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城市里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跋涉在陌生城市的边缘,或蹒跚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他们虽然人数不多,却仍然是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
大连:为了“边缘户”不再边缘
本报记者 王科
  大连极美。那镶嵌于绿地青山碧海间上百个广场发散出的都市韵味,让无数人流连忘返。然而,当你深入与这些广场相接的星罗棋布的街道时,会更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另一种魅力:爱心充盈。
  “他们”何以变“我们”
  位于大连中山区的中山广场,无论酷暑寒冬,总吸引着许多大连市民在此载歌载舞。这热热闹闹场景的边缘,也总有一些外来务工者在观看,神情向往又有些局促。
  不仅如此,外来务工者在许多方面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跋涉于陌生的都市,他们显得孤独、无助。
  离中山广场不远处,就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桂林街道。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他们提出:关爱“边缘户”。桂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延广认为,外来务工者是大连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生力军,不应该被这座城市漠视。
  2003年元旦前夕,桂林街道对辖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全面走访时发现:辖区内5162名外来人员,许多居住无定所、就业无岗位、劳动无保障、患病难就医、孩子难上学。
  今年1月29日,大连市第一家为外来务工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在桂林街道挂牌。服务中心开宗明义:为外来打工者提供房屋出租、企业用工、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服务;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保障他们在经营、工作中的合法权益。总之,让外来打工者尽快融入这座城市。
  外来务工者乐了。他们欣欣然走进外来人员技能培训班、联谊会,与常住居民结对子,闲来就去外来人员活动室。服务中心着力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更使这些曾经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群体有了安定感。
  来自营口的19岁的任龙清楚地记得初到大连的情形:没工作,没住所,偶然看到桂林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中心的大门,试着迈了进去,“大连欢迎您”几个金色大字顿入眼帘。“小伙子,刚来大连?”刚进门,一位40多岁的大姐笑眯眯迎上前来,两本小册子随后递到小任手中,一本是《简明第二故乡生活手册》,一本是《2003年家庭历书》,上面同样写着“大连欢迎您”。
  修鞋工杜群福来大连打工快10年了,不久前他无端被某证券公司的保安打伤。打人者倚仗社会关系,十分蛮横。作为外来者,杜群福只有忍气吞声。街道干部知道后多次出面协调,终于将打人者绳之以法。
  在街道干部的真情面前,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走出了“边缘地带”。过去,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说起大连和大连人总是“他们”怎么怎么样,现在却不由自主地换成“我们”了。
  街道撑起三把“伞”
  积多年之功,大连在实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全覆盖”的同时,建立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四位一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因各种原因生活困难。或是家里有人长期卧床,或是突遇重大灾难,或是单亲家庭抚养孩子,等等。虽然他们的收入略高于“低保”户,实际生活水准却低于“低保”户。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桂林街道将这一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体纳入视线,把他们定义为“低保”的“边缘户”,并建立了“边缘户”保障体系。
  为了街道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桂林街道干部对辖区5000多户居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入户走访,确定了社区常住人口“边缘户”400多户,为他们建立了档案。一把把“保护伞”随之撑开。
  街道办事处郝主任一席话,使记者对桂林街道“边缘户”保障体系有了进一步了解:过去为困难群众送温暖临时性、随意性较大,而且救济和优惠往往是针对“低保”户的。现在,不是“低保”户的困难群众也被纳入街道的保障体系,能够享受到经常化、制度化的救助。
  今年1月27日开张的“爱心超市”便是第一把“伞”。“爱心超市”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从柴米油盐到服装鞋帽,从锅碗瓢盆到收音机、被褥,一应俱全。进入“边缘户”保障体系的困难群众,如果缺衣少粮或者有什么急需都可以到这里免费自取。
  第二把“伞”是“一人一策,一户多帮”。桂林街道通过建立就业基地等形式为困难群众“开源”;从政策上扶持困难群众,27名下岗职工子女被减免学费;党员干部、社区单位同贫困户都结上了对子,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门或几门“好亲戚”。
  第三把“伞”是建立“创业基金”和“托底基金”。特困户穆道林在“创业基金”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美发店。曾经一家四口均失业的佟家兄弟,在社区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烤肉店,生意挺红火,后来又开办了一家便利店,现已发展连锁店13家。
  75岁的薛江田老人感慨地说:“有了街道撑起的‘保护伞’,我们再也不怕‘雨淋日晒’了!”
