料,库赖新政府未来面临的局面依然是困难的,因为美国一直希望库赖掌管所有的巴勒斯坦安全工作,而以色列沙龙政府也强调巴政权改革是“巴以对话”的前提。库赖将采取何种方式制止激进组织的自杀行动,以满足美以所谓的“反恐”,进而继续执行“路线图”计划,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人们格外关注。(本报开罗11月10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韩国会通过特检法案
 调查卢武铉亲信非法行为
  本报汉城11月10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国会今天举行会议,就任命特别检察官调查总统卢武铉亲信非法行为的“特别检察法”进行了表决,法案以183票赞成、2票反对、7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获得通过。
  根据规定,“特别检察法”将在13日以前提交政府,总统要在15天内决定同意这一法案或对法案行使否决权。如果总统行使否决权,国会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仍出现多数议员赞成的情况,这一法案将立即生效。“特别检察法”是韩国最大的在野党大国家党于10月底提出的。卢武铉的3个助手和亲信今年陆续被查出从企业和个人手中收取巨额非法资金并被怀疑用于政治目的,韩国检察机关正在对此案进行调查。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驻阿一机构遭袭
  新华社喀布尔11月11日电(记者曹卫国、孙闻)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的治安官萨利姆·艾赫萨斯11日证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当地的办事处当天遭到遥控炸弹袭击,至少一名阿富汗籍雇员被炸成重伤。
  艾赫萨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当地时间11日下午4时05分,停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办事处门前的一辆小汽车突然发生爆炸,现场一名受雇于该机构的阿富汗籍男子被炸成重伤。爆炸发生后,坎大哈警方人员立即赶到爆炸现场,在爆炸废墟中找到了遥控爆炸装置。
  艾赫萨斯说,目前尚无任何组织声称对此爆炸事件负责,警方正在对爆炸事件进行调查。


第3版(国际)
专栏:

美国 私人飞机误闯禁区 白宫要员虚惊一场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0日电(记者潘云召、谭新木)美国一架私人小型飞机10日误闯白宫上空禁飞区,迫使副总统切尼和白宫办公厅主任卡德等一些要员紧急撤离至安全区。
  事发时,美国总统布什夫妇都不在白宫。美国空军随后紧急出动喷气式战斗机对这架飞机进行拦截,迫使其飞离禁飞区。事后调查发现,这架飞机是因飞行员判断失误而闯入禁飞区的。
  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说,作为一项防范措施,切尼和卡德在事发时被紧急撤至一个安全地方,但不久他们就返回办公室恢复正常工作。
  负责保护总统安全的特勤处女发言人琼·米切尔说,这架飞机距白宫不到8英里(1英里相当于1.6公里),这一距离足以使白宫启动应急机制。白宫上空禁飞区是指华盛顿市中心半径为17英里的空域范围。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解析

危地马拉 大选白热化 下月见分晓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许宏治
  11月9日,危地马拉大选在相对平静的气氛中举行。初步结果表明,在11名总统候选人中,全国大联盟推出的候选人奥斯卡·贝尔赫和全国希望联盟候选人阿尔瓦罗·科洛姆得票分别居第一、第二位。但他们二人得票率均未超过50%,因此必须在定于12月28日举行的第二轮投票中再次进行角逐。危地马拉共和阵线候选人、前总统里奥斯·蒙特得票率居第三位。
  最高选举评判委员会宣布,对5690个投票站(约占全国8885个投票站中的64%)进行计算机统计的结果是,贝尔赫获得38%的选票,科洛姆得票27.63%。今年77岁的里奥斯·蒙特远远落在后面,仅得票16.95%。
  本次大选是危地马拉1996年底签订和平协议,从而结束持续36年的流血内战后的第二次大选。在这次大选中,570多万年满18岁的危地马拉选民除选举正副总统外,还要选出158名国民议会议员、20名中美洲议会议员以及331个市镇的领导人。对于危地马拉来说,这无疑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危今后政局产生重大影响。危各派政治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大选。
  贝尔赫获悉初步结果后于昨晚宣布了自己的胜利。他说:“今天我们已开始改变我们的危地马拉。”
  他还说,在获得这么多危地马拉人的支持以后,他对第二轮投票获得更多选票充满了信心。科洛姆昨晚在他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相信在第二轮投票中将会取得进展。
  本次大选是在危国内政治形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段时期以来,危政治矛盾突出,暴力事件频仍,犯罪活动猖獗,社会治安不佳。据报道,本次大选的竞选活动开始以来,已有20多名候选人和政治人士被暗杀。今年7月下旬,数千名前总统里奥斯·蒙特的支持者举行示威游行,结果引起冲突,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大大加剧了社会紧张气氛。由于局势动荡不安以及对执政当局可能在大选中搞舞弊行为的担心,许多人曾估计选民参加投票的积极性可能不会高。
  但出人意料的是,参加投票的选民非常踊跃。最高选举评判委员会主席奥斯卡·波拉尼奥斯说,由于前来投票的人数众多,全国许多地方的投票时间都不得不延长。负责选举工作的官员估计,选民投票率在80%以上。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危地马拉选民如此踊跃地参加投票,一方面反映了他们迫切要求政治变革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执政当局出动大量军警,维持秩序,保证选举顺利进行的结果。另外,有3000多名国内和国际观察员对大选过程进行监督,这对选民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
  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领先的贝尔赫和他的竞选伙伴爱德华多·斯泰恩许诺说,如果他们上台执政,将给予国内盛行的腐败现象以“迎头痛击”,给予腐败官员严厉惩罚。而得票率居第二位的科洛姆表示,如果他在第二轮投票获胜,将推动建立一个全国团结政府,以“改革危地马拉国家制度”,其重点之一是要保证公民的安全。他还表示,要反对有组织犯罪活动和腐败,并许诺在今后4年内创造100万个工作岗位。贝尔赫和科洛姆提出的这些主张,对危地马拉普通老百姓来说显然是有吸引力的。这或许就是他们得票率领先的原因所在。
  (本报墨西哥城11月10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11月7日,在莫桑比克太特省莫阿蒂泽,母亲们在观看如何准备婴儿的辅助食品。这是她们第一次接受国际组织有关营养学、卫生学的培训。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