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在信仰的旗帜下
——读文学传记《旌旗十万》
徐贵祥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早的革命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先有了较为成熟的革命思想并一定程度地掌握了革命理论,然后才投身革命阵营,在有意识的状态下从事革命实践,因而方向明确,目标直接;另一种类型是先投身革命阵营,然后才逐步掌握革命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革命中理解革命,并最终形成成熟的、坚定的革命信仰。
  在解放军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元帅文学传记《旌旗十万》(罗英才著)一书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南昌起义部队在潮州、汕头失利后,主力损失殆尽,只剩下两千多人,衣衫褴褛地散布在朱德的周围。然而,敌军铁壁合围,四周都是白色恐怖,前途渺茫,官兵均感心寒,悲观消极情绪如同病毒一样在队伍中弥漫扩散。就在朱德最需要精神支援的重要瞬间,党代表陈毅来到了朱德的身边,坚定地表示:我跟你一起干!这对于正处在举步维艰孤掌难鸣境地的朱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犹如茫茫黑夜独自驾驭一艘四处漏水的木船,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忽闻耳畔传来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坚持,我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同舟共济,越过眼前的暗礁激流。在那样的环境里,这两人结成精神同盟,所产生的热能绝不单纯是成倍的增加,而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这两个人都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均受过高等教育,均出国留学开过眼界,尤其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马列主义的信仰者。核心一旦形成,就必然要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那些茫然的、游弋的、徘徊的心灵。终于,这支队伍又吸附在一起,化零为整,继续着早期武装革命的艰难跋涉。
  毋庸置疑,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功勋卓著的将帅中,陈毅元帅是个性尤其鲜明、特点十分突出的一位,素以儒将著称,是当之无愧的元帅诗人。《旌旗十万》作为文学传记,也似乎比较着意表现元帅的文化气质和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多重风采,并且把文化和信仰、理论和实践、作战和作诗等不同的元素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彼此渗透、彼此影响、彼此依存的关系,甚至把文化上升到影响建军治军和决定战争胜败的高度,这应该说也是《旌旗十万》的独特之处。作品中还披露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起义部队到达赣南之后,打了几场胜仗,恢复了元气,恰在此时,有些从旧军队过来的官兵旧病复发,到城里白吃白喝,甚至聚众哄抢。陈毅知情后,雷霆震怒,核实了两名主犯的犯罪事实,当场枪毙。这两声枪响,不仅清除了两个败类,也拉开了起义部队整肃军纪、走向正规的序幕,围绕着“为谁扛枪、为谁打仗”这个原则性的命题,官兵们承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信仰的淬火。一支武装力量,没有信仰,就没有理想,就没有远大的抱负,也就不可能有献身的勇气,只有眼前蝇头小利之争,发生见利忘义的事情也就在所难免了。乌合之众一盘散沙,一推即倒一冲即散,是不能成大气候的。而信仰的建立和传播,则又离不开文化的武器,因此,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陈毅和朱德都是大知识分子,因而能在拉起武装之后不久即能形成系统的治军理念,并以此指导战争实践。文化的力量在武装斗争中是决定性的力量。
  1928年春天,被收拢的部队几经磨难,几经征战,终于上了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了,为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奠定了实力基础,这个时候,树立坚定的革命信仰,建立牢固的思想体系,就成了建军初期凝聚意志的基础工程。两军会师不久,即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的指挥下,打了一场阻敌进剿的漂亮仗,为此陈毅豪情勃发,作诗一首:“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但是,这种豪情并没有取代一个军事家的理智和深谋远虑,在移师的路上,他向朱德提出:“5月5日是马克思的生日,部队天天行军打仗,顾不上纪念,不如趁现在休息,举行一个报告会,给干部灌输一点马克思主义。”朱德自然喜出望外。这个事例也说明了,陈毅元帅作为一个有文化、有明确的政治信仰的军队缔造者,在最初的武装斗争实践中,已经具备了远大的政治目光,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有着深刻的认识。深入人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一支军队得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先决条件。
  诚然,陈毅元帅的传记以及各种回忆和纪念著作已经有了许多版本,但是,较之元帅丰富的革命斗争历史,加之某些史学和文学以外的原因,这些著作都难免存在着某些缺憾,因此也就给后人的研究和重新认识留下了可能。在前人没有涉足的地方,正是后人应该潜心探索的地方,在史学家伫笔的地方,正是文学家应该致力笔耕的地方。当然,同一出版资源的反复开发,必须建立在“出新”的基础上——有新的史实、新的内涵,形成新的观点、新的见解,从而构成新的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旌旗十万》颇有一些出新之处,其中重要的就是既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陈毅元帅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风采,也恰到好处地展示了元帅豪放的诗人气质,尤其是将信仰与事业、理想与革命、文化与战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不动声色地贯穿在字里行间,具有比较厚实的战争文化内涵。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植物、欲望与多样性
——关于《植物的欲望》
王毅
  人在田野里播种马铃薯,蜜蜂在苹果树上采花粉,到底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问题可不像一眼看去的当然是动物处理植物那样简单。在《植物的欲望》(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作者迈克尔·波伦讲述着苹果、郁金香、大麻和马铃薯的故事,轻松而又深刻地质疑着人类中心论:这种幻觉在根本上遮蔽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人在自然中的关系——的开阔视野和深入思考。
  植物追求着每一种生命在最基本的遗传局面上关心的东西:更多地复制自己。通过进化过程,这些物种终于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诱惑动物来传播基因,这就是利用动物们的欲望。对此,作者举了狼与狗的例证。如今美洲有五千万条狗,狼只有一万只,从生物学上讲,狗比野性的祖先狼要成功多了。狗在得到了进化的这一万年里,掌握的对象正是我们的需要和欲望、我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所有这些它都融入了自己的基因,成为聪明的生存策略的一部分。那些进入了人类农业和园艺的植物,如果人们能够像读一本书一样阅读它们的基因组,就会看到它们一步步地适应、唤醒乃至于去开发我们的欲望,由此获得了自己生物学上的成功。所以,植物的驯化史也就是以满足我们人类的种种欲望来达到它们自己遗传学上的繁殖扩充之欲望的历史,也就折射着我们人类某些心理欲望和文化观念的发展演进。
