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强调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金融宏观调控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 记者许志峰报道:今天,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信贷增长,引导投资需求,同时要加大结构性调整的力度,研究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
  周小川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继续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要综合研究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认真研究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的有关政策措施。同时,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切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有关工作。
  周小川要求抓紧做好人民银行“三定”工作。他说,调整后的“三定”方案进一步强化了人民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中央银行在履行新的职责过程中,要大力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不仅要加强对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规范、监督与监测,还要从金融市场体系有机关联的角度,密切关注其他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综合、灵活运用利率、汇率等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施金融宏观调控。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6亿亩以上
  本报漳州10月20日电 记者赵鹏报道:从1998年至今,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各地广泛掀起了以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主的农用地开发整理的高潮。5年来我国已累计补充耕地2889万亩,全国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6亿亩以上,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保护。这是记者日前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孙文盛介绍,5年来,全国31个省(市、区)逐步做到了当年耕地占补平衡,全国同期补充耕地面积大于建设占用与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通过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按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不仅毁林开荒、乱垦草场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得到遏制,而且随着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标准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也得到了强化。据对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的调查,土地开发整理后植被覆盖率增加了2.4个百分点。另外,几年来,各地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依靠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新路子。其中有22个省建立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14个省的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双向逐级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了一抓到底。与此同时,5年来,通过依法收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稳定的投入主渠道。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精心施工 及时整改
 原太高速工程质量创全国一流
  编者按:近几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各地启动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何保证这些项目既上得快又建得好?当然要把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放在首位。如果发现了问题怎么办?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整改,加强管理,真正汲取教训,下大力量确保工程按期优质建成,像山西原太工程项目这样,拿出“以精美取胜”的劲头创全国一流,真正把坏事变成好事。
  本报讯 今年黄金周期间,刚刚全线开通的山西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让过往的司机们赞不绝口,特别是原平至太原段,路面平整,路基密实稳定,标志规范清晰。很难想象,被专家们誉为“以精美取胜”的原太高速,在工程建设期间曾被国家计委通报批评。
  原太高速是得到国债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在建设期间曾发生了挪用工程款、以建服务区的名义建宾馆的问题。问题被曝光后,山西省政府和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整改工作,不仅收回了截留挪用的工程建设资金,同时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在对本地区其他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面排查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原太高速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详测细查,采取严细措施,查隐患,堵漏洞,有力推动了这一项目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0年8月,交通部对原太路进行了竣工验收,一致认为原太路建设水平在全国高速公路中质量一流,被评为优良工程,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评分为95.09分,其中工程质量分达95.67分,如路面平整度标准偏差仅为0.76毫米,部分路段仅为0.56毫米,居全国最高水平。原太高速当年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和山西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汾水杯”。
  据了解,原太高速竣工后建设质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3年来均未修补。有关部门先后两次推荐其申报“国优工程”。2001年全国高速公路大检查中,原太高速被评为山西省第一。(飞边)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去年全国R&D总支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今天发布的《200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去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稳定增加,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1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245.2亿元,增长23.5%,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1.23%,达到新的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2938.0亿元,比上年增加348.6亿元,增长13.5%;全国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671.5亿元,比上年增加359.0亿元,增长15.5%。按科技活动人员计算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8.3万元,比上年增加近1万元。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购售电合同示范文本公布
