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还环保历史旧账 做城市生态模范
 上海实施第二个环保三年计划
  环保投入总量不低于GDP的3%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正酝酿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上海市近日调兵遣将成立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要举全市之力,通过更新工作机制,争做“两个模范”——国内大城市生态建设的模范、还环保历史旧账的模范,为全国环保工作做出上海应有的贡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和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了该协调推进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与此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在成功实施“第一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不久前,上海市又开始启动第二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将之确定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为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成立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委员会由韩正市长担任主任,副市长周禹鹏、杨雄、唐登杰担任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洪浩担任秘书长,各委办局和区县政府为成员单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实施并全面掌握3年行动计划各重点领域的工作进度和投资情况。上海市政府还聘请了5位国内外专家担任上海的环保顾问,其中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钱易和魏复盛。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认为,上海建立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是我国地方环保领域领导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体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据悉,上海市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了全市六大领域,涉及25个委办局、19个区县政府和10多个相关单位,项目总数是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的近3倍,其中涉及水环境项目六大类83项,大气环境治理项目五大类34项,绿化建设项目三大类80项,突出了“治水”、“治气”和“建绿”。环保投入总量不低于GDP的3%,除政府投入外,还将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推进市场化进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编余短论

当好环保龙头
苏铭
  这些年来,上海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而这种让老百姓叫好的改善源于市委、市政府正确的发展观。
  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腾出手来确立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城市污水治理等重点环保工程,启动了大规模的环境建设。进入90年代,又开展了新华路、和田路等地区的环境整治,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启动了苏州河一期整治工程。进入新世纪,上海市紧锣密鼓地实施了第一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基本消除了苏州河干流的黑臭,绿化面积也在成倍地增加。
  城绿了,水清了,如今让上海人兴奋的,不仅是这个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的繁华,还有一个现代化都市跻身国际化生态型城市的前景。而明眼人都能看到,上海变化的关键,在于它时有观念和体制的创新,总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常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20多年来,上海在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环保体制和机制创新、环保投入、绿色理念推广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获得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奖。如今,又在全国大城市率先提出了要做“两个模范”的响亮口号,并成立“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从创新工作机制上确保其实现。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上海不仅会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起到环境保护的龙头作用,也会为全国各大城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作出表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卫星定位著 网上调度 3分钟内出动
 重庆筑起市内急救绿色通道
  本报讯 电子地图实时跟踪,GPS全球卫星定位,接警3分钟内出车,市内急救半径3至5公里,抢救成功率大于95%……近年来,重庆市投入450万元改造“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系统,确保了“120”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目前,该市急救调度集中受理、就近出车、准军事化管理,各医院100多台救护车24小时待命,120急救电话直通主城近郊8区的40家网络医院、急救分中心和各急救站,通过网上调度,从而使该市的急救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重庆市急救医疗体系建立了三级急救医疗体系。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也采用依托模式,挂靠当地综合实力强的医院建立,目前已形成覆盖整个重庆市的救助网络。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作为全市的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设有急救指挥委员会,下设院前急救应急和院内急诊抢救两支队伍,制定了大型灾难性事故应急预案。在今年抗击SARS的斗争中,该中心承担了全市发热病人、非典疑似病人和临床诊断病人的转运任务。(立波 雷刚)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减伐停采保护生态 植树种草美化环境