  说植物利用着人类欲望,它们岂不是成了精灵?当然不是这样。作者强调,进化并不依赖愿望或意图来工作,就如同这个表述,它是一个无意识的、非有意操作的过程,它所需要的不过是生物被吸引过来而已。自然界中的设计是偶然事件的串联,由自然选择过程来进行淘汰,直到其结果达到了那样的有效,以至于看起来似乎是目的论的奇迹。同理,从进化的这种无意识的实质而言,我们也总是高估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代理地位。进化本身是一座自然运转着的大磨坊,人的欲望对它而言不过是里面多多谷物的一部分罢了。
  人类的欲望被植物所利用,某个物种乃至于某个品种借此得到了压倒性的优势;另一方面,过分膨胀的人类欲望却又导致了自然界的重大灾难。我们现在维持少量植物的生物学优势,无论是化学还是基因工程,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以“简化”来对付自然界的野性和多样性,把自然界那些难以理解的复杂性简化为某种人类能够管理的东西。但是,正是它,适应不了自然界的运转方式。一片土地全是同一植物,这对于害虫、杂草和病害来说,对于自然界的所有起伏变化来说,总是极为脆弱的。书中讲的19世纪爱尔兰单一品种“卢姆伯”马铃薯的枯萎病,造成的那种惨绝人寰,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令人着迷的轶事,易于理解的科学知识,还有开阔视野中的深入思考,构织成了这本趣味盎然、好读耐读的书。一位学者在“科学网”上如此评价:“你可能从来没有读过植物书,但是你有福了,你上来就可能读到这样有趣的植物书,如此好的植物书。”作为译者,我还有一点特别的感受,这就是书后的“参考书目”。看看波伦先生开列出来的他所参考过的那么多从文化的角度,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或者是植物社会学、植物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谈论这四种植物的书——还不是一般性的我们所说的科普作品,真让人感慨万千:这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写作领域——而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再造善本 华夏共享
  9月18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联袂主办的“再造善本,华夏共享——《中华再造善本》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2002年正式立项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持,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这项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大规模、成系统地复制出版,合理保护、开发、利用善本古籍,使其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
  据调查,全国仅图书馆系统即收藏古籍二千七百五十万册,其中善本二百五十万册。根据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统计,现存古籍善本中传世孤本有四万五千余种,准孤本(仅存两部)约四千一百种。这些珍善本古籍中,有许多亟需抢救,同时,出于保护古籍的需要,基本封存于深阁大库,利用率较低。有关单位,经过调研论证,提出启动兼顾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项目。《中华再造善本》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选录范围以我国内地收藏为主,今后陆续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行接触,最大范围涵盖中华文化典籍的精髓。(范文)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两岸图书出版界举行贸易座谈会
  两岸出版界资深人士借第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之机聚会北京,参加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两岸图书出版贸易座谈会”。
  两岸出版交流自1988年开始,至今已历十五年。在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2002年祖国大陆引进台湾版权近一千三百项,占当年总引进数的百分之十一,台湾引进内地的出版物也有七百五十多项,显示两岸交流密切。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出版物销售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最近,台湾当局通过了“大陆图书进入台湾销售的许可办法”,于今年7月8日起施行,允许大陆专业图书在台湾公开销售。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中国版协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商定,在北京召开本次座谈会,以加快两岸图书交流。(小宁)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序跋选

领导艺术与人生感悟
——《芝麻官悟语》序
邢贲思
  作者王敬瑞长期在基层从事领导工作,他的领导工作经历了广阔的地域,他对基层的人民群众有着多方面的了解,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他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的事迹也多次被中央有关媒体宣传报道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敬瑞同志把自己多年来在基层领导工作岗位上所获得的弥足珍贵的心得体会,像珠子似的一颗颗串起来,汇微成巨,写成了这本《芝麻官悟语》(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对领导者素养、领导方法尤其是领导艺术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中的尝试。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知道,领导艺术是有效领导最富有魅力之所在,是领导科学研究中最精彩动人的部分,同时,也是领导者感到最难以把握的东西。在领导实践中,人们常常看到,同一层次的领导者,为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而运用同样的领导条件和工作方法,但实践效果却大不一样。有的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事半功倍;有的虽然忙忙碌碌,却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究其原因,很多情况是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不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事业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
  领导艺术,从领导者素质的高度看,是一种技能;从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方面来看则属于领导科学的方法论范畴。可以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高级形态,它具有科学性、灵活多样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
  通读《芝麻官悟语》一书,感到此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针对性。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写给谁看?目标十分明确。这是一本漫谈领导艺术的专著,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本书阐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的放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论题抓得精准、到位,思考得较深。
