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心中的丰碑
  ——追记南京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元龙
本报记者 顾兆农
  李元龙,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原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的心目中,是一座高大的丰碑!
  今年8月27日,年仅47岁的李元龙因患胃癌逝世。8月29日出殡的那一天,十里村庄,一片悲哀。没有人组织,凌晨4时许,数以千计的群众自发地站在送殡队伍必经之道的两侧,为他们的好书记送行。一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何以赢得如此崇高的哀荣?
  当一拨又一拨的探问者来到大泉村踏访时,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深情地追忆着这位平凡而朴实的村支书。
  村官虽小 责任却大
  在我国现行的干部职级中,村干部是排不上位的。然而,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大泉村3000多名村民很实际,他们说,他们就是直接从李元龙的身上,来认识党,来感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1999年3月,原任竹镇镇工业公司经理的李元龙,担任长庄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长庄村,民心涣散,得知要来新的书记,村民议论纷纷:“长庄村都这样了,神仙来了也搞不好!”
  村民小组组长刘家平告诉记者,“以前有的村干部下来,没别的话,就是收钱,老百姓看见掉头就跑。可是,李书记上任后的第三天就找到我,让我带他到组里挨家挨户跑一跑。这在从前可是没有过的。组里有几户人家实在困难,揭不开锅。他二话不说,到镇政府找民政,先给每家100斤大米救急。当时大伙就说,这个支书做事踏实!”
  李元龙上任不久,春播开始了。村民的灌溉用水是从大泉水库引来的。放水渠长达8公里左右,一年放水的日子有20多天,一路上跑冒滴漏严重。往年放水都要雇上几十个人看水,一年光雇人看水费用就要1.6万元,分摊到每亩田的水费少的93元,多的130多元。李元龙对村干部说:“我们干部拿了工资,就要对得起村民,以后看水的事就由我们3个人干吧,大家轮流值班。”
  李元龙以身作则,一大早出门,骑着自行车一路来回看守,涵闸破了就跳下去堵,每天都要忙到夜里才回家。整整十几个昼夜,李元龙奔走于沟渠涵闸之间,眼圈熬黑了,人累瘦了,他毫不介意。到了夏种时节,他顶着毒辣的日头,忍受着蚊虫叮咬,他一干又是10多个昼夜。就是那段时间,李元龙的胃疼加重了。村委会主任阚和平劝他多注意休息,他却总说老毛病了,没事!秋后结算时,村民们惊喜地发现,每亩水费仅35元,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呀!看着李书记奔波劳碌的身影,村民们心服了。
  2001年3月,长庄村与大泉村合并,李元龙担任合并后的大泉村党支部书记。
长庄村是一个穷村,长庄村与大泉村合并后组建成的大泉村仍然是一个穷村,村级债务高达69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
  农村的工作是艰苦的,穷村的工作更艰苦。大泉村地处山区,纵深十二三里,李元龙骑着他那辆“永久牌”破自行车整天奔波于村民小组和农户之间。回忆起李书记工作的辛苦,村民于洪海动情地讲述了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那时村里搞土地流转,有些群众不理解、不赞成,李元龙就耐心地做工作。他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组一个组地跑,每个生产组至少要开五六次会。梅营组矛盾最多,李元龙每天都要去一趟,而李元龙家到梅营有八九里山路,大晴天骑自行车也要40多分钟。有一天,李元龙上午到周营组开会,中午12点赶到梅营,在于洪海家匆匆扒了几口饭,就立即召开群众会做工作。会刚开始时,个别群众情绪特别激动,甚至破口大骂,但李元龙始终和颜悦色,耐心讲解。直到夜里11点30分,群众的情绪才稳定下来。而此时李元龙还没吃饭,因疲劳和饥饿导致的胃绞痛,于洪海要留他到家里吃碗面条,他坚持要回家,并告诉于洪海,群众的工作已基本做通了,明天一早他再来,趁热打铁!于洪海实在于心不忍,他对李元龙说,“你这样辛苦,身体怎么能吃得消啊!”李元龙却笑着说:“没事,习惯了!”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李元龙又骑车赶到了梅营组,矛盾终于解决了。
