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5版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事迹介绍
  编者按:经民政部批准,由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本报国内政治部七家单位共同举办的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已经揭晓。这次“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选表彰活动,旨在树立社会公益事业、公益工作的楷模,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次活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由我国民间组织对社会公益人物进行的表彰,自今年4月22日正式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推荐资料。经过组委会严格审核,从128名提名中推选出20名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候选人。通过广泛宣传,群众参与投票,组委会综合评定,最终评出本次活动的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本版今天集中编发一组稿件,介绍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的先进事迹。
  濮存昕,男,50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他是一位在艺术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的中年演员、优秀共产党员。他以其在话剧舞台上和影视片中成功塑造众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而获得广泛好评,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繁荣首都文艺舞台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家一级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8年,他参加抗洪赈灾义演活动,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1.6万元;同年参加中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发起的百名明星捐助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主动承担3名失学女童学费。2000年赴台湾参加文化交流演出,并向台湾灾区人民捐款1万元。2002年,积极响应市红十字会的号召,为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2003年,主动投入到抗击非典斗争中,带领演员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的“万众一心抗非典”电视直播节目,带头捐款1000元。
  他先后出任中国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北京市禁毒义务宣传员,参与北京市无偿献血、慰问艾滋病病人等,为推动艾滋病预防工作、禁毒工作和无偿献血工作奉献爱心。
  濮存昕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主动到群众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濮存昕同志曾被剧院评为“德艺双馨优秀演员”,被院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99年被评为宣卫系统“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标兵)”,2000年荣获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新时代的雷锋——孙茂芳
  孙茂芳,男,60岁。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不论是当战士、当干部、当领导、还是退休,他都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关心公益,奉献社会。
  孙茂芳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的30年间,先后照顾8名孤寡老人,其中5名老人被照顾到90岁并送了终,最长一个照顾17年,王大娘是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没有生育,独来独往一生。孙茂芳经常带着年轻人和儿女去为她搞卫生,料理家务,老人所需总是尽可能办到。孙茂芳为老人治好了白内障,老人又因骨折连续4年卧床不起。孙茂芳坚持每天去4次,端屎倒尿。15年间,他先后照顾6名残疾人,每月为残疾人发生活费300多元,100多元物品。他为去世的残疾人办理后事。累计资助33名失学儿童,6名残疾人子女。1993年建立“家庭助困基金”,每月出资250元助困。
  他担任全国85所大中小学校辅导员,义务作报告2000多场次。连续10年向社区居委会赠送各类报纸20000多份。抗击非典期间,捐款3300元,连续25天带领社区百名志愿者发放宣传资料、上街清理痰迹,进入150多家商店督促防非典。有一位叫庆铁柱的残疾人,患小儿麻痹后遗症,身体变形,畸形的脚底烂了一个洞。孙茂芳连续3年登门为他洗脚换药。患者老人在儿子去世后,给孙茂芳磕了三个头,说:“天地无情人有情,解放军是老百姓的大恩人”。
  1999年12月孙茂芳被民政部、全国双拥领导小组授予“全国爱心献功臣”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获全国首届“奉献杯”;两次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荣立一等功。2003年2月,解放军总政治部向中宣部推荐孙茂芳为个人学雷锋先进典型。(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环保英雄——朱再保
