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2003-10-23

2003-10-23新闻联播 文字版

想起范仲淹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名家新作<br/><br/> 想起范仲淹<br/> 周大新<br/>  在宋朝写词作文的人中,我常想起的,是范仲淹。<br/>  我所以常想起他,最初是因为他那些写离愁别绪的词句特别能打动我的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客居异乡的我,每每读了这些词句总能引起心的共振。后来知道他曾在西部边陲守边四年,率兵御西夏,更对他生了佩服之心,自己身为军人,当然知道戍边的那份辛苦和不易。再后来读史书知道他在朝中做官时,敢于上书直谏,力主改革施行于民有利的新政,更对他生了钦敬之心。再后来晓得了他的家事,知道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幼年生活十分贫苦,长大后发奋读书,昼夜苦学,终于凭自己本领考中了进士,对他便越加敬佩了。<br/>  令我常常想起他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在我的故乡邓州曾做过一任知州。邓州在做过一回邓国的都城,风光了一些年之后,长时期陷入了默默无闻的境地。直到范仲淹被贬降到邓州做知州时,邓州的名字才又渐渐响亮起来。他的任期虽短,可给邓州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不少值得记住的东西。<br/>  1046年的范仲淹,已是五十七八岁的老人了。而且就在前一年,他在宋仁宗支持下施行的“庆历新政”改革失败,被罢参知政事职务,逐出京都。若是一般人,此时肯定是牢骚满腹,得过且过,喝喝闷酒,骂骂娘,亦或是像某些做官的,找一个“小姐”,沉在温柔乡里做罢,再不会去努力做什么了。但范仲淹不,他上任伊始,就四处察访民间疾苦,了解百姓之忧。之后,他就开始做两件事,一件是重农事,督促属下为百姓种粮提供方便,让人们把地种好,有粮食吃;一件是兴学育才,在城东南隅办花洲书院,为邓州长远的繁荣培育人才。<br/>  就是他办的这后一件事让邓州的名字在大宋国里又响亮起来。据传,他亲自踏勘书院地址,亲自审视书院的设计。他从远处为书院请来讲学的老师,他还抽暇亲自为书院学生讲学。据传,他在书院倡导有讲有问有辩。花洲书院的名字随着范仲淹的名字开始向四处传扬,一时令远近州县的学子们激动起来,有人步行来书院观览盛景,有人骑马来求留院学习。据说,连北边有名的嵩阳书院也派人来问传授学问之法了。<br/>  也就在1046这一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湖南岳州主持修缮城池,当岳州城面向洞庭湖的西城门楼——岳阳楼修复工程告竣时,滕子京写信给范仲淹,并附“洞庭晚秋图”一幅,派人到邓州请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作记。现在已不知道信使抵达邓州时的具体情景了,我猜想,那可能是一个黄昏,就在新修的花洲书院里,范仲淹接过了信使呈上的老友来信,他边在夕阳里读信边想起了与滕子京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同时考中进士的那种欢欣之状,想起二人曾共同参与修复泰州海堰工程的情景,想起两人当年在润州共论天下事的豪情,想起在西北前线二人一同领兵抗击西夏侵略的往事,想起两人一同遭陷被贬的现状,一时百感交集,遂转身进屋,展纸提笔就写,于是,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散文杰作《岳阳楼记》,便诞生了。<br/>  不过是一个时辰的挥笔书写,却给多少代人带来了阅读快感和深思。就在这篇不长的散文里,范仲淹记事、写景、言情、说理,把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宽阔胸怀展示了出来,并给我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千古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人们只要一说到这个警句,就会想起范仲淹,也跟着会想起《岳阳楼记》和它的诞生地——中原邓州。邓州这个地方因一篇文章而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br/>  人们直到今天还不断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警句,是因为天下仍有忧有乐,人们尤其是知识者和官场中人,面对忧乐时,取先乐后忧或取只乐不忧的,还大有人在。不是还有人在用公款胡吃海喝?不是还有人贪了国家钱财后潜逃国外游山玩水去享福了?不是还有人拿了老百姓的钱去满足赌兴一掷千金?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会是无缘无故,包括一个警句的时兴。<br/>  范仲淹用他的文章给天下人也包括给邓州人送去了美的享受和千古警示,人们包括邓州人自然不会忘记他。前不久,邓州人千方百计筹款,重修了他当年修建的花洲书院,使书院再现了当年的那幅盛景。如今,当你在书院的讲堂里、小院中、游廊内和荷池旁踱步时,你会不由得想起那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被贬知州,会不由得猜测他在哪所房子里写下了《岳阳楼记》,会不由得去猜他来邓州上任时的那份复杂心绪。<br/>  范仲淹是在写完《岳阳楼记》的六年后去世的。我估计,在他挥笔书写《岳阳楼记》时,疾病可能已经缠上了他的身子,只是他浑然不觉,仍在为天下忧虑,为百姓和朝政忧思。1052年他在徐州与这个世界做别的那一刻,他应该是心神两宁的,因为不论是作为一个官人还是作为一个男人亦或是作为一个文人,他都做了他所能做的,都做得很好,他对他的时代问心无愧。也是因此,他值得我们后人尊敬。我身为一个军人一个文人一个男人,每一想到他,就会觉得,他值得我效仿的地方真是很多。每一想到他,我也常会问自己:范仲淹在近千年前做到的,你都能做到吗?<br/>  我还会经常想起你,老前辈!

