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当代中国科技展在法开幕
  本报巴黎10月19日电 记者王芳报道:作为中国文化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科技展于17日在巴黎维莱特科学城正式与法国公众见面。该展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因此吸引了此间各界众多科技爱好者前往观看。
  这次展览由中国科技部主办。展览采用图文声像结合,通过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多媒体技术等各种形式,形象、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当前的科研发展水平与技术生产能力,以及科学进步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为期10天的展览共分4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基础研究及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成果、中国科技发展对农业产生的重大作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以及包括中法联合实验室在内的中法科研合作项目。


第7版(国际)
专栏:

  《历史的记忆》展重温中美友谊
  据新华社俄亥俄州代顿10月18日电 (记者谭新木、郭立军)应美国方面邀请,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18日晚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开幕。展览用大量图片和实物再现了二战期间美国士兵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场面,重温了中美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
  这次展览分为3个主题,分别介绍的是击落日军飞机2000多架的美国空军陈纳德“飞虎队”;跨越世界屋脊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被称为“死亡航线”的“驼峰空运”;中国人民冒死营救迫降美军飞行员的“营救杜利特尔轰炸机队”。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开幕仪式上说,在历史上,中美两国人民曾并肩作战。今天,中美两个伟大的民族一定会携手合作,共创和平、稳定、繁荣的21世纪。他说:“让历史的记忆深植于我们心中,让我们以更加美好的愿望走向未来。”美国空军博物馆馆长、退役少将麦卡夫说,二战期间,美中两国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对于赢得这场战争至关重要。这次展览可以使年轻人受到教育,防止这段历史随着二战老兵的渐渐离世而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文化政策论坛探讨文化多样性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18日电 (记者杨成明、马震)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六届部长级年会16日至18日在克罗地亚海滨城市奥帕蒂亚举行。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中国政府的文化政策,来自中国、法国、加拿大和东道国克罗地亚等16个国家的负责文化事务的部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理事会和法语国家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以“文化财政支持模式”为第一主题,就各国在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方式进行了探讨。此外,与会者还对《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草案以及与文化政策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孙家正在会上就上述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主张,并强调中国政府支持文化多样性以及制定《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的立场。他还对明年将由中国承办的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的主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行了论述。
  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的宗旨是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形势下,为各国负责文化事务的部长们提供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对话场所,以探讨在文化领域新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政策。
  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现有59个成员国,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第七届年会将于明年在中国举行,会议将对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继承与创新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


第7版(国际)
专栏:

  百年老车
  十八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汽车回顾展上,一名男子坐在法国一九○三年出产的古董车上。    新华社记者 吕全成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卫生部长在京强调
 美中合作 预防疾病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 记者吴迎春报道:来访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汤米·汤普森今天在此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将加强同中国的合作,预防各种疾病。
  他表示,访问期间,他同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进行了富有成果的讨论,包括非典、艾滋病等疾病的预防与合作等问题。他说,双方在疾病防治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他希望加强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他赞赏中国在抗击非典中所做的非常出色的工作。他指出,非典有可能再次发生,各国还须合作,共同努力防止非典。谈到艾滋病的预防问题时,他认为,中国一个月前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预防艾滋病的五项措施非常好,有助于预防工作。他说,美愿意向中国提供更多的帮助,他领导的全球基金委员会将在两年内向中国提供2100万美元,用于防治艾滋病、结核等流行病。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日韩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山东举行
  本报讯 由中国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本报国际部和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举办的“2003年中日韩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17日至18日在享有“中国宝石城”美誉的山东省昌乐县举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中日韩3国有关专家、学者及中小企业家300余人出席。
  与会代表就县市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国际合作形式以及日本、韩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还对中日韩“环黄海经济圈”的构建及山东应发挥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思路。(徐卫东)


第7版(国际)
专栏:

