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播种在希望的热土
——首届亚洲信息家电产业发展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杨健
  “如果把台湾国巨公司每个月在东莞、苏州生产的芯片电阻分给13亿中国人,每个人可以分到10颗。即便这样,我们仍在增加对大陆的投资。”11月10日举办的亚洲信息家电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巨总经理罗斯曼先生告诉记者:“明年我们将新增投资4000万美元在苏州建设新工厂,如果加上从欧洲转移过来的设备,在大陆的投资将占到我们明年总投资的70%。”
  像国巨这样的公司在与会企业中不在少数。很多欧美、日本、韩国信息技术公司不断将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同时,中国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外资逐渐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形成了一种滚雪球式的群聚效应。而在众多投资领域中,信息家电是最大的热点之一。
  所谓信息家电,是指面向家庭应用设计的信息电器产品,它成功打破了电脑、通信、传统家电之间的界限,使各种类型的电子产品最终融合在一起。“家庭网络”、“家庭服务器”、“数字家庭标准”……许多以往闻所未闻的概念和产品纷纷亮相,形成了一个年产值上千亿美元的大市场。在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信息家电厂商角力的大舞台。
  “未来5年内,中国将以25%的年增长率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飞元电子(苏州)公司总经理李伟正用8个字概括眼下各信息家电厂商的心态:“投资中国,着眼未来。”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名第一天
  11月10日,在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招生报名处,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于琳在填写报名信息卡。近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当天是全国研究生招生报名的第一天,报名工作将持续到11月14日。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沙窝里长出“金娃娃”
——中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绿起来只能说治沙成功了一半。今后俺还要在‘富’字上多动些脑筋,多一些经济收入,为国家交点税!”这是全国十大治沙标兵之一——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农民唐臣,在两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愿望。让沙区不仅要绿起来、更要富起来,这不仅是唐臣的心愿,也是生活在我国173万平方公里沙区内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记者欣喜地发现,这一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生机勃勃沙产业
  荒凉、贫瘠,是许多人眼中的沙区形象。然而,11月5日至8日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却让人眼前一亮,惊叹于沙区的蓬勃生机与美丽富饶。
  砒砂岩因为寸草不生而被称为“环境癌症”。而在鄂尔多斯高原的砒砂岩区,却奇迹般地长出了一丛丛绿色的沙棘。科研人员把晶莹剔透的沙棘果加工成系列产品——沙棘黄酮软胶囊、沙棘油、沙棘茶,大受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青睐。
  沙柳是防沙治沙的主打树种。心灵手巧的沙区农牧民,把柔细的柳条编织成花篮、果盘等各种手工艺品,畅销海内外。
  沙地里也能长出“金娃娃”。曾在大漠戈壁中研制原子弹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凭借他渊博的知识和对沙区的了解,于1984年首次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经过沙区人民的丰富实践,沙产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由全国防沙治沙办公室、三北防护林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中国绿色时报联合举办的中国首届沙博会,就是要通过展示我国沙产业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展现沙产业的广阔前景,推动我国的防沙治沙事业更快地发展。
  科学技术做先锋
  在水土资源相对匮乏的沙区发展沙产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秘书长朱俊凤指出,与其他产业不同,沙产业担负着不可分离的双重责任:让沙区既要绿起来,又要富起来。要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要科技先行。离开了科学技术的支撑,沙产业就很难有所作为。
  在本次博览会上,有关沙区生态恢复的各种实用技术格外引人注目:节水、保水技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苗木成活率的技术……
  广东金沙纬地生态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发明的全覆盖式沙漠免耕绿化法——人工植被技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该技术利用农牧业废弃物、城乡生活垃圾和植物的根、茎、叶等作原料,生产出一种具有保水、保肥、固沙、绿化功能的营养物质——人工植被,然后通过机械化作业铺设到沙地上。夹在其中的植物种子在人工植被的滋养下,发芽率高、生长得快、保存得好。2001年12月,这种具有“四不一化”(不挖坑、不浇水、不施肥、不护理,机械化)特点的防沙治沙技术通过了中科院的鉴定,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3年前,该技术在河北张家口黄羊滩进行规模试验。试验区的沙地上尽管没浇过一次水、施过一次肥,却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灌草。今年春天,这种技术又被推广到内蒙古杭锦旗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
  保护生态不能忘
  实践已经证明,蓬勃发展的沙产业是沙区实现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双赢的必由之路。但是,专家们告诫说,沙区内稳定的生态环境是沙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沙区内的动植物资源是沙产业发展的最起码的物质基础。在大力发展沙产业的同时,不能忽略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动植物资源保护,万万不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介绍说,我国的沙化土地中有鸟类500多种、兽类200多种,常见的植物种类有8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30多种,属于国家一类、二类保护植物的有近30种,如沙棘、沙柳、苁蓉、甘草、麻黄、发菜等。这些动植物资源既是发展沙产业的物质基础,又是维系沙区生态安全的物种保障。如果一味利用,不注意保护,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此外,水资源是沙区最缺乏最宝贵的资源,“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在沙产业的规划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条件,以水选地址、定规模。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全球携手抗击艾滋成为共识
  克林顿在清华大学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上演讲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清华大学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清华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防治艾滋病和SARS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代表齐聚清华园,共同研讨对抗艾滋病和今年春夏袭击全球的SARS疫情。尤其是对于目前全球最为严重的流行病之一——艾滋病,与会者表达了他们深沉的忧患和沉重的使命感。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在研讨会上首先致词。他说,我们一方面要勇敢地携起手来,研究战胜疾病的科学武器,另一方面要探讨由此引发的变化,制定应战危机的有效对策,因此只有各国政府、科学界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肩负起各自的责任,才能建立面对危机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国与国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
  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随后也发表致辞,阐明艾滋病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分别介绍了我国政府各部门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所作的努力,并提出了防治艾滋病等流行病的建议。他们都表示,艾滋病的防治已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发明人、美国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在发言中透露,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一些疫苗,已经在动物身上做了测试,还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批准,可以进行临床测试,不久将在中国南部进行疫苗的测试。
  上午11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到场,把研讨会推向高潮。他以国际防治艾滋病基金会共同主席的身份进行了演讲。他说,此次研讨会是一个标志,它标志中国正在把抗击艾滋病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向全世界呼吁:政府、学术界和公众要携起手来,互相依赖,共同抗击艾滋病。
  克林顿认为,艾滋病发展的速度要比SARS快得多,需要赶快采取行动。他在讲演的最后说:“我希望我能对中国提供一些帮助,我希望把便宜的药品带到中国和整个亚洲,我会尽全力来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克林顿还接受了现场提问。8个提问涉及如何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艾滋病蔓延等等。当主持人宣布提问到此结束时,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勇敢站起来要求提问。他叫宋鹏飞,已有6年艾滋病病毒感染病史,今年21岁。克林顿在回答了宋鹏飞的问题后,赞扬他非常勇敢,并邀他走上主席台,和他紧紧握手。
  在克林顿演讲之前,顾秉林、黄洁夫、章新胜、赵白鸽与其进行了简短会晤。
  今天下午,在研讨会的5个分会场中,专家、学者分别就艾滋病等流行病的预防、关爱、治疗的推广、政策法规、新闻媒体等5个议题进行研讨。
  此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戴蒙艾滋病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主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