  惟愿从此无“边缘”
  一进桂林街道湖畔居委会,“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几个大字赫然入目。居委会会议室的墙上,挂着朱镕基同志的题词:“向桂林街道湖畔居委会同志们致敬”。“小巷总理”就是从大连、从这里叫响全国的。
  桂林街道的干部确实不辱“小巷总理”的名头。截至目前,桂林街道的社区就业率达到了98%,安置率达到100%,成为大连市第一个“无待业社区”。
  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至社区每个人的心坎上,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
  在桂林街道外来务工青年公寓住了半年的海城青年李胜丹,去过青岛、烟台、长春、西安,最终在大连停下脚步。吸引他的是家一般的温暖和亲情。他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我有幸生活在这个充满爱心的社区中……
  不仅仅是李胜丹,桂林街道常住的或外来的人员,都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时时感受家的温馨与亲切,也努力以智慧和爱心回报。
  每逢桂林街道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外来务工者多半积极参加。磨剪子的、配钥匙的、割玻璃的、裁衣服的,他们在为居民服务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文明素质。
  桂林街道的成功尝试,推动了市内四区出台针对“边缘户”的一系列帮扶措施。西岗区启动“阳光工程”送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甘井子区筹集专款向遭遇重大疾病或事故的家庭提供援助……
  临别,记者和桂林街道干部打趣说:“你们又发明了一个新概念呀。”不料“小巷总理”们很不以为然:“我们只是以‘边缘户’一词,引起大家对困难户的关注。只有全社会关注了、努力了,才能让社区再无‘边缘户’。”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关注·关心·关爱
王斌来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总有一些群众生活困难,这是我们目前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利益如何维护?这三个问题,关乎民情民生,关系民心民意。从“低保户”扩大到“边缘户”,大连社会保障工作的探索拓展了扶贫济困的层面,充实了扶贫济困的内涵,称得上是一项德政工程。
  对困难群众关注、关心、关爱,鼎力救助,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又是执政为民的切实要求。
  关注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有些人看来是小事,对一家一户来说是大事。如果对群众的困难不管不问、不理不睬,这样的作风群众如何能信服,这样的干部群众怎么会拥护。
  仅仅予以关注远远不够,还要关心群众,尤其要关心困难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体现在行动上。围绕谋民利、解民忧,各地各部门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政策援助、经济援助、社会援助、特殊援助等,化解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同时,在扶贫济困过程中,既要充满深情,又要满腔热情,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关爱和阳光。扶贫济困不是简单地送钱送物,其中还包含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党和政府的关心,能够让群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振奋群众迎难而上的斗志。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时期,一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再就业、送温暖……这些扶贫济困的重大举措,无一不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关心、关爱。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分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喜悦和幸福。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福建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
 500万农民成为城市建设生力军
  本报福州10月26日电 记者蔡小伟报道:日前,厦门同安区举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招聘会,吸引了5000多名农民参加,这些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在会上大胆推销自己。当天,企业计划招聘的1615人全部确定。到9月底,福建省、市、县各级已举行了50多场农村富余劳动力招聘会,吸引了20多万农民。
  今年以来,福建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促进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人数已达到518万人,占全省农民的1/5。
  福建省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对具备城乡统筹就业基本条件的地区,建立城乡劳动力一体化管理的就业制度: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务工与城镇失业人员享受同样的就业政策,农村劳动力可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和参加社会保险,纳入城乡统筹管理范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并适当减免费用。为规范中介市场,劳动部门结合日常巡查、举报专查和劳动用工制度年检,加大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力度。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有关部门对其开展劳动预备培训。