  科能源大臣认为
 欧佩克可能增产
  据新华社科威特10月18日电 (记者安江)科威特能源大臣法赫德18日说,如果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可能会考虑提高成员国的原油产量。法赫德在接受此间媒体采访时说,根据欧佩克制定的战略,如果欧佩克油价连续20天以上高于该组织价格调控机制规定的每桶22—28美元的上限,欧佩克将考虑提高成员国的原油产量。他说:“我们正期待着欧佩克秘书长开始他的联络工作,并等着结果出现。但我们依旧会根据欧佩克制定的战略行事的。”
  上月24日欧佩克在维也纳举行的部长级会议决定,从11月1日起将欧佩克的原油生产配额在目前日产2540万桶的基础上削减90万桶,减为2450万桶。自那时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明显攀升,欧佩克油价已突破每桶28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努力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六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
  胡援东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草案)中指出:“根据科学规律,有效利用有限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人力、能源、原材料),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全球经济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的主旨之一为共享资源。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更是一个人类不可回避的自我挑战。对于人类以往各个时代的多数人而言,共享资源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愿望,有时是一种目标。对资源的利用、控制、争夺,乃至享用资格的转换,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直到今天,对于占全球人口总量4/5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共享资源还仍然是一种理想。一个国家的资源能否被最广大的国民所共享,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及政治变革者的智慧。资源分配的失衡,足以导致国家的动荡和毁灭。两个国家之间的资源共享,取决于这两个国家能否找到互补的需求、发展的共识及共同的利益。强加于人的要求,足以导致国家关系的破裂和战争。在各国之间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取决于各国能否建立一个相互对话的机制、达成彼此尊重的原则,以及最终实现共同繁荣的利益框架和解决方案。对话、共识和资源共享机制的长期缺失,足以威胁全球和平与发展。
  资源享用的规则需要重构,重构的前提是正视。全球资源分配的现实与财富分配格局成正比。少数国家所占有和享用的资源,往往几倍、几十倍于其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几百倍于最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共享机制严重缺乏的格局,是在以往300多年中建立起来的。其建立原则是绝对不平等的,其建立的手段是野蛮粗暴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成本低廉的资源,奠定了第一批工业帝国的繁荣,而这一繁荣不仅使帝国的后人享用至今,并为今天资源高度集中的格局提供了基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革命是在最近40年才陆续发生的,面对一个已被瓜分的、支离破碎的资源环境,先天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仅仅为夺回属于自己的资源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面对发展中国家生存及发展资源的短缺,在共同重建全球资源共享的规则、秩序、格局的进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责任采取更有力的实际行动调整资源价格,开放资源空间,降低资源消耗,支持旨在提升发展中国家资源利用能力的建设。这不仅符合“天赋人权”的理念,也符合人类和平、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发展中国家更需关注创造力和能力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共享,绝非冷战时期的输出或给予。获取资源是一种能力,有时是一系列连续性的创造。知识时代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但机会以能力和知识为前提。今天,发展中国家对全球资源的争取和努力,固然还离不开谈判桌,但决定性的因素却已经更多地转移到自己的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实验室,乃至全体国民的知识储备及发现资源、孵化资源、知识创新的能力。
  技术与知识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资源的类型与存在方式。新的资源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生产力的格局,旧的资源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在下降,并得到新资源的改造和重组。新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术、标准、人才、管理……旧资源就是:土地、原料、能源、武器、资金……旧资源的短缺,并不意味着新资源必然短缺,而新资源的短缺最终必将导致旧资源的短缺。
  ——信息正在成为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缺乏高质量信息内容及其规范的国度里,再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没有现实意义。
  ——知识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竞争力的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知识的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范围和深度。如同以往资金追逐着土地、原料、能源、武器一样,今天,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着知识。知识改变了无数贫困儿童的命运,也将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有面向全民的教育,国家才有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希望。
  ——技术是一种最古老的资源,也是人类生产力最古老的要素。它常常被人们列为是新的资源,这是因为新技术已经大大扩展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也大大扩展了技术自身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的引进、吸收和消化,是缩短工业差距的重要路径,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发展中国家鼓励国民创新的政策,应当成为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和公共政策。因为只有鼓励国民的创新,才有可能最终完成自身的工业化及现代化。
  ——标准正在成为资源,正在成为市场竞争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标准依赖于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依赖于对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及满足,依赖于产业内部的配合、各色人才的聚集及产业成长环境的优良。其中,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成长环境的创造与完善。缺水少肥的土壤,无论如何是无法长出好庄稼的。
  ——人才是当今生产力最宝贵的资源。人类社会自有生产就有“人”,但今天最宝贵的是能够创造知识、愿意运用知识的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远比培养人才更具挑战性。
  ——管理是今天最稀缺的一种资源。管理是一种力量,是竞争力的真正核心。管理的困难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不在于局部,而在于系统。最没有“管理”的状态也是一种管理,对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好的管理绝非是一个单纯寻找的过程,而是实践、创造、改善、提升的连续运动。
  资源是宝贵的,但更宝贵的是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在一个日益互相依存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公正和富有创造性的智慧,建构全球资源共享的政策框架及解决方案,来共同面对人类发展资源短缺和不均的巨大挑战!
  (作者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