  朱再保,男,76岁。湖南岳阳市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由于胃癌,医生预言他顶多能活5年。然而朱再保却从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
  1978年以来,朱再保义务担任了岳阳市4000所学校的校外总辅导员,共开展环保主题活动100多项,参与师生累计1500多万人次,回收废品3000吨,种植生态林1000多亩。
  朱再保经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奔波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农垦局、林业局、图书馆等10多个单位,抄回上万字的资料,让学生们传阅。
  1986年4月初是湖南的“爱鸟周”。他启发孩子们总结回顾爱鹤宣传活动的经验,组织岳阳市一中全体学生向全市发出了《爱鸟倡议》,得到了全市4000多所中、小学70多万名学生和广大市民的响应与支持。
  1986年为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倡导的“国际湿地年”。10月,朱再保因势利导倡议组织岳阳市一中开展了“保护湿地宣传月”活动。没有进过校门的朱再保向社会求援,集思广益,自己也不厌其烦地询问请教专家。他为探究湿地的概念孜孜以求,一个月跑了10多个单位,登门拜访,写信到北京查阅资料,整理出几十页上万字的宣传资料。当湖南《环境保护报》刊登了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后,他自己掏钱买了240份送到学生手里。在岳阳市一中领导的支持下,朱再保在同学们中间开展了《洞庭湖的功勋》征文竞赛,活动受到了林业部的全国通报表扬。2001年,朱再保倡导成立了湖南省首家环保志愿者协会,任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4年来,朱再保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下一代的事业上,先后开展了人口·环境教育、近代·现代史教育、法制教育、红领巾助残活动、扶贫助学活动等近20个教育系列,共200多项具有时代特征、岳阳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环保教育知名国内外,红领巾助残活动被评为全国第一。为残疾人捐柴2000吨,捐款20多万元,捐物品10多万件。他还捐款150万元,捐大米130吨,捐物品80万件,帮助16000人次贫困学生继续上学;耗资15万元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其中自己贴出现金12万元。他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首届十佳志愿辅导员等全国级奖励60多项。(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夕阳也辉煌——姜丽娟
  姜丽娟,女,71岁。1979年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橡胶厂退休,曾任城区西关居委会主任、军民共建领导小组组长。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一点事,成了姜丽娟的最大心愿。
  1995年,姜丽娟偶然看到自治区妇联关于“春蕾计划”的倡议书。得知固原地区有17000名女童因交不起一年80元钱的学费而辍学后,她睡不着觉了。“一个孩子一年才80元钱,挤一挤就够了。”姜丽娟当下表示资助两名学童。“不行,1万多女童,我才资助了两个,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姜丽娟带着倡议书,来到居委会。在她的号召下,居委会的另外7位老姐妹也积极响应,她们从自己微薄的补贴中挤出钱,资助了7名女童。姜丽娟想,这比起1万多那个数字还差得远呢!为了扩大宣传,姜丽娟怀揣倡议书,随身带着一张张失学女童的照片,奔波于辖区单位、各大机关、军民共建单位和居民家庭,动员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不管走到哪里,姜丽娟都不失时机地向人们宣传“春蕾计划”。大家都被姜丽娟入情入理的演讲感动了,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叩击着人们的心灵,一时间,为女童捐款的人络绎不绝。宣传“春蕾计划”,她碰过不少钉子,看过不少冷脸,也曾被挖苦讽刺过,但她募集钱物、资助女童上学的信心从未动摇过。9年来,姜丽娟为“希望工程”及“春蕾计划”募集助学资金80多万元,共资助学生2370名,在宁夏贫困山区盐池、同心、西吉、海原、固原、彭阳等地办成“希望班”及“春蕾班”33个。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姜丽娟走进了一个个失学女童的生活中,也走进了人们的心里。“古稀之年不遗余力,心系教育救助儿童”这面锦旗,饱含着人们的感激之情。她的事迹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赞誉。1999年,人事部、劳动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为她颁发了“老有所为奉献奖”;2000年,国务院妇女工委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她“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和“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2年,获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公益企业家——阿不都肉苏里·尼扎木
  阿不都肉苏里·尼扎木,男,47岁。新疆苏里·阿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阿不都肉苏里·尼扎木开办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他多年的愿望:帮助贫困的人共同致富奔小康,为社会公益事业多做善事。自公司成立以来,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慈善事业捐款,关心下一代成长,支持教育事业,长期资助许多贫困学生,积极开展扶危济困送温暖活动,热心参与和支持双拥工作,为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资金累计达6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献爱心,把帮助贫困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为社会公益事业多做善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图名不为利,热心参与和支持双拥工作。