 大兴安岭打造北国后花园
  本报讯 少砍树多种树,停止采金保生态。如今,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正根据地委、行署的安排,大力开展植绿护绿、防治污染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力争“奋战三年,打绿色翻身仗,建设北国后花园”。
  近年来,大兴安岭按照“天保工程”要求,木材产量已由1997年的350.4万立方米调减到去年的222.4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500多万立方米。同时,5年来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62.4万公顷,更新造林24.4万公顷,森林蓄积净生长18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75.2%提高到目前的78.38%,增长了3.18个百分点。
  “宁可经济受到损失,也不能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兴安岭盛产黄金,非法采金对土壤、植被、河流乃至整个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在去年停止嫩江源头和呼玛河流域开采砂金的基础上,今年地委、行署又排除阻力,实行全境停采。地区有关部门还首次运用从国外引进的两套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对加格达奇环境空气质量开展了连续自动监测工作,提高了环境空气污染预防能力。
  目前,大兴安岭已累计投入约3000万元,建成了呼中、南翁河等8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26万平方公里,居全省领先水平。为加快创建“后花园”步伐,今年初他们又推出“万千百绿色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计划到2005年创建出“万里绿色大道、千栋绿色楼道、百村镇绿色街道”。(宋占成)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面积120多万亩的新疆天山北麓伊吾军马场曾经是我国四大军马场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建场到80年代末,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2万多匹优良的军马,马场培育的优良品种伊吾马还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匹已经退出了国防领域,军马场开始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和特色旅游,正在重新走向辉煌。图为良种伊吾马在吃草。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我国建成七十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
 已吸引一万五千人到创业园创业
  本报北京10月7日讯 目前我国已建立留学创业园70多个,入园企业超过4000家,吸引1.5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在加速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58万多人出国留学,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2002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12万人。出国留学势头不减,回国的势头也同样高涨,2002年有17945人回国,比2001年度增加了30%,远远高于近年留学回国人员13%左右的年增幅。在未回国的留学人员中,有20多万人仍在校就读。已毕业的留学生中,近一半已回国服务;留在海外的留学人员,有很多人也以各种形式为祖国服务。
  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许多创业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企业注册方面,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条件被放宽;技术成果可以作价入股,持股比例可由各方协商;创业开始可以获得一定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配偶及子女可以随迁,免除相关费用,并提供安家补助,等等。这些政策降低了留学人员创业的“门槛”,减轻了留学人员创业初期的困难,鼓励一批优秀企业随之脱颖而出。
  据了解,创业园在加速留学人员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就有留学回国人员企业180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300多亿元。(聿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10月7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03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演出在重庆大学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全国21所高校的8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这次演出。图为云南大学的学生在表演歌舞《走进彩云南》。
  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摄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高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网站开通
  本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京师在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网站(www.bnuon-line.cn)日前开通,网站由北京师范大学建设和管理。据悉,这是高校第一个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究的专门网站。
  网站开设的栏目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校园党建、经典名著等。此外,目前网站还拥有500部经典影片和3万本电子图书,其内容将不断更新。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中国专家是一流的
