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亲戚越走越近
  本报记者 蒋安全 孙伟 新华社记者 李国田
  10月中旬的泰国首都曼谷,雨季刚过,阳光明媚,花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此举行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这个友好邻邦的国事访问更是让“天使之都”曼谷充满了喜庆气氛。
  泰国是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东盟国家。这表明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泰关系高度重视。两天来,胡锦涛会见了泰国国王普密蓬、总理他信、国会主席乌泰和大理院院长抑他尼滴等,并出席了泰华各界举行的盛大欢迎午宴。
  中泰两国毗邻而居,两国人民情同手足,长期以来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友好情谊。用普密蓬国王的话说,“泰国和中国有源于古代的悠久关系”。据泰方统计,泰国华侨有25万,华人逾630万(占总人口的12%),曼谷就约有100多万华人。泰华各界十分关心中泰关系、关心中国的发展。在今年中国人民抗击非典期间,他们纷纷捐钱捐物,表现出了两国人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正是这种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中泰两国高层领导人像走亲戚一样地常来常往。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相继赴泰出席重要国际会议;泰国诗琳通公主对中国进行了第十六次访问,他信总理、差瓦立副总理、颂吉副总理等也先后访华。
  作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泰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喜人成就。中国是泰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泰国则为中国第十四大贸易伙伴。据统计,2002年双边贸易额达85.6亿美元,是建交之初的400倍。200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已逾57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全年贸易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今年6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中国同泰国签署了加速取消蔬菜、水果关税协议,两国188种农产品从今年10月1日起已开始享受零关税。这在中泰经贸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泰经贸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
  胡锦涛此次访泰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访问期间,两国签订了关于成立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定、关于建立两国外长磋商机制的协议以及在其他领域加强合作的一系列文件。中泰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中泰关系的不断发展,泰国各地兴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泰国的名牌大学纷纷开设中文系科,各种中文学习班、中文学校、华文电视讲座接踵开办。
  曾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泰国外交部官员蓬潘这次参与接待胡主席的工作。她在参加泰国中华总商会欢迎胡锦涛的午宴时对记者说,这是她第二次在泰国接待胡锦涛主席,虽然工作很忙,但心情愉快。她说,中国领导人每来一次,泰中关系就前进一步,两国关系越来越好,她作为外交官对此感到由衷高兴。
  中泰全方位合作关系堪称睦邻友好合作的典范。亲戚越走越近。在两国战略性合作关系处于良好发展势头的新世纪之初,胡锦涛此次对泰国的国事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泰友好关系的发展。(本报曼谷10月18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首脑访谈

  中加友谊花正红
  ——访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陈特安
  10月21至24日,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克雷蒂安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将是他对中国的第六次访问。10月14日下午,克雷蒂安(见图。本报记者陈特安摄)在渥太华丽都门国宾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采访时,恰逢“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我们的谈话自然从这里开始。克雷蒂安显然也为中国的成功而兴奋和激动。他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宇航强国之列,这是一件大事。他还高兴地加重语气说:“我为中国人民的巨大成功感到骄傲。”
  在谈到当前的加中关系时,克雷蒂安说:加拿大政府和我本人对加中关系很重视。30多年前特鲁多任总理时,加中建立外交关系,那时我在特鲁多政府任职,我就非常支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30多年来,加中关系不断发展。现在双边关系很好,高层互访不断。为推动加中经贸合作,克雷蒂安曾经多次亲率“加拿大国家队”访华,同中国国家主席就有过十多次会晤,同中国领导人建立了密切的友谊。同时,两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合作硕果累累,双边贸易额在过去10年里增加了4倍左右。克雷蒂安对此感到由衷高兴。他还表示,加中贸易理事会是一个促进加中贸易的机构,他一直非常支持它在发展加中经贸合作方面的努力。
  当记者问及他对此次中国之行有何期待时,克雷蒂安说,加中两国在对世界一些重大事务上有着许多共同点,经常进行非常友好的磋商;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有着很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他此次访华旨在继续保持和加强加中两国公开友好的对话。他表示,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经济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需要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大量的进出口贸易,拓展加中贸易有着广阔的空间。作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希望加中经贸合作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展望加中关系的前景时,克雷蒂安非常有信心。他说,“加中关系会越来越紧密”。他认为,加拿大非常赞赏中国,两国已经于1997年达成建设面向21世纪的加中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加中友谊有着良好的基础。当然,他也表示:加拿大的土地面积比中国稍大,中国也可能会面临多年来加拿大所面临的挑战,我期望中国能适当增加预算,进口更多的加拿大一流产品。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接待过世界许多国家贵宾、坐落在总理官邸和总督府之间的国宾馆,但见两府内的参天枫树枫叶火红灿烂,它不仅是“枫叶之国”加拿大的象征,也是加拿大与世界各国友谊的见证。记者默默地衷心祝愿中加两国的友谊如枫叶一样的灿烂,似秋果一样的香甜。(本报渥太华电)(附图片)