力群还在刻木刻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名人近况<br/><br/> 力群还在刻木刻<br/> 罗雪村/文并图<br/>  “今年我又刻了一幅木刻。”9月28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晴日,当我们来到北京昌平区香堂文化新村,见到已近九十有二的力群同志时,这位健在的最年长的版画家颇为自豪地告诉我们。在其寓所的画室里,我们看到这幅取名《黄河人家》的套色木刻。作者用简练的刀法和明快的色彩,描绘了黄河岸边杏花掩映中的农家村舍和一派安宁美好的生活图景。从中感受到他对故土乡亲的一往情深。<br/>  说到力群与木刻,早在1933年,他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就与曹白等进步学生组织了“木铃木刻研究会”,投身到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先后创作了一批如《病》、《罢工》、《三个受难的青年》、《采叶》等木刻作品,有的受到鲁迅的赞扬,并将《采叶》选印在《中国的一日》一书中。抗战时期,力群奔赴延安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所作如《饮》、《延安鲁艺校景》、《丰衣足食图》等木刻作品是他这一时期留下的代表作品。1949年后的新生活又激励他捉刀向木,刻下了《百合花》、《太行山风景》、《黎明》、《北京雪景》、《丰收》、《林茂羊肥》等大量经典作品。他在新时期发表和展出的《清泉》、《林间》、《夏风》、《早春》等黑白或套色木刻尤为观众喜爱。他先后出版有《力群版画选集》、《力群美术论文集》等多部专著;还到新疆、宁夏、辽宁、山西、湖南等地举办过各类版画讲座和培<br/>  训班。曾任《版画》杂志主编,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他先后被授予“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和“人民艺术家”称号,今年9月,他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金彩奖·成就奖”。<br/>  晚年的力群,除了难以割舍的木刻创作外,又在宣纸上笔耕墨耘,我们看到墙上正挂着他刚画完的两幅墨竹;间或他还写了大量杂文、序文、艺评,并出版了儿童文学集《我的乐园》、散文集《马兰花》等。这天,我们还得到他惠赠的今年刚出版的《力群诗选》。一位耄耋老人缘何葆有如此旺盛的生命活力和真诚的艺术情怀?我想,这或许与他俭朴的生活与开朗的性情有关。这不,面前的力群老仍是布衣布鞋,家人说,他至今没丢山西灵石老家每晚喝小米南瓜粥的习惯。当聊到最近一个画展时,他操着浓重山西口音大声讲:“一些画让人看不懂,也不美,这不就完蛋了,艺术不能变成丑术……”同来的与他相交近50年的马克同志感慨道:“老先生一贯敢讲真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从不吞吞吐吐。”<br/>  力群老安居的村庄虽显偏僻,但前有果林,后倚燕山,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熟悉的乡村景物令他感到无比快意。每隔几天,他都要儿子郝强带他到山边走一遭。身板硬朗的他至今上下楼梯不用人搀扶,看书读报不靠放大镜。最近,他又忙着编著四本书,但见散乱的书稿摊在床上。他说明年还准备再办个画展。他家大门上,有其自编自写的对联,上联是:燕山泛绿翠悦目;下联是:果园花开香袭人。横批是:画家之家。置身在“画家之家”撒满阳光的院落里,望着藤架上垂挂的一个个成熟的南瓜和碗里盛满的红辣椒,眼前又浮现出《黄河人家》那美好浓郁的乡土生活画面,内心如沐浴秋阳,亲切而又温暖。(附图片)