徐青
  “我的感觉棒极了,现在都想起来跳舞了。”9月26日中午,在大连骨科医院,已在床上躺了6天的63岁泰国马女士显得异常激动,她说:“中国的专家是一流的。”
  9月19日,应全国妇联邀请,泰国华裔代表团一行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大连参观时所乘的面包车由于紧急刹车,使站着给代表团进行讲解介绍的马女士跌倒在车厢里,患有骨质疏松的她在瞬间摔成了第二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轻者引起腰背痛,重者下肢瘫痪,后期形成驼背畸形,人被紧急送往大连骨科医院,经过检查必须手术。考虑到自己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疼痛难忍颇为紧张的马女士想回国治疗,但是她已经不能站立,泰国、香港的医生电话告诉她,这种创伤最理想的方案就是在当地手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是椎体成形技术。大连骨科医院马上就想到了解放军306医院的骨科专家邹德威院长,因为亚太地区的第一例椎体成形手术就是由邹德威在306医院实施成功的。头天晚上接到请求支援的电话后,总装备部高度重视。邹院长随即与对方取得了联系,询问了病情,带着先进的仪器设备乘坐次日最早的班机迅疾赶到了大连。当日11点,马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整个手术过程没有以往外科手术式的大面积的创伤,它使用国际流行的微创方法,用4毫米的特制针头,在病患伤处植入一个小气泡,随后注射一种液体。一个小时左右,马女士被推了出来,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诗人徐放向母校捐赠书画文物
  本报讯 在东北大学80周年校庆之际,82岁高龄的老诗人徐放,将自己收藏的书画捐赠给了他的母校东北大学。东大在校园内新落成的“汉卿(张学良)会堂”辟出“徐放捐赠书画文物展室”,将这些珍品呈现在世人面前。
  徐放是辽宁辽阳市人,上世纪40年代就读于东北大学,大学期间,他以长诗《妈妈的黑手》震惊了中国诗坛,成为很有影响的革命诗人。他这次向东北大学捐赠的书画文物共计493件(套),包括他自己的作品及部分手稿,大批名人字画,自秦代以来的诸多文物及目前很稀有的皮影。名人字画包括萧劳、沈延毅、武中奇、沙孟海、章士钊等近百位名人的墨宝。其中胡风先生的一幅手书长卷《睡了的村庄》最为珍贵,长6米,数百行,可以说是海内孤本。
  对此次捐赠,徐放表示这是他一生的心愿。他热爱故乡,热爱母亲,因此捐赠东北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他愿此次捐赠能为他的故乡辽宁的美丽添一分光彩。他认为,一个人活着,除了身体、灵魂、思想是自己的,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他景仰东大老校长张学良将军,他为自己是东大人而感到自豪。
(燕枝)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书界三大盛事重新确定会期
  本报讯 记者袁晞报道:被称为中国图书出版界三大盛事的全国图书订货会、全国书市、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重新确定会期,每年在固定时期举办。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向新闻界透露:新闻出版总署确定,图书订货会定于每年一月举办,全国书市定于每年五月或六月举办(南方城市五月举办、北方城市六月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每年九月至十月举办。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中国教育十年录》再现十年教育历程
  本报讯 《中国教育十年录》日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一百余万字,收录了本书作者、新华社记者尹鸿祝发表的不同形式的有关教育的新闻报道。作者十年灶不举火,笔耕不辍,及时向公众提供了大量教育信息。
  有关专家认为,该书真实再现了我国教育事业近十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具有凿实的史料价值,为人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料。
  (育文)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承德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文物局、承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承德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中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承德及周围寺庙的历史、文物、园林、建筑、民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余梓东)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承德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日前进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实习的栗彦宁等三位特困生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他们在两年实习期间可以在医院第一食堂免费就餐。该食堂是由下岗职工张忆宁承包的对外营业餐馆。自去年九月起,他就让两位特困实习生在食堂免费就餐,至今已累计为五位特困生免费发放六千六百多元餐券。(雷向东)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我国台风预报水平居世界前列
  据新华社电(记者姚润丰)我国台风预报水平目前已居世界前列。据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台风预报七十二小时的路径误差为三百六十公里,四十八小时的路径误差为二百四十公里,二十四小时的路径误差为一百四十公里至一百五十公里;台风风速预报的误差仅为五米至十米每秒。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
专栏:

赤子情怀
——记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邢念增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在2001年3月26日召开的美国癌症研究学会年会上,一位34岁的中国留学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普遍关注:他在全世界首次发现了能够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自然物质——槲皮黄酮,从而为开辟前列腺癌防治的新途径提供了可能。美国和日本的多家电视台、报纸对这一成果进行了报道,美国癌症研究学会还专门给他写信表示祝贺。
