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继续祝贺我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又有一些外国领导人17日向我领导人发来贺电贺函,对我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并祝愿中国人民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取得更大进步。
  向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电的有:孟加拉国总统艾哈迈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尼泊尔国王贾南德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瑞士联邦主席库什潘、马其顿总统特拉伊科夫斯基、毛里塔尼亚总统塔亚、巴西总统卢拉、苏里南总统费内蒂安。
  向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来贺电的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发来贺电的有: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菲律宾众议长德贝内西亚、塞尔维亚和黑山议长米丘诺维奇。
  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来贺电的有: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缅甸总理钦纽、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
  向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发来贺电的有: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
  吉尔吉斯斯坦外长艾特马托夫也向外交部长李肇星发来了贺电。
  本报乌兰巴托10月17日电 记者杨涛报道:据此间媒体17日报道,蒙古国总统巴嘎班迪、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议长)图木尔奥其尔、总理恩赫巴亚尔和外交部长额尔德尼楚龙分别致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外交部长李肇星,向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表示祝贺。
  本报巴黎10月17日电 记者王芳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致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热烈祝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希拉克在贺信中说,这一历史性的成功,再次表明了中国充满了勃勃生机,中国的尖端工业充满了活力。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记者郭立军)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6日通过发言人埃克哈德发表声明,对“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再次表示热烈祝贺。
  安南在声明中用汉语拼音拼出了“航天员杨利伟”6个字,并祝贺他顺利地完成了此次航天飞行任务。
  安南说,“联合国高兴地宣布,由联合国提供的两面象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的联合国旗被带入太空,这两面环游世界14周的旗帜将在不久后交还联合国保存”。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6日电 记者吴云报道:欧盟委员会今天发表声明,祝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欧盟负责研究事务的委员菲利普·比斯坎在声明中说:“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中国航天飞行员的安全返回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事件。”比斯坎在声明中还表示,中国的太空探索将为中国和欧盟今后的科技合作创造新的机会。
  本报巴黎10月16日电 记者王芳报道:在16日早上同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就国际热点问题通电话时,法国外长德维尔潘对“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表示热烈祝贺。负责科研和新技术事务的部长级代表艾涅尔女士和国家航天中心主席德斯卡达都向中国表示最热烈祝贺。
  本报约翰内斯堡10月16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纳米比亚副外长姆布恩德今天热烈祝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表示这一壮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了气。他表示,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激动,“因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独立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据新华社维也纳10月16日电(记者宋国城)联合国外空司司长卡马乔16日在此间表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太空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今年7月正式向联合国提出,由“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联合国旗帜以作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人类的象征。9月4日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执行主任科斯塔将联合国旗帜转交给了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张炎大使,张炎当场将旗帜转交给了专程前来接受旗帜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有关人员。
  本报渥太华10月16日电 记者陈特安报道:在加拿大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爱德蒙顿、萨斯卡通等地,中国学者连夜举行座谈会,高度评价“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和着陆,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在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爱德蒙顿大学,中国学者纷纷表示,感谢所有为新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努力和贡献的科学家和全体工作人员。
  本报伦敦10月17日电 记者施晓慧报道:“神舟”五号成功升空及着陆的捷报令留英学生学者无比激动和振奋。许多留英学子纷纷畅饮庆贺的喜酒,表达兴奋之情。
  本报约翰内斯堡10月16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全非洲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叶北洋今天表示:“近来一直关注祖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得知飞船上带着中国台湾的农作物种子,我感到更加高兴,这说明海峡两岸的同胞可以在太空科研方面携手合作,推动两岸的科技交流。”
  本报柏林10月17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德国各大主流媒体在中国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前后,都进行了突出报道,并高度评价我国发射载人飞船的政治意义。(附图片)
  10月17日,第十八届世界宇航员会议在日本东京闭幕,日本宇航员、大会执行主席毛利卫(中),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左),美国宇航员、国际宇宙探险者协会联合会长法比安在闭幕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致表示: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本次大会收到的最好礼物。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高官出席APEC部长级会议非正式会议
  本报曼谷10月17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今天在曼谷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非正式会议,各成员部长就执行《上海共识》、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并达成许多重要共识。李肇星外长和于广洲副部长分别就执行《上海共识》及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作了发言。
  关于执行《上海共识》问题,李肇星强调指出,《上海共识》是亚太经合组织在新世纪、新经济背景下确定的合作规划,是为实现茂物目标采取的具体步骤,各成员应齐心协力,将《上海共识》落到实处。李肇星说,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在提高透明度和在经贸领域内反腐开展合作,这是执行《上海共识》的一个具体步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多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严厉打击腐败。中国愿与各成员就此进行讨论和磋商,共同为亚太地区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和体制环境。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于广洲说,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坎昆会议虽然受挫,但多哈发展议程仍将继续。亚太经合组织应发出积极、明确的政治信号,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使多哈发展回合最终取得各方利益平衡的积极结果,发达成员要充分照顾和切实解决发展中成员优先关注的问题,使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真正成为发展的回合。中国始终积极支持并全面参与多哈发展议程的谈判进程,并愿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一道,为多哈发展议程取得积极成果做出努力。
  各成员部长认为,2001年达成的《上海共识》是今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的重要内容,一致同意在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继续相互开放市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贸易成本,提高经贸领域内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共同反对经贸领域内的腐败行为。各成员同意尽快恢复多哈回合谈判,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在农业等问题上充分照顾发展中成员的关切,使之真正成为发展的回合。
  各成员部长还纷纷对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示热烈祝贺。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肇星会见新西兰外长
  本报曼谷10月17日电 记者孙伟报道:正在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届部长级会议的中国外长李肇星今天会见了新西兰外长戈夫。
  李肇星首先对新西兰为胡锦涛主席前去访问所做的准备工作表示赞赏。他说,胡锦涛访新对推进中新关系意义重大,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访问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李肇星说,目前中新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正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全面合作关系,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在农业、林业、地球物理、环保、气象等科技领域内及教育、旅游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政府十分珍视中新良好的双边关系,愿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加强中新合作,推动尽快恢复多哈回合谈判,并在相互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使两国关系得到更大的发展。
  戈夫说,胡锦涛主席即将对新西兰进行的访问非常重要。新西兰政府和人民正热切期待着胡主席的到访。新西兰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准备,使访问取得成功。戈夫表示,新中两国在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进行了密切合作,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新西兰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潜力很大,希望双方共同探讨新的合作领域,加强和密切两国合作与交流。戈夫最后祝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
  双方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3版(国际)
专栏:

  我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
 中国不会向伊拉克派兵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 (记者杨志望)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16日在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伊拉克战后安排的新决议后对记者说,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领导的维和行动,但不会向战后伊拉克派兵。
  王光亚说,安理会授权成立的驻伊多国部队不同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中国不会参与。但他表示,中国对参与伊拉克经济重建持积极态度,中国将在下周于马德里召开的有关伊重建援助的国际会议上有所行动。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韩部长级会谈闭幕
  本报平壤10月17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为期三天的朝鲜与韩国第十二次部长级会谈17日在平壤落下帷幕,双方一致同意继续为扩大和解与合作而努力,并商定了举行下次部长级会谈和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会议的时间。
  双方在随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说,双方一致同意将遵守“6·15北南共同宣言”的基本精神,继续为增进北南和解与合作而努力;双方同意积极推动北南经济合作;将于明年2月3日至6日在汉城举行第十三次部长级会谈;11月初在平壤召开朝韩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具体日期待双方另行商定。


第3版(国际)
专栏:

  朝鲜表示
 将在适当时候“公开”其核遏制力
  本报平壤10月16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6日在平壤表示,目前国际上对朝鲜有无核遏制力众说纷纭,待时机成熟,朝鲜将会“实质性地公开”它的核遏制力。
  这位发言人在回答朝中社记者的提问时说,最近国际社会一些人对朝鲜有无核遏制力“妄加猜度”,朝鲜对此并不介意。
  这位发言人说,如果美国固执地要求朝鲜先行“弃核”,反对同时行动原则,那么朝鲜别无选择,“只能继续采取措施维持并加强作为自卫正当防卫手段的核遏制力。”