  对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李元龙积极穿针引线,找劳动服务所、人才资源市场,找在外带工的老板,请亲戚,托朋友,组织村民外出务工。近几年来,大泉村出去务工的,几乎都是他帮的忙。到去年底,全村在外务工的劳力已有951人,平均每人每年要挣回五六千元的收入,劳务收入成了全村农民收入的大头。留在家里的农民大多为老弱病残,李元龙就发动他们在房前屋后栽植意杨,建设“绿色银行”。群众缺少意杨苗,村里就花钱买来2万多株苗,免费发到群众手中。现在的大泉村,举目都是意杨树,全村600多户,平均每户有100棵意杨。加上外来客商种植的意杨,全村意杨总面积不下2000亩,共10万多株。
  在李元龙的带领下,大泉村去年一年,就还了18万元的债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提高到了4200元,一跃成为镇、区的先进村。
  自己的钱小 集体的钱大
  同样是面对金钱,在李元龙看来,自己的钱很小,集体的钱很大。
  他把自己的钱借给群众,一次就是几千元,连个借条都不要。妻子担心地问他,万一人家将来不认账怎么办呢?他说,不会的,人心换人心嘛。
  58岁的老汉庞友一说起李支书就泣不成声:“我对不起他呀,他对我们这么好,可他人都走了,我欠他的100元钱还没还呢!”原来,庞老汉3年前和另外几户村民共用一头耕牛,生产很不方便,想自己买头耕牛,可家里穷得叮当响,想借又没人肯。李元龙上门看望他时获知了这件事,二话没说,帮他到信用社贷了1000元,买了头小牛。庞老汉还不起利息,也是李元龙帮着垫的。3年过去了,李元龙从未催要过。
  庞友说,李书记真是大好人啊!他对每个人都好,哪家交不起税费,他都主动帮着垫。几年下来,他到底垫出去多少钱,已无法统计了。李元龙的妻子李平只知道丈夫每月有1200元的工资,但几年来,几乎从未看他往家里放过钱。他这几年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给村民救急了。从他生病住院到去世这段时间里,仅村里群众主动来还给他的钱就有1万多元。李元龙去世后,村里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还有7000多元的欠款在外没有收回。然而,李元龙却因自己生病和孩子上学,欠着七八万元的债务。
  李文兵是从外村搬来的,家里很穷。李文兵想养羊,可没有本钱,李元龙得知后对他说:“你不要急,我来帮你想想办法。”他帮李文兵担保贷款2000元,买回了31只羊,又借给李文兵500元钱盖起了羊舍,当年李文兵就增收1000多元。现在李文兵养的羊已有100多只,去年养羊净收入8000多元。
  林华翠家借钱买了一辆拖拉机,因丈夫生病,家庭负担重,一直没钱还债,债主要把拖拉机开走,正好被李元龙碰上。他对债主说:“你们把拖拉机留下,明天一早你们到我家拿钱,我先替他家还上。”后来林华翠还钱时才知道,李元龙为她垫的那1000块钱,是李元龙从朋友那里刚刚借来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的钱!
  对集体的钱,李元龙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他作出规定,村里来客人按30元钱标准招待,超支自付。一年下来,村里招待费只有几百元钱。他带着村干部外出办事,从不在城里住宾馆,进饭店。去年底,他与其他村干部进城到有关部门联系帮扶事宜,同事们建议:“平时工作太辛苦,难得进一趟城,天又这么晚了,就在城里住一晚。再说,快过年了,明天还可以顺便办些年货。”但李元龙坚持说,“宾馆住不起,不能乱花钱。”他坚持带着大家连夜赶回了竹镇。他常常告诫同事们:“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来之不易,我们村干部要好好保管,千万不能轻易浪费集体一分钱,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李元龙有记工作笔记的习惯。1999年以来,他整整记了5大本的工作笔记。在回家休养期间,他也没忘记笔记。今年4月24日,李元龙最后一次入院前,记下了最后一篇工作日记。这一天,他做了两件事:一是整理阚和平的预备党员转正材料,亲自交到了阚和平手中;另一件是打了一张5000元的欠条。阚和平回忆说,那5000元钱是村里给他看病的钱,他坚决不肯拿公家的钱看病,他用颤抖的手写下这张欠条。“一任此生贫到骨,要留清节与人传。”李元龙就是这样,清清白白,从也不沾集体的一点便宜。