希望与梦想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希望与梦想<br/> 谭楷<br/>  在“神舟”五号即将升空的日子,我想起了万户。科学家们尊称万户是“人类的第一位宇航员”。当年,在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厅的万户塑像前,美国国家宇航局向全世界赠送了一张有关宇航员的科普宣传画,画面是一名背负太空喷气背包的宇航员。得到此画的中国小朋友请美国宇航员签字。见此,俄罗斯宇航员列昂诺夫空军中将颇具幽默感地说:“这跟万户先生坐的航天椅子所运用的是一个原理。”不一会儿,参观到万户背后的中国古代的三级火箭模型时,美国宇航员杰利·罗斯上校也挺有幽默感地指着模型说:“你能说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多级火箭理论没有抄袭的嫌疑?”两国宇航员相视大笑。<br/>  两国宇航员友好地开着玩笑,我却感到有些心痛。<br/>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和火箭,这是中国人常引以为自豪的事。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的一百个第一》一书中指出:早在十三世纪,中国人制造的火箭已经非常精巧了。中国人发现缩小火箭筒口可以增加喷射气流的速度以达到更大的推力。这正是空气动力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文杜里效应”。欧洲人文杜里将此公式化,而中国人实际应用此原理的年代比他早五百年。<br/>  多级火箭理论是苏联科学家、科幻作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29年奠定的。但早在六百年前中国人就造出了三级火箭。只是从未有过将这些极其重大的发明给予理论上的总结。<br/>  联想到近千年以来,火药主要用于做鞭炮,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正像发明了指南针主要用于测风水一样,没有出现用指南针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也没有出现第一个环球旅行的麦哲伦。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凭的是火药枪与炮,除去政治历史因素,这是对善于发明而不善于运用发明去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中国人的讽刺。<br/>  “神舟”升起时的火焰,将一洗1840年以来的屈辱,也让我们面对中国火箭史沉思。<br/>  1903年青年鲁迅在翻译完凡尔纳的《月界旅行》之后感到震撼:当时大清国的知识分子和以凡尔纳为代表的西方先进的知识分子做的梦是如此不同——大清国知识分子梦的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而凡尔纳们梦的是“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月界旅行”。要改变中国人得首先改变中国人的梦!于是青年鲁迅写下了黄钟大吕般震撼人心的文字: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神舟”五号在太空完成了一部辉煌的中国科幻巨著。它腾飞时的瑰丽火花,将点燃亿万青少年登天的梦想,引导成千上万不畏艰难的脚步。<br/>  在“神舟”五号升起之时,我想起了奋斗与牺牲。我想起了聂帅、张爱萍上将,想起了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我还想起许多无名英雄。记得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那天夜里,我和同事们通宵狂欢,用茶盅喝劣质的酒,不停地唱不停地笑,也在不住地流泪。那时,我在国防科委某研究所工作,我们研究所为“两弹一星”曾作出过贡献。<br/>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条件太简陋了。为研制现在看来很简单的一种新材料,必须使用有毒物质。为预报有毒气体的泄漏,没有高精尖的设备测试,研究室里挂着一笼笼的相思鸟,当鸟儿出现异常时,我们赶快离开。但是,有毒气体一天天在人体内的沉积是无法察觉的……最后,我们取得科研成果之后,把那些可爱的相思鸟全放飞了。<br/>  在“神舟”升空时,亿万中国人潸然泪下。<br/>  八百年前发明火箭的伟大祖先,六百年前敢于用生命作一次上天尝试的万户,一百年前为中国的觉醒呐喊的鲁迅,千千万万为中国的腾飞献出青春与生命的人们,今天终于可以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了——<br/>  听酒泉发射场响起了隆隆雷声,中国人登天的脚步声震荡着整个地球。梦想,终于实现了!