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有益的一步
  李学江
  经过长达6周的紧张谈判与磋商,安理会终于通过了美国渴望已久的伊拉克问题新决议。身陷困境的美国总统布什似乎看到了联合国抛来的“救生圈”,立即向安理会表示感谢。
  自5月1日美国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以来,伊拉克局势并未向美国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相反,伊安全形势严重恶化,恐怖袭击与汽车爆炸事件不断,美军伤亡有增无减,军费和重建费用不堪重负,如果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下去,很可能断送掉布什明年竞选连任的前景。布什政府要想摆脱在伊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国际社会求援。然而,主要大国的态度却是,如果没有联合国决议,它们爱莫能助。因此,新决议的通过似乎是让美国拿到了一纸批文,为美国在即将于本月下旬在马德里召开的伊拉克重建国际会议上向各国求助打开了一道希望之门。
  从决议文本看,决议是各国妥协的产物。首先,为形势所迫,美国做出了一定让步。决议虽未能如法德俄等国要求的那样明确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人民交权的时间表,但承诺“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交权,并将交权的进展情况向安理会汇报。决议也并未明确授予联合国以主导权,不过也作了某些妥协,如要求伊临管会不迟于12月15日前向安理会提出制定新宪法及选举的时间表,并规定安理会可对多国部队的需要和执行任务情况进行审议,且“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多国部队的使命都将在国际社会承认伊新政府的那一天结束。
  当然,决议的达成还要归功于原来反战的法德俄等国的相应妥协。实事求是地说,各反战大国也都明白,让为这场战事付出巨大代价的美英在未达任何目的的情况下立即撤出伊拉克是不可能的;且伊拉克局势是如此之混乱和危险,立即交权,实行“伊人治伊”亦不现实。所以它们也就乐于顺水推舟,送个人情。更何况,战前的欧美对峙不仅给联合国的威望和信誉造成冲击,对欧美关系也造成了伤害。现在欧美都有弥合伤口的愿望,都不想在伤口上撒盐。因此,决议的通过恰好为欧美修复关系提供了一个握手言和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局势严峻,说伊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不为过,国际社会不能再隔岸观火。中国正是“从伊拉克人民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出发”对新决议投了赞成票。法德俄在投票后的解释性发言中也表示,伊人民需要这样一个决议,表决结果反映了国际社会推动伊战后重建进程向前发展的一致心愿。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高兴地评价说:“表决结果体现了安理会全体成员万事以伊拉克人民利益为重的意志。”
  但是,决议的通过并不意味着伊问题的最终解决,在进一步加强联合国作用和尽快归还伊拉克主权两个问题上,新决议还不尽如人意,法德俄等国都有所保留,并表示三国不会向伊拉克派兵,也不会在现有基础上为伊重建提供更多的资金。但无论如何,新决议重新维护了安理会的团结一致,对祈盼和平与安宁的伊拉克人民来说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安理会重现团结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安理会10月16日一致通过了美国和英国等国提出的关于伊拉克未来安排问题的新决议草案。
  人们记得,在9月初美国首次提出这个决议草案的时候,遭到了安理会大多数成员国的普遍反对,因为决议草案中没有包括尽快将主权交还给伊拉克人民和加强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作用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各国强调,需要制定出主权移交的具体时间表,以及联合国应当在伊拉克的政治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美国不想放弃它对伊拉克未来安排的全面控制,同时又想得到安理会的授权,建立多国部队,以取得其他国家出兵的支持,摆脱美国在伊目前遇到的困境。
  从总的形势看,美国需要这样一个决议,因此,美国对决议草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主要是:要求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最迟在今年12月15日向安理会提出制定新宪法和举行大选的时间表和方案”。修改的内容还包括,“强调联盟临时管理当局的责任、权力和义务是暂时性的”,承认伊临时管理委员会和临时行政当局“在过渡期间体现伊拉克国家的主权”。它们虽然是由美国指定的,但由它们来体现伊国家主权,而不是由占领当局直接管理,是朝“伊人治伊”方向前进了一步。在关于联合国的作用方面,除了“授权一支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协助维持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强调“联合国应加强在伊拉克发挥关键作用”以外,关键是增加了安理会在一年之内,要审查多国部队的需要和任务。这使伊拉克未来的进程置于安理会的监督之下。
  上述修改内容吸取了法德俄中等安理会许多国家提出的意见,和美国最初提出的决议草案相比,是一个进步,但与各国的期望仍有距离,各国并不完全满意。在各国领导人的亲自参与下,安理会成员国终于相互做出了最后妥协,通过了决议草案。
  草案得以通过,用安南的话说,“体现了安理会全体成员万事以伊拉克人民利益为重的意志”。另一方面,希望加强安理会的团结也是各国作出妥协的重要考虑。在今年上半年因伊拉克战争而出现严重分歧后,这个团结对维护安理会权威尤为重要。特别是叙利亚经过与其他国家反复磋商以后,也对决议草案投了赞成票,使安理会实现完全团结一致,增强了人们对安理会的信心,这对今后进一步解决伊拉克问题是有好处的。(本报纽约10月16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总理称
 驱逐阿拉法特不符以利益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7日电 (记者刘洪、聂晓阳)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17日报道,以色列总理沙龙日前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这基本上排除了以色列近期对阿拉法特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沙龙表示,以色列就是否驱逐阿拉法特的问题考虑了很多年。以情报部门的意见是:驱逐阿拉法特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但沙龙同时表示,如果阿拉法特依然控制着巴勒斯坦政权,巴以和谈就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宗教界举行纪念法会
 缅怀我在日殉难者遗骨送还50周年
  本报东京10月17日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和友好人士今天在东京著名的浅草寺举行隆重纪念法会,缅怀中国人殉难烈士遗骨送还50周年。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佛教协会分别电函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祝愿法会圆满成功。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政府曾强虏约4万中国人到日本。以在秋田县花冈矿山的中国劳工为代表,许多人后来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迫害致死。日本佛教界许多先德及友好人士冲破重重障碍,在50年前的今天发起“收集和送还在日中国人殉难烈士遗骨”活动,到1964年,约3000名中国烈士遗骨送还中国,为战后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突出贡献。
  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小野冢几澄在今天的纪念法会上致词,浅草寺的长老清水谷孝尚亲临并主持法会。日本华侨总会会长殷秋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赵宝智到会祝贺。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部分议员参拜靖国神社
  新华社东京10月17日电 (记者张焕利)由日本超党派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都来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17日在所谓“秋季例大祭”时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的靖国神社。来自执政的自民党和保守新党的19名国会议员以及49名议员或现内阁阁僚的代理人参加了这次参拜活动。
  虽然小泉内阁阁僚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但有3名阁僚委派自己的代理人参加了参拜活动。
  据靖国神社方面称,在今年的“秋季例大祭”中,国会议员的参拜人数仅为往年的1/3。


返回顶部