  本报讯 记者冉永平报道: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需要,构建和维护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秩序,规范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之间购售电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国家电监会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购售电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日前公布。据了解,《示范文本》共16章,主要包括“合同双方的义务”、“电力电量购销”、“电能计量”、“电量计算”、“电费结算和支付”、“非计划停运”、“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

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通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 记者王政报道:过去走京沈高速,要停六次车,四次拿票,四次交费;如今,只需过两次收费站,两次拿卡,两次交费,原先不易保存的纸质票据,也被非接触式IC卡取代。经过50天的试运行,作为交通部今年四大示范工程之一的京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今天正式开通运行。据悉,按照交通部的规划,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提上议事日程,东部地区各省、区、市也要力争在2005年内全部实现省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纺织特色城镇如何更“特”
本报记者 彭嘉陵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产业现象,在浙、苏、粤、鲁等纺织大省尤其突出,出现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男装城、女装城以及休闲装、羊绒衫、领带、皮装、袜子、内衣等专业服装服饰城。在这些县市及城镇中,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经济体制活力充沛的区域性产业集群。为进一步促进这些城镇的健康发展,去年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了19个市(县)和19个镇为纺织产业试点基地市(县)和特色城(镇)。
  集群特点突出,优势明显
  与许多行业相比,我国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多,从众现象明显。一家企业什么产品好卖,其他企业群起效尤,往往是一个地方的企业都生产西装或羊毛衫、牛仔裤、皮装、休闲装等,逐渐形成“小企业大产业”现象。这一个个小企业加起来规模就不小,相当于一个大企业甚至是一个巨型企业,也有的小企业越滚越大,最后也变成了大企业。这些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产业链配套齐全,不仅某一门类产品生产加工能力强,而且还建起了专业性的大市场,其中既有产成品(最终产品如服装、家纺)市场,也有配料(如面料、原辅料)市场,因此生产某类产品的综合成本低,在国内竞争力较强。
  比如温州,温州男装之所以有竞争力,因为它背靠一个成熟而庞大的产业集群。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陈敏认为,温州服装业的显著优势在于,有历经20年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带。
  各地纺织产业基地具体上都有这样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信息。面料商根据市场调查情况和国际流行趋势进货,缩短了服装企业的市场预测周期,准确率也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同行间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设备工艺等方面的近距离传播,发挥了良好的沟通作用。二是面辅料采购。由于背靠市场,企业需要的各种面辅料,只要一个电话,市场就马上会送货上门。温州服装企业面辅料大都无库存。三是培育了一批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
  设计和后整理滞后制约水平提升
  但由于大多数企业都基本处在同一档次上,因此短处也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为:产业集中度偏低,企业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骨干企业的支撑。以海宁纺织产业为例,小企业大产业是其典型特征。经编和家纺是其两大支柱产业,均被中纺协评为特色镇。10家最大企业占本行业总量的比重,经编为25%,家纺仅3.75%。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大企业。没有“领头羊”,就难以形成竞争、追赶态势,大家都在较低的水平上恶性竞争。
  另一表现是:两头小中间大——加工很强,但设计和后整理薄弱,产业链缺损形成“木桶效应”。由于各自实力均不强,只能以模仿抄袭别人款式为主,既没有力量进行产品开发,更没能力投资需要大资金投入的后整理。即使在发展较快的温州,目前产业集群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也很明显,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服务,如国际贸易、专业展览、产业教学、企业融资等。
  亟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最近在浙江海宁召开了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县)、特色城(镇)研讨会,专门研讨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问题。
  记者注意到,这次纺织产业集群的研讨会,参加者不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厅局长。与会代表是来自全国20多个市(县、区)及20多个城(镇)主管工业的市(区、县、镇)长。这么多个市(区、县、镇)长坐在一起研究纺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反映出各地普遍很关心如何把纺织工业这一我国的传统加工业作为主要产业进行提升。
  研讨会上,来自各地的市、区、县、镇长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必须尽快培育各基地和特色城镇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小企业间实行联合,做大规模,形成竞争力,提高市场研发能力。
  浙江海宁的经验表明,专业市场和特色工业园催生了产业集群,开放型经济提升了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发展,加上政策扶持助推,才能培育起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目前,多数产业集群的主体是小企业,同类企业在一起,物流、信息、市场流通等成本都降低了,意味着共用工程的效率可以提高。比如,工业园搞好基础设施,污水统一处理,企业成本明显下降。共用工程社会化程度提高了,加上企业的专业化,就能使企业资金集中用到刀刃上,提高产品综合创新能力。
  政府当前主要做什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一是创新,吸引人才、引进公共技术、专利技术等。二是创造公平竞争条件,培育市场。三是做好产业集群的规划,优化资源。四是扶持中介组织。五是总结集群文化,发挥集群品牌效益。此外,培育设计中心,并使之形成产业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