飞天梦——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br/><br/> 飞天梦<br/> ——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br/> 丘树宏<br/>  曾经以为长袖善舞婀娜翩翩,<br/>  就可以飞上那美丽神秘的天堂,<br/>  却只能在莫高窟的高墙上姗姗漫步,<br/>  走不出千年敦煌梦千年梦敦煌。<br/>  曾经把这千年的向往,<br/>  寄托在美丽的嫦娥身上——<br/>  却只留下一个动人的奔月神话,<br/>  和一个永恒不变的希望。<br/>  曾经把这千年的向往,<br/>  托付给人类远祖一代猴王——<br/>  纵然有十万八千里的不凡筋斗,<br/>  也总是翻不出如来佛大大的神掌。<br/>  今天啊,威武的“神舟”五号,<br/>  终于圆就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br/>  伴随着《东方红》的美妙旋律,<br/>  伴随着五星红旗的高高飘扬,<br/>  中国人伟岸的身躯<br/>  终于开始在浩瀚的太空<br/>  骄傲地翱翔!

雾笼山村(图片)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br/><br/> 雾笼山村(中国画)<br/> 贾荣志

酒泉·飞天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br/><br/> 酒泉·飞天<br/> 于庆田<br/>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现实。<br/>  一酒泉人说,我们酒泉有三多:一是酒多如泉,二是诗多如星,三是飞天神话多如牛毛。<br/>  朋友,不知你去过酒泉没有?《三秦记》载,此地“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到酒泉可曾去过酒泉公园?去公园是否喝过霍去病御酒?喝御酒是否饱尝了金泉的甘甜?甘甜中是否荡漾着“香甘一掬陶然醉”的情感?或许,像杜甫《饮中八仙歌》吟诵的汝阳王那样,生出一缕“恨不移封向酒泉”的遗憾?<br/>  不,朋友,酒泉人说,来这里可以不读“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但不能不领略李白《月下独酌》的意境。请听一听诗圣酒仙当年的预言吧:“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斗酒不醉诗百行,酒星腾飞上九天,徜徉于诗境中的你会不由自主地朝北走,去亲眼看一看“酒星上天”:中国第一个火箭发射中心在酒泉兴建,第一颗卫星从酒泉升空,第一艘宇宙飞船从酒泉飞上太空,第一个黄皮肤的中国航天员从酒泉把飞天梦圆……<br/>  二酒泉人说,这里是嫦娥的故乡。若不是嫦娥恋后羿,恐怕天下已无处寻那粼粼如波的月光。据说,痴情的嫦娥偷吃了不老丹,飞向月宫上了天堂。想后羿,思故乡,离别情,愧惆怅。唉,月宫冷寂,高处不胜寒,天上哪有人间好,泪洒祁连变酒香。<br/>  酒泉人说,酒泉虽无织女在,河西确有真牛郎。君不见《古诗九首》载,天仙织女来到河西,为聪明朴实的牛郎所倾倒,顿生爱意,以身相许,发誓要嫁给穷牛郎。殊不知,王母慌,天帝怒,恩爱情侣被棒打鸳鸯。牛郎织女千里迢迢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夕才相会一次。<br/>  千年的传说让酒泉人怀想,飞天的夙愿激励着中国航天人的勇敢和力量。祁连雪,弱水浪,化作彩云飞天上。“神舟”飞船九天遨游,为织女捎去了口信,把手机送给了牛郎。告诉他们,如今家乡变化很大,酒泉已经建成享誉世界的发射场,牛郎织女思乡心切,可搭乘宇宙飞船来把故乡探望。<br/>  三酒泉人说,天下洞窟千千万,惟我敦煌莫高窟惊世骇俗,争奇斗艳,堪称绝版。朋友,你去过敦煌吗?敦煌莫高窟有四百二十九个洞窟,几乎每个洞窟都有飞天壁画,这是为什么?敦煌飞天到底有多少,据说至今没查清。在敦煌奋斗了几十年的常书鸿老先生,在谈论敦煌飞天时说,莫高窟大约有飞天四千五百余身。飞天到底是什么?是神,还是人?是天龙八部,还是鬼怪妖魔?印度人说,这是娱乐神和歌舞神;佛教徒说,它是我圣佛天上飞仙。印度有佛教天人,中国有道教羽人。酒泉人说,敦煌的今天,是中西合璧,是南北融合。它不同于西域的飞天,也不同于中原的飞仙。它不长翅膀,没有圆光,腾云驾雾,凌空翱翔,靠衣袖飘曳,令彩带飞舞,似嫦娥奔月,如织女布云,像女娲补天,恰仙女下凡。画家们说,这是中国古人的天才创造,这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这是世界美术史上的奇葩,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活脱脱、飘洒洒、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中国飞天!<br/>  酒泉人说,飞天是敦煌的代表,是莫高窟的名片,是弱水河的霓虹,是祁连山的雪莲;飞天是河西走廊的红飘带,是嘉峪关的烽烟,是丝绸之路的驼群,是古长城的驿站;飞天是中国的梦想,是为国争光的誓言,是各民族的骄傲,是人类走出地球村的必然。