第3版(国际)
专栏:

  在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
 我代表阐述中国原则立场
李肇星谈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本报曼谷10月18日电 记者蒋安全、孙伟报道: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就反恐、经济技术合作和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问题发言,阐述了中国的原则立场。
  关于反恐问题,李肇星说,中国赞赏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反恐合作、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促进亚太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作为一个经济合作论坛,在今后的反恐合作中,亚太经合组织应处理好反恐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重点放在促进贸易安全、打击恐怖主义融资、保持网络安全等领域上,根据各成员提供的《反恐行动计划》,在发展反恐技术、协调反恐措施、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各成员就加强亚太经合组织在反恐等问题上的作用达成了基本共识。中国将继续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与各成员加强在反恐领域内的沟通与协调,遵循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坚定不移地执行“茂物目标”的同时,努力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关于经济技术合作问题,李肇星表示,中国高度赞赏泰国作为东道主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所作的努力。他指出,坎昆会议上,发展中成员呼吁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应成为真正的“发展回合”,这一要求应引起充分重视。亚太经合组织应从各成员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经济技术合作。他重申,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经济技术合作,计划在今年重点推进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创新倡议和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他表示相信,通过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合作进程平衡发展,一定能推动亚太地区的繁荣与进步。
  于广洲在发言时说,区域贸易安排是亚太经合组织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区域内成员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亚太经合组织在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安排方面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形成了许多共识,应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开展区域贸易的准则。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继续加强区域贸易安排的对话与交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自由化。
  在谈到亚太经合组织改革问题时,李肇星表示,中国支持对亚太经合组织进行改革,主张改革应着眼于适应形势发展,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对影响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重在调整结构,精简活动,避免重叠,整合资源,加强协调,提高效率,多做实事,继续维护和发扬亚太经合组织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会议期间,李肇星还分别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墨西哥外长德韦斯、新加坡外长贾古玛、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新西兰外长戈夫、加拿大外长格雷厄姆、越南外长阮颐年等进行了简短的工作会晤,就伊拉克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以及加强在亚太经合组织和联合国框架内的合作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本报曼谷10月18日电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18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后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有关情况。
  李肇星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0月20日至21日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首次与会,并将在领导人会议上就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具体合作倡议。此外,胡主席还将在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有关政策。会议期间,胡主席还将会见其他成员的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李肇星还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充满多样性的世界,为未来建立伙伴关系”。他表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此次会议一定能在加强全球和区域合作、促进亚太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这也是中方参加这次会议要达到的目标。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斯兰国家峰会闭幕
  据新华社布特拉贾亚(马来西亚)10月17日电(记者邱孝益、苗素群、荣守俊)为期两天的第十次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17日晚在马来西亚联邦行政中心闭幕。会议通过《最后公报》和《布特拉贾亚宣言》等一系列文件,表示全力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并强调发展经济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性。
  伊斯兰会议组织57个成员国的首脑和代表、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等约3000人出席了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嘉宾的身份出席了开幕式。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外长分别会见三国外长
  本报曼谷10月18日电 记者蒋安全、孙伟报道: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18日在曼谷分别会见了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尹永宽、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部长拉比·纳马柳。
  李肇星在会见尹永宽时说,中韩关系发展势头很好,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成果显著,双方正集中精力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深化和扩大两国合作。目前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关系发展非常迅速,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也十分活跃,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正朝着新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李肇星希望双方继续努力,加强在经贸及其他领域内的沟通与协调,努力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推动两国关系扎扎实实地向前发展。李肇星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与尹永宽交换了意见,并赞赏韩方在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中方愿意与韩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护半岛和平稳定而不懈努力。
  尹永宽说,韩国高度重视韩中关系,两国领导人的成功互访为双边关系的健康顺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尹永宽高度赞赏中国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并支持中国继续为此做出积极努力,推动朝核问题最终和平解决。
  在会见印尼外长哈桑时,李肇星说,中国重视同印尼的友好合作,愿本着“万隆会议”确立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与印尼共同推动并加深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李肇星还向哈桑介绍了中方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哈桑表示,印尼愿与中方共同努力,落实两国领导人在发展双边关系上达成的共识,并在联合国和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加强同中国的磋商与沟通,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在会见巴新外长纳马柳时,李肇星说,巴新已成为中国在南太岛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合作潜力较大。中方赞赏巴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愿与巴新共同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纳马柳说,一个中国政策是巴新对华政策的基石,巴新将继续坚定奉行这一政策。巴新感谢中国长期给予巴新的帮助和支持,愿与中方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得到更大发展。
  三国外长热烈祝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


第3版(国际)
专栏:

  梅萨就任玻总统
  据新华社利马10月17日电 (记者刘国强)拉巴斯消息:玻利维亚国会17日在接受总统桑切斯辞职之后,任命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卡洛斯·梅萨为新总统。梅萨已于当晚宣誓就职。
  梅萨现年50岁,是玻利维亚著名的记者和历史学家。他曾以独立派人士的身份作为桑切斯的搭档参加2002年的总统选举。
  据新华社利马10月17日电玻利维亚总统桑切斯17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玻国会当晚举行紧急会议接受了他的辞呈。


第3版(国际)
专栏:

  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成立
  本报北京10月18日讯 记者任彦报道: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18日在北京成立。
  钱其琛同志发来贺信,指出:“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学科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教育部、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同志出席了成立大会,全国40多所高校的代表与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梁守德教授为研究会理事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日经贸关系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济南10月18日电 记者周泓洋报道: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日经贸关系与产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山东大学隆重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教授表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贸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沿海省份山东确定了三大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外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高新技术,对中日经贸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研讨会上,中日两国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及重构、日本经济新特点以及对中日经贸发展的影响、伊拉克战争后的东亚形势新特点和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及日本的对应等议题。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欧盟制宪争吵不休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姚立
  在16、17日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欧盟扩大后的制宪问题再次成为各方争执的焦点。这是自本月4日欧盟政府间会议在罗马开幕以来,欧盟25个新老成员国首脑为缩小彼此间的分歧,在不到两周时间里的第二次聚首。但从会议的结果看,本次会议在围绕制宪问题的几个焦点上没有丝毫进展,看来欧盟轮值主席国意大利要想实现在12月提出最后的制宪修改方案的雄心,还要完成十分艰苦的工作。
  尽管问题没有解决,但通过会上的辩论,围绕制宪问题的阵营分类已比较清晰。法、德、意、荷、比、卢6个欧盟创始国的立场基本一致,主张全盘接受欧盟制宪筹委会提出的宪法草案,不做任何修改。因为,在它们看来,欧盟制宪会议历时16个月,经过十分艰苦的讨论拿出的这个宪法草案,已经将各方的立场进行了最好的归纳,该做的妥协都已到位。制宪会议是由欧盟各方的代表组成的,应该反映了各方的意见,成果“来之不易”,任何修改都将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倒退。但其它成员国却不这样认为。尤其是以西班牙和波兰为首的一派主张对草案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进行修改。
  首先,它们不赞成宪法草案中提出的未来欧盟委员会由15名成员组成的方案,认为这样小国的利益容易受到损害,因此主张增加委员会的成员数量,扩大委员会的代表性。然而,6个创始国却不这样认为,意大利外长表示一个由25、27或者28个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运转起来“工作成效不会很好”。比利时首相伏思达指出,委员会不能成为“第二个理事会”,每个委员都维护本国的利益。委员会委员代表的是欧盟的利益,而不是他“原来国家的利益”。与会人士认为,在委员会的组成上尽管存在分歧,但寻求妥协仍是可能的。卢森堡在会上就提出了一个由18人组成委员会的方案,这样委员会中的代表性就可相对增加。卢森堡的方案是否能被接受,眼下尚难断言,会议也未就此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但作为一种妥协,卢森堡的方案还是为目前的僵局提供了一种选择。
  最困难、也是分歧最大的恐怕还是欧盟理事会的决策表决方式。制宪会议提出的方案是理事会在表决一项决议时,如果赞成国的人口总和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0%,即代表了欧盟大多数人的意愿,决议即可通过。而西班牙和波兰坚决反对,主张仍采用《尼斯条约》中对各国投票加权数的规定,这样,两国的人口尽管大大少于德国,但在决策中的分量却与德国相差无几。西班牙在会议上放出“试探气球”,表示如果其它国家接受将通过决议的人口限额提高到66%,西班牙即可考虑接受这种表决方案。但西班牙的想法立即遭到其它国家的反对,认为这样的方案等于使欧盟未来决策面临更多的障碍。看来欧盟议而不决、议而难决的尴尬局面难免还要频频出现。
  西班牙和波兰的反对态度已引起不少成员国的不满。意大利外长就表示,欧洲不是“国家利益的总汇”。法国和德国已经表示将宪法草案能否原盘通过和2006至2013年的地区援助拨款联系起来,如果对草案进行太大修改,两国届时将减少拨款。
  不过,从会上的气氛看,尽管争论不小,但并没有出现僵局。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是各国讨价还价最激烈的时刻,出现分歧在所难免。欧洲议会议长考克斯也指出,现在是“听”的时候,“决策”时机还没有到。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也号召各国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欧洲已“不合时宜”。
  看来,围绕未来欧盟的制宪争执还要延续一个阶段。但意大利作为欧盟的现任轮值主席国已决心要在任期内结束政府间会议,并表示如有必要将在下月中旬再召开一次首脑会,显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势头。至于能否如愿,就要看今后各方是否能放弃“小我”,顾全欧盟这个“大局”了。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7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