  在促进平等就业的同时,福建省有关部门积极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今年3月,省劳动、建设部门联合发文,对建筑行业欠薪行为进行专门规范: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季报制度;将欠薪行为记入建筑企业信用档案;无论何种原因,延期支付不得超过1个月,否则均属无故欠薪;出现欠薪情况,可以启动先行赔偿制度,其他企业也参照执行。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图文广角

西海固引来幸福水
本报记者 周志忠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本报银川10月26日电 记者周志忠报道:10月26日,宁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扶贫移民工程———“1236”扶贫扬黄一期工程全线竣工通水。
  扬黄一期工程包括红寺堡和固海扩灌两片灌区,规划开发土地130万亩,搬迁和就地旱改水安置移民17.6万人。固海扩灌工程全线通水是扬黄一期工程全面发挥效益的开端。滔滔黄河水经过十多级泵站层层提升后,经过140余公里的输水管线,被引到“十年九旱”的黄土地。当地20余万饱尝干旱之苦的农民群众可从中受益。(附图片)
  1、固海扩灌八泵站开始通水。(本报记者 周志忠摄)
2、西海固地区固原市原州区黑城镇小河村农民给自家承包地灌溉黄河水。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摄)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

民乐、山丹地震灾区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据新华社兰州10月26日电(记者马维坤、朱国亮、茆琛)甘肃民乐、山丹25日晚发生地震灾情后,省、市、县三级立即启动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灾区各项救灾工作迅速展开。截至26日下午,首批近400顶棉帐篷已陆续运往灾区,一批食品、衣物已发放到部分受灾村民手中。目前灾区群众情绪稳定。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震情和灾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回良玉作了重要批示。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建民带领30多人的地震工作组已于26日下午抵达灾区。民政部紧急调拨的2000顶棉帐篷将于27日运抵灾区。甘肃省委书记苏荣就抗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长陆浩已于26日下午带领有关方面负责人赶赴地震灾区一线。
  据甘肃省地震局办公室主任吴瑾冰介绍,截至26日14时,已知地震造成伤亡人数52人,其中地震造成直接死亡7人,间接死亡2人;重伤6人,轻伤37人。
  据张掖市政府初步调查统计,截至26日20时30分记者发稿时,民乐、山丹两县地震灾区共有175个村受灾,受灾总户数46491户,倒塌房屋14322间,受损房屋45950间,死伤牲畜16219头(只),毁坏农田87000亩。此外,灾区的校舍、粮库、桥梁、供水、供电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两县各类经济损失达3.27亿元。
  新华社记者26日上午在受灾最重的民乐县永固镇姚寨村、民联乡龙山村等地看到,当地近千户农民的大半房屋已倒塌。受灾村民正在领取张掖市政府紧急调拨的帐篷,医护人员和救护车辆已在现场展开救护工作。据了解,民乐县已落实各类衣物3200件,粉丝面200件,方便面200箱,送往灾区。记者在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等受灾区看到,县、乡、村各级干部已全部深入到灾区村、社,组织群众展开抢险自救,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百姓身边事

消费者遭遇重重陷阱
分时度假面临诚信危机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梁冬、王鹏)重庆的李先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花3万多元购买的分时度假只是海市蜃楼。
  今年上半年,正在逛街的李先生被盛情邀请到一座写字楼参加某旅游服务公司的茶话会,并说有奖品送出。开会期间,李先生了解到分时度假的理念,他被告知只要购买某国际酒店的一周免费住宿使用权,就可以交换到在10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五星级酒店享受免费住宿。办理分时度假的公司不仅负责签证、联络,而且会帮助购买打折机票。面对用最省钱方式周游列国的诱惑,禁不住销售小姐的百般劝说,李先生咬咬牙一次性支付3.4万元买下了自己往后30年分时度假的权利。国庆黄金周,李先生想使用分时度假出国旅游时,却被告知,“由于时间太短,分时度假只能在国内使用”。无奈之下,李先生开始联系当初旅游服务公司承诺可以使用的几家酒店,却得到那些酒店与该公司并无业务往来的回答。
  在各地,与李先生同样郁闷的消费者还有很多。所谓分时度假,就是将度假酒店或度假村的一个房间的使用权以周为单位分时段卖给多个客人,使用期限可以是20年或30年,甚至更长。顾客购买了一周的使用权后,即可每年或隔年在此享受一周的度假。顾客还可以用自己购买的时段,去交换同属于一个交换服务网络中的任何一家酒店或度假村的另一个时段,从而达到前往不同地方旅游住宿的目的。分时度假企业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分时度假销售代理公司甚至卷款潜逃。北京一家著名维权网站统计称,今年1月至8月,这个网站接到消费者对分时度假的投诉有近200人次。仅国庆节期间就有四五起。
  今年7月底,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等100多家从事分时度假业的企业曾签署《中国分时度假企业自律公约》,旨在通过行业自律使分时度假这一新兴市场得到规范发展。但由于分时度假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光靠企业自律很难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