界碑:我为母亲戍边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大地<br/><br/> 界碑:我为母亲戍边<br/> 陈德寿<br/>  彩云之南<br/> 瑞丽江畔<br/> 一坝两国<br/> 一村两国<br/>  以凤尾竹为界<br/>  以大榕树为界<br/>  以小路为界<br/>  以田埂为界<br/>  我的兄弟姐妹<br/>  国界在我的视线里<br/>  国界在边民的心中<br/>  我为母亲戍边<br/>  随时接受母亲的检验<br/>  母亲胸前的别针<br/>  听着你均匀的呼吸<br/>  我的心醉在菠萝蜜汁中<br/>  回眸母亲的微笑<br/>  一头牯牛不惧任何的挑战<br/>  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遗址<br/>  瞩望一行白鹭从唐诗中飞来<br/>  翻开宁贯娃的传说故事<br/>  一群孔雀从天堂翩然而至<br/>  傣家的泼水节年年新鲜<br/>  景颇人的目瑙纵歌岁岁火爆<br/>  我是一台气象仪<br/>  日夜测试风云寒暑阴晴圆缺<br/>  我是一根天线<br/>  每天传输南疆的平安

水调歌头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br/><br/> 水调歌头<br/> 乔聿<br/>  “神舟”归来日,举国仰青天,壮哉巡天勇士,一夕奏凯旋。旷古几多神话,暇想奔月射日,谁个见真仙。千载飞天梦,喜看今朝圆。<br/>  穷碧落,穿重雾,只等闲。苍穹万里,豪气如虹贯尘寰。看我中华儿女,功盖千秋史册,奇勋更无前。遂令天下知,无险不能攀。