  这位留学生就是在世界著名医学中心——美国梅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邢念增。他关于前列腺癌研究的成果申请了4项美国专利,并于2001年10月被梅约医学院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灿烂的前程在他面前铺开。
  然而,令他的导师和同事们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5月12日,邢念增携妻子、两个幼子和自己年迈的母亲出现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望着曾经熟悉的天空,他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祖国,我回来了……
  出国是为了回国
  邢念增出生在山东省沂蒙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一心梦想当将军的他却成了一名医生。19岁那年,第一次参与外科手术的喜悦使他重新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献身医学,治病救人。
  1991年,他考入山东医科大学,师从许纯孝教授攻读临床技能型硕士研究生。1994年,邢念增又以4门考试均为第一的成绩,成为北京医科大学外科研究所郭应禄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开始了肾癌基因治疗的研究。
  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郭院士的赏识。博士毕业从事临床工作1年后,经郭院士推荐,邢念增于1998年10月到美国梅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该中心在全球名列前茅,名家荟萃,实力雄厚,曾成功救治过多位美国总统和其他国家的元首。
  “出国是为了回国”,邢念增时刻不忘郭院士的嘱托。考虑到国内肾移植基础研究的相对薄弱,他于2001年转入肾移植的研究,在多个相关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关于防止肾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方面的成果论文被国际器官移植大会选为宣读论文,并先后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等权威刊物上发表。
  为学习国外同行在外科手术方面的先进经验,邢念增白天参加梅约医学院泌尿外科及移植中心的教学查房,参观他们的临床手术,晚上再回到实验室做研究。他从世界级泌尿外科大师精湛的手术操作中获益匪浅,并做了大量笔记,期待着有朝一日造福同胞。
  2002年3月,邢念增应邀回到国内做学术报告时,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看中,力邀他回国加盟。当时,邢念增的妻子已在美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相继出生的两个孩子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的母亲也到了美国,年薪数十万美元的职位在向他招手……
  “美国再好也不是咱们的家。”邢念增毅然举家回国。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今年3月,北京的一名公交车司机到北京朝阳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膀胱癌晚期,生命危在旦夕。经过慎重考虑,邢念增决定对他进行回肠膀胱术治疗。手术前,邢念增与患者耐心交流,打消了他的种种疑虑;手术后,邢念增亲自给他换药,深夜回家后还打电话向护士询问他的病情。这位患者手术10天后康复出院,定做了一面锦旗送给邢念增,上面写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这,就是患者眼中的邢念增。他深知,手术台上无小事,医生的一招一式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安危。从术前消毒到术后缝合,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对待,力求完美无缺。为提高治疗效果,他大胆采用新的术式:在我国北方地区率先开展膀胱癌患者根治切除后原位新膀胱术,使患者术后能自行排尿,免除了佩带尿袋的麻烦;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手术不留疤痕,他率先使用皮内缝合方法,做到术后不用拆线,得到患者的交口称赞。
  无论多忙多累,邢念增对病人总是满腔热情、细致入微。每天睡觉之前,他都要把病人的情况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琢磨着治疗的最佳方法。对于病情危险的重症病人,手术后他整夜守在医院,查看病情,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一些患者想方设法给他送红包,以表达感激之情。邢念增每次都婉言拒绝;对于推辞不过的,他就暂且收下,等病人出院时再“完璧归赵”。
  不仅要用好手术刀更要用好基因刀
  当年在沂水中心医院做外科医生时,邢念增对工作的痴迷劲儿就在全院闻名:下班后边走路边练习开合手术钳,坐公共汽车时不忘打手术结,回家后在床上练习夹大米粒……
  随着从医实践的深入,邢念增逐渐认识到:要做一名现代化的外科医生,不仅要用好手术刀,更要会用基因刀,临床技巧与基础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朝阳医院,除了临床工作外,他还挤出时间,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上去。回国一年多,他申请的“有关前列腺癌的系列研究”被列入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Quercetin治疗前列腺癌的动物实验研究”获得北京市委组织部的优秀人才专项基金支持。他还在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留学人员启动基金中申报了多项研究课题。他的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Quercetin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和功能”被初评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参与撰写的3篇研究论文先后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营养学年鉴》、《血液》和《生物化学》上。
  邢念增的人品与才干得到同事和院领导的一致认可。今年8月,36岁的他被任命为泌尿外科主任。拥有84张床位和40台血液透析机的泌尿外科是朝阳医院的重点科室,其肾移植水平更是全国知名。喜欢梦想的邢念增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广纳贤才,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泌尿外科,力争到2020年使之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