  帮助面临失学的儿童,回报社会,是他多年的心愿。1996年,他了解到克拉玛依正在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希望工程。于是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市妇联,决定资助22名面临失学的贫困中小学生,并与他们结成了助学对子,每年资助金额合计达1万元。为了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他在市一中、二中、八中分
  别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共奖励36人,每人奖200元。1997年克拉玛依建成了福利院,他经常带上慰问品去看望住在那里的老人们,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他与市民政局签订协议,自愿扶持20户不同民族“低保”户。这些年来,只要是社会公益性活动,他总是热心地支持和帮助。自治区委托克拉玛依市妇联举办“全疆国际象棋友谊赛”,他赞助2000元;市文联组织文艺汇演,他赞助2000元;自治区体委在克拉玛依市举办足球比赛活动,他赞助4000元;克拉玛依市举办“民族团结杯”业余歌手大奖赛,他赞助25000元;他还主动带上8500元的物品前去慰问参加“引额济克”水利工程会战的将士们。2000年5月,他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授予他“爱心企业家”荣誉称号。(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民间公益大使——那媛
  那媛,女,36岁。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工商报社社会活动部主任。她将140多幅自己创作的画作,无偿赠送给100多位外国元首或驻华使节。以其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古老的文化和绘画艺术,受到各国元首和大使的好评。
  许多国家元首热情地赞誉她为“国际公益大使”,荷兰王国驻华大使贺飞烈这样评价那媛的画:“谁见过古城旧貌?我非常幸运地在那媛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识过的古色古香的美景!她的画带我去了一个已经消逝却又似曾相识的历史世界!”阿富汗大使齐亚马丁·莱依·巴拉斯说,那媛是中国艺术家,但那媛为外国人作了很多工作,那媛不仅是在为中国工作,她是在为世界工作,为世界那些爱好和平和友谊的人们工作。
  现在有100多个国家的大使都是那媛的朋友,那媛被人们誉为“民间外交家”。有谁能够想象,一个不懂外语的人和很多外国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这大概只有那媛能做到。那媛靠的不是什么外交手段,而是一颗心,一颗对全人类的博大爱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那媛一直在关注战争的进程,当她看到许多平民伤亡,妇女儿童饱受苦难,她通过伊拉克大使馆捐款1万元,用于帮助那些饱受战争伤害的妇女儿童。赞助来自7个国家的13位画家在京举办画展。
  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多次扶弱济困,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多名贫困青少年成才。用个人工资资助云南、贵州、新疆3个西部地区138个贫困孩子上学;资助建立了希望小学一所;抗击非典时期向红十字会捐款1万元;向重病号朱钰铃捐款1万元。长期坚持看望多家敬老院孤寡老人,儿童福利院的残疾孤儿,从多方面给予他们关爱和照顾。积极传播公益理念,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周边的朋友已资助西部地区50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建多所希望小学。她将爱心无私奉献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被外国友人誉为“国际慈善公益大使”。(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爱心的使者——唐铮
  唐铮,女,36岁,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她1997年报名参加中华(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2001年6月,为挽救沈阳一名身患白血病女青年郭娜的生命,捐献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为中华骨髓库首例骨髓捐赠异地移植的无关供者。唐铮被沈阳市民称为来自上海的“爱心使者”。她认为一个人要对家庭负责任,但同时也应该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唐铮以她的坚持和勇气感染了周围的人们,以瘦弱的身形里透出坚韧的毅力赢得了大家的钦佩。作为上海骨髓捐赠志愿者俱乐部的成员,唐铮积极传播科学精神和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宣传骨髓捐献对生命的意义,用自己为郭娜捐献骨髓的实际行动,使3000多人报名参加了中华骨髓库。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唐铮乐做一个科学精神的传播者、坚强意志的传递者。捐献骨髓后的唐铮并没有因为捐献的结束停止她的爱心之旅,她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捐献骨髓,打消志愿者的顾虑。唐铮的无私奉献,充分体现了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新世纪上海市民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上海人民的博大胸怀和对兄弟省市人民的深情厚意。唐铮常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真心希望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职业慈善家——侯希贵