中国在飞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br/><br/> 中国在飞<br/> 王怀让<br/>  全中国在看着,<br/>  全世界在看着,<br/>  太阳和月亮星星们都在睁大眼睛看着,<br/>  看着太空中出现的<br/>  一个红点一个亮点一个全人类的<br/>  兴奋点——中国在飞,那是中国在飞呀!<br/>  中国在飞,<br/>  中国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的<br/>  叫做中国的这一片土地浓缩成一个推进舱,<br/>  中国把十三亿之众的<br/>  叫做中国人的一个民族凝聚成一个杨利伟,<br/>  随着秒针的倒计时那个“一”的落地,<br/>  中国在起飞,中国飞起来了,中国在飞……<br/>  中国在飞<br/>  中国的翅膀无坚不摧,<br/>  中国的翅膀长在中国的高大的健壮的身上,<br/>  中国的翅膀上长着一个民族的血肉和智慧,<br/>  长着一个民族在漫漫长路上的上下求索,<br/>  长着一个民族近代史上屈辱的血泪,<br/>  长着一个民族站起来以后的骄傲和扬眉,<br/>  长着一个民族富起来以后的自豪和崔嵬,<br/>  既然过去我们能把血肉和智慧筑成我们新的长城,<br/>  我们今天就能够用智慧和血肉去构筑中国在太空中的雄伟!<br/>  中国在飞,中国在飞呀!<br/>  中国在飞,<br/>  中国的东部在高飞,<br/>  中国的西部在起飞,<br/>  中国的东北将开始新的奋飞,<br/>  一个雄鸡状的版图飞起来了,<br/>  飞在一片蔚蓝色的神话般的天宇里,<br/>  这片神话般的蔚蓝色的天宇叫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r/>  中国在飞,中国在飞呀!<br/>  中国在飞,<br/>  返回舱带着中国在太空收获的科学的谷穗,<br/>  已经着陆落在了内蒙古大草原上,<br/>  只有浩瀚和辽阔才能装得下中国的心得和体会……<br/>  中国在飞,中国在飞呀!<br/>  中国在飞,<br/>  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天宇里飞,<br/>  我们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天宇里飞,<br/>  让我们也像杨利伟一样向祖国和人民保证:<br/>  不辱使命!——声音应当像杨利伟的声音那样干脆!<br/>  当我们的小康社会的四合院修好的时候,<br/>  当我们的现代化的高楼落成的时候,<br/>  当我们也像杨利伟一样被世界的欢呼包围起来的时候,<br/>  我们也会像杨利伟那样对欢呼的世界说:<br/>  感觉良好!——声音肯定会和杨利伟的声音一样壮美!<br/>  中国在飞,中国在飞呀!

艺文短波

第15版(大地·文艺副刊)<br/>专栏:艺文短波<br/><br/> 艺文短波<br/> “源头风、渠首情”诗歌笔会圆满结束<br/>  近日,由诗刊社与河南淅川县联合举办的“源头风、渠首情”诗歌笔会,在南水北调中段工程的渠首所在地——淅川举行,40余名来自全国的诗歌爱好者前往参加。南水北调中段工程,是将丹江口水库优质水引入京津等地,工程浩大。诗人们以饱满的热情讴歌建设者,创作出一批感人的作品。(雨)<br/> 《中华红玛瑙》诗集首发式在京举行<br/>  由叶延滨、吉狄马加等12名诗人创作的《中华红玛瑙》诗集,已由长征出版社出版。近日,中国诗歌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了《中国红玛瑙———沾化冬枣之歌》首发式暨研讨会。与会者肯定了诗人们深入生活,充分表现了沾化的人文历史和冬枣独特的文化意蕴,以及人民群众奔小康的精神风貌。<br/>  (祁)<br/>  ▲由《小小说选刊》、《中学生博览》等数家杂志社联合向青少年朋友推荐的“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精品阅读丛书”近日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丛书共收王海椿、侯德云等八位青年作家的小小说力作。<br/>  (于春芹)<br/>  ▲《一起走过的日子》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者唐维系侗家青年,他以自己的视角描绘了边城侗乡梦幻般的民族风情和如诗似画的田园景物,还用活泼的笔调描写了当代中学生紧张而又充实的校园生活,并对“早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杨必坤)<br/>  ▲王存玉的杂文集《弃石斋谈屑》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共收近作8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