  自己的事小 群众的事大
  村民找李元龙帮忙,他从没有说过一个“不”字。
  连日来,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数着李元龙的一桩桩感人事迹。
  村民陈德山无钱修房,墙都快要塌了,是李元龙不声不响找来水泥和砖头,帮他修好了房子;王德妻子患肺癌,小孩考上大学无钱读书,每年开学都是李书记去筹钱助学;周老太太家的井变浑了,李书记二话没说,帮她又打了一口新井……就在前些日子,李元龙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还发现了一张2000元学费的贷款证,而这笔学费并不是给他自己孩子用的。
  朱顺、朱燕的父母不幸双亡。为了安排好这两个苦命的孤儿生活,李元龙不知跑了多少趟,终于帮助他们兄妹申请了“小五保”,把大一点的男孩送去参军,小一点的女孩安排在泉水中心小学读书,李元龙还帮她申请免掉了全部学杂费。82岁的老汉甄从海清楚地记得,这对孤儿父母去世那年的腊月二十三,家家都在忙着过年,这时,李元龙却带着村组干部,将两兄妹家粉刷一新,贴上年画,放了鞭炮,让他们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李元龙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很少能顾及家里。一到农村大忙的时候,妻子就犯愁,自己有贫血和眩晕症,还有关节炎,插秧、放水、挑担子、打农药都很受罪,非得李元龙出马不可。可李元龙每天一大早就出去了,晚上最早也得八九点才能回来,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那两亩地。
  在女儿、儿子的眼里,李元龙一直都很忙,每天很晚才能回到家里。有时候为了等他回来,母亲要为父亲把饭菜热上好几遍。女儿李健蓉回忆说:“家里大小事情都是妈妈一个人操劳,但是爸爸也很心疼妈妈,那时村里还没有自来水,爸爸每天一大早总会打好两桶井水,让妈妈在家里洗洗刷刷,然后才去上班。爸爸在家话不多,但很孝顺,每天下班回来,都要到奶奶家看一下。”
  李元龙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一无所有”,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愧疚之意。
  至今,李元龙家住的还是20年前盖的房子,除了一台旧的黑白电视机和两张木床外,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李元龙用的那只手提包,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四处绽线。他那辆自行车已经骑了20多年。大家多次劝他买辆摩托车骑骑,他总说等等吧,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
  大手术后的李元龙住在医院,时常对妻子提起,“哪天让他们领我到村上转转,看看村里怎么样了?我还拿着工资呢,总这样躺着不是个事啊!”碰上老天不下雨,李元龙跟妻子念叨:“天旱呀,咱们村又要放水抗旱了。”今年7月上旬,特大暴雨下个不停,浑身疼痛不已的李元龙对妻子说,“雨太大了,现在稻子正在扬花,今年粮食又要减产了。”今年高考、中考分数公布后,李元龙兴奋地打听村里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哪家孩子考了高分。并要来这些孩子家的电话,一一打电话询问。
  今年8月5日,阚和平和村会计去看望李元龙。他当时已病危躺在家里。李元龙一见到他们,就关切地询问:“村里工作目前还有哪些困难?哪些工作还没有到位?”听完两人的介绍,他又问:“今年雨水多,庄稼收成有没有影响?上郑组王增久家的房子可能要倒了,你们要想点办法帮他把房子搞好。李文兵养的羊怎样了?危房补助款收到了没有?徐庄石子路、上云下云石头路要铺,崔山大坝涵闸安装了没有?”一连串的问题,句句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没有一句说到他自己!