  侯希贵,男,56岁,湖南人。湖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侯希贵把慈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用自己行医、创办企业的收入、几年间用血汗换来的钱,慷慨捐赠社会,捐赠给家乡人民。
  为鼓励、激发、鞭策家乡的学子奋力拼搏,他设立了“侯希贵教育奖励基金会”,向湖南省攸县一中和汉寿、常德地区学校捐资75万元人民币,为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捐资60万元人民币。为了让家乡人民心里踏实,他竟然先给家乡写下一张欠资400万元的巨额捐赠合同。为了不使捐款落空,他匆匆赶回香港筹资。这期间,他因给别人治病劳累过度,3次吐血,所得的4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的单位和学校。1998年,侯希贵通过电视看到湖南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后,带着110万元赶回长沙,成为全省第一笔、也是数额最高的一笔个人捐款。为解决常德中小学、幼儿园、文化、民政、公安、消防、医院、交通等单位经费紧张的状况,他捐款928万元;为汉寿各项事业的发展捐款936万元;为帮助桃源县发展旅游事业捐款963万元等等。整整11年,侯希贵向社会、家乡和人民捐款高达9000余万元,平均每年近千万元,创造了国内个人向社会、家乡和人民捐款的最高纪录。(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中国的“南丁格尔”——司堃范
  司堃范女72岁。退休前任北京朝阳医院外科护士长。退休后的的司堃范放异了高薪聘请,毅然决定将护理工作由医院转向社区、转向家庭。
  退休第二天就到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将自己志愿为社区内孤寡老人服务的想法作了汇报。她骑着自行车,挨家逐户楼上楼下地走访,用了整整三天,摸清了该社区需要提供服务的孤寡老人的情况。这些老人几乎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病痛。她为这些老人一个个地建立了病历档案。15年来,司堃范从不间断地照顾着29位孤寡老人,累计上门护理达6200人次,为这些孤寡老人减轻了病痛,充实了生活,增添了欢乐,延长了寿命。用自己的劳模津贴约8000余元为孤寡老人买药。为孤寡老人检查身体、买药送药,陪护到医院治病,聊天做思想工作等。司堃范是一位细心人。在热情为孤寡老人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她从多年护理经验中深感老年人的孤独比疾病更危害身心健康,心里的疼痛比身体的疼痛更难忍受,更难治疗。为此,她就把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去做。有一天,司堃范看到陈大娘躺在床上发愣,经检查血压脉搏都还正常,司堃范在与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20多年前失去丈夫,自己又没儿没女,不如趁现在还没瘫,自己把自己弄死算了。司堃范对她说:“你血压偏低,不会偏瘫的,有病不怕,我来照顾。”从此她们成了知心朋友。用诚心消除孤寡老人疑虑、用热心驱散孤寡老人心病、用爱心减轻孤寡老人病痛折磨、用心血浇灌志愿者之花茁壮成长,在她先进事迹的鼓舞和积极倡导下,社区志愿者队伍由原来不足10人发展到目前的150多人,使社区精神文明之花越开越艳。有句古诗称:“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是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养生之道。而退休后的司堃范的说法、做法恰恰相反,她是奉献余热,温暖他人。今年她虽已72岁,但她仍然牢记说过的话:只要我肢体还能够活动,心脏还在跳动,我将永无休止的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服务,让共产党员的旗帜永远飘扬。1985年她获得第三十届国际红十字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附图片)


第1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造福于社会——楼忠福
  楼忠福,男,49岁,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认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出力、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公益事业多作贡献不仅是拓宽企业发展领域的需要,也是回报社会的重要方式和广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1993年始,广厦集团相继投资建设东阳儿童公园、西山公园和广厦白云文化城等社会公共设施,成为市民们游览的理想去处;捐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浙江省慈善总会、东阳慈善总会、余杭慈善总会等公益社会团体,使广福医院成为占地260亩、病床400张,集医疗、康复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肿瘤医疗实验中心,覆盖浙、闽、赣、皖四省九市的现代化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捐资重庆奉节的希望工程建造希望小学;捐资1500万元设立“忠福慈善基金”,每年资助300名品学兼优的孤儿,直到高中。
  为丰富家乡人民的文娱生活,广厦集团还热心支持社会文化事业。至今,广厦集团已捐助、投资社会公益事业累计8亿元以上。
  楼忠福曾多次表示:广厦的宏伟、美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设计、施工和装潢”,“树高千丈不忘根的恩情”。发展企业,回报社会、造福民众,这是广厦人永恒的追求!(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