  二是实用性。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阐发论题、叙述事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手写我口,我口道我心”,从而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现实中的可操作性。这也正是本书最值得推崇之所在。
  三是可读性。本书十分好读。“好读”二字既体现在语言的亲切、生动、丰富、鲜活上,同时又不乏警言隽语,妙喻连珠。文风平易近人,说理深入浅出,真正体现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语言风格,使一本理论色彩较强的书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天不下雨地之过”、“留只眼睛看自己”等,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
  一本漫谈领导艺术的专著,出自一位基层领导工作者之手极为不易,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就更为难得了。希望敬瑞同志再接再厉,今后不断有新著问世。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完善结构 形成规模
浙教社积极拓展版权贸易
  浙江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在出版如何面向世界、面向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践中,积极拓展对外版权贸易,硕果累累。浙教社已授权台湾五南图书公司出版的图书有《行为科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繁体字本;十卷本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荟萃》由美国读者文摘香港远东公司出版繁体字版本;另外《英汉双解口语成语辞典》、《学生英汉双解辞典》、《唐诗三百首钢笔字帖》、《中国四大传说》等一大批图书也与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出版社进行了版权贸易。
  近年来,浙江教育出版社与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大出版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有选择地引进了一些版权;从德国贝塔斯曼出版公司引进的《20世纪大画卷》;从法国拉鲁斯出版公司引进的《拉鲁斯青少年百科全书》、《世界野生动物百科》;从法国阿歇特出版社引进的一套面向青少年的世界文明百科丛书“知道得更多些”的中文简体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许多品种已数次重印;从日本小学馆引进的科普图书《儿童生活趣味百科》、《星空奥秘十探索》、《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百科》自出版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1世纪少年儿童科学百科》被评为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单位组织的“科学家推荐的20世纪科普佳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列入省“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二十八种已全部出齐,丛书以引进版权为主体,是我国迄今为止最系统全面的世界心理学名著译丛。最近浙江教育出版社又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美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的优秀综合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和全套从美国引进的“个人发展书系”中的两本:《毛毛虫大变身》、《吹着口哨干活儿》,该书系的作者均为全世界最权威职业指导大师和心理咨询师。(吴明)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我们有爱
白烨
  不可一世的非典病魔得以最终降服,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寻找其中的因由。比如各级领导部门的坚强而果断的组织领导,一线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还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济发展提供的比较强大的财政后盾,科技进步带来的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这些都对,甚至在全面总结抗击非典的胜利时都不可或缺。但是,最为根本的,或者说在以上这些因素背后起着主导作用的,我以为还是爱,一种把爱祖国、爱民族,落实到爱生命、爱人生的大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比较欣赏花山文艺出版社由《非典时间的爱情》、《非典时期的爱情》和《非典时刻的爱情》所构成的“纯情视线丛书”,觉得这种从“大爱”的角度来回顾非典事件,透视非典过程,既秉其要,又执其本,是体现了高人一筹的文学眼光的。
  即以《非典时间的爱情》(水土著)为例,这本报告文学体的作品,在搜集、整理、汇选大量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以文学的手法取材用料和编排点染,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非典时期的人际关系和人之情感的观照上,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在非典期间普遍迸发出来的人间真爱和人类大爱。这里有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看望医护人员的镜头,作者对总书记即席讲话中“揪心”与“欣慰”两个用语的扼要点评;这里有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佑安医院和北大、清华的场景,总理对医护人员的两个深鞠躬,与北大学生一起用餐和向清华学生要水喝,由最平常的生活细节表现了总理与人民的亲密无间和亲如家人。更为感人而动人的,还是那些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如书中写到的奚立、史少蕊、薛书尊、丁秀兰等。紧张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的隔离病房的奚立大夫,早把自己的生日忘在了脑后,但细心的妈妈却记在心里并买了生日蛋糕,在她生日那天把蛋糕“全副武装”地送进了隔离区,并在玻璃墙外向女儿默默致意。丁秀兰大夫在医护工作中不慎染上了非典,她深知这种病的强烈的传染性,为避免自己再传染其他医护同事,她用仅有的气力拿被子紧紧地捂盖着自己,她是以被子为武器在进行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为人舍己的特殊的保卫战。作者在描写抗击非典的勇士时,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状写他们的一线工作,但这从侧面切入的对于亲情、爱情与友情的细致描画,却以小见大地写出了他们闪光发亮的精神品质。
  “纯情视线丛书”是新世纪的中国人抗击非典取得胜利的真实报告,更是新世纪的中国人在非典战役中生发新的精神风貌和展示新的情感世界的如实记录。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魔”;但我们不会畏怯,因为我们有爱!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国庆新纪 天啟万兴(书法)
欧阳中石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报告文学第二届正泰杯大奖
 揭晓并颁奖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正泰集团公司9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颁奖大会,向获得中国报告文学第二届正泰杯大奖的何建明等十五位报告文学作家颁奖,有关领导同志及正泰集团公司负责人,首都文学、新闻等各界人士百余人出席祝贺。
  “中国报告文学第二届正泰杯大奖”,依然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正泰集团公司协办。本届评奖是对2001年至2002年间全国报告文学的认真检阅,评奖前后曾受到全国新闻出版、创作界的很大关注,近二百篇(部)作品积极参评。(傅溪鹏)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