  阚和平和村会计忍着泪水,一一作了回答。李元龙点点头,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可能不行了,阚村长你辛苦了!担子重了,工作要你去做了,你一定要带好这个班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让全村的村民富起来啊!”说到这里,李元龙第一次当众流下了热泪。
  就在这个8月里,李元龙走了,永远地告别了他挚爱的父老乡亲。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万事民为大
  李元龙,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他工作在基层,以自己的辛劳和奉献,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
  农村工作有很多难处,基层干部责任重大。李元龙的可贵,就在于他做事情始终坚持“万事民为大”的原则。在他看来,自己的钱是小的,集体的钱是大的;自己的事是小的,群众的事是大的。一片真情感天地,李元龙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戴。实际上,群众是最通情达理的。只要你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李元龙的“万事民为大”的做事原则,有着平凡而又深刻的意义。
  我们要学习李元龙一心为民的优秀品质,大力倡导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要对李元龙这样的农村干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广大农村,有千千万万个像李元龙这样真心真意为人民谋利益、求发展的村干部。我们要支持他们放手工作,又要切实关心他们的成长,爱护他们的健康,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多创造条件,使他们不但能干事,而且能多干事、干成事。关心和爱护像李元龙这样的农村基层干部,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维护稳定
用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近日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走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以新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0月1日至5日,黄菊在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陪同下,先后来到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汽济南卡车有限公司、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海尔工业园,亲切慰问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考察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情况。考察期间,黄菊听取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和山东省、烟台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汇报,对山东省认真贯彻中央的工作部署,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黄菊指出,东部地区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继续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再攀新高峰,走出一条速度和结构、效益相统一,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黄菊说,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快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广泛推行股份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黄菊指出,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之策。各地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把中央制定的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完成今年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强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帮助城镇特殊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黄菊强调,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加快推进改革发展,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以新的优异成绩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新的里程碑
本报评论员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中国文化年今天在法国首都巴黎隆重开幕。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这是中法关系史上空前的文化盛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今天,以文化年为契机,东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相聚在法兰西。中国将通过展览、表演和其他形式表现绵延数千年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在“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大主题下,中国将向法国公众展示古老中国的风采神韵和现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在西方国家中,法国很早就被中国文化吸引。在16世纪,法国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就对中国产生强烈兴趣。拉伯雷认为“智慧的神瓶”在中国,蒙田把中国看作是“欧洲的典范”。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并把“中国风”吹向整个欧洲。启蒙先哲伏尔泰、“百科全书派”思想家狄德罗等大师都对中华文明热情赞扬。伏尔泰根据元曲《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在巴黎上演时曾引起轰动。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思想家以各自的方式表达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推崇和热爱。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文豪雨果公开站出来谴责西方侵略者毁坏中国文化的罪行;当代作家阿兰·佩雷菲特敏锐地预见到“中国睡狮”将要觉醒,写下颇具影响的论著《当中国醒来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热”悄然而生。在重视人文思考的法国,一批文化人从人文的视角探究中国振兴的原因,写出了一批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助推“中国热”升温。在这个背景下,中法两国决定互办文化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将先后在中国和法国相会。从2003年至2005年,时间跨度长达三年的文化盛会,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我国首次在国外举办文化年,就选择了法国,还因为中法两国都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特性,保护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倡导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审视当今世界的文化,我们尤其倡导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其他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与借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其他文化的长处。我们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中国文化年就将以这样的姿态走向法兰西。
  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有利于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促进和平事业的发展。在21世纪,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显迫切和重要。文化交流以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有利于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密切各国之间的关系。文化外交同政治、经济一起,构成我国外交的三大支柱,已经成为我国整体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年成功筹办的事实说明,祖国强盛,综合国力增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才有可能在国外举办规模宏大的文化年活动,才能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才能更好地为世界上广大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在世界文化的百花苑中散发独特而恒久的馨香。
  人们期待并相信,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必将促进法国乃至欧洲的公众看到一个古老而焕发青春活力的中国,与此相联系也必将推动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黄小堂
新华社记者 李大伟 本报记者 刘建林
中国国防报记者 黄运成
  马年春节一过,浙江省临海市尤溪镇武装部副部长黄小堂,便匆匆走进括苍山区一座座偏僻的村庄。乡亲们节后的生产、生活如何安排,一直是他心中惦记的头等大事。
  卧在高坡上的毛料村是他当天要去的最后一个自然村。迎着刺骨的寒风,久患高血压病的黄小堂艰难地攀上半山腰。突然,他身子一歪,缓缓倒在了那条印着他无数个脚印的山道上……
  51岁的生命历程,黄小堂把一腔热血全都献给了拥抱着他的莽莽大山,献给了大山里的父老乡亲。
  (一)
  噩耗传开,栅下村79岁的孤寡老人吴娥英扑在地上哭喊:“小堂啊,你不是说好要给我养老送终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啊!”
  那还是黄小堂兼任双坑乡办事处主任的时候。一天,他走访农户来到栅下村,见山旮旯一间老屋的门虚掩着,便走了进去。屋里又潮又暗,空荡荡的;掀开缸盖,缸里只剩下一碗大米。年迈的吴娥英孤零零地蜷缩在床上。
  黄小堂鼻子一酸,转身直奔办事处前的小店,买回25公斤大米、两瓶菜油,放在老人的床头。临走,他紧紧握着吴娥英的手说:“阿婆,我是党的人,从今儿个起,我就是您的亲儿子。”
  打那,黄小堂一有空就到老人家中问寒问暖,夏天为她送蚊帐,冬天给她送棉衣。怕老人寂寞,前年,他用自己年终考核奖金为老人买了一台电视机。直到去世的前两天,黄小堂还给老人送去200元零花钱。
  尤溪镇位于括苍山脉腹地。这些年,山里的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不少群众的生活依然贫困。
  熟悉黄小堂的人都知道,在他的帆布挎包里,常年装着一本“民情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困难群众的名字和家庭状况,谁家遇到了过不去的“坎”,他总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下涨村退伍军人郭于庆因家境贫困,直到51岁才娶上媳妇。谁知没过几年,妻子因病去世。上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下有不满4岁的儿子,这回郭于庆真的感到“天塌下来了”。
  正当郭于庆绝望时,黄小堂坐在了他的身旁——“有党和政府在,就不会让你露天睡、饿肚皮。”俩人从此结成帮扶对子。
  很快,郭家的5亩荒坡地开垦出来了,栽种的240株果树成活了,郭于庆也被安排到了民营企业上班。一家老小的生活终于有了依靠。
  尤溪镇44个行政村,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六七岁的孩子,人人都知道镇里有个“黄部长”。乡亲们掰着指头算,20多年来,得到黄小堂照顾、资助的孤寡老人、烈军属和困难户往少里说也有200个……
  (二)
  山里的枇杷又熟了。王扇村的村民纷纷从自家果园里摘下最大最甜的枇杷送到黄小堂的墓前。
  那年,黄小堂访贫来到海拔407米的王扇村,望着漫山的荒草坡,忍不住落下了泪——全村280户人家靠砍毛竹和树木换钱维持生计,眼瞅着山被砍秃了,家家户户依旧穷得丁当响。
  “党不是叫我们这些基层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吗,只有让家家户户过上好日子,才算谋到点子上,为到根子上。”躺在村委会四面透风的柴屋里,黄小堂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回乡里,请求由自己长期联系王扇村。
  改变王扇村贫困面貌的出路到底在哪儿?黄小堂卷起铺盖住进村里,与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寻找致富路。村民大会上,他动情地说:“咱们不能光等政府的救济,要自力更生,到山上去办绿色工厂!”会后,他拿出自己3个月的工资,交给村党支部书记:“这些钱给你们当路费,到上虞、天台好好考察一下,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
  15位村民代表出山了。几天后,大伙儿带着致富信息兴冲冲地回到村里。当晚,黄小堂召集全村党员商议脱贫计划:村前开花田、山脚种水果、山腰种松树、山顶种茶叶……会议室里,一盏煤油灯虽然丁点亮,却把全村人的心照得亮堂堂。
  5.3万株枇杷、3000株杨梅、2000株青梅、2000株猕猴桃种在了山前山后。黄小堂又掏出一笔工资,送村民到黄岩农技学校学习果树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如今,王扇村仅枇杷一项年收入就达80多万元,村子还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乡亲们说,栅下村的竹篓加工业是小堂亲手扶持的,里程村那条长3.5公里的机耕路是小堂帮助修的,双坑水库是小堂带领群众造的,下涨小学是小堂多方筹集资金建的……23年来,黄小堂先后帮助18个山村摘掉了贫困帽子,由他联系帮建的8个行政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四番。
  黄小堂殉职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就在春节放假的那几天,他还写下了平坑、白岩、双坑、青峰4个山村的脱贫计划,打算开春后就着手实施……王扇村的老支书金顺昌悲痛地说:“现在不兴过去的风俗了,要不然,我们真的要为小堂送上一把万民伞。”
  (三)
  黄小堂去世的那天,乡亲们赶来为他擦身换衣,可是翻遍他的所有家当,也没找出一件像样的衬衣。
  本来,他每个月的工资加上补贴将近2000元,因为时常接济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留给自己的并不多。妻子在一家企业做临时工,每月只拿三四百元工资。看着这个清贫的家庭,在场的人都落泪了:“小堂啊,你太委屈自己了……”
  在尤溪镇老老少少的心目中,多少年来,黄小堂总是一身山里农民的打扮:一只洗得发白的黄挎包、一双自制的粗布鞋、一个遮阳防雨的旧斗笠,那辆“永久牌”自行车整整陪伴了他18个年头。村民们时常和他开玩笑:黄部长,我们一听到自行车响,就知道你又来村了。
  踏遍尤溪村村寨寨,黄小堂在基层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和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许多人都进了城,而他却一直围着大山转。有人不理解:“你为山区做了那么多贡献,到底图个啥?”黄小堂说:“我15岁就死了父亲,是在政府的帮助下长大的。如今当了干部,图的就是听党的话,多给山里的百姓谋点福。”
  其实,早在11年前,全市进行乡镇区划调整,组织上考虑到黄小堂已在山区工作了十几年,准备把他调到条件较好的市郊工作。妻子知道后,高兴得一夜没合眼。可黄小堂却认准了一个理儿——当干部的,如果都想进城工作,那山里百姓的事谁来管。他找到镇领导,认真地说:“我对山区比较熟悉,还是让我留在老地方工作吧。”
  由于舍不得离开尤溪山区,黄小堂只能由乡武装部长兼副乡长改任镇武装部副部长,这样一改,他就从乡领导干部变成了一般干部。“只要不脱下这身军装,只要能为山里的父老乡亲做点事,别说是副部长,就是啥职务没有,我也情愿”——黄小堂在日记中写道。