侯金林
  去冬今春,在我国、东南亚以及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一新近暴发的传染病,对世界的经济、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我们的医疗和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尽快明确非典型肺炎的病原、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广东省,以钟南山院士为杰出代表的卫生管理和临床医学专家,在艰苦卓绝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与诊断,探索和总结了重症病例呼吸困难的抢救、激素的应用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医院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防治方案,并应用推广于临床。广东省的实践证明,这些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大批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治愈出院,恢复了健康;危重患者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救治,广东省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东省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广东省的预防控制措施,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医疗管理的经验,认为广东的经验可以成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范例。
  由钟南山院士主编,广东省抗非一线医疗和科研专家共同编著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顺应了战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需要应运而生,及时解决了非典临床防治工作中缺乏参考书的迫不及待的问题,对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救治病患的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书系统介绍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治疗,医院的消毒隔离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医疗管理,以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和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导。书出版以后,深受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好评。这本书是广东医疗卫生界广大医务工作者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凝聚了医疗专家们的心血、汗水、辛劳和智慧,也是广大医务人员用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这本专著既是医疗人员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医疗卫生人员和医学院校学生的培训教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尚没有根治的方法,出版学术著作,加强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完全控制和预防非典具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钟南山曾在回答记者“什么是医德的内涵?”时这样回答:“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这朴实的语言反映了一位医者的道德修养。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正是践行着这样的话,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附图片)


第5版(大地·读书天地)
专栏:

实践总结 科学防治
郭存三
  作为21世纪首次暴发的原因不明的全球性突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国广东最先发现后相继在我国及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蔓延、传播,一时间成为国际上最关注的问题。非典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威胁和恐慌。
  为了搞清病因及流行规律,广东省卫生系统组织了医学专家和广大卫生人员深入疫区、病家和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率先提出了该病的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并通报全省;世界卫生组织最早收到了中国广东暴发非典型肺炎的报告;也是广东最先对该病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策略与措施,临床诊治的标准与方案,预防控制中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疫情监测与疫情调查和处理,医院、社区的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病原学的检测和确定,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防治经验和方案,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不断健全有效的防治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防治措施效果是显著的,发病率逐渐下降,及时防止了疫情的蔓延,大批病人康复出院,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病死率降到最低程度,疾病得到控制,人心得到安定。WHO专家充分肯定了广东的经验。
  让人欣慰的是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许锐恒主编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一书对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阐述。写作注重实用性,充分反映当时对非典的认识和专家们防治非典的宝贵经验。这本书的出版,及时解决了非典防治工作中缺乏参考书的迫不及待的问题,对防治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能力,提高救治病患的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这本具有高学术价值医学专著的及时出版,促进了非典防治经验的推广和普及。
  这本新书最大的特点是立足于实践经验总结、科学防治,把握前沿发展、科研进展,着眼于实际防治、指导实践。书中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广东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智慧,凝聚着广东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血汗与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国内外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践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各章节主题鲜明,信息新颖,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而前后呼应。我相信本书是当前比较全面、实用的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