  黄小堂殉职的第二天,妻子打开了他平时不让家人动的柜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他当兵时穿过的军装、用过的军用水壶以及30多本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证书,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清晰地记载着这些年民兵训练情况和武装工作规划。
  黄小堂殉职满周年的时候,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浙江省军区联合追授他“模范武装干部”荣誉称号,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在海南看望劳动模范并听取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新华社三亚10月5日电(记者周正平、袁炳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前往印度尼西亚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等领导人会议途中,路经海南省三亚市,看望了劳动模范并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
  下午6点半飞机抵达三亚,晚上温家宝即会见了海南省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鼓励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随后温家宝听取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他对海南省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海南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带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着力打造环境、产业、体制三大特色,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省,发展新兴工业、热带高效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参加会见和听取汇报。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月五日,许多纳西族妇女在云南丽江的四方街广场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新华社记者 秦晴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金周游客接待量开始下降
  本报北京10月5日讯 记者龚雯报道:今天开始进入“十一”黄金周后半段,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十一”第5号旅游信息通报显示,各地游客接待量已从高峰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城市和景区坚持把旅游安全和优质服务视为重中之重,游客总体表示满意。
  根据通报,在全国99个直报旅游区(点)中,今天仍有23个超过了核定最佳日接待量,全天共接待游客182.3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9%;当日门票收入6009.4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在59个直报城市和旅游区中,宾馆饭店出租率达到或超过80%的还有17个,超过90%的有五台山、平遥、乌镇、武夷山、云台山、华山、玉龙雪山等7个。
  从10月4日17时至10月5日17时,全国假日办共受理重要咨询、投诉电话76个,其中投诉电话56个,均已得到认真处理。在此期间,全国假日办接到广东省假日办关于10月2日在广州番禺横档岛发生两名散客溺水身亡、云南省假日办关于10月4日一甘肃旅游团在前往丽江途中发生车辆翻入路边田地导致游客轻伤等两起旅游安全事故报告。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龙江涌现消费热潮
 服装家电图书位列销售榜前三名
  本报哈尔滨10月5日电 记者蒋升阳报道:“十一”黄金周里,黑龙江各大商场迎来消费高峰,人气一天比一天旺,各种让利优惠、时装表演、文艺演出等促销方式刺激了假日消费,其中服装、家电、图书位列销售榜前三名。
  换季时节,服装柜台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各种款式时尚的裘皮服装卖得最火,品牌时装和精品羊绒衫也成为销售热点。
  利用长假为家里添置一两样家电是市民的一大乐事。家电柜台前人流不断,适合旅游携带的迷你型小家电和摄影器材深受青睐。图书市场成为青少年节日里的好去处,连日来,童话、科技类书籍销量大增。
  与服装、家电、图书的热卖相比,食品市场的销量与平时相差不大,仅无公害蔬菜和海鲜销量略有增加。这表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节假日市场食品消费不再占主流,提高生活品位已成为人们节日消费的新追求。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新疆巴楚震区民房重建工作完成
  本报乌鲁木齐10月5日电 记者王慧敏报道:今天上午,随着新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6村村民尼牙孜迁入新居,新疆巴楚震区民房重建工作宣告全部完工。至此,全县需要重建的23237户居民全部住上了新房。
  今年2月24日,在琼库尔恰克乡境内发生了6.8级地震。由于系浅表地震,震害严重。灾害发生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拨款、捐款用于重建家园的资金达5亿多元,其中用于补贴农户建房的资金就达1.559亿元。喀什地区及巴楚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组织得力,资金拨付及时,重建工作比